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大使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工作,毛主席提到兩古人後大家都笑了'

"

1950年3月10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遞交國書。

這一天,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

因為這次毛主席在勤政殿接受國書時,在殿內旁側的幾個小房裡,藏有新中國一批將軍,經周恩來總理同意,他們透過窗戶紙的小窟窿觀看外國大使遞交國書的全過程。

"

1950年3月10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遞交國書。

這一天,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

因為這次毛主席在勤政殿接受國書時,在殿內旁側的幾個小房裡,藏有新中國一批將軍,經周恩來總理同意,他們透過窗戶紙的小窟窿觀看外國大使遞交國書的全過程。

將軍大使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工作,毛主席提到兩古人後大家都笑了

儀式開始前,周總理前來檢查,不讓這些將軍大使將紙窟窿捅得太大,說在外面殿堂裡看見這兒有一排大窟窿不雅觀,只准每人使用鉛筆戳個小洞洞。

周總理還意味深長地說“以小見大”嘛。

這些將軍中黃鎮膽子比較大,他走出小屋,索性躲在紅木屏風後看了全過程。

"

1950年3月10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遞交國書。

這一天,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

因為這次毛主席在勤政殿接受國書時,在殿內旁側的幾個小房裡,藏有新中國一批將軍,經周恩來總理同意,他們透過窗戶紙的小窟窿觀看外國大使遞交國書的全過程。

將軍大使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工作,毛主席提到兩古人後大家都笑了

儀式開始前,周總理前來檢查,不讓這些將軍大使將紙窟窿捅得太大,說在外面殿堂裡看見這兒有一排大窟窿不雅觀,只准每人使用鉛筆戳個小洞洞。

周總理還意味深長地說“以小見大”嘛。

這些將軍中黃鎮膽子比較大,他走出小屋,索性躲在紅木屏風後看了全過程。

將軍大使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工作,毛主席提到兩古人後大家都笑了

新中國首批駐外大使

早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規劃新中國藍圖時,毛主席就提出新中國外交要“另起爐灶”。開國大典之前,中央決策組建新外交部,要選派一批將軍出使國外,為新中國外交挑大樑。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將軍外交家”。

經過周總理精選點將,將軍們奉命帶著家眷到外交部報到。周總理讓辦公廳物色了前門煤市街的新華飯店,讓大家集中住下,開始舉辦培訓班。

培訓大使就從“住飯店”開始了!據耿飈在回憶錄裡說:房間裡的衛生設備、彈簧床、地毯,使我們這些剛從軍營裡出來的人感到不習慣,甚至不自在。特別是睡在彈簧床上,整個身體好像陷在“坑”裡,翻個身要花很大的力氣,還上下顫動,害得人睡也睡不著,坐也坐不穩。

培訓班在北京市外交部街31號的老禮堂上課,請了學者、專家講國際法、中國的對外政策、有關國家的政治經濟概況、風俗習慣乃至外交工作經驗和外交禮儀。舉行了外交文書展覽,為他們展出了照會、國書、會議紀要、備忘錄、雙邊協議等各式各樣的外交文書格式樣品。集中學習穿西裝、打領帶、跳交誼舞;還去北京飯店學擺刀弄叉吃西餐,學怎麼擺臺,怎麼安排主人客人的位置。

培訓時,還發生了外交史上有名的“夫人風波”——當被要求夫人們穿上旗袍或者連衣裙,燙波浪捲髮、搽口紅、抹一點粉,這些習慣於樸素生活的將軍大使的夫人們不幹了!有的還為此吵著要離婚,回部隊。周總理安排鄧穎超出面耐心說服,才做通了這些夫人們的思想工作。

將軍們從頭到尾地觀看了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向毛主席遞交國書的全過程。儀式剛結束,有人就提議何不趁熱打鐵,當場就演練演練。於是,他們就在勤政殿裡的小屋中,你當元首、我呈國書地輪流預演起來。

周總理過來說:“毛主席聽說你們在這裡觀禮,很高興,要接見你們。”

將軍們喜出望外。毛主席很高興地跟大家逐一握手寒暄,聽周總理在旁邊介紹每位將軍的情況。

毛主席說:“我們新中國的外交是‘另起爐灶’,需要新的外交幹部。解放軍是我們歷來培養幹部的地方,所以中央決定從部隊挑選你們出來。”

毛主席還幽默地說,“我講將軍當大使好,好在哪裡?首先,你們出去我們放心,因為你們不會跑掉。”當時海外新聞剛有某國駐外使節叛逃的報道。

這時周總理也笑著插話:革命軍人嘛,政治覺悟高,立場堅定,紀律性強。

一些將軍擔憂地說,我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外交工作。

毛主席說:“漢代的班超、張騫不是也不懂外語嗎?但他們出使西域,不僅能夠不辱使命,而且功績卓著。”

大家都笑了。

在接見中,毛主席還說:“你們這些將軍出國當大使,不算轉業,可以保留軍籍。”

毛主席接見之後,這批將軍們先後偕夫人走馬上任。截至1951年6月底,新中國所派出首批駐外特命全權大使15人中,將軍佔了絕大多數。他們當中有伍修權、姬鵬飛、韓念龍、羅貴波、袁仲賢、耿飈、黃鎮、王幼平、倪志亮、曹祥仁、譚希林、彭明治。

其中,倪志亮、譚希林、彭明治都是開國中將。

"

1950年3月10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遞交國書。

這一天,是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

因為這次毛主席在勤政殿接受國書時,在殿內旁側的幾個小房裡,藏有新中國一批將軍,經周恩來總理同意,他們透過窗戶紙的小窟窿觀看外國大使遞交國書的全過程。

將軍大使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工作,毛主席提到兩古人後大家都笑了

儀式開始前,周總理前來檢查,不讓這些將軍大使將紙窟窿捅得太大,說在外面殿堂裡看見這兒有一排大窟窿不雅觀,只准每人使用鉛筆戳個小洞洞。

周總理還意味深長地說“以小見大”嘛。

這些將軍中黃鎮膽子比較大,他走出小屋,索性躲在紅木屏風後看了全過程。

將軍大使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工作,毛主席提到兩古人後大家都笑了

新中國首批駐外大使

早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規劃新中國藍圖時,毛主席就提出新中國外交要“另起爐灶”。開國大典之前,中央決策組建新外交部,要選派一批將軍出使國外,為新中國外交挑大樑。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將軍外交家”。

經過周總理精選點將,將軍們奉命帶著家眷到外交部報到。周總理讓辦公廳物色了前門煤市街的新華飯店,讓大家集中住下,開始舉辦培訓班。

培訓大使就從“住飯店”開始了!據耿飈在回憶錄裡說:房間裡的衛生設備、彈簧床、地毯,使我們這些剛從軍營裡出來的人感到不習慣,甚至不自在。特別是睡在彈簧床上,整個身體好像陷在“坑”裡,翻個身要花很大的力氣,還上下顫動,害得人睡也睡不著,坐也坐不穩。

培訓班在北京市外交部街31號的老禮堂上課,請了學者、專家講國際法、中國的對外政策、有關國家的政治經濟概況、風俗習慣乃至外交工作經驗和外交禮儀。舉行了外交文書展覽,為他們展出了照會、國書、會議紀要、備忘錄、雙邊協議等各式各樣的外交文書格式樣品。集中學習穿西裝、打領帶、跳交誼舞;還去北京飯店學擺刀弄叉吃西餐,學怎麼擺臺,怎麼安排主人客人的位置。

培訓時,還發生了外交史上有名的“夫人風波”——當被要求夫人們穿上旗袍或者連衣裙,燙波浪捲髮、搽口紅、抹一點粉,這些習慣於樸素生活的將軍大使的夫人們不幹了!有的還為此吵著要離婚,回部隊。周總理安排鄧穎超出面耐心說服,才做通了這些夫人們的思想工作。

將軍們從頭到尾地觀看了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登科向毛主席遞交國書的全過程。儀式剛結束,有人就提議何不趁熱打鐵,當場就演練演練。於是,他們就在勤政殿裡的小屋中,你當元首、我呈國書地輪流預演起來。

周總理過來說:“毛主席聽說你們在這裡觀禮,很高興,要接見你們。”

將軍們喜出望外。毛主席很高興地跟大家逐一握手寒暄,聽周總理在旁邊介紹每位將軍的情況。

毛主席說:“我們新中國的外交是‘另起爐灶’,需要新的外交幹部。解放軍是我們歷來培養幹部的地方,所以中央決定從部隊挑選你們出來。”

毛主席還幽默地說,“我講將軍當大使好,好在哪裡?首先,你們出去我們放心,因為你們不會跑掉。”當時海外新聞剛有某國駐外使節叛逃的報道。

這時周總理也笑著插話:革命軍人嘛,政治覺悟高,立場堅定,紀律性強。

一些將軍擔憂地說,我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外交工作。

毛主席說:“漢代的班超、張騫不是也不懂外語嗎?但他們出使西域,不僅能夠不辱使命,而且功績卓著。”

大家都笑了。

在接見中,毛主席還說:“你們這些將軍出國當大使,不算轉業,可以保留軍籍。”

毛主席接見之後,這批將軍們先後偕夫人走馬上任。截至1951年6月底,新中國所派出首批駐外特命全權大使15人中,將軍佔了絕大多數。他們當中有伍修權、姬鵬飛、韓念龍、羅貴波、袁仲賢、耿飈、黃鎮、王幼平、倪志亮、曹祥仁、譚希林、彭明治。

其中,倪志亮、譚希林、彭明治都是開國中將。

將軍大使們不懂外語怕搞不好工作,毛主席提到兩古人後大家都笑了

歷史證明,沒人敢小瞧新中國的這一批從屏風後“畢業”的將軍大使們,他們的外交工作幹得都非常出色。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和六十年代,這些“將軍大使”中,有6位先後擔任了外交部副部長職務,他們是姬鵬飛、袁仲賢、耿飈、黃鎮、王幼平、韓念龍。(劉繼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