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舉行敦煌藝術文獻展和“一帶一路”瓷器貿易講座

馬耳他 瓷器 陶瓷 藝術 歐洲時報 2017-06-01
馬耳他舉行敦煌藝術文獻展和“一帶一路”瓷器貿易講座

講座嘉賓合影。(圖片來源:《歐洲時報》意大利版)

【歐洲時報】“一帶一路”主題活動暨絲路:“文明互鑑的見證——敦煌藝術文獻展和 ‘一帶一路’上的瓷器貿易與世界文明再生產講座”近日在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多功能廳舉行。

此次活動由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與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舉辦,是中心“絲路文化季”系列活動之一。中國駐馬耳他大使姜江、馬耳他外交部文化外交主管瑪莉亞·凱米列瑞、馬耳他大學國際關係系主任安娜·哈基、馬耳他藝術研究會主席鮑治與約70 名觀眾一起出席了當晚的活動。

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王彥軍首先對各界朋友出席活動表示歡迎。王彥軍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連接歷史與未來,溝通中國和世界,以東方智慧為全球發展探尋解決之道,是踐大道之行的“中國方案”,中心的展覽和講座雖然主題圍繞的是古絲綢之路,當通過回溯絲路歷史,更會讓我們看到共商、共建、共享絲路精神的現實意義。王彥軍希望,開放、包容的“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在馬耳他匯聚更多共識,造福兩國人民。

瑪莉亞在隨後的致辭中表示,她很高興能夠代表馬外交部出席活動。瑪莉亞說,中馬建交45 年來,兩國守望相助,政治、經貿、人文關係全面發展,雙邊關係日益緊密,成為大小國家合作的典範,馬耳他願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戰略對接,不僅推進自身經濟發展,還努力實現合作共贏。

關於文化交流,她表示,文化交流是中馬兩國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心相通是文化交流最大的貢獻,馬政府提出的多元文化觀與絲路倡導的文明互學、互鑑吻合。她表示,馬耳他中國文化中心為推進雙邊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她相信,充滿活力的文化交流將為雙邊關係帶來更多溫暖的力量。

嘉賓致辭後,觀眾期盼的講座如約與大家見面。方李莉選擇“一帶一路”上的中國瓷器貿易作為主題,講述有關中國瓷器貿易帶來的世界文明互動史,並肯定中國的物質文化在世界文明再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李莉強調,瓷器貿易不是單向旅程,而在東西文化的相互影響上,發揮著核心作用,其所呈現的世界貿易,可以讓我們看到世界不同國家藝術圖像的相互影響和不斷再生產。考證過去是為了指引未來,方李莉以瓷器為載體,透過商貿往來折射人文交流,旨在弘揚絲路精神,為古老的“絲綢之路”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方李莉表示,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是古絲綢之路和平發展、文明交融的延續,其共商、共建、共享的絲路精神預示著“一帶一路”的輝煌前景。

講座結束後,現場觀眾在中心展廳觀看了絲路:文明互鑑的見證——敦煌藝術文獻展。

展覽包含5 個單元的敦煌展品。此外,中心還將展覽與“開放日”活動銜接,邀青當地中學生觀展,讓青少年感知絲路文化的魅力。

馬耳他“絲路文化季”時間跨度長,涉及逾十場活動,絲路元素成為活動的主題。中心邀請馬耳他各界人士參與絲路活動,為兩國民心相通匯聚力量,並在絲路精神的推動下,聚朋友、凝共識、倡多元,讓中馬友好更具新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