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很多演員有一個導演夢一樣,很多素人也都有一個演員夢。

如何給素人提供一個表演的方向?如何把一位有潛力的表演愛好者,塑造成一個合格的演員?

通過周星馳的影片《喜劇之王》,很多人知道並記住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國戲劇大師,體驗派表演法創始人)這個名字,還有那本黃藍封皮的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

而在百老匯旅美華人導演、好萊塢主流表演體系Meisner體系教學唯一華人趙兵看來,表演不僅有“體驗派”還有“方法派”,而且他認為“方法派Meisner體系很好用”,要想成為一名演員不能只靠天賦,還要靠訓練把自己最獨有的個性挖掘出來並自如的展現在舞臺上,成為具有獨特魅力和讓人感興趣的演員。

專訪百老匯導演趙兵:表演並不神祕,素人也能成明星

▲趙兵 Meisner體系教學唯一華人

方法派是化解表演固化的一劑良藥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趙兵,與“方法派”的結緣,是在2010年。

那年,在紐約外百老匯導演自己改編莎士比亞的“奧瑟羅”排練過程中,趙兵選中的演員剛好有從方法派系統培養畢業的,這也是他與方法派的首次接觸。

“當我面試他時,我就明顯地感覺到了他表演的自我特色和鬆弛。”那次面試雖然至今已過去了9年多的時間,但在趙兵的記憶中依然清晰,因為“只有在具有自我特點和鬆弛的狀態下,才能把表演詮釋的細膩生動而真實”。

也正是通過那次面試,趙兵從那位演員身上,感受到了方法派的魅力,也初步瞭解了方法派是怎樣運用許多科學的方法訓練學生的,“他的敘述讓我這個中戲導演系畢業的導演極其驚奇和歎服。”

專訪百老匯導演趙兵:表演並不神祕,素人也能成明星

▲方法派成立的第一個劇團——Group Theatre劇團。

而自從接觸方法派以來,趙兵愈發覺得“國內所教學的斯坦尼體系,並不太能解決表演的具體問題”,“如果按照國內對體驗派的定義和理解,我認為體驗派比較唯心,方法派則比較實用。”

後來的故事雖然有些“套路”,但也確實代表了趙兵最初的“初心”——“把這套已經存在近80年的成熟且實用的表演體系介紹給國內”。

作為Meisner體系教學的唯一華人,趙兵表示,“方法派不單是適合中國人學習表演,它其實適合所有人,因為它讓每個人從自身的特點和獨到的氣質出發去學習表演,是真正的因材施教,而不是僅僅以美貌取才。可以說,方法派根據每個人的自身特點,每時每刻都在更新和優化。”

專訪百老匯導演趙兵:表演並不神祕,素人也能成明星

▲趙兵在授課

據瞭解,Meisner暑期大師班在這個夏天,首次將Meisner表演體系引進國內,學期只有15天。如此短暫的培訓,能否幫助那些懷揣演員夢的人們,成為一個個“合格”的演員呢?趙兵對此坦言:“我和方法派都不能確定,但至少能給素人一個能成功的方向。”

毋庸置疑,任何一種表演方法都會提升演員的表演能力,問題在於,任何一種方法是否也會固化演員的表演風格呢?在趙兵看來,“無論什麼東西一旦固化,就會沒有生氣,而方法派恰恰是化解表演固化的一劑良藥,因為它的培訓方法都是即興的,而且都是真實的訓練,並非在演。”

去除表演的神祕感別一味迷信天賦

方法派如此神奇,到底何為方法派,何為Meisner體系?

據介紹,1922年-1924年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率領莫斯科藝術劇院巡迴演出於美國,演出結束後,瑪麗亞.奧斯彭斯卡婭和裡查德.波爾拉夫斯基兩位演員留在了美國,開始傳授斯坦尼的表演體系。

美國學生在學習斯坦尼表演體系時,對一些斯氏理論和方法開始思考並進行修正,其中李.斯特拉斯伯格與桑福德.梅斯勒等28位演員於1931年成立了Group Theatre劇團。因對錶演體系各有感悟和理解不同,該劇團於1941年解散,但方法派已趨成熟,以上述兩人為旗幟的兩大派系繼續發展。

專訪百老匯導演趙兵:表演並不神祕,素人也能成明星

▲方法派表演擁躉者眾

但與主張在表演中使用“情緒記憶”與“情緒替換”的斯特拉斯伯格不同,梅斯勒不僅繼承了斯坦尼體系中的精華,也較大修正了斯坦尼理論中的一些唯心主義的主張,比如“我是角色”、“怎麼成為角色”等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梅斯勒發明了一套科學又實用的訓練方法,就是“靠即興、想象和學識來突破禁錮演員自身價值的表現,培養具有獨特魅力和讓人感興趣的演員”。

從20世紀30年代到現在,方法派表演不僅革新了美國戲劇影視表演的面貌,並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戲劇影視表演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眾星雲集的好萊塢,方法派不乏擁躉,超級影星亦不在少數。

專訪百老匯導演趙兵:表演並不神祕,素人也能成明星

▲馬龍·白蘭度 方法派的代表演員

美國傳奇影星馬龍·白蘭度被認為是“方法派”演技集大成者,亦被稱為“方法派”演技教父。據稱,1950年拍攝電影《男兒本色》時,他飾演在戰爭中負傷截肢的角色,為了體驗生活,他特意花了一個月在醫院中和傷者住在一起,以致當時的觀眾以為他本人就是劇組僱來的一個二戰傷兵。甚至有人曾這樣評價:如果讓他演魔鬼,他說不定能找到地獄的入口。

如果說這位方法派演員先驅者的故事太過久遠,趙兵還舉了一個關於《復仇者聯盟》的例子。在拍《復聯1》的一場戲時,小羅伯特唐尼手中突然多了一包藍莓幹,他平時就喜歡在口袋和片場留下很多自己的小零食,每次工作人員都會一遍一遍的檢查將他的零食沒收。但在那場戲開拍之後,他不知道將零食放在哪裡,便直接遞給了美隊,見美隊沒有領情,就又順手遞給了綠巨人。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的不和諧,相反還成為了經典橋段。”趙兵解釋說:“角色是虛構的,而演員是真實的,角色需要演員去填補,所以演員的本質和氣質就很重要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二次創作,所謂的把劇本立起來。”

專訪百老匯導演趙兵:表演並不神祕,素人也能成明星

而像小羅伯特唐尼這樣信手拈來的表現,正是得益於方法派的訓練,“把最獨有的個性挖掘出來並自如的展現在舞臺上”。

“Meisner體系的出現讓表演這門藝術變得科學起來,不再讓人們那麼神祕地認為,演員是一種只有天賦才能勝任的工作。”趙兵續稱:“(方法派)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從生活中探索,去除表演的神祕感和演員的窠臼,並不斷通過即興表演、反覆練習,讓想象和學識來晉升表演技能。”

保護演員個性就像保護眼睛一樣重要

早在2006年,趙兵作為特殊人才引進移民美國,然後一直居住在紐約,同時在紐約大學做訪問學者。“2010年接觸百老匯後就一直在百老匯當導演”,精心研究方法派表演訓練體系,還在紐約創建了自己的“方法派”實驗劇團“四合院”劇團。

“自教授方法派以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確實是一套非常優秀的學習表演的方法。”作為Meisner方法派的實踐者,他一邊做導演,一邊做老師。對此多重的身份,趙兵認為,“兩者兼併,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的方向”。

專訪百老匯導演趙兵:表演並不神祕,素人也能成明星

▲趙兵在講學

“做導演我是在運用和消費演員的儲存,而做為老師則是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特色是靠什麼積蓄起來的。”在不同角色的切換中,趙兵對於演員的認知也更加透徹,“做演員和做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最佳境界是把自己的特色和氣質融會到自己的作品中。”

“某一些學科可以用一些標準的理論、原理,或者教科書去指導學生,但這不符合戲劇的學習。因為像化學、法律、醫學、建築學等學科的每一個受教育者,他們使用的都是相同的工具和技巧,而演員不是,演員最重要的使用工具就是他們自身。”關於方法派的教學,趙兵繼續闡釋:“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人是相同的。所以,方法派的教學是由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和發展來決定的,就是要把學生的個性提煉出來。”

“對老師來講,保護學生(演員)個性就像保護眼睛一樣重要。”而對於學完Meisner體系後的所有學員(演員),趙兵則認為,他們會知道在舞臺上和鏡頭前該做什麼、該如何結合自身特點完成表演。

專訪百老匯導演趙兵:表演並不神祕,素人也能成明星

▲趙兵導演排練的話劇《關於犧牲》一幕

至於演員個性的塑造,趙兵曾經表示:“解放天性不僅是解放身體,最重要是解放內心。違心的交流是演員的大敵,本能的表現才是訓練的目的。”結合劇本而言,他認為,拿到劇本後演員首先應該找到自己,找到存在於自己性格中的表現方式,然後和現實聯繫起來。作為一個合格的演員,不僅應該具備表演的基本素養,也要明白文字語言的魅力所在。

在談及何為一個好演員時,趙兵坦稱,表演的高低之分就是真與假之分,一個讓人欣賞的演員就是一個好演員。至於如何才能做到讓人“欣賞”,這不僅需要良好的文學修養,更需要高尚的人文精神。

對於新入行的年輕演員,尤其是某些小鮮肉或者流量小花,他也從方法派的教學經驗中,給出了相對務實的建議:“把握自己,踏實演戲,突出個性,尊重生活”。在他眼中,所謂“演員的春天”,就是要讓演員“可以擁有不斷地成功發揮自己的優勢舞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