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慾望的天平兩端-《驢皮記》

驢皮記 小說 城閱書話 2019-07-02

《驢皮記》是巴爾扎克在1831年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哲理小說,沒落貴族瓦朗坦在破產後投身到社交場所,輸掉最後一枚金幣後,準備投水自殺。

生死慾望的天平兩端-《驢皮記》

一個古董商給了他一張神奇的驢皮,這張驢皮能實現他任何願望,但願望實現後驢皮立刻縮小,壽命也隨之縮短。他起初不信,隨口許願要成為百萬富翁,願望果真實現了,但是驢皮也縮小了。他惶恐焦慮,尋求方法,但最後只能等著死神的降臨。

在得到驢皮之前,瓦朗坦沒有錢,他深知自己活下去已無希望,萬念俱灰,也即沒有了慾望,於是他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在得到驢皮之後,他的生命又重燃了慾望,他有了錢,有了愛情,他想活下去!可是生命卻走到了盡頭。慾望讓生命繼續;但是慾望有時會毀了生命。

瓦倫丹的痛苦,也許是人類常有的疼苦,貪得無厭、慾壑難填,巴不得天下萬物盡屬我有,三千佳麗繫於一身,又不想去吃苦受罪。

可人生的定律從來不會讓一個人把三代的福分都扒盡了。有得必有失,有失亦有得,且一般來說,得失總是大體想當。擁有了優裕的家境,就失掉了奮鬥的動力。自古寒門出英雄,紈絝少偉男。很少能有一個家庭保持三代以上的興旺。

得到了想要的,卻失去了追求的樂趣。所以世上最寶貴的,總是那些失去的和得不到的。付出多少奸詐,就回扣多少譴責;騙去幾成好處,就失掉幾成信任;四處討好八面玲瓏,固然可以左右逢源,可心裡一定也常常罵自已是王八蛋,做人的尊嚴丟了。

其實,《驢皮記》中那張具有寓言性的神奇的驢皮,並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東西。沒有它,瓦朗坦的經歷仍然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他的奮鬥、失敗、縱慾,直至死亡,完全符合現實生活的邏輯;他早年的艱辛和後來過度的縱慾使他未老先衰,過早地接受了死神的召喚,這也不算什麼出人意料的結局。

但是,巴爾扎克將驢皮作為瓦朗坦的生命的物質象徵。把慾望與生命的長短聯繫起來,用具化的東西反映深刻的意化內容。

《驢皮記》的結論是什麼?是通過瓦朗坦的形象勸誡世人節制情慾、修養心靈,提倡一種清靜無為的人生哲學嗎?似乎如此,其實不然。

在這部小說中,真正讓人產生深刻印象的,究竟是死的恐怖,還是那種行屍走肉式的生活的痛苦呢?

也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判斷,作者不打算代替讀者作判斷,他只是將矛盾擺出來:要麼為長壽扼殺激情,要麼甘願做激情的犧牲品而夭折,這就是我們的宿命。讓每個人自已去選擇自已的生活方式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