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同心可成龍 ——觀電影《古田軍號》有感'

"

這是一曲青春的號角,也是一次思想的狂歡。看完電影《古田軍號》,我腦海中閃出這樣一句話。

觀看《古田軍號》,印象最深的細節是氣壯山河的板凳龍,這條飽含濃郁的閩西風俗的板凳龍在影片中一共出現三次。開頭、中間和結尾,它的蘊意不言而喻,正是毛澤東在遭遇排擠、落選、重病期間看到板凳龍時的幡然醒悟,那就是:“眾人同心可成龍。”這不正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嗎?

電影沒有過多表現槍林彈雨的激烈精彩,而是側重於在幾位革命者思想的爭論、碰撞。1929年,年輕的紅四軍正迎來成長中的陣痛,何去何從,處於一個關鍵點上。這支隊伍裡的領導人正值青壯年,朝氣蓬勃又鋒芒畢露。這年,毛澤東36歲,朱德43歲,周恩來31歲,陳毅28歲,劉安恭30歲,林彪22歲。一群年輕的共產黨人,在實踐中苦苦探索,革命怎麼搞?紅軍怎麼建設?勝利怎麼奪取?在這樣的一個進程中,他們都是傑出的、勇敢的探索者,在這個探索中,有遲疑、猶豫、生氣、傷心、失望、誤解……

古田會議是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重要會議,是對我軍初創時期,紅四軍黨內一度存在著種種錯誤傾向的糾正,更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革命者從革命實踐到思想昇華的自覺體現。他們以共產主義理想為目標,為探索一條適合中國革命的道路而共同奮鬥。這種奮鬥不是槍林彈雨,不是兵戈相見,而是實踐中的試錯,大膽實踐、大聲爭論,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同心。影片中我們看到,他們沒有委曲求全,沒有同流合汙,遇到原則不讓步,遇到困難不繞道,所有的問題都擺在桌面上,可以爭吵、可以拍桌子,卻從未把個人得失放在心上。無論是朱德、毛澤東、陳毅,還是一心念著蘇聯經驗的劉安恭,都是如此。最終,他們探索出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逐漸成長為黨和軍隊不可替代的中堅力量。正是有了這樣一個領袖集團,這樣一支隊伍,使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成為歷史必然。

眾人同心可成龍,這種同心,在今天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古田會議召開85週年之後的新古田會議。也正是如此,《古田軍號》才讓我們更感真實,更具震撼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