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濟南時報5月4日專題報道漫畫)

錢江晚報新媒體策劃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則以豎屏漫畫形式將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娓娓道於讀者。漫畫不長,滑動一分鐘就能看完,但卻濃縮了主人公長達50餘年的人生。漫畫緊抓關鍵節點,對時間的過渡自然合理,人物刻畫得也十分細膩,情感流露真切,將女主那段心路歷程進行高度具象化還原,在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下,樸素的質感打動讀者。從核桃樹種下兩人緣起,到一人堅守,樹貫穿了始終,蘊含深意,樹下的老人則留給了讀者更多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其他表述方式不具備的畫面感。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濟南時報5月4日專題報道漫畫)

錢江晚報新媒體策劃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則以豎屏漫畫形式將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娓娓道於讀者。漫畫不長,滑動一分鐘就能看完,但卻濃縮了主人公長達50餘年的人生。漫畫緊抓關鍵節點,對時間的過渡自然合理,人物刻畫得也十分細膩,情感流露真切,將女主那段心路歷程進行高度具象化還原,在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下,樸素的質感打動讀者。從核桃樹種下兩人緣起,到一人堅守,樹貫穿了始終,蘊含深意,樹下的老人則留給了讀者更多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其他表述方式不具備的畫面感。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錢江晚班漫畫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

3

萌萌畫風“趣說”新聞

幽默詼諧一直是新聞漫畫的特色,在融媒體時代,這一特色得到了進一步發揚——以有趣的畫(話)風說新聞,顯然更受年輕人喜愛。

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圍繞這一熱點,媒體展開了博弈,除了第一波搶時效外,後續更是推出一系列多種形式的產品,這其中,就有不少媒體選擇了漫畫。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將良渚文物陶器擬人化,帶領讀者乘坐火車穿越回5000年前的古國,由“國王”、“王后”介紹良渚玉作為禮器的用法、不同陶器的作用等,好玩好看也好用。該產品大膽地使用了大紅大綠的色彩,無論是擬人化的文物還是國王、王后,都帶著一股“萌萌”的氣質,講知識同時更增添了趣味性。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濟南時報5月4日專題報道漫畫)

錢江晚報新媒體策劃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則以豎屏漫畫形式將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娓娓道於讀者。漫畫不長,滑動一分鐘就能看完,但卻濃縮了主人公長達50餘年的人生。漫畫緊抓關鍵節點,對時間的過渡自然合理,人物刻畫得也十分細膩,情感流露真切,將女主那段心路歷程進行高度具象化還原,在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下,樸素的質感打動讀者。從核桃樹種下兩人緣起,到一人堅守,樹貫穿了始終,蘊含深意,樹下的老人則留給了讀者更多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其他表述方式不具備的畫面感。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錢江晚班漫畫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

3

萌萌畫風“趣說”新聞

幽默詼諧一直是新聞漫畫的特色,在融媒體時代,這一特色得到了進一步發揚——以有趣的畫(話)風說新聞,顯然更受年輕人喜愛。

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圍繞這一熱點,媒體展開了博弈,除了第一波搶時效外,後續更是推出一系列多種形式的產品,這其中,就有不少媒體選擇了漫畫。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將良渚文物陶器擬人化,帶領讀者乘坐火車穿越回5000年前的古國,由“國王”、“王后”介紹良渚玉作為禮器的用法、不同陶器的作用等,好玩好看也好用。該產品大膽地使用了大紅大綠的色彩,無論是擬人化的文物還是國王、王后,都帶著一股“萌萌”的氣質,講知識同時更增添了趣味性。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

杭州日報微信公眾號7日推出了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將良渚古人在陶器上刻畫的符號與今天的“朋友圈”進行類比,通過想象還原了當時貴族的漫畫形象,詼諧幽默地展示了良渚古人的日常,寓教於樂,同樣趣味十足。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濟南時報5月4日專題報道漫畫)

錢江晚報新媒體策劃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則以豎屏漫畫形式將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娓娓道於讀者。漫畫不長,滑動一分鐘就能看完,但卻濃縮了主人公長達50餘年的人生。漫畫緊抓關鍵節點,對時間的過渡自然合理,人物刻畫得也十分細膩,情感流露真切,將女主那段心路歷程進行高度具象化還原,在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下,樸素的質感打動讀者。從核桃樹種下兩人緣起,到一人堅守,樹貫穿了始終,蘊含深意,樹下的老人則留給了讀者更多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其他表述方式不具備的畫面感。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錢江晚班漫畫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

3

萌萌畫風“趣說”新聞

幽默詼諧一直是新聞漫畫的特色,在融媒體時代,這一特色得到了進一步發揚——以有趣的畫(話)風說新聞,顯然更受年輕人喜愛。

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圍繞這一熱點,媒體展開了博弈,除了第一波搶時效外,後續更是推出一系列多種形式的產品,這其中,就有不少媒體選擇了漫畫。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將良渚文物陶器擬人化,帶領讀者乘坐火車穿越回5000年前的古國,由“國王”、“王后”介紹良渚玉作為禮器的用法、不同陶器的作用等,好玩好看也好用。該產品大膽地使用了大紅大綠的色彩,無論是擬人化的文物還是國王、王后,都帶著一股“萌萌”的氣質,講知識同時更增添了趣味性。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

杭州日報微信公眾號7日推出了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將良渚古人在陶器上刻畫的符號與今天的“朋友圈”進行類比,通過想象還原了當時貴族的漫畫形象,詼諧幽默地展示了良渚古人的日常,寓教於樂,同樣趣味十足。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杭州日報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

在圍繞新聞進行“趣說”的漫畫產品創作方面,自媒體也有不少嘗試。7月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當主流媒體忙著挖掘如何以上海為標杆推進各地的分類工作時,自媒體早就把這個話題“玩”壞了。自媒體薑茶茶推出漫畫長圖《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細數上海人被垃圾分類逼瘋的14個瞬間,用簡單的漫畫調侃呈現。搞笑之餘,將垃圾分離“知識點”貫穿其中,寓教於樂。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濟南時報5月4日專題報道漫畫)

錢江晚報新媒體策劃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則以豎屏漫畫形式將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娓娓道於讀者。漫畫不長,滑動一分鐘就能看完,但卻濃縮了主人公長達50餘年的人生。漫畫緊抓關鍵節點,對時間的過渡自然合理,人物刻畫得也十分細膩,情感流露真切,將女主那段心路歷程進行高度具象化還原,在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下,樸素的質感打動讀者。從核桃樹種下兩人緣起,到一人堅守,樹貫穿了始終,蘊含深意,樹下的老人則留給了讀者更多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其他表述方式不具備的畫面感。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錢江晚班漫畫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

3

萌萌畫風“趣說”新聞

幽默詼諧一直是新聞漫畫的特色,在融媒體時代,這一特色得到了進一步發揚——以有趣的畫(話)風說新聞,顯然更受年輕人喜愛。

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圍繞這一熱點,媒體展開了博弈,除了第一波搶時效外,後續更是推出一系列多種形式的產品,這其中,就有不少媒體選擇了漫畫。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將良渚文物陶器擬人化,帶領讀者乘坐火車穿越回5000年前的古國,由“國王”、“王后”介紹良渚玉作為禮器的用法、不同陶器的作用等,好玩好看也好用。該產品大膽地使用了大紅大綠的色彩,無論是擬人化的文物還是國王、王后,都帶著一股“萌萌”的氣質,講知識同時更增添了趣味性。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

杭州日報微信公眾號7日推出了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將良渚古人在陶器上刻畫的符號與今天的“朋友圈”進行類比,通過想象還原了當時貴族的漫畫形象,詼諧幽默地展示了良渚古人的日常,寓教於樂,同樣趣味十足。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杭州日報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

在圍繞新聞進行“趣說”的漫畫產品創作方面,自媒體也有不少嘗試。7月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當主流媒體忙著挖掘如何以上海為標杆推進各地的分類工作時,自媒體早就把這個話題“玩”壞了。自媒體薑茶茶推出漫畫長圖《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細數上海人被垃圾分類逼瘋的14個瞬間,用簡單的漫畫調侃呈現。搞笑之餘,將垃圾分離“知識點”貫穿其中,寓教於樂。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自媒體薑茶茶漫畫產品《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

近日,人民日報微信公號則轉發了自媒體她總的漫畫產品《垃圾男人分類圖鑑》,將垃圾分類概念帶入,“不正經”地科普分類常識。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濟南時報5月4日專題報道漫畫)

錢江晚報新媒體策劃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則以豎屏漫畫形式將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娓娓道於讀者。漫畫不長,滑動一分鐘就能看完,但卻濃縮了主人公長達50餘年的人生。漫畫緊抓關鍵節點,對時間的過渡自然合理,人物刻畫得也十分細膩,情感流露真切,將女主那段心路歷程進行高度具象化還原,在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下,樸素的質感打動讀者。從核桃樹種下兩人緣起,到一人堅守,樹貫穿了始終,蘊含深意,樹下的老人則留給了讀者更多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其他表述方式不具備的畫面感。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錢江晚班漫畫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

3

萌萌畫風“趣說”新聞

幽默詼諧一直是新聞漫畫的特色,在融媒體時代,這一特色得到了進一步發揚——以有趣的畫(話)風說新聞,顯然更受年輕人喜愛。

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圍繞這一熱點,媒體展開了博弈,除了第一波搶時效外,後續更是推出一系列多種形式的產品,這其中,就有不少媒體選擇了漫畫。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將良渚文物陶器擬人化,帶領讀者乘坐火車穿越回5000年前的古國,由“國王”、“王后”介紹良渚玉作為禮器的用法、不同陶器的作用等,好玩好看也好用。該產品大膽地使用了大紅大綠的色彩,無論是擬人化的文物還是國王、王后,都帶著一股“萌萌”的氣質,講知識同時更增添了趣味性。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

杭州日報微信公眾號7日推出了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將良渚古人在陶器上刻畫的符號與今天的“朋友圈”進行類比,通過想象還原了當時貴族的漫畫形象,詼諧幽默地展示了良渚古人的日常,寓教於樂,同樣趣味十足。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杭州日報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

在圍繞新聞進行“趣說”的漫畫產品創作方面,自媒體也有不少嘗試。7月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當主流媒體忙著挖掘如何以上海為標杆推進各地的分類工作時,自媒體早就把這個話題“玩”壞了。自媒體薑茶茶推出漫畫長圖《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細數上海人被垃圾分類逼瘋的14個瞬間,用簡單的漫畫調侃呈現。搞笑之餘,將垃圾分離“知識點”貫穿其中,寓教於樂。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自媒體薑茶茶漫畫產品《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

近日,人民日報微信公號則轉發了自媒體她總的漫畫產品《垃圾男人分類圖鑑》,將垃圾分類概念帶入,“不正經”地科普分類常識。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自媒體她總漫畫產品《垃圾男人分類圖鑑》)

在新聞報道中,漫畫的運用由來已久,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處於沉寂狀態,但在新的傳播時代,憑藉輕鬆向受眾傳遞信息、鋒芒畢露表達觀點等優勢,它正在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迴歸。除了在傳統的紙媒領地紮根之外,更是開拓了新媒體端口,越來越多地在新聞報道中被運用,並深受年輕人的追捧與喜愛。另一方面,為了使新聞漫畫在新常態下不斷傳播和發展,也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題材、形式與創意上下工夫,同時更多注重“顏值”和內涵的塑造,才能為讀者創作更多喜聞樂見的優質作品,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濟南時報5月4日專題報道漫畫)

錢江晚報新媒體策劃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則以豎屏漫畫形式將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娓娓道於讀者。漫畫不長,滑動一分鐘就能看完,但卻濃縮了主人公長達50餘年的人生。漫畫緊抓關鍵節點,對時間的過渡自然合理,人物刻畫得也十分細膩,情感流露真切,將女主那段心路歷程進行高度具象化還原,在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下,樸素的質感打動讀者。從核桃樹種下兩人緣起,到一人堅守,樹貫穿了始終,蘊含深意,樹下的老人則留給了讀者更多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其他表述方式不具備的畫面感。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錢江晚班漫畫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

3

萌萌畫風“趣說”新聞

幽默詼諧一直是新聞漫畫的特色,在融媒體時代,這一特色得到了進一步發揚——以有趣的畫(話)風說新聞,顯然更受年輕人喜愛。

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圍繞這一熱點,媒體展開了博弈,除了第一波搶時效外,後續更是推出一系列多種形式的產品,這其中,就有不少媒體選擇了漫畫。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將良渚文物陶器擬人化,帶領讀者乘坐火車穿越回5000年前的古國,由“國王”、“王后”介紹良渚玉作為禮器的用法、不同陶器的作用等,好玩好看也好用。該產品大膽地使用了大紅大綠的色彩,無論是擬人化的文物還是國王、王后,都帶著一股“萌萌”的氣質,講知識同時更增添了趣味性。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

杭州日報微信公眾號7日推出了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將良渚古人在陶器上刻畫的符號與今天的“朋友圈”進行類比,通過想象還原了當時貴族的漫畫形象,詼諧幽默地展示了良渚古人的日常,寓教於樂,同樣趣味十足。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杭州日報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

在圍繞新聞進行“趣說”的漫畫產品創作方面,自媒體也有不少嘗試。7月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當主流媒體忙著挖掘如何以上海為標杆推進各地的分類工作時,自媒體早就把這個話題“玩”壞了。自媒體薑茶茶推出漫畫長圖《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細數上海人被垃圾分類逼瘋的14個瞬間,用簡單的漫畫調侃呈現。搞笑之餘,將垃圾分離“知識點”貫穿其中,寓教於樂。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自媒體薑茶茶漫畫產品《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

近日,人民日報微信公號則轉發了自媒體她總的漫畫產品《垃圾男人分類圖鑑》,將垃圾分類概念帶入,“不正經”地科普分類常識。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自媒體她總漫畫產品《垃圾男人分類圖鑑》)

在新聞報道中,漫畫的運用由來已久,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處於沉寂狀態,但在新的傳播時代,憑藉輕鬆向受眾傳遞信息、鋒芒畢露表達觀點等優勢,它正在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迴歸。除了在傳統的紙媒領地紮根之外,更是開拓了新媒體端口,越來越多地在新聞報道中被運用,並深受年輕人的追捧與喜愛。另一方面,為了使新聞漫畫在新常態下不斷傳播和發展,也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題材、形式與創意上下工夫,同時更多注重“顏值”和內涵的塑造,才能為讀者創作更多喜聞樂見的優質作品,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全文共3239

閱讀大約需15分鐘

在近期召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書記入木三分地給昏官、懶官、庸官、貪官這四種官員“畫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這四類官員的時候,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漫畫,讓用戶印象深刻。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梳理四類官員時配發的漫畫)

新聞漫畫是傳統紙媒報道中常見的形式。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形式越來越豐富多樣,報紙受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版面縮減,不少紙媒的漫畫欄目也紛紛“歇業”,新聞漫畫一度式微。但技術帶來衝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媒體融合讓新聞漫畫有了更多樣的呈現樣式和傳播手段,一度沉寂的新聞漫畫近年來正逐漸迴歸主流視野,並且表現亮眼。

1

直截了當闡述“畫中話”

快節奏的當下,面對每天鋪天蓋地的新聞推送,用戶在閱讀文字新聞方面所花的時間正在減少,而簡單而又富有趣味的新聞獲取方式則越來越受到推崇,比如短視頻新聞、新聞遊戲等,當然,也包括新聞漫畫。

《人民日報》於工作日的版面中,固定推出評論版,就中心工作及當下熱點進行點評,版面看起來偏嚴肅。不過,在版面的正中總都會刊發一幅醒目的新聞漫畫。沒有標題,簡單的文字置於底部,漫畫是絕對的“主角”。在各種觀點之間,一幅亮眼的漫畫,特別能抓住讀者的眼睛。事實上,在評論版發新聞漫畫,是紙媒一種比較傳統的做法,而《人民日報》堅持了下來。漫畫似乎天然地同評論有著不少共性,有時,一幅漫畫加上寥寥數語,帶來的效果卻遠超長篇大論。比如7月17日《人民日報》評論版的新聞漫畫是有關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的消息,在漫畫中,北京手機一卡通脫去了開卡費的包袱,迎來市民的擁抱。一幅簡單的漫畫將“北京手機一卡通”、“取消開卡費”兩大關鍵詞表達得淋漓盡致。人民日報在漫畫運用上較為用心的一點,是每幅漫畫都會配上一首簡短並朗朗上口的打油詩。這樣的做法“執拗”地將漫畫說新聞的方式在報紙上進行了延續,也順應讀圖大趨勢,舊情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北京市率先全面取消手機交通一卡通開卡費漫畫呈現)

而在新媒體端,也有媒體推出了將漫畫與評論相結合的產品,比如浙江新聞客戶端新媒體漫畫欄目《畫裡有話》。該欄目自2018年4月推出,經歷了數次改版。

2019年初,畫裡有話進行了改版,每週推出,每期只聚焦一個主題,漫畫以動圖形式呈現,突出了移動端的特點,並分出了畫政經、畫民生、畫文教等多個子欄目,並加入了和人民日報新聞漫畫類似的打油詩,或諷刺戲謔或語重心長,達到點題之意。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畫裡有話·畫民生》欄目截圖)

除了在客戶端內呈現,作為客戶端重點欄目之一,該欄目作品也常常出現在啟動頁上,讀者打開客戶端就能直接查看,在碎片化閱讀態勢中,“見縫插針”地發揮著鍼砭時弊的作用。

2

長長的故事一圖講完

不受時間、空間約束,用畫筆還原現場敘述故事和歷史,也是漫畫在新聞當中獨特的優勢。相比於文字、照片或視頻,漫畫在立足事實的基礎上,可以把其他方式需要長篇大論敘述的內容高度濃縮在小篇幅內,以畫代話的形式使其內容更便於讀者理解,也更能節省時間。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不少紙媒在此時間節點,推出一系列特刊、策劃,通過大篇幅具有創意的報道來追憶往昔,以此向青春致敬。其中,濟南時報的報道,頗為與眾不同。

濟南時報於當天推出10個整版的《五四百年 致敬青春》專題報道。同其他報紙主打文字不同,濟南時報以文字探訪一戰遺址博物館,尋訪主權迴歸紀念碑,追溯激盪近代中國百年的歷史之外,還在每一篇文字報道之上,以漫畫形式講述了虛擬主人公穿越歷史與李大釗、魯迅、姚明、楊利偉等不同年代的青年代表人物相遇的故事,將6個版的漫畫拼接起來,就是一段長達百年的時光軸。漫畫以打開懷錶穿越回1919年開篇,人物用有趣的卡通漫畫形象呈現,共列舉了10位在歷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青年才俊,總結他們取得的成績,展現青春的力量。一眼回顧百年,輕鬆卻有意義。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濟南時報5月4日專題報道漫畫)

錢江晚報新媒體策劃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則以豎屏漫畫形式將一段愛與初心的故事娓娓道於讀者。漫畫不長,滑動一分鐘就能看完,但卻濃縮了主人公長達50餘年的人生。漫畫緊抓關鍵節點,對時間的過渡自然合理,人物刻畫得也十分細膩,情感流露真切,將女主那段心路歷程進行高度具象化還原,在沒有過多的氣氛渲染下,樸素的質感打動讀者。從核桃樹種下兩人緣起,到一人堅守,樹貫穿了始終,蘊含深意,樹下的老人則留給了讀者更多遐想的空間,這也是其他表述方式不具備的畫面感。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錢江晚班漫畫產品《一段核桃樹之戀 一顆無言的初心》)

3

萌萌畫風“趣說”新聞

幽默詼諧一直是新聞漫畫的特色,在融媒體時代,這一特色得到了進一步發揚——以有趣的畫(話)風說新聞,顯然更受年輕人喜愛。

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圍繞這一熱點,媒體展開了博弈,除了第一波搶時效外,後續更是推出一系列多種形式的產品,這其中,就有不少媒體選擇了漫畫。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將良渚文物陶器擬人化,帶領讀者乘坐火車穿越回5000年前的古國,由“國王”、“王后”介紹良渚玉作為禮器的用法、不同陶器的作用等,好玩好看也好用。該產品大膽地使用了大紅大綠的色彩,無論是擬人化的文物還是國王、王后,都帶著一股“萌萌”的氣質,講知識同時更增添了趣味性。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新華網可視化產品《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國到底有多好?》)

杭州日報微信公眾號7日推出了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將良渚古人在陶器上刻畫的符號與今天的“朋友圈”進行類比,通過想象還原了當時貴族的漫畫形象,詼諧幽默地展示了良渚古人的日常,寓教於樂,同樣趣味十足。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杭州日報可視化產品《良渚人居然發過這麼一條朋友圈,評論區炸了…》)

在圍繞新聞進行“趣說”的漫畫產品創作方面,自媒體也有不少嘗試。7月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當主流媒體忙著挖掘如何以上海為標杆推進各地的分類工作時,自媒體早就把這個話題“玩”壞了。自媒體薑茶茶推出漫畫長圖《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細數上海人被垃圾分類逼瘋的14個瞬間,用簡單的漫畫調侃呈現。搞笑之餘,將垃圾分離“知識點”貫穿其中,寓教於樂。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自媒體薑茶茶漫畫產品《朋友圈的上海人都被垃圾分類逼瘋了》)

近日,人民日報微信公號則轉發了自媒體她總的漫畫產品《垃圾男人分類圖鑑》,將垃圾分類概念帶入,“不正經”地科普分類常識。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自媒體她總漫畫產品《垃圾男人分類圖鑑》)

在新聞報道中,漫畫的運用由來已久,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處於沉寂狀態,但在新的傳播時代,憑藉輕鬆向受眾傳遞信息、鋒芒畢露表達觀點等優勢,它正在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迴歸。除了在傳統的紙媒領地紮根之外,更是開拓了新媒體端口,越來越多地在新聞報道中被運用,並深受年輕人的追捧與喜愛。另一方面,為了使新聞漫畫在新常態下不斷傳播和發展,也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題材、形式與創意上下工夫,同時更多注重“顏值”和內涵的塑造,才能為讀者創作更多喜聞樂見的優質作品,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傳媒津津道|融媒時代的新聞漫畫,和十年前有啥不一樣

原創:張宇洲 浙江日報編輯中心數據分析室

聚焦傳媒大行業的創新變革

研究全媒體、全產業鏈的融合創新

打造媒體人交流經驗、探討新知的平臺

訂閱《傳媒評論》雜誌其實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郵局訂閱

郵局代號:32-229

全年定價96元

每冊定價8元

您也可以通過編輯部直接訂閱

訂閱方法:發送“我要訂閱”至公號後臺

電話 85310377 85310379

歡迎訂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