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壯族 走進廣西百色黑衣壯的生活

旅遊 吃喝玩樂在八桂 吃喝玩樂在八桂 2017-08-04

廣西白色市那坡縣,在與雲南文山州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小村落名叫“吞力屯”。這裡地處深山、遠離縣城,只有一條險峻的公路通往外界。除此以外,周圍全是巨大的石山。手機到了這裡,也就收不到通訊信號了。

翻過陡峭的群山,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祕的民族,在深山中過著與世無爭的樸素生活。“黑衣壯”就生活在這裡。 “黑衣壯”是壯族裡崇尚黑顏色的一個支系,全身黑顏色的標誌性裝扮格外醒目。吞力屯總人口300來人,全都是黑衣壯族人。廣西黑衣壯主要就分佈在那坡縣內,統計資料顯示,5萬多的黑衣壯佔全縣人口約1/3。不一樣的壯族 走進廣西百色黑衣壯的生活黑衣壯山寨裡,家家產戶都有織布機,在晒臺上晾晒著用藍靛染制的黑布,全屯散發著清鬱的藍靛香味。一塊白布被藍色染料反覆地浸染無數次——一般要30次以上,藍色在不斷地疊加,最終就變成黑色。這種黑色是黑衣壯族人的信仰,他們以此為美。黑衣壯男女老少皆著用藍靛染的黑布手工縫製的服飾。黑衣壯的藍靛染織工藝,是中華民族仍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不一樣的壯族 走進廣西百色黑衣壯的生活

黑衣壯有獨特於其他壯族人的習俗:除以黑為美之外,他們亦有獨特的喪葬、嫁娶風俗,以及獨特的民間音樂、服飾、飲食等。

在屯口,我發現有不少黑衣壯族姑娘們在迎接來訪的各地遊人,一襲的家織布黑衣。婦女的服裝更具特色,無論老少,都喜歡穿右蓋大襟和葫蘆狀矮腳圓領的緊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寬褲腳、大褲頭的褲子相搭配,腰繫黑布做的大圍裙,頭戴黑布大頭巾。其圍裙既寬且長,戴時,能系周身一圈有餘,裙底垂到小腿;圍裙不僅能用來裝飾,如將裙角往上打個三角形系在前腰間,以示瀟灑美麗;還可以把裙底翻上來當包袱用。

不一樣的壯族 走進廣西百色黑衣壯的生活

黑衣壯男人穿的是前蓋大襟上衣,以寬褲腳、大褲頭的褲子相搭配。這種裝束便於他們進行勞動和在山裡行走。傳統的男裝頭上還纏著圈成數圈的黑布頭巾,腰間繫一條紅布或紅綢的帶子,以示驅鬼趕邪,兼有顯示男人威武神勇氣概之意。

不一樣的壯族 走進廣西百色黑衣壯的生活

說到“黑衣壯”為何以黑為美,這裡面還流傳著一個神話般的傳說:古時有外族入侵族群,“黑衣壯”奮起抵抗,但由於勢單力薄,節節敗退,眼見就有滅族之災。當晚,首領儂老發夢見祖宗拿著一束藍靛草對他說:“它能幫助你們。”儂老發一點即悟,當即傳令下去:全族人用藍靛把衣服染成黑色!是夜,全身皆黑的族人在黑夜掩護下奇襲敵軍,把敵人殺了個落花流水。勝利保衛家園的族人一致決定:世世代代都著這帶來吉祥的黑衣。

壯族有很多的分支,在服裝上也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款型。黑衣壯服飾則是以黑色為主,以青色、黃色和洋紅色做為點綴,配上簡潔的銀飾造型,淡雅大方卻也深邃迷人。穿戴上的實用性與款式大方樸素美觀凝結了黑衣壯的文化內涵。

不一樣的壯族 走進廣西百色黑衣壯的生活

過去黑衣壯地區孩子的取名是嚴格按照“鄧、趙、馬、關、康、機、皇、帝、將、佛、元、項”等12字來命名的,而現在只有對女孩子才這麼作。取名時,師公把這12個字分別寫在不同的紙片上,做成12個籤,放在一個小碗裡,由孩子來抓,孩子不會抓的,由其父親、祖父來抽,抓到或抽到哪一個籤,孩子就叫哪個名字。可以叫以下名字中的—個:丁鄧、丁趙、丁馬、丁關、丁康、丁機、丁皇、丁帝、丁將、丁佛、丁元、丁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