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冷IP成長記:漫畫、劇集、電影,穩賺不虧的背後是“吐槽文化

“很好看啊,比第一部搞笑很多,我很喜歡。”

“好笑是挺好笑的,但我就是對它沒多大感覺。”

“你們不覺得有些笑點很尷尬嗎,反正我是覺得它很無聊。”

不得不說,關於《十萬個冷笑話2》,【話娛】團隊的小編們爭議還挺大。

腦回路清奇、無厘頭搞笑、無處不在的吐槽和見縫插針的廣告植入,成了“十萬個冷笑話”系列獨特的標籤,有人熱愛追捧,也有人嗤之以鼻。

但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十萬個冷笑話”已經憑藉著它自成一派的畫風,成為國產動畫電影中的另類IP,並且持續不斷地創造著它的價值。

十冷IP成長記:漫畫、劇集、電影,穩賺不虧的背後是“吐槽文化

《十萬個冷笑話2》自8月18日上映至今,其票房已經接近8800萬。以1800萬的製作成本來算,已經回本,更何況還有大波廣告植入的費用。即便算上宣發費用,電影也是穩賺不賠。

不過,相對於《十萬個冷笑話1》當初上映時的一鳴驚人,這部續作在市場上的反響似乎比不上從前火熱。那麼,“十冷”這個國產動畫大IP到底是如何打造的,在這過程中又有何得與失呢?

IP運作流程:漫畫、動畫、電影、遊戲等衍生品

其實,追根溯源,可以發現,“十萬個冷笑話”系列有著一整套完整的IP運作流程。

最早的《十萬個冷笑話》是一部由寒舞創作的漫畫作品,自2010年6月28日起,連載於“有妖氣”原創漫畫夢工廠平臺。

這部深受日本動漫《搞笑漫畫日和》影響,極具無厘頭和吐槽風的漫畫,當時颳起了一陣旋風,其單頁瀏覽量就高達3萬,這一系列作品擁有著15億次網絡點擊,7300萬完整閱讀人次。

2012年,由該漫畫改編的同名動畫劇集在網絡平臺播出。

藉著原有漫畫積累的人氣基礎,再加上該動畫獨樹一幟的搞笑風格,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很大反響,上線3天播放總量迅速突破1000萬次,單集總點擊量突破8000萬,微博上不僅有歐弟等明星大V轉發推薦,連周杰倫也因為喜愛客串了一場配音。

與此同時,其周邊衍生品的開發也在不斷進行之中。2013年底,該動畫劇集播出了第二季,而在第二季完結之時,“十萬個冷笑話”的同名遊戲也已經進行了第二輪內側,並於2015年3月18日正式上線。同時,由其改編的同名舞臺劇也於2014年9月進行首輪演出。

可以說,從漫畫到動畫劇集再到衍生品開發,這個過程之中“十萬個冷笑話”已經積累了它的穩定受眾群以及顯示出了它的商業價值。也正因此,其同名電影項目自動畫劇集播出之後,就在籌備之中。

不過,這樣一部網生內容、極具網感的動畫作品搬上大銀幕,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擴大受眾群,讓更多的人接受是該考慮的市場因素。

對此,上映之初,電影《十萬個冷笑話》就有著清晰的定位:它首先是電影,然後是喜劇電影,再接下來是有“十冷風格”的喜劇電影,而它的表現手法是動畫。也就是電影強化了喜劇因素,弱化了動畫表現形式。

同時,在觀影人群上,“40歲以上的觀眾在青少年的陪同下觀看”的噱頭,也讓其與喜洋洋這類動畫片有著截然不同的年齡層定位。

《十萬個冷笑話》自2014年12月31日上映之後,就獲得了豐厚的反饋,以1.2億的票房,成為繼《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之後,第三部票房過億的動畫電影。

IP特質:無厘頭喜劇、吐槽文化、廣告植入

有了《十冷1》的大獲成功,《十冷2》的推出也是順理成章、情理之中的事兒。不過,從目前來看,其在票房表現上似乎沒有當年那麼勇猛。

當然,一部電影的市場表現,有著太多因素的影響。從大環境來看,僅僅是兩年過去,電影市場就與當初不可同日而語。在當時,它還是首部非低齡動畫電影,而現在《大話西遊》、《大護法》等同樣成人向動畫電影的推出,這一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但即便如此,“十萬個冷笑話”系列依然有其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它的內容。

以全宇宙吐槽為樂,以無下限自黑為己任,沒有它開不了的腦洞,只有你接不了的梗,“十萬個冷笑話”以無厘頭喜劇形式和互聯網吐槽文化,開闢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動畫喜劇語言風格,從而在動畫市場上佔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以《十冷2》為例,在影片中你能看到《喜羊羊與灰太狼》、《名偵探柯南》、《海賊王》這樣無處不在的動漫梗;《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等國外大片的影子,以及《包青天》、《頭文字D》等經典國內影視劇也一一出現,甚至還有《同桌的你》這樣的經典老歌,近四十餘部作品的大雜燴造就了《十冷2》爆笑的觀影效果。

當然,在搞笑之外,影片還有一條較為完整的故事主線,它主要講述了凡人少年小金剛聯合三位天神雅典娜、雷神托爾、河神共同尋找宇宙至寶創世神杖並拯救世界的故事。

這其中,幾位主角的形象也自帶腦洞和笑點:恨嫁的雅典娜女神,變身為狗的雷神托爾,唐僧附體的河神,以及具有屌絲氣質的葫蘆娃小金剛,這一群不同體系的人卻組成了一個拯救世界的聯盟,所碰撞出的火花自然不會少。

除此之外,無處不在的廣告植入也是這一IP系列最大的特色。小米、三隻松鼠、微信、QQ、鬥地主、穿越火線等,影片的合作品牌多達十幾個。然而,和以往容易令人反感的廣告植入不同的是,十冷系列中的廣告並不那麼突兀,甚至能和劇情融為一梗,這其實也和影片本身的無厘頭氣質有關。

IP系列困境:尋找新創意,擴大受眾群

想來,正是這些獨特的內容成就了“十萬個冷笑話”IP的價值,然而不得不承認,“十萬個冷笑話”也一直因為這樣的內容特質而飽受爭議。

一方面,有人認為它太“low”,畢竟它以吐槽和腦洞而聞名,在內容上可能會給人沒有太深刻內涵的印象,同時在技術層面上也不夠專業和精緻,甚至有業內人士稱其為“flesh”,而不是動畫。

另一方面,相對來說,它的受眾群比較細分,主要集中於具有網感的80後、90後,沒有覆蓋到最主流的受眾群,這也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影片票房的體量。

而從此次的《十冷2》中也可以看到它在新的環境下所做的努力。影片中的一些老歌梗、經典梗,就有擴大受眾群的考量。據主創人員透露,影片中有運用到“三渲二”(以3D製作方式呈現2D視效)技術,也有部分三維炫技,這說明,未來“十冷”系列也會有向更高技術進擊的可能性。

不過,一個影片的成功與否,一個IP的價值量,與其所處的環境不無關係。

當年“十冷”能夠大行其道,是因為它題材的稀缺性,以及互聯網的新鮮性,網生內容具有充足的爆發力;而如今,動畫市場已經湧現了不少佳作,競爭更激烈。再加上IP的續集系列,如果沒有更多的創新點,而笑點又太滿,反而容易造成審美疲勞。

因而,如何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讓這個IP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是最為關鍵的。

或許,在相關主題的闡述上,藉助輕鬆搞笑的風格去做深層次的解構,再以一些更具普世價值觀、更能被廣泛大眾接受的內容植入,可能會有新的火花產生;同時,在主角人物性格塑造上,更貼近當代人的特質,也會使更多人有共鳴,從而使得IP在更大範圍內產生傳播效應。

處暑

作者:嘉棲

責編:譚如謙

主編:邱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