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問題從何而來?要知道當年他差點收購漫威

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問題究竟從何而來? 深入探究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危機根源。

十年之前,2009年6月25日,美國一代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在他的復出演唱會“THIS IS IT”即將開幕前一週突然逝世,立即在全球範圍內引發轟動,他的葬禮於7月7日在美國洛杉磯斯臺普斯體育中心舉行,葬禮直播吸引了全世界30億人觀看。

然而當人們對傑克遜的死因進行調查時發現,他居然是被私人醫生莫里注射過量麻醉藥物——異丙酚而引發心臟衰竭去世。因為傑克遜在復出演唱會的排練準備工作中壓力過大而導致失眠,但普通安眠藥物在他身上早已失效,因此不得不選擇使用這種只有在醫院手術時才被允許使用的強力麻醉藥物。

至於這起醫療事故究竟是莫里的過失導致,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至今人們還在爭議,未有定論。 人們肯定會問:既然當時已經年過50的傑克遜本人根本無法承受這樣巨大的演出壓力,卻又為何會選擇去冒如此巨大的風險呢?

相信大多數人的認識都是一致的:因為他必須償還之前欠下的鉅額債務。

現在公眾都知道,傑克遜去世前的債務高達四億美元,正是這樣的債務壓力導致他別無選擇。

對於傑克遜之所以會欠下如此鉅額債務的解釋,大多數人的觀點都是:因為傑克遜本人生活方式極度奢侈,加上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分別被兩起孌童案原告指控,而在這方面開支巨大,最後導致了他身負鉅債。

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問題從何而來?要知道當年他差點收購漫威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我們不妨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

我們首先來看看邁克爾·傑克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收入情況,當然,這方面的具體信息肯定是保密的,但從他的主要收入來源中也可以略見端倪: 八十年代傑克遜主要發行了兩張個人專輯唱片,分別是《顫慄》和《真棒》。

在那個沒有數字音樂的年代裡,實體唱片利潤是非常高昂的,前者在八十年代的銷量約4000萬張,後者也有2000萬,再加上這兩張唱片附屬的單曲及音樂錄影帶,還有他八十年代前的個人和傑克遜五兄弟樂隊的唱片銷售,可以確定,傑克遜在整個八十年代的全球個人唱片銷售超過了一億張。

另外傑克遜在1985年收購了甲殼蟲樂隊約260多首歌曲的版權,這給他帶來了另一筆鉅額財富,只要這些歌曲在電臺被點播,版權擁有者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收入。

此外,傑克遜在八十年代進行了二場巡演:分別是和兄弟們一起進行的“勝利”巡演,以及個人第一場全球巡演:“真棒”巡演。

到了九十年代,傑克遜個人專輯唱片發行了三張:《危險》,《歷史》以及《血濺舞池》,它們在九十年代裡的全球銷量分別是2600萬,3600萬,500萬。其中《歷史》是雙唱片專輯,假如按套計算則是1800萬。另外加上他以前發行的唱片,音樂錄影帶及單曲,估計傑克遜在九十年代的全球唱片銷量約1億1千萬。

個人全球巡演進行了兩場,分別是“危險”和“歷史”巡演。

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問題從何而來?要知道當年他差點收購漫威

從以上情況可以基本得出結論,邁克爾·傑克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分別都可以賺取約5億美元的收入,平均每年約5000萬美元。

那麼反過來了解一下,傑克遜的個人開支是否真的超出了這樣的收入水平呢?

傑克遜個人開支最大的一筆就是於1988年購買了加利福尼亞的一個農場,佔地2800英畝,並把它改造為一個如同遊樂場一般的豪宅——夢幻莊園。購買地產本身的費用是1700萬美元,具體改造開支目前尚不得而知。就這個豪宅本身每年的維護費用,傑克遜的朋友弗蘭克·卡西歐在他的回憶錄裡透露出來:約500萬美元。

那麼加上他平時在外面的其他各方面開支,當然他還有一個開支大頭:慈善捐助。但即使這樣,傑克遜每年的個人開支估計不會超過2000萬美元。按這樣的收支對比看,傑克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收入其實是遠遠大於個人開支的,因此根本不存在由於個人生活奢靡無度而導致入不敷出的情況。

在這個問題上,傑克遜的兩名保鏢:比爾·惠特菲爾德和賈方·比爾德在他們的回憶錄《銘記那段時光:在邁克爾·傑克遜最後的日子保護他》一書中也指出,雖然傑克遜的生活開支確實很大,但按億萬富翁的標準來衡量,並未達到完全不可承受的程度。

假如還有人指出,傑克遜在進入21世紀後的收入明顯減少,那麼先不說他在2001年發表的《無敵》專輯也有1200萬的銷量,哪怕每年個人開支依然按2000萬美元計算(在他逝世前夢幻莊園早已關閉四年),八年半時間的開支加一起也不過1.7億美元,並不至於使債務規模達到事實上的4億美元之多。

所以不難看出,傑克遜的財務危機肯定另有隱情。

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問題從何而來?要知道當年他差點收購漫威

那麼問題的根源到底在何處?

我們從弗蘭克·卡西歐的回憶錄《我的朋友邁克爾》一書中所描述的情況看出了端倪,此君在他五歲時即通過父親關係認識了這位流行天王,並在他成年後的數年內為傑克遜的工作服務,曾經協助製作《無敵》專輯和策劃傑克遜三十週年個人演唱會,開始工作的時間是1999年。

他的回憶錄裡有這麼一段話:

“……老實說,我從沒有一個特定的頭銜,但一直都操持他的私人事務……”

對傑克遜的商務情況有所瞭解的人都清楚,他的手下擁有一個龐大的工作團隊,而他們都是為傑克遜的音樂或其他方面的工作服務,但卡西歐的這段話不由讓人心生疑慮:一個龐大的商業工作團隊,怎麼會存在裡面的工作人員沒有特定頭銜的狀況?

任何一個企業若要正常運轉,必須確保裡面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這自然就需要為他們各自安排確定的工作崗位,同時獲得一個明確的頭銜,即使藝術工作也不能例外。比如:導演,藝術總監,編舞,燈光師,音響師……假如這一切得不到明確的分工,工作中的混亂肯定就無法避免。

然而傑克遜的工作團隊似乎就是在這樣沒有明確分工的情況下運作的,當卡西歐開始接手傑克遜的各項商業項目時,他就發現了這種混亂:

“我越接近邁克爾·傑克遜帝國的運作核心,就越發有理由擔心。我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其中的權力之爭,但現在清楚問題越來越惡化。這裡面有很多公司和員工,但沒人在掌舵。他的藝人經紀在一個地方做交易,而商務經理卻在另一個地方談一筆完全衝突的協議。一個經紀人剛向他誇下海口,把自己正在籤的協議吹上了天,馬上就一次失蹤一個月。邁克爾的組織處在一片混亂的狀態。”

而這種混亂無序導致的結果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看到卡西歐描述的一個典型事例——傑克遜曾經在本世紀初打算收購漫威公司。

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問題從何而來?要知道當年他差點收購漫威

不得不說,這是個很具眼光的投資,漫威如今的商業價值已過千億美元量級,早已是有目共睹,然而這筆交易最後事實上已經失敗了,但傑克遜本人卻被手下工作人員誤導,相信那個公司已被他收入麾下。

等到這一切真相大白時,傑克遜不由自主在卡西歐面前大發雷霆,並“哭暈在廁所”。

很顯然,當傑克遜的商業團隊在進行這一筆筆混亂不堪的投資項目時,非但不能為傑克遜創造利潤,相反只能將他的投資不斷地打水漂,最後那些資金就白白流失掉了。 很顯然,無序的管理必定導致失敗的運作,然而我們不得不奇怪:傑克遜為何會放任這樣的混亂髮生,或者不妨說,他當初是怎麼會造就了這樣一個混亂無序的工作團隊?!

很多對邁克爾·傑克遜身邊工作團隊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一位名叫弗蘭克·迪里歐的經紀人,他在八十年代擔任傑克遜的經紀人,當時傑克遜的所有包括音樂在內的商業事務都由他來總負責,可以說傑克遜在整個八十年代的輝煌成就,至少有百分之三十是由迪里歐的運作而創造的。

然而當傑克遜在1989年的真棒巡演結束後,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解僱了迪里歐,這一做法讓他們周圍所有人都大吃一驚,摸不著頭腦,傑克遜為何會如此對待這樣一位勞苦功高的功臣呢?

傑克遜對此做法的公開解釋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迪里歐這人仗著自己勞苦功高,在工作中處處對傑克遜指手畫腳,引發了傑克遜的不滿,畢竟他才是老闆,迪里歐是員工。其二是當時傑克遜發表的《真棒》專輯在銷量上沒能超越上一張《顫慄》,對此傑克遜十分惱火。

不過現在看來,真相還不僅如此,因為即使是傑克遜的歌迷,似乎也說不清楚,在弗蘭克·迪里歐被解僱後,還有哪位高人來掌舵傑克遜的所有商業事務?

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問題從何而來?要知道當年他差點收購漫威

對此弗蘭克·卡西歐的回憶錄中彷彿也有所論述:傑克遜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安排任何一個經紀人對他的商業事務進行總負責了,換言之,掌舵人沒有了,亦或可以說,掌舵人換成了邁克爾·傑克遜自己。

底下的經紀人們被劃分成了一個個工作團隊,分別替老闆操持不同項目的事務,而傑克遜自己在上面負責總控制。

假如從純商業角度看,似乎這種安排並無不妥,但是從傑克遜本人的能力而言,他確實不適合擔當這樣的重任。因為他這人是個徹頭徹尾的藝術家,而不是合格的商業經理人,從十一歲登臺演出,他的一生都在舞臺上度過,對於真正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知之甚少,不客氣地說,傑克遜對此方面的理論有無系統學習過都是問題。

他完全就是以藝術家的方法來管理他的商業帝國,而不是一個企業家。這樣的最終結果除了導致混亂不堪外,沒有其他任何可能性。

那人們不得不疑惑了,傑克遜既然自己不適合這樣做,難道他本人對此真的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嗎?這問題現在只能說,或許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但至少在弗蘭克·迪里歐幫他總負責時,這種狀況是不存在的,因為迪里歐是個優秀的經理人,那麼從傑克遜角度看,哪怕不再僱傭迪里歐也沒太大關係,但為何之後再也沒安排其他人接替迪里歐,而非要自己來接手不可?

針對這個情況,一個合理的猜測其實就是:傑克遜擔心迪里歐會利用自己手裡掌握的權力和資源最終把他這個老闆給架空掉!也正是出於這樣的擔憂,因此再也沒有安排任何一個人來接任迪里歐的崗位。

縱觀傑克遜一生的音樂運作模式就可以看出,他童年初登舞臺到單飛為止,都由自己父親負責管理,可以說他父親喬·傑克遜相當於包括邁克爾在內所有兄弟們的老闆,這種情況雖然使得他們的個人收入很少,但確實不需要為商業運作操持任何心思,只管演出就可以。

單飛後採用了絕大多數藝人都使用的模式:由一位精通商業和藝術業務的經紀人替自己總負責,這樣對於藝人本身來說,需要親自來拍板最後的業務決策,但細節方面無需過問太多,並且收入可以大大提高。

但當傑克遜將這兩種模式全部否決後,他在事實上也把自己逼進了一個死衚衕裡,既要親力親為所有的藝術創作,又要負責管理協調底下工作團隊每個成員的商業事務,這絕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去完成的任務,所謂一心不可二用。

而他在這樣的高壓下還能將這個商業帝國獨自運作長達二十年之久,倘若沒有靠藝術創作獲得的鉅額收入來彌補虧損,換做別人恐怕早就崩盤了。

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性格決定命運,這真是顛撲不滅的真理。

邁克爾·傑克遜的財務問題從何而來?要知道當年他差點收購漫威

2018年,值傑克遜去世九週年之際,根據各方面彙總起來的數據顯示,他死後的九年裡,總收入超過了9億美元,相當於每年1億美元,這個數字遠遠高於他生前的數據。當然,如果當年他買下漫威,帶給繼承人的收益又將遠高於此,畢竟漫威還在源源不斷地產出新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