'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初期,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名字還沒有叫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很多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而叫“劉胡蘭頭”,由髮式名推測,可能劉胡蘭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吧。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初期,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名字還沒有叫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很多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而叫“劉胡蘭頭”,由髮式名推測,可能劉胡蘭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吧。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號頭流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普及於文革時期,成為那個年代婦女的標準髮式。文革時工農兵的典型形象中的成年婦女,大多都是五號頭。比如革命樣板戲《海港》中的方海珍,《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杜娟山》的柯湘,《沙家浜》中的新四軍女衛生員等,都是留的那種樸素實用的齊耳短髮。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初期,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名字還沒有叫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很多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而叫“劉胡蘭頭”,由髮式名推測,可能劉胡蘭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吧。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號頭流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普及於文革時期,成為那個年代婦女的標準髮式。文革時工農兵的典型形象中的成年婦女,大多都是五號頭。比如革命樣板戲《海港》中的方海珍,《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杜娟山》的柯湘,《沙家浜》中的新四軍女衛生員等,都是留的那種樸素實用的齊耳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文革開始後,隨著紅衛兵“綠軍裝”的盛行,五號頭因其颯爽英姿的戰鬥性,立即成為當時女性選擇的主要髮式之一。從當時的宣傳畫上看,女紅衛兵,女民兵,女社員等,都是留著短短的五號頭。舞臺的一些文藝演出,女主角大多也是五號頭。很多文藝作品中,都會有一個如男孩般充滿野性的女孩,為了和男同志一樣上前線、進突擊隊,毅然剪掉長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以此表現革命的堅決性,以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五號頭因其簡約便捷,非常適合當時女性要和男性媲美爭當雄傑的時代要求,所以各行各業的女性,為了爭得和男人一樣的社會地位,或者是為了從三從四德封建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紛紛剪掉大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五號頭,被人為的融入進了政治因素,它也因此進入鼎盛時期。

五十年代,五號頭因其適合運動,被運動員和時尚女性青睞。其內涵是陽光、青春、活力。而進入六十年代,破四舊的洪流裹攜著女性,不愛紅裝愛武裝,敢頂半邊天的假小子、鐵姑娘引領時尚潮流。五號頭其內涵則變為了陽剛、豪邁、充滿戰鬥性。

有些姑娘未婚時,還保留著長辮子。但到結婚後,基本上都要剪下辮子,留上整齊、垂直剛好蓋住雙耳的五號頭。五號頭,在此時還有一種女人成人禮的儀式作用。讓人知道,成人留五號頭的基本都是已婚的女性。而這些成年婦女,留著五號頭,雖沒有少女的青春活力,卻有著成年人的穩重幹練。在那個年代裡,很多人照的結婚照、全家福,參加“樣板戲”演出,都留著有時代印跡的五號頭。

從我記事起,母親一直是留著五號頭的。可能母親還是喜歡長髮吧,她的五號頭並不是齊耳邊的短髮。而是比正規的五號頭長些,髮根已經搭在肩膀上了。我家周圍的鄰居,阿姨們也都是留著五號頭。有些年輕些又愛美的,會在五號頭邊攏一小撮頭髮系一頭繩,或用綢緞系一個蝴蝶結,把平淡的短髮裝飾的別有一番韻味。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初期,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名字還沒有叫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很多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而叫“劉胡蘭頭”,由髮式名推測,可能劉胡蘭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吧。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號頭流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普及於文革時期,成為那個年代婦女的標準髮式。文革時工農兵的典型形象中的成年婦女,大多都是五號頭。比如革命樣板戲《海港》中的方海珍,《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杜娟山》的柯湘,《沙家浜》中的新四軍女衛生員等,都是留的那種樸素實用的齊耳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文革開始後,隨著紅衛兵“綠軍裝”的盛行,五號頭因其颯爽英姿的戰鬥性,立即成為當時女性選擇的主要髮式之一。從當時的宣傳畫上看,女紅衛兵,女民兵,女社員等,都是留著短短的五號頭。舞臺的一些文藝演出,女主角大多也是五號頭。很多文藝作品中,都會有一個如男孩般充滿野性的女孩,為了和男同志一樣上前線、進突擊隊,毅然剪掉長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以此表現革命的堅決性,以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五號頭因其簡約便捷,非常適合當時女性要和男性媲美爭當雄傑的時代要求,所以各行各業的女性,為了爭得和男人一樣的社會地位,或者是為了從三從四德封建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紛紛剪掉大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五號頭,被人為的融入進了政治因素,它也因此進入鼎盛時期。

五十年代,五號頭因其適合運動,被運動員和時尚女性青睞。其內涵是陽光、青春、活力。而進入六十年代,破四舊的洪流裹攜著女性,不愛紅裝愛武裝,敢頂半邊天的假小子、鐵姑娘引領時尚潮流。五號頭其內涵則變為了陽剛、豪邁、充滿戰鬥性。

有些姑娘未婚時,還保留著長辮子。但到結婚後,基本上都要剪下辮子,留上整齊、垂直剛好蓋住雙耳的五號頭。五號頭,在此時還有一種女人成人禮的儀式作用。讓人知道,成人留五號頭的基本都是已婚的女性。而這些成年婦女,留著五號頭,雖沒有少女的青春活力,卻有著成年人的穩重幹練。在那個年代裡,很多人照的結婚照、全家福,參加“樣板戲”演出,都留著有時代印跡的五號頭。

從我記事起,母親一直是留著五號頭的。可能母親還是喜歡長髮吧,她的五號頭並不是齊耳邊的短髮。而是比正規的五號頭長些,髮根已經搭在肩膀上了。我家周圍的鄰居,阿姨們也都是留著五號頭。有些年輕些又愛美的,會在五號頭邊攏一小撮頭髮系一頭繩,或用綢緞系一個蝴蝶結,把平淡的短髮裝飾的別有一番韻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短髮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初期,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名字還沒有叫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很多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而叫“劉胡蘭頭”,由髮式名推測,可能劉胡蘭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吧。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號頭流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普及於文革時期,成為那個年代婦女的標準髮式。文革時工農兵的典型形象中的成年婦女,大多都是五號頭。比如革命樣板戲《海港》中的方海珍,《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杜娟山》的柯湘,《沙家浜》中的新四軍女衛生員等,都是留的那種樸素實用的齊耳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文革開始後,隨著紅衛兵“綠軍裝”的盛行,五號頭因其颯爽英姿的戰鬥性,立即成為當時女性選擇的主要髮式之一。從當時的宣傳畫上看,女紅衛兵,女民兵,女社員等,都是留著短短的五號頭。舞臺的一些文藝演出,女主角大多也是五號頭。很多文藝作品中,都會有一個如男孩般充滿野性的女孩,為了和男同志一樣上前線、進突擊隊,毅然剪掉長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以此表現革命的堅決性,以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五號頭因其簡約便捷,非常適合當時女性要和男性媲美爭當雄傑的時代要求,所以各行各業的女性,為了爭得和男人一樣的社會地位,或者是為了從三從四德封建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紛紛剪掉大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五號頭,被人為的融入進了政治因素,它也因此進入鼎盛時期。

五十年代,五號頭因其適合運動,被運動員和時尚女性青睞。其內涵是陽光、青春、活力。而進入六十年代,破四舊的洪流裹攜著女性,不愛紅裝愛武裝,敢頂半邊天的假小子、鐵姑娘引領時尚潮流。五號頭其內涵則變為了陽剛、豪邁、充滿戰鬥性。

有些姑娘未婚時,還保留著長辮子。但到結婚後,基本上都要剪下辮子,留上整齊、垂直剛好蓋住雙耳的五號頭。五號頭,在此時還有一種女人成人禮的儀式作用。讓人知道,成人留五號頭的基本都是已婚的女性。而這些成年婦女,留著五號頭,雖沒有少女的青春活力,卻有著成年人的穩重幹練。在那個年代裡,很多人照的結婚照、全家福,參加“樣板戲”演出,都留著有時代印跡的五號頭。

從我記事起,母親一直是留著五號頭的。可能母親還是喜歡長髮吧,她的五號頭並不是齊耳邊的短髮。而是比正規的五號頭長些,髮根已經搭在肩膀上了。我家周圍的鄰居,阿姨們也都是留著五號頭。有些年輕些又愛美的,會在五號頭邊攏一小撮頭髮系一頭繩,或用綢緞系一個蝴蝶結,把平淡的短髮裝飾的別有一番韻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進入八十年代後,中國女性的髮式變化越來越豐富,社會上流行各種時髦的髮型,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五號頭留的人越來越少了,可能只是一些老年女性還留著五號頭。一是習慣了,二是方便打理。年輕人雖然也有留短髮的,但已經不是五號頭這種樣式了。雖然也是短髮,但冠名卻是簡約和精緻,並且大多都以明星名字命名,如“山口百惠”式短髮,“奧黛麗·赫本”式短髮,電影《小街》“張瑜”式男孩一樣的短髮,還有一些職業女性的職業短髮,後來還有其他的一些與世界時尚同步的各種美麗短髮髮型接踵而至。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初期,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名字還沒有叫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很多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而叫“劉胡蘭頭”,由髮式名推測,可能劉胡蘭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吧。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號頭流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普及於文革時期,成為那個年代婦女的標準髮式。文革時工農兵的典型形象中的成年婦女,大多都是五號頭。比如革命樣板戲《海港》中的方海珍,《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杜娟山》的柯湘,《沙家浜》中的新四軍女衛生員等,都是留的那種樸素實用的齊耳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文革開始後,隨著紅衛兵“綠軍裝”的盛行,五號頭因其颯爽英姿的戰鬥性,立即成為當時女性選擇的主要髮式之一。從當時的宣傳畫上看,女紅衛兵,女民兵,女社員等,都是留著短短的五號頭。舞臺的一些文藝演出,女主角大多也是五號頭。很多文藝作品中,都會有一個如男孩般充滿野性的女孩,為了和男同志一樣上前線、進突擊隊,毅然剪掉長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以此表現革命的堅決性,以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五號頭因其簡約便捷,非常適合當時女性要和男性媲美爭當雄傑的時代要求,所以各行各業的女性,為了爭得和男人一樣的社會地位,或者是為了從三從四德封建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紛紛剪掉大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五號頭,被人為的融入進了政治因素,它也因此進入鼎盛時期。

五十年代,五號頭因其適合運動,被運動員和時尚女性青睞。其內涵是陽光、青春、活力。而進入六十年代,破四舊的洪流裹攜著女性,不愛紅裝愛武裝,敢頂半邊天的假小子、鐵姑娘引領時尚潮流。五號頭其內涵則變為了陽剛、豪邁、充滿戰鬥性。

有些姑娘未婚時,還保留著長辮子。但到結婚後,基本上都要剪下辮子,留上整齊、垂直剛好蓋住雙耳的五號頭。五號頭,在此時還有一種女人成人禮的儀式作用。讓人知道,成人留五號頭的基本都是已婚的女性。而這些成年婦女,留著五號頭,雖沒有少女的青春活力,卻有著成年人的穩重幹練。在那個年代裡,很多人照的結婚照、全家福,參加“樣板戲”演出,都留著有時代印跡的五號頭。

從我記事起,母親一直是留著五號頭的。可能母親還是喜歡長髮吧,她的五號頭並不是齊耳邊的短髮。而是比正規的五號頭長些,髮根已經搭在肩膀上了。我家周圍的鄰居,阿姨們也都是留著五號頭。有些年輕些又愛美的,會在五號頭邊攏一小撮頭髮系一頭繩,或用綢緞系一個蝴蝶結,把平淡的短髮裝飾的別有一番韻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進入八十年代後,中國女性的髮式變化越來越豐富,社會上流行各種時髦的髮型,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五號頭留的人越來越少了,可能只是一些老年女性還留著五號頭。一是習慣了,二是方便打理。年輕人雖然也有留短髮的,但已經不是五號頭這種樣式了。雖然也是短髮,但冠名卻是簡約和精緻,並且大多都以明星名字命名,如“山口百惠”式短髮,“奧黛麗·赫本”式短髮,電影《小街》“張瑜”式男孩一樣的短髮,還有一些職業女性的職業短髮,後來還有其他的一些與世界時尚同步的各種美麗短髮髮型接踵而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張瑜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初期,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名字還沒有叫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很多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而叫“劉胡蘭頭”,由髮式名推測,可能劉胡蘭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吧。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號頭流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普及於文革時期,成為那個年代婦女的標準髮式。文革時工農兵的典型形象中的成年婦女,大多都是五號頭。比如革命樣板戲《海港》中的方海珍,《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杜娟山》的柯湘,《沙家浜》中的新四軍女衛生員等,都是留的那種樸素實用的齊耳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文革開始後,隨著紅衛兵“綠軍裝”的盛行,五號頭因其颯爽英姿的戰鬥性,立即成為當時女性選擇的主要髮式之一。從當時的宣傳畫上看,女紅衛兵,女民兵,女社員等,都是留著短短的五號頭。舞臺的一些文藝演出,女主角大多也是五號頭。很多文藝作品中,都會有一個如男孩般充滿野性的女孩,為了和男同志一樣上前線、進突擊隊,毅然剪掉長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以此表現革命的堅決性,以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五號頭因其簡約便捷,非常適合當時女性要和男性媲美爭當雄傑的時代要求,所以各行各業的女性,為了爭得和男人一樣的社會地位,或者是為了從三從四德封建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紛紛剪掉大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五號頭,被人為的融入進了政治因素,它也因此進入鼎盛時期。

五十年代,五號頭因其適合運動,被運動員和時尚女性青睞。其內涵是陽光、青春、活力。而進入六十年代,破四舊的洪流裹攜著女性,不愛紅裝愛武裝,敢頂半邊天的假小子、鐵姑娘引領時尚潮流。五號頭其內涵則變為了陽剛、豪邁、充滿戰鬥性。

有些姑娘未婚時,還保留著長辮子。但到結婚後,基本上都要剪下辮子,留上整齊、垂直剛好蓋住雙耳的五號頭。五號頭,在此時還有一種女人成人禮的儀式作用。讓人知道,成人留五號頭的基本都是已婚的女性。而這些成年婦女,留著五號頭,雖沒有少女的青春活力,卻有著成年人的穩重幹練。在那個年代裡,很多人照的結婚照、全家福,參加“樣板戲”演出,都留著有時代印跡的五號頭。

從我記事起,母親一直是留著五號頭的。可能母親還是喜歡長髮吧,她的五號頭並不是齊耳邊的短髮。而是比正規的五號頭長些,髮根已經搭在肩膀上了。我家周圍的鄰居,阿姨們也都是留著五號頭。有些年輕些又愛美的,會在五號頭邊攏一小撮頭髮系一頭繩,或用綢緞系一個蝴蝶結,把平淡的短髮裝飾的別有一番韻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進入八十年代後,中國女性的髮式變化越來越豐富,社會上流行各種時髦的髮型,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五號頭留的人越來越少了,可能只是一些老年女性還留著五號頭。一是習慣了,二是方便打理。年輕人雖然也有留短髮的,但已經不是五號頭這種樣式了。雖然也是短髮,但冠名卻是簡約和精緻,並且大多都以明星名字命名,如“山口百惠”式短髮,“奧黛麗·赫本”式短髮,電影《小街》“張瑜”式男孩一樣的短髮,還有一些職業女性的職業短髮,後來還有其他的一些與世界時尚同步的各種美麗短髮髮型接踵而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張瑜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朱琳

"

五號頭,一種女子髮型:劉海不超過眉毛,鬢角不遮住耳朵,髮根與脖子平齊。

它最大的特點是簡便,不用戴髮卡,也不用扎頭繩,沒有編辮子的麻煩,也沒有洗長髮的囉嗦。它開始流行搞運動的女運動員和學校女學生中,後遍及各行各業。

這種短髮為什麼叫五號頭,我以前是不知道的。後來上網搜了下,才知道這種五號頭,緣於1957年導演謝晉執導、劉瓊和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五號》上映,女主角秦怡的髮式被當時的女青年引為時髦。因為影片的走紅,所以影片中女五號的髮型也走紅了,並直接冠之名曰5號頭。曾被時尚女青年效仿了許多年。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雖然五號頭也曾遭到舊思想、舊習俗的抵制,但是,“五號頭”還是成為五十年代青年女性的主流頭型。“五號頭”伴隨著很多青年女性,從花季走向成熟……

其實在《女籃五號》電影上映前,中國婦女早就開始流行短髮了,只是短髮的劉海、鬢角、髮根,和五號頭略有區別罷了。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四運動後,學校的女學生開始剪掉長髮,留成齊耳短髮,給人以一種十分清新的感覺,這應是五號頭的前身。後來一些社會女性也開始仿效,剪掉了長長的辮子,也留起了短髮。只是這種短髮髮根較長,大約是在肩膀之上。

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的女戰士、或者是鄉村的一些農家婦女,很多都留著這種髮型。電影《地道戰》中的女主角,留的短髮比那種齊耳短髮要長些。解放初期,人民解放軍女戰士,地方政府的一些女公務員,都留著這種略長點的短髮。有些人還喜歡帶個帽子,留出短髮長長的下沿。這種短髮,即讓人感覺簡捷清爽,又有種女性飄逸的柔美蘊涵其中。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初期,在《女籃五號》電影沒有上映前,五號頭這個名字還沒有叫響,中國的城市和鄉村的婦女,很多也留著短髮。但這種短髮不叫五號頭,而叫“劉胡蘭頭”,由髮式名推測,可能劉胡蘭犧牲時就留著這種短髮吧。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號頭流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普及於文革時期,成為那個年代婦女的標準髮式。文革時工農兵的典型形象中的成年婦女,大多都是五號頭。比如革命樣板戲《海港》中的方海珍,《龍江頌》中的江水英,《杜娟山》的柯湘,《沙家浜》中的新四軍女衛生員等,都是留的那種樸素實用的齊耳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文革開始後,隨著紅衛兵“綠軍裝”的盛行,五號頭因其颯爽英姿的戰鬥性,立即成為當時女性選擇的主要髮式之一。從當時的宣傳畫上看,女紅衛兵,女民兵,女社員等,都是留著短短的五號頭。舞臺的一些文藝演出,女主角大多也是五號頭。很多文藝作品中,都會有一個如男孩般充滿野性的女孩,為了和男同志一樣上前線、進突擊隊,毅然剪掉長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以此表現革命的堅決性,以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

五號頭因其簡約便捷,非常適合當時女性要和男性媲美爭當雄傑的時代要求,所以各行各業的女性,為了爭得和男人一樣的社會地位,或者是為了從三從四德封建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紛紛剪掉大辮子,留起了五號頭。五號頭,被人為的融入進了政治因素,它也因此進入鼎盛時期。

五十年代,五號頭因其適合運動,被運動員和時尚女性青睞。其內涵是陽光、青春、活力。而進入六十年代,破四舊的洪流裹攜著女性,不愛紅裝愛武裝,敢頂半邊天的假小子、鐵姑娘引領時尚潮流。五號頭其內涵則變為了陽剛、豪邁、充滿戰鬥性。

有些姑娘未婚時,還保留著長辮子。但到結婚後,基本上都要剪下辮子,留上整齊、垂直剛好蓋住雙耳的五號頭。五號頭,在此時還有一種女人成人禮的儀式作用。讓人知道,成人留五號頭的基本都是已婚的女性。而這些成年婦女,留著五號頭,雖沒有少女的青春活力,卻有著成年人的穩重幹練。在那個年代裡,很多人照的結婚照、全家福,參加“樣板戲”演出,都留著有時代印跡的五號頭。

從我記事起,母親一直是留著五號頭的。可能母親還是喜歡長髮吧,她的五號頭並不是齊耳邊的短髮。而是比正規的五號頭長些,髮根已經搭在肩膀上了。我家周圍的鄰居,阿姨們也都是留著五號頭。有些年輕些又愛美的,會在五號頭邊攏一小撮頭髮系一頭繩,或用綢緞系一個蝴蝶結,把平淡的短髮裝飾的別有一番韻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五十年代短髮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進入八十年代後,中國女性的髮式變化越來越豐富,社會上流行各種時髦的髮型,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五號頭留的人越來越少了,可能只是一些老年女性還留著五號頭。一是習慣了,二是方便打理。年輕人雖然也有留短髮的,但已經不是五號頭這種樣式了。雖然也是短髮,但冠名卻是簡約和精緻,並且大多都以明星名字命名,如“山口百惠”式短髮,“奧黛麗·赫本”式短髮,電影《小街》“張瑜”式男孩一樣的短髮,還有一些職業女性的職業短髮,後來還有其他的一些與世界時尚同步的各種美麗短髮髮型接踵而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張瑜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朱琳

史海鉤沉:五十年代時因一部電影而流行全國的髮型---五號頭

曾經風靡一時的五號頭,如今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幾代人的共同回憶了。但一想起五號頭,我們就會想到幹練和英姿勃發,想到那一代人貧困中的豪邁,艱難困苦中的堅毅,為了祖國獻出一切的無私。

文章原創:西崗老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