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天后宮:餘金棟的媽祖情懷

媽祖 道教 建築 陳金 海峽道教 2017-05-26

篳路藍縷建宮廟

三明天后宮位於三鋼小高爐後山,始建於1998年。佔地面積4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50平方米。是一座仿宋的古建築廟宇。

三明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也是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外來人口達90%以上。三明市區特別是三鋼、三化、三重等幾家大廠約有三萬左右的莆仙職工,其中不少人信仰媽祖、崇敬媽祖。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國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實,媽祖信眾們強烈渴盼在市區能有一座媽祖的宮廟可以朝拜。作為媽祖故鄉人的餘金棟首先萌生了在市區建一座媽祖廟的初心。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陳金星、林正章等退休老鄉說了以後,他們感同身受,一拍即合。1997年5月餘金棟和陳金星等人自帶乾糧,開始在市區周邊尋找適合建廟的地方。他們跑遍了三明一座又一座山頭,也感動了當地列西村民,最後由他們做嚮導,在三鋼小高爐後山確定了廟址。

當餘金棟、陳金星等一批敬仰媽祖的退休職工發起建廟倡議時,迅速得到了廣大信眾的積極響應和支持,他們奔走相告,不約而同地自帶工具和乾糧參加建廟。並推選餘金棟為籌建媽祖廟領導小組組長,陳金星為副組長。

當時這裡是山坡地,荊棘叢生,是三鋼“無三證”的棚戶區。籌建人員經與其中一戶主人協商,購置一間木屋作為建廟首選基地。建廟的地方有了,可建一座廟所需的錢不是小數額就能解決的。在毫無經濟基礎的情況下,餘金棟以身作則,首先自己帶頭捐款,並把自己經營的小廠的生產週轉金支借出來。在他帶領下,一批年長的信眾也把家裡多年的有限積蓄或借或捐出來,掀起了一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熱潮。不少年逾花甲的善男信女自帶工具和乾糧,以高昂的熱情積極投入建廟行列,在建廟現場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動人景象。至此,天后宮建廟工程揭開了序幕。十多年來,在廣大信眾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先後建有以天后宮為主體,以慈雲殿、觀音閣、鐘鼓樓為輔翼的一組雄偉壯觀的古建築群,以及戲園、書畫院、老年活動中心、餐廳、辦公室、招待所等配套設施建築及相應的管理制度。

百折不回為辦證

由於建廟心切,法制觀念淡薄等諸多原因,三明天后宮在建廟的時候,沒有先行辦理相應的規劃及土地徵用。為了完善宮觀的各項法定的手續,管委會根據《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決定補辦建廟徵地事宜,並授權由余金棟全權負責。

2011年10月29日三明天后宮向梅列區民宗局提出“關於補辦建廟徵地手續的申請報告”。從這一天開始,年逾古稀的餘金棟歷時四年,無論嚴寒酷暑,風雨兼程。因交通不便,累計徒步約1400餘華里,先後與35個部門聯繫達280次之多,形成的文件達50多份。面對困難,作為經辦人餘金棟始終懷著對媽祖的崇敬之心,以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和高度的責任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雖然補辦手續經歷了漫長複雜,驚險曲折的歷程,它甚至牽動了省國土資源局,三明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但經過漫長時間的協調斡旋,在三明市各有關部門以及梅列區主管部門領導的關心下,經實地勘察,審核、評估等法律程序,終於於2015年3月15日,省國土資源局為三明天后宮正式頒發了《國家土地證》、《城鄉建設規劃許可證》。

附:三明天后宮大事記

1997年5月,餘金棟和陳金星等人確定廟址;

2001年4月,三明天后宮上殿落成;

2005年,梅列區民宗局依法批准三明天后宮為宗教活動場所。

2007年5月省民宗廳經審核批准三明天后宮為道教宮觀公開活動場所,這也是三明市區唯一登記的道教活動場所。

2009年1月17日,三明市道教協會成立,並選定三明天后宮為協會的辦公場所。餘金棟當選副會長兼祕書長。

2011年1月8日,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克輝先生為三明天后宮題寫宮名。同年,餘金棟被福建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廳授予“全省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個人”稱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