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金牌戰結束時,吉諾比利把比賽用球搶到手裡,帶回自己房間,再和隊友一起到雅典的奧運村慶祝。那晚後來發生的事情,沒人記得特別清楚,只知道派對還沒結束,就有兩名隊友跑去吉諾比利房間,偷偷拿走了那個球,並且跑到奧運會射箭比賽場,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遠,找都找不著,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後來每個人都跟我說:‘諾斯(暱稱),你不該那樣對那個球。’”諾奇奧尼笑道,“可我能誠懇地對我律師說:‘我不記得了,我腦子當時根本不清楚。’”

“最終真相大白,”斯科拉說,“不管是誰幹的,都要確保馬努在北京拿到球。”

於是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戰,阿根廷擊敗立陶宛。終場哨一響,德爾菲諾趕緊把球搶到手裡。賽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贏,他要把球帶走,補償給吉諾比利。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金牌戰結束時,吉諾比利把比賽用球搶到手裡,帶回自己房間,再和隊友一起到雅典的奧運村慶祝。那晚後來發生的事情,沒人記得特別清楚,只知道派對還沒結束,就有兩名隊友跑去吉諾比利房間,偷偷拿走了那個球,並且跑到奧運會射箭比賽場,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遠,找都找不著,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後來每個人都跟我說:‘諾斯(暱稱),你不該那樣對那個球。’”諾奇奧尼笑道,“可我能誠懇地對我律師說:‘我不記得了,我腦子當時根本不清楚。’”

“最終真相大白,”斯科拉說,“不管是誰幹的,都要確保馬努在北京拿到球。”

於是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戰,阿根廷擊敗立陶宛。終場哨一響,德爾菲諾趕緊把球搶到手裡。賽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贏,他要把球帶走,補償給吉諾比利。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8年在北京,阿根廷半決賽沒打過精英盡出的美國男籃“救贖之隊”,但銅牌依舊是黃金一代不錯的勳章。

事實上,2004雅典之後,阿根廷籃球再沒取得過那麼高的成就。不過在國際籃球賽場上,阿根廷黃金一代始終是實力強大且令人尊敬的一股勢力。

2006日本世錦賽,他們第四。2008北京奧運,他們第三。2010土耳其世錦賽,他們第五。2012倫敦奧運,他們第四。

2012年在倫敦,阿根廷銅牌戰惜敗給俄羅斯。當時世人普遍認為那將是吉諾比利、斯科拉和諾奇奧尼的最後一屆奧運會,連他們自己都那樣覺得,於是賽後,整個阿根廷隊在更衣室裡哭得稀里嘩啦。

吉諾比利和斯科拉把大夥兒拉到一塊兒,吉諾比利眼含著熱淚說:“我寧願跟你們一起輸,也不要跟其他人一起贏。

這下可好——

“所有人哭得更凶了,”諾奇奧尼回憶,“我從沒見過那樣的情況,在更衣室裡哭那麼凶。我們知道,那是我們幹大事最後的機會。”

誰能想到,四年之後,里約奧運,39歲的吉諾比利、36歲的斯科拉和36歲的諾奇奧尼又盡數出戰,無一缺席。直至最後慘敗給美國,吉諾比利噙著淚下場,才算打完了他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戰役。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金牌戰結束時,吉諾比利把比賽用球搶到手裡,帶回自己房間,再和隊友一起到雅典的奧運村慶祝。那晚後來發生的事情,沒人記得特別清楚,只知道派對還沒結束,就有兩名隊友跑去吉諾比利房間,偷偷拿走了那個球,並且跑到奧運會射箭比賽場,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遠,找都找不著,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後來每個人都跟我說:‘諾斯(暱稱),你不該那樣對那個球。’”諾奇奧尼笑道,“可我能誠懇地對我律師說:‘我不記得了,我腦子當時根本不清楚。’”

“最終真相大白,”斯科拉說,“不管是誰幹的,都要確保馬努在北京拿到球。”

於是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戰,阿根廷擊敗立陶宛。終場哨一響,德爾菲諾趕緊把球搶到手裡。賽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贏,他要把球帶走,補償給吉諾比利。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8年在北京,阿根廷半決賽沒打過精英盡出的美國男籃“救贖之隊”,但銅牌依舊是黃金一代不錯的勳章。

事實上,2004雅典之後,阿根廷籃球再沒取得過那麼高的成就。不過在國際籃球賽場上,阿根廷黃金一代始終是實力強大且令人尊敬的一股勢力。

2006日本世錦賽,他們第四。2008北京奧運,他們第三。2010土耳其世錦賽,他們第五。2012倫敦奧運,他們第四。

2012年在倫敦,阿根廷銅牌戰惜敗給俄羅斯。當時世人普遍認為那將是吉諾比利、斯科拉和諾奇奧尼的最後一屆奧運會,連他們自己都那樣覺得,於是賽後,整個阿根廷隊在更衣室裡哭得稀里嘩啦。

吉諾比利和斯科拉把大夥兒拉到一塊兒,吉諾比利眼含著熱淚說:“我寧願跟你們一起輸,也不要跟其他人一起贏。

這下可好——

“所有人哭得更凶了,”諾奇奧尼回憶,“我從沒見過那樣的情況,在更衣室裡哭那麼凶。我們知道,那是我們幹大事最後的機會。”

誰能想到,四年之後,里約奧運,39歲的吉諾比利、36歲的斯科拉和36歲的諾奇奧尼又盡數出戰,無一缺席。直至最後慘敗給美國,吉諾比利噙著淚下場,才算打完了他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戰役。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里約奧運出局以後,有人問諾奇奧尼:你在國際賽場上最美好的記憶是哪一段?你看得出諾奇奧尼的糾結。他想來想去,挑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終於,他給出一個回答,比任何準確的答案都更加美妙。

諾奇奧尼說:“就連痛苦的回憶,也是好的。(Even the bad memories are good ones.)

馬刺球迷是不是能想到什麼?

2016年馬刺在NBA季後賽出局後,吉諾比利說:“作為這個隊的一分子,我非常驕傲,即便有些時候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願。並不總是在贏球,總拿冠軍。你也會從失敗中學習,享受每一天。”

阿根廷人面對失敗與挫折,有種超脫的大智慧——在比賽場上,你應該拿命去把勝利拼下來,可在比賽結束後,就算輸了,你也應該能夠接受失敗,比賽結果未必是最重要的,那些共同的經歷要比獎盃值得珍惜得多。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金牌戰結束時,吉諾比利把比賽用球搶到手裡,帶回自己房間,再和隊友一起到雅典的奧運村慶祝。那晚後來發生的事情,沒人記得特別清楚,只知道派對還沒結束,就有兩名隊友跑去吉諾比利房間,偷偷拿走了那個球,並且跑到奧運會射箭比賽場,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遠,找都找不著,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後來每個人都跟我說:‘諾斯(暱稱),你不該那樣對那個球。’”諾奇奧尼笑道,“可我能誠懇地對我律師說:‘我不記得了,我腦子當時根本不清楚。’”

“最終真相大白,”斯科拉說,“不管是誰幹的,都要確保馬努在北京拿到球。”

於是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戰,阿根廷擊敗立陶宛。終場哨一響,德爾菲諾趕緊把球搶到手裡。賽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贏,他要把球帶走,補償給吉諾比利。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8年在北京,阿根廷半決賽沒打過精英盡出的美國男籃“救贖之隊”,但銅牌依舊是黃金一代不錯的勳章。

事實上,2004雅典之後,阿根廷籃球再沒取得過那麼高的成就。不過在國際籃球賽場上,阿根廷黃金一代始終是實力強大且令人尊敬的一股勢力。

2006日本世錦賽,他們第四。2008北京奧運,他們第三。2010土耳其世錦賽,他們第五。2012倫敦奧運,他們第四。

2012年在倫敦,阿根廷銅牌戰惜敗給俄羅斯。當時世人普遍認為那將是吉諾比利、斯科拉和諾奇奧尼的最後一屆奧運會,連他們自己都那樣覺得,於是賽後,整個阿根廷隊在更衣室裡哭得稀里嘩啦。

吉諾比利和斯科拉把大夥兒拉到一塊兒,吉諾比利眼含著熱淚說:“我寧願跟你們一起輸,也不要跟其他人一起贏。

這下可好——

“所有人哭得更凶了,”諾奇奧尼回憶,“我從沒見過那樣的情況,在更衣室裡哭那麼凶。我們知道,那是我們幹大事最後的機會。”

誰能想到,四年之後,里約奧運,39歲的吉諾比利、36歲的斯科拉和36歲的諾奇奧尼又盡數出戰,無一缺席。直至最後慘敗給美國,吉諾比利噙著淚下場,才算打完了他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戰役。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里約奧運出局以後,有人問諾奇奧尼:你在國際賽場上最美好的記憶是哪一段?你看得出諾奇奧尼的糾結。他想來想去,挑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終於,他給出一個回答,比任何準確的答案都更加美妙。

諾奇奧尼說:“就連痛苦的回憶,也是好的。(Even the bad memories are good ones.)

馬刺球迷是不是能想到什麼?

2016年馬刺在NBA季後賽出局後,吉諾比利說:“作為這個隊的一分子,我非常驕傲,即便有些時候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願。並不總是在贏球,總拿冠軍。你也會從失敗中學習,享受每一天。”

阿根廷人面對失敗與挫折,有種超脫的大智慧——在比賽場上,你應該拿命去把勝利拼下來,可在比賽結束後,就算輸了,你也應該能夠接受失敗,比賽結果未必是最重要的,那些共同的經歷要比獎盃值得珍惜得多。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這個國家,並沒有特別龐大的體育人口,況且足球才是他們的第一運動,籃球在那裡享受不到跟足球同等的待遇。但從2002年開始,阿根廷人在籃球場上取得了成功。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這些年的成績得益於黃金一代集中爆發的籃球天賦。吉諾比利不世出,斯科拉不世出,是他們湊一塊兒撐起了阿根廷籃球。

真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又怎麼解釋阿根廷隊在本屆男籃世界盃上的表現?黃金一代只剩下39歲的斯科拉還在場上戰鬥,而這支連克塞爾維亞、法國等當今世界頂級勁旅的阿根廷隊,瞎眼可見,絕不是斯科拉一個人的球隊。

控衛7號法昆多·坎帕佐是這支阿根廷進攻的靈魂,靈動奔放,才華滿得四處亂冒,傳球精妙還能投。同樣令人讚賞的是,他1.79米的身高放到任何高水平職業聯賽裡都是要在防守端吃虧的,可他卻用積極與活力彌補了身高的短板。決賽進入到最後兩分鐘,阿根廷已經取勝無望了,坎帕佐還能送出一記漂亮的穿襠擊地助攻。

另一名控衛8號尼古拉斯·拉普羅維托拉,血液中同樣流淌著阿根廷後衛浪漫而有想象力的傳控基因。還有年輕的14號前鋒加布里爾·戴克,能扛又能跑,是出色的終結點。

阿根廷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金牌戰結束時,吉諾比利把比賽用球搶到手裡,帶回自己房間,再和隊友一起到雅典的奧運村慶祝。那晚後來發生的事情,沒人記得特別清楚,只知道派對還沒結束,就有兩名隊友跑去吉諾比利房間,偷偷拿走了那個球,並且跑到奧運會射箭比賽場,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遠,找都找不著,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後來每個人都跟我說:‘諾斯(暱稱),你不該那樣對那個球。’”諾奇奧尼笑道,“可我能誠懇地對我律師說:‘我不記得了,我腦子當時根本不清楚。’”

“最終真相大白,”斯科拉說,“不管是誰幹的,都要確保馬努在北京拿到球。”

於是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戰,阿根廷擊敗立陶宛。終場哨一響,德爾菲諾趕緊把球搶到手裡。賽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贏,他要把球帶走,補償給吉諾比利。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8年在北京,阿根廷半決賽沒打過精英盡出的美國男籃“救贖之隊”,但銅牌依舊是黃金一代不錯的勳章。

事實上,2004雅典之後,阿根廷籃球再沒取得過那麼高的成就。不過在國際籃球賽場上,阿根廷黃金一代始終是實力強大且令人尊敬的一股勢力。

2006日本世錦賽,他們第四。2008北京奧運,他們第三。2010土耳其世錦賽,他們第五。2012倫敦奧運,他們第四。

2012年在倫敦,阿根廷銅牌戰惜敗給俄羅斯。當時世人普遍認為那將是吉諾比利、斯科拉和諾奇奧尼的最後一屆奧運會,連他們自己都那樣覺得,於是賽後,整個阿根廷隊在更衣室裡哭得稀里嘩啦。

吉諾比利和斯科拉把大夥兒拉到一塊兒,吉諾比利眼含著熱淚說:“我寧願跟你們一起輸,也不要跟其他人一起贏。

這下可好——

“所有人哭得更凶了,”諾奇奧尼回憶,“我從沒見過那樣的情況,在更衣室裡哭那麼凶。我們知道,那是我們幹大事最後的機會。”

誰能想到,四年之後,里約奧運,39歲的吉諾比利、36歲的斯科拉和36歲的諾奇奧尼又盡數出戰,無一缺席。直至最後慘敗給美國,吉諾比利噙著淚下場,才算打完了他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戰役。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里約奧運出局以後,有人問諾奇奧尼:你在國際賽場上最美好的記憶是哪一段?你看得出諾奇奧尼的糾結。他想來想去,挑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終於,他給出一個回答,比任何準確的答案都更加美妙。

諾奇奧尼說:“就連痛苦的回憶,也是好的。(Even the bad memories are good ones.)

馬刺球迷是不是能想到什麼?

2016年馬刺在NBA季後賽出局後,吉諾比利說:“作為這個隊的一分子,我非常驕傲,即便有些時候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願。並不總是在贏球,總拿冠軍。你也會從失敗中學習,享受每一天。”

阿根廷人面對失敗與挫折,有種超脫的大智慧——在比賽場上,你應該拿命去把勝利拼下來,可在比賽結束後,就算輸了,你也應該能夠接受失敗,比賽結果未必是最重要的,那些共同的經歷要比獎盃值得珍惜得多。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這個國家,並沒有特別龐大的體育人口,況且足球才是他們的第一運動,籃球在那裡享受不到跟足球同等的待遇。但從2002年開始,阿根廷人在籃球場上取得了成功。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這些年的成績得益於黃金一代集中爆發的籃球天賦。吉諾比利不世出,斯科拉不世出,是他們湊一塊兒撐起了阿根廷籃球。

真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又怎麼解釋阿根廷隊在本屆男籃世界盃上的表現?黃金一代只剩下39歲的斯科拉還在場上戰鬥,而這支連克塞爾維亞、法國等當今世界頂級勁旅的阿根廷隊,瞎眼可見,絕不是斯科拉一個人的球隊。

控衛7號法昆多·坎帕佐是這支阿根廷進攻的靈魂,靈動奔放,才華滿得四處亂冒,傳球精妙還能投。同樣令人讚賞的是,他1.79米的身高放到任何高水平職業聯賽裡都是要在防守端吃虧的,可他卻用積極與活力彌補了身高的短板。決賽進入到最後兩分鐘,阿根廷已經取勝無望了,坎帕佐還能送出一記漂亮的穿襠擊地助攻。

另一名控衛8號尼古拉斯·拉普羅維托拉,血液中同樣流淌著阿根廷後衛浪漫而有想象力的傳控基因。還有年輕的14號前鋒加布里爾·戴克,能扛又能跑,是出色的終結點。

阿根廷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所以阿根廷體育一定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不能單純用天賦來解釋。

還是在“球員論壇”網站上的那篇文章裡,斯科拉清晰闡述了自己的認知,他認為至少有兩點是阿根廷籃球成功的原因——

“首先,城裡只有正規的籃球比賽。在阿根廷沒有什麼三對三、一對一的鬥牛籃球,只有五打五的全場籃球——從你開始參與的那一刻起,就是團隊運動。

“然後,也是更重要的,我們充滿熱情。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噢耶,我對勝利、對得40分、對成為球場上最好的球員充滿熱情’——那是人人都會喜歡的有趣的部分,擅長運動是超級有意思的。可是,正是那些無趣的時刻,對成長而言是最重要的。而阿根廷人就是對那個過程充滿熱情。

按正確的方式打球,相信團隊;在失敗中成長,相信過程。聽上去像老生常談,要做到並不容易,我們深知這點。

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力克奪冠大熱門塞爾維亞之後,斯科拉旗幟鮮明地反對媒體有關“奇蹟”或“驚喜”的說法。他在鏡頭前表示:“人們一直在說奇蹟,在說驚喜,這讓我很煩。沒人相信阿根廷。我要告訴你,有22個人(指全隊)兩個月來一直相信我們會到這裡。這就夠了,就22個人。這遠不是什麼奇蹟。我們是一支很好的籃球隊,我們整個一星期都打出很棒的籃球。我們應該站在這裡,我不接受有關奇蹟的提問。”

擲地有聲。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金牌戰結束時,吉諾比利把比賽用球搶到手裡,帶回自己房間,再和隊友一起到雅典的奧運村慶祝。那晚後來發生的事情,沒人記得特別清楚,只知道派對還沒結束,就有兩名隊友跑去吉諾比利房間,偷偷拿走了那個球,並且跑到奧運會射箭比賽場,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遠,找都找不著,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後來每個人都跟我說:‘諾斯(暱稱),你不該那樣對那個球。’”諾奇奧尼笑道,“可我能誠懇地對我律師說:‘我不記得了,我腦子當時根本不清楚。’”

“最終真相大白,”斯科拉說,“不管是誰幹的,都要確保馬努在北京拿到球。”

於是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戰,阿根廷擊敗立陶宛。終場哨一響,德爾菲諾趕緊把球搶到手裡。賽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贏,他要把球帶走,補償給吉諾比利。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8年在北京,阿根廷半決賽沒打過精英盡出的美國男籃“救贖之隊”,但銅牌依舊是黃金一代不錯的勳章。

事實上,2004雅典之後,阿根廷籃球再沒取得過那麼高的成就。不過在國際籃球賽場上,阿根廷黃金一代始終是實力強大且令人尊敬的一股勢力。

2006日本世錦賽,他們第四。2008北京奧運,他們第三。2010土耳其世錦賽,他們第五。2012倫敦奧運,他們第四。

2012年在倫敦,阿根廷銅牌戰惜敗給俄羅斯。當時世人普遍認為那將是吉諾比利、斯科拉和諾奇奧尼的最後一屆奧運會,連他們自己都那樣覺得,於是賽後,整個阿根廷隊在更衣室裡哭得稀里嘩啦。

吉諾比利和斯科拉把大夥兒拉到一塊兒,吉諾比利眼含著熱淚說:“我寧願跟你們一起輸,也不要跟其他人一起贏。

這下可好——

“所有人哭得更凶了,”諾奇奧尼回憶,“我從沒見過那樣的情況,在更衣室裡哭那麼凶。我們知道,那是我們幹大事最後的機會。”

誰能想到,四年之後,里約奧運,39歲的吉諾比利、36歲的斯科拉和36歲的諾奇奧尼又盡數出戰,無一缺席。直至最後慘敗給美國,吉諾比利噙著淚下場,才算打完了他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戰役。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里約奧運出局以後,有人問諾奇奧尼:你在國際賽場上最美好的記憶是哪一段?你看得出諾奇奧尼的糾結。他想來想去,挑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終於,他給出一個回答,比任何準確的答案都更加美妙。

諾奇奧尼說:“就連痛苦的回憶,也是好的。(Even the bad memories are good ones.)

馬刺球迷是不是能想到什麼?

2016年馬刺在NBA季後賽出局後,吉諾比利說:“作為這個隊的一分子,我非常驕傲,即便有些時候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願。並不總是在贏球,總拿冠軍。你也會從失敗中學習,享受每一天。”

阿根廷人面對失敗與挫折,有種超脫的大智慧——在比賽場上,你應該拿命去把勝利拼下來,可在比賽結束後,就算輸了,你也應該能夠接受失敗,比賽結果未必是最重要的,那些共同的經歷要比獎盃值得珍惜得多。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這個國家,並沒有特別龐大的體育人口,況且足球才是他們的第一運動,籃球在那裡享受不到跟足球同等的待遇。但從2002年開始,阿根廷人在籃球場上取得了成功。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這些年的成績得益於黃金一代集中爆發的籃球天賦。吉諾比利不世出,斯科拉不世出,是他們湊一塊兒撐起了阿根廷籃球。

真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又怎麼解釋阿根廷隊在本屆男籃世界盃上的表現?黃金一代只剩下39歲的斯科拉還在場上戰鬥,而這支連克塞爾維亞、法國等當今世界頂級勁旅的阿根廷隊,瞎眼可見,絕不是斯科拉一個人的球隊。

控衛7號法昆多·坎帕佐是這支阿根廷進攻的靈魂,靈動奔放,才華滿得四處亂冒,傳球精妙還能投。同樣令人讚賞的是,他1.79米的身高放到任何高水平職業聯賽裡都是要在防守端吃虧的,可他卻用積極與活力彌補了身高的短板。決賽進入到最後兩分鐘,阿根廷已經取勝無望了,坎帕佐還能送出一記漂亮的穿襠擊地助攻。

另一名控衛8號尼古拉斯·拉普羅維托拉,血液中同樣流淌著阿根廷後衛浪漫而有想象力的傳控基因。還有年輕的14號前鋒加布里爾·戴克,能扛又能跑,是出色的終結點。

阿根廷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所以阿根廷體育一定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不能單純用天賦來解釋。

還是在“球員論壇”網站上的那篇文章裡,斯科拉清晰闡述了自己的認知,他認為至少有兩點是阿根廷籃球成功的原因——

“首先,城裡只有正規的籃球比賽。在阿根廷沒有什麼三對三、一對一的鬥牛籃球,只有五打五的全場籃球——從你開始參與的那一刻起,就是團隊運動。

“然後,也是更重要的,我們充滿熱情。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噢耶,我對勝利、對得40分、對成為球場上最好的球員充滿熱情’——那是人人都會喜歡的有趣的部分,擅長運動是超級有意思的。可是,正是那些無趣的時刻,對成長而言是最重要的。而阿根廷人就是對那個過程充滿熱情。

按正確的方式打球,相信團隊;在失敗中成長,相信過程。聽上去像老生常談,要做到並不容易,我們深知這點。

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力克奪冠大熱門塞爾維亞之後,斯科拉旗幟鮮明地反對媒體有關“奇蹟”或“驚喜”的說法。他在鏡頭前表示:“人們一直在說奇蹟,在說驚喜,這讓我很煩。沒人相信阿根廷。我要告訴你,有22個人(指全隊)兩個月來一直相信我們會到這裡。這就夠了,就22個人。這遠不是什麼奇蹟。我們是一支很好的籃球隊,我們整個一星期都打出很棒的籃球。我們應該站在這裡,我不接受有關奇蹟的提問。”

擲地有聲。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黃金一代,只餘斯科拉碩果僅存。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他還將出現在東京奧運的賽場上,到那時他就40歲了。

老嗎?他可能不覺得。給“球員論壇”的那篇文章,斯科拉甚至還想攛掇已退役的老夥計吉諾比利一起戰鬥。斯科拉說:“嘿,馬努,2020年東京見嗎?到那時你可能太老了,可有些東西告訴我你會嚇到所有人——這不是第一次了。”

看上去,斯科拉還沒到徹底打不動的時候。

在阿根廷簽下自己人生第一份籃球合同時,斯科拉才15歲。後來跟西班牙俱樂部簽約,他才17歲。從2002年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世錦賽第二,到2019年北京的世界盃第二,斯科拉奮戰了17年。

即便在39歲的運動高齡,斯科拉四分之一決賽對塞爾維亞也攻下阿根廷全隊最高的20分,半決賽打法國又拿到全隊最高的28分並搶下13籃板,他不只是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舞臺上追逐籃球夢想,而且仍然發揮著世界級的競技水平。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金牌戰結束時,吉諾比利把比賽用球搶到手裡,帶回自己房間,再和隊友一起到雅典的奧運村慶祝。那晚後來發生的事情,沒人記得特別清楚,只知道派對還沒結束,就有兩名隊友跑去吉諾比利房間,偷偷拿走了那個球,並且跑到奧運會射箭比賽場,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遠,找都找不著,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後來每個人都跟我說:‘諾斯(暱稱),你不該那樣對那個球。’”諾奇奧尼笑道,“可我能誠懇地對我律師說:‘我不記得了,我腦子當時根本不清楚。’”

“最終真相大白,”斯科拉說,“不管是誰幹的,都要確保馬努在北京拿到球。”

於是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戰,阿根廷擊敗立陶宛。終場哨一響,德爾菲諾趕緊把球搶到手裡。賽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贏,他要把球帶走,補償給吉諾比利。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8年在北京,阿根廷半決賽沒打過精英盡出的美國男籃“救贖之隊”,但銅牌依舊是黃金一代不錯的勳章。

事實上,2004雅典之後,阿根廷籃球再沒取得過那麼高的成就。不過在國際籃球賽場上,阿根廷黃金一代始終是實力強大且令人尊敬的一股勢力。

2006日本世錦賽,他們第四。2008北京奧運,他們第三。2010土耳其世錦賽,他們第五。2012倫敦奧運,他們第四。

2012年在倫敦,阿根廷銅牌戰惜敗給俄羅斯。當時世人普遍認為那將是吉諾比利、斯科拉和諾奇奧尼的最後一屆奧運會,連他們自己都那樣覺得,於是賽後,整個阿根廷隊在更衣室裡哭得稀里嘩啦。

吉諾比利和斯科拉把大夥兒拉到一塊兒,吉諾比利眼含著熱淚說:“我寧願跟你們一起輸,也不要跟其他人一起贏。

這下可好——

“所有人哭得更凶了,”諾奇奧尼回憶,“我從沒見過那樣的情況,在更衣室裡哭那麼凶。我們知道,那是我們幹大事最後的機會。”

誰能想到,四年之後,里約奧運,39歲的吉諾比利、36歲的斯科拉和36歲的諾奇奧尼又盡數出戰,無一缺席。直至最後慘敗給美國,吉諾比利噙著淚下場,才算打完了他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戰役。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里約奧運出局以後,有人問諾奇奧尼:你在國際賽場上最美好的記憶是哪一段?你看得出諾奇奧尼的糾結。他想來想去,挑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終於,他給出一個回答,比任何準確的答案都更加美妙。

諾奇奧尼說:“就連痛苦的回憶,也是好的。(Even the bad memories are good ones.)

馬刺球迷是不是能想到什麼?

2016年馬刺在NBA季後賽出局後,吉諾比利說:“作為這個隊的一分子,我非常驕傲,即便有些時候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願。並不總是在贏球,總拿冠軍。你也會從失敗中學習,享受每一天。”

阿根廷人面對失敗與挫折,有種超脫的大智慧——在比賽場上,你應該拿命去把勝利拼下來,可在比賽結束後,就算輸了,你也應該能夠接受失敗,比賽結果未必是最重要的,那些共同的經歷要比獎盃值得珍惜得多。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這個國家,並沒有特別龐大的體育人口,況且足球才是他們的第一運動,籃球在那裡享受不到跟足球同等的待遇。但從2002年開始,阿根廷人在籃球場上取得了成功。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這些年的成績得益於黃金一代集中爆發的籃球天賦。吉諾比利不世出,斯科拉不世出,是他們湊一塊兒撐起了阿根廷籃球。

真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又怎麼解釋阿根廷隊在本屆男籃世界盃上的表現?黃金一代只剩下39歲的斯科拉還在場上戰鬥,而這支連克塞爾維亞、法國等當今世界頂級勁旅的阿根廷隊,瞎眼可見,絕不是斯科拉一個人的球隊。

控衛7號法昆多·坎帕佐是這支阿根廷進攻的靈魂,靈動奔放,才華滿得四處亂冒,傳球精妙還能投。同樣令人讚賞的是,他1.79米的身高放到任何高水平職業聯賽裡都是要在防守端吃虧的,可他卻用積極與活力彌補了身高的短板。決賽進入到最後兩分鐘,阿根廷已經取勝無望了,坎帕佐還能送出一記漂亮的穿襠擊地助攻。

另一名控衛8號尼古拉斯·拉普羅維托拉,血液中同樣流淌著阿根廷後衛浪漫而有想象力的傳控基因。還有年輕的14號前鋒加布里爾·戴克,能扛又能跑,是出色的終結點。

阿根廷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所以阿根廷體育一定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不能單純用天賦來解釋。

還是在“球員論壇”網站上的那篇文章裡,斯科拉清晰闡述了自己的認知,他認為至少有兩點是阿根廷籃球成功的原因——

“首先,城裡只有正規的籃球比賽。在阿根廷沒有什麼三對三、一對一的鬥牛籃球,只有五打五的全場籃球——從你開始參與的那一刻起,就是團隊運動。

“然後,也是更重要的,我們充滿熱情。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噢耶,我對勝利、對得40分、對成為球場上最好的球員充滿熱情’——那是人人都會喜歡的有趣的部分,擅長運動是超級有意思的。可是,正是那些無趣的時刻,對成長而言是最重要的。而阿根廷人就是對那個過程充滿熱情。

按正確的方式打球,相信團隊;在失敗中成長,相信過程。聽上去像老生常談,要做到並不容易,我們深知這點。

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力克奪冠大熱門塞爾維亞之後,斯科拉旗幟鮮明地反對媒體有關“奇蹟”或“驚喜”的說法。他在鏡頭前表示:“人們一直在說奇蹟,在說驚喜,這讓我很煩。沒人相信阿根廷。我要告訴你,有22個人(指全隊)兩個月來一直相信我們會到這裡。這就夠了,就22個人。這遠不是什麼奇蹟。我們是一支很好的籃球隊,我們整個一星期都打出很棒的籃球。我們應該站在這裡,我不接受有關奇蹟的提問。”

擲地有聲。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黃金一代,只餘斯科拉碩果僅存。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他還將出現在東京奧運的賽場上,到那時他就40歲了。

老嗎?他可能不覺得。給“球員論壇”的那篇文章,斯科拉甚至還想攛掇已退役的老夥計吉諾比利一起戰鬥。斯科拉說:“嘿,馬努,2020年東京見嗎?到那時你可能太老了,可有些東西告訴我你會嚇到所有人——這不是第一次了。”

看上去,斯科拉還沒到徹底打不動的時候。

在阿根廷簽下自己人生第一份籃球合同時,斯科拉才15歲。後來跟西班牙俱樂部簽約,他才17歲。從2002年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世錦賽第二,到2019年北京的世界盃第二,斯科拉奮戰了17年。

即便在39歲的運動高齡,斯科拉四分之一決賽對塞爾維亞也攻下阿根廷全隊最高的20分,半決賽打法國又拿到全隊最高的28分並搶下13籃板,他不只是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舞臺上追逐籃球夢想,而且仍然發揮著世界級的競技水平。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每一屆大賽,阿根廷男籃這群一起流血的戰士,總會在戰鬥結束後全體出發去吃頓大餐。

“這是個規矩:不管贏或輸,總有一頓團隊晚餐,”普里吉奧尼曾經透露,“要一起慶祝,或者一起痛哭。”

不論勝敗,這是他們共同的經歷。一屆又一屆,一代傳一代。

今晚,落敗的阿根廷人在北京一定又有一頓晚餐,場邊觀戰的吉諾比利大概也會參加。這次的團隊晚餐應該不會有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那樣的淚水與咒罵吧?我們不知道。

但我們已經知道,阿根廷籃球不只有黃金一代。

世界籃球的最高舞臺仍然有阿根廷一席之地,他們可見的未來仍有正在磨礪的下一代。

越磨礪,越光芒。

"

阿根廷人沒能笑到最後,沒能在北京重現雅典的輝煌。

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決戰,西班牙人利用整體身高優勢牢牢掌控著比賽節奏,自始至終壓制著阿根廷,終以95-75取勝奪冠。

路易斯·斯科拉和隊友圍成一圈,完成本屆大賽最後的儀式,隨即在馬努·吉諾比利的注視下,在現場阿根廷球迷不離不棄的歌唱聲中,默然退場。

世界第二,也不算太壞。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2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阿根廷全隊聚在一家餐館裡,傷心,鬱悶,憤怒,不甘。他們剛在一場決賽里加時惜敗給南斯拉夫,痛失冠軍。憤怒,是對裁判關鍵時刻的判罰感到憤怒;不甘,是為吉諾比利半決賽腳踝重傷,決賽硬撐著只打了12分鐘感到不甘;傷心和鬱悶,則是惜敗這一結果所造成的必然。

那個時候,男籃世界盃還不叫世界盃,叫世界錦標賽。阿根廷在那屆世錦賽上嶄露頭角,第一次擊敗了由NBA球員組成的美國隊。那支美國隊的陣容並不特別強大,含金量和本屆世界盃上的美國隊有些接近,可那畢竟是NBA球員還在神壇上的年代,那時贏下美國的意義,如同開天闢地。阿根廷捅破那層窗戶紙後,南斯拉夫和西班牙也相繼擊敗美國。

決賽落敗當晚,阿根廷隊吃著喝著聊著,餐館裡的氣氛漸漸發生了變化。他們仍然心有不甘,可他們沒有理由悲觀。吃完回到酒店,他們發現住在各樓層的國際代表團都跑到大堂來祝賀他們。斯科拉說:“那次晚餐,我們一開始還處在人生最低谷,到最後,卻變成了派對。”

派對上的人,有吉諾比利,有斯科拉,有佩佩·桑切斯,有安德烈斯·諾奇奧尼,有法布里希奧·奧博託。這幾位,加上後來的卡洛斯·德爾菲諾,還有頂替佩佩·桑切斯位置的巴勃羅·普里吉奧尼,被稱為阿根廷“黃金一代”。

這不是侷限在他們一國之內的封號。這是寫進世界籃球史冊、必將流芳百世的榮譽。

2002世錦賽亞軍是阿根廷黃金一代叱吒風雲的起點。那一年,斯科拉22歲,風華正茂。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0-01賽季以前,阿根廷沒有球員在NBA打過球。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們甚至沒有取得奧運男籃參賽資格。

斯科拉多年後在“球員論壇”(The Players' Tribune)網站上發表第一人稱的文章說:退回到2000年那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現實目標就是打進世界12強。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就很好,那已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最高成就。站上領獎臺?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歷史性成就。

但有了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經歷,2004來到雅典,阿根廷隊的心氣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變得更成熟也更強壯,有了更豐富的比賽經驗,他們的自信心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在那篇“球員論壇”的文章裡,斯科拉回憶當時:“我們不只是覺得自己有機會擊敗美國。我向你發誓——十年過去了,這樣說有點好笑——但我們知道自己擊敗美國。”

吉諾比利也說過同樣的話:“我看到他們的陣容,我知道我們會擊敗他們。”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美國隊的陣容,非2002年世錦賽那支隊伍可比。他們由蒂姆·鄧肯、阿倫·艾弗森、史蒂芬·馬布裡三大NBA一線巨星領銜,替補席上還坐著年輕的勒布朗·詹姆斯、德維恩·韋德、卡梅羅·安東尼、阿馬雷·斯塔德邁爾。但他們有個致命缺陷:全隊上下沒有一個真正的純投手——安東尼後來或許是國際賽場上的大殺器,可那年他才20歲,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投得也不好。

果然,半決賽相遇,吉諾比利攻下29分,阿根廷的球運轉得棒極了,而美國隊外線投得一塌胡塗(三分球11中3),阿根廷以89-81取勝。

後來的決賽,阿根廷再沒放過機會,斯科拉13投10中貢獻25分11籃板,阿根廷以84-69大勝意大利奪冠。他們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他們突破了一切上限,他們震驚了世界。

也難怪吉諾比利接受採訪會說:為阿根廷贏得奧運金牌,是比為聖安東尼奧馬刺贏得NBA總冠軍要“偉大得多”的成就。這,美國人或許理解不了,咱們中國球迷一定get得到。

2004奧運奪金是阿根廷黃金一代的巔峰。那一年,斯科拉24歲,長髮飄逸。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4年金牌戰結束時,吉諾比利把比賽用球搶到手裡,帶回自己房間,再和隊友一起到雅典的奧運村慶祝。那晚後來發生的事情,沒人記得特別清楚,只知道派對還沒結束,就有兩名隊友跑去吉諾比利房間,偷偷拿走了那個球,並且跑到奧運會射箭比賽場,使出全力,把球踢到老遠,找都找不著,他們覺得這很好玩。

“後來每個人都跟我說:‘諾斯(暱稱),你不該那樣對那個球。’”諾奇奧尼笑道,“可我能誠懇地對我律師說:‘我不記得了,我腦子當時根本不清楚。’”

“最終真相大白,”斯科拉說,“不管是誰幹的,都要確保馬努在北京拿到球。”

於是2008年北京奧運銅牌戰,阿根廷擊敗立陶宛。終場哨一響,德爾菲諾趕緊把球搶到手裡。賽前他就跟裁判打好招呼了,如果阿根廷贏,他要把球帶走,補償給吉諾比利。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2008年在北京,阿根廷半決賽沒打過精英盡出的美國男籃“救贖之隊”,但銅牌依舊是黃金一代不錯的勳章。

事實上,2004雅典之後,阿根廷籃球再沒取得過那麼高的成就。不過在國際籃球賽場上,阿根廷黃金一代始終是實力強大且令人尊敬的一股勢力。

2006日本世錦賽,他們第四。2008北京奧運,他們第三。2010土耳其世錦賽,他們第五。2012倫敦奧運,他們第四。

2012年在倫敦,阿根廷銅牌戰惜敗給俄羅斯。當時世人普遍認為那將是吉諾比利、斯科拉和諾奇奧尼的最後一屆奧運會,連他們自己都那樣覺得,於是賽後,整個阿根廷隊在更衣室裡哭得稀里嘩啦。

吉諾比利和斯科拉把大夥兒拉到一塊兒,吉諾比利眼含著熱淚說:“我寧願跟你們一起輸,也不要跟其他人一起贏。

這下可好——

“所有人哭得更凶了,”諾奇奧尼回憶,“我從沒見過那樣的情況,在更衣室裡哭那麼凶。我們知道,那是我們幹大事最後的機會。”

誰能想到,四年之後,里約奧運,39歲的吉諾比利、36歲的斯科拉和36歲的諾奇奧尼又盡數出戰,無一缺席。直至最後慘敗給美國,吉諾比利噙著淚下場,才算打完了他們這一代人最後的戰役。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里約奧運出局以後,有人問諾奇奧尼:你在國際賽場上最美好的記憶是哪一段?你看得出諾奇奧尼的糾結。他想來想去,挑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終於,他給出一個回答,比任何準確的答案都更加美妙。

諾奇奧尼說:“就連痛苦的回憶,也是好的。(Even the bad memories are good ones.)

馬刺球迷是不是能想到什麼?

2016年馬刺在NBA季後賽出局後,吉諾比利說:“作為這個隊的一分子,我非常驕傲,即便有些時候事情並不如我們所願。並不總是在贏球,總拿冠軍。你也會從失敗中學習,享受每一天。”

阿根廷人面對失敗與挫折,有種超脫的大智慧——在比賽場上,你應該拿命去把勝利拼下來,可在比賽結束後,就算輸了,你也應該能夠接受失敗,比賽結果未必是最重要的,那些共同的經歷要比獎盃值得珍惜得多。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這個國家,並沒有特別龐大的體育人口,況且足球才是他們的第一運動,籃球在那裡享受不到跟足球同等的待遇。但從2002年開始,阿根廷人在籃球場上取得了成功。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這些年的成績得益於黃金一代集中爆發的籃球天賦。吉諾比利不世出,斯科拉不世出,是他們湊一塊兒撐起了阿根廷籃球。

真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又怎麼解釋阿根廷隊在本屆男籃世界盃上的表現?黃金一代只剩下39歲的斯科拉還在場上戰鬥,而這支連克塞爾維亞、法國等當今世界頂級勁旅的阿根廷隊,瞎眼可見,絕不是斯科拉一個人的球隊。

控衛7號法昆多·坎帕佐是這支阿根廷進攻的靈魂,靈動奔放,才華滿得四處亂冒,傳球精妙還能投。同樣令人讚賞的是,他1.79米的身高放到任何高水平職業聯賽裡都是要在防守端吃虧的,可他卻用積極與活力彌補了身高的短板。決賽進入到最後兩分鐘,阿根廷已經取勝無望了,坎帕佐還能送出一記漂亮的穿襠擊地助攻。

另一名控衛8號尼古拉斯·拉普羅維托拉,血液中同樣流淌著阿根廷後衛浪漫而有想象力的傳控基因。還有年輕的14號前鋒加布里爾·戴克,能扛又能跑,是出色的終結點。

阿根廷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所以阿根廷體育一定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不能單純用天賦來解釋。

還是在“球員論壇”網站上的那篇文章裡,斯科拉清晰闡述了自己的認知,他認為至少有兩點是阿根廷籃球成功的原因——

“首先,城裡只有正規的籃球比賽。在阿根廷沒有什麼三對三、一對一的鬥牛籃球,只有五打五的全場籃球——從你開始參與的那一刻起,就是團隊運動。

“然後,也是更重要的,我們充滿熱情。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噢耶,我對勝利、對得40分、對成為球場上最好的球員充滿熱情’——那是人人都會喜歡的有趣的部分,擅長運動是超級有意思的。可是,正是那些無趣的時刻,對成長而言是最重要的。而阿根廷人就是對那個過程充滿熱情。

按正確的方式打球,相信團隊;在失敗中成長,相信過程。聽上去像老生常談,要做到並不容易,我們深知這點。

四分之一決賽阿根廷力克奪冠大熱門塞爾維亞之後,斯科拉旗幟鮮明地反對媒體有關“奇蹟”或“驚喜”的說法。他在鏡頭前表示:“人們一直在說奇蹟,在說驚喜,這讓我很煩。沒人相信阿根廷。我要告訴你,有22個人(指全隊)兩個月來一直相信我們會到這裡。這就夠了,就22個人。這遠不是什麼奇蹟。我們是一支很好的籃球隊,我們整個一星期都打出很棒的籃球。我們應該站在這裡,我不接受有關奇蹟的提問。”

擲地有聲。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阿根廷黃金一代,只餘斯科拉碩果僅存。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他還將出現在東京奧運的賽場上,到那時他就40歲了。

老嗎?他可能不覺得。給“球員論壇”的那篇文章,斯科拉甚至還想攛掇已退役的老夥計吉諾比利一起戰鬥。斯科拉說:“嘿,馬努,2020年東京見嗎?到那時你可能太老了,可有些東西告訴我你會嚇到所有人——這不是第一次了。”

看上去,斯科拉還沒到徹底打不動的時候。

在阿根廷簽下自己人生第一份籃球合同時,斯科拉才15歲。後來跟西班牙俱樂部簽約,他才17歲。從2002年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世錦賽第二,到2019年北京的世界盃第二,斯科拉奮戰了17年。

即便在39歲的運動高齡,斯科拉四分之一決賽對塞爾維亞也攻下阿根廷全隊最高的20分,半決賽打法國又拿到全隊最高的28分並搶下13籃板,他不只是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舞臺上追逐籃球夢想,而且仍然發揮著世界級的競技水平。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每一屆大賽,阿根廷男籃這群一起流血的戰士,總會在戰鬥結束後全體出發去吃頓大餐。

“這是個規矩:不管贏或輸,總有一頓團隊晚餐,”普里吉奧尼曾經透露,“要一起慶祝,或者一起痛哭。”

不論勝敗,這是他們共同的經歷。一屆又一屆,一代傳一代。

今晚,落敗的阿根廷人在北京一定又有一頓晚餐,場邊觀戰的吉諾比利大概也會參加。這次的團隊晚餐應該不會有2002印第安納波利斯那樣的淚水與咒罵吧?我們不知道。

但我們已經知道,阿根廷籃球不只有黃金一代。

世界籃球的最高舞臺仍然有阿根廷一席之地,他們可見的未來仍有正在磨礪的下一代。

越磨礪,越光芒。

阿根廷只有斯科拉和吉諾比利的黃金一代,還是黃金一代又一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