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了停更幾天,我要研究一下韓飛霞謝謝

瀘州張壩我寫的不一樣——龍眼樹的故鄉,酒城長江邊獨有的風景線

有人拿左思的《蜀都賦》中的一段話來舉證:“旁挺龍目(即龍眼),側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紹朱實之離離。”即證明瀘州有兩個果子,不僅非常有名,而且年代久遠,至少兩千多年前就開始栽培。

荔枝現在是合江縣的一大寶,這些年無論是名氣還是商業價值,都頗為可觀。不管出於什麼樣的情況考慮,楊貴妃吃的荔枝到底是嶺南還是江陽,曾經一度被拿來當一個學術話題進行深究。不過最終的結果如何我不知道,反正這幾年江陽沽酒客是吃不起合江的荔枝了。

時代發展,總有些東西會突然被推廣到極致,比如有人發現上海民國底層人士,實在沒吃得了就吃陽澄湖的大閘蟹。具體是不是大閘蟹當時很普通我無從考證,反正如今變得很金貴,魯迅先生也說過,物以稀為貴。但是有些東西,光是稀少是不足以為貴的。

瀘州張壩我寫的不一樣——龍眼樹的故鄉,酒城長江邊獨有的風景線

合江的荔枝今天不在我寫的話題內,之所以寫出來,我是想引出另外一個果子,瀘州桂圓,可能不少本地人都不知道,1986年10月10日,瀘州市一屆人大常委會第21會議決定,桂圓樹為瀘州市市樹。這樣瀘州的桂圓就同桂花一起,成為了瀘州城市的雙桂代表,因為此次會議也同時確定了瀘州的市花為桂花。

但是這些年來,瀘州的桂圓依然是在瀘州人自己的心目中有些地位,全國名氣很小。我曾經做過一次搜索,百度百科裡對桂圓的介紹主要來自廣西,福建,基本上見不到川南瀘州的提法,而筆者曾經多年在外謀生四海為家的經歷,說到我們的特產有桂圓,外省人總是一臉茫然,認為瀘州不是隻有酒嗎?

落後這個東西,未必是因為單純的貧困,交通,宣傳,格局,眼界和自身的認識,看似關聯不大,其實每一點都有聯繫。說白一點,就是對自己文化歷史的重視層度,因為一切的基調都是建立在對自身過去的認知上面。

瀘州張壩我寫的不一樣——龍眼樹的故鄉,酒城長江邊獨有的風景線

但是桂圓並不是稀罕的東西,所以你也很難說它立即能創造多大的價值,不過瀘州桂圓值得說到的地方,一是它所處的緯度晚熟,二是它有一座人造的桂圓林,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演變,已經變成了瀘州城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個地方就叫張壩。

瀘州人沒有不知道張壩的,也沒有不知道張壩桂圓林出的果子才是最正宗的桂圓果。

春秋穀梁傳有曰:水北為陽,水南曰陰,瀘州古稱江陽正是在江之北岸,長江自青藏高原的唐古拉主峰一路傾瀉南下,至江陽從抱城而過,並順帶著吸納了沱江,方開始轉頭東奔。水經注裡有:“枕帶雙流,據江洛會”,因水而生,以水為性,肘江負山,負陰抱陽,遂得此名。秦時造城,漢代置郡,興於宋明,民間還有“北宋看開封,南宋看江陽”一說。

而張壩桂圓林就位於瀘州城外沙茜半島內,離市區7千米。佔地1000餘畝,綿延十餘里,生長著15000多株百年以上老桂圓樹。這些老桂圓樹成林於19世紀末。

瀘州張壩我寫的不一樣——龍眼樹的故鄉,酒城長江邊獨有的風景線

在黃河流傳一句老話: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是什麼意思呢?漢代大修水利,在朔方郡(位於現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保爾套勒蓋灌區)興建了一些渠道等灌溉工程(目前遺址尚存)。由於水利設施的興建,再加上河套地區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得河套地區旱澇保收。此時開始有了“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河套是指黃河“幾”字彎和其周邊流域。

而長沱兩江在瀘州也形成一個“幾”字形套窩,明朝末年,天道不張,流民失所,有張姓族人避戰亂逃至永寧一帶(即現在敘永縣),這個人就叫張啟鳳,後娶了永寧人周氏為妻,戰亂平定後回到張壩這個地方。張啟鳳生有張朝玉,張朝亨二子。現在已經傳至第15代。

從張啟鳳開始,不知道是他意外還是有經驗,選擇了這塊富饒之地,種植了一些桂圓樹,我個人覺得之前這個地方可能是有桂圓樹的,只是是不是成林成片就不得而知,而張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對此樹情有獨鍾,深深用幾百年時間人工造出一片桂圓林。

瀘州張壩我寫的不一樣——龍眼樹的故鄉,酒城長江邊獨有的風景線

古老的張壩,因為張家而得名,張家也因種植桂圓幾百年讓這個地方變得更加人傑地靈。這裡百年以上的桂圓樹15000餘株,樹齡最長的已有360餘年。而桂圓樹,越老肉質越佳,這裡還是國家唯一的“桂圓種植基因庫”,也是全國最大的一片桂圓林。其間還雜有數千株荔枝及楠木等珍稀樹種。

在張壩桂圓林還沒有被重新開發變成風景區之前,路況自然沒有現在規劃建設後那麼好走,但是當年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覺得張壩到魚子溪一帶,就是密密麻麻的的原始叢林一般,負氧離子充沛,林中溪溝眾多,清澈見底。

並且我認為張壩不僅有桂圓,還有長江奇石,桃花水母。可惜這幾年桃花水母已經不見蹤跡,這個活化石難道滅絕了嗎?實在讓人沮喪。

瀘州張壩我寫的不一樣——龍眼樹的故鄉,酒城長江邊獨有的風景線

如今這片地區已經成為瀘州的城中風景區,作為北迴歸線以上桂圓林適宜地帶最集中的、具有上百年曆史的桂圓人工造林,其植物學價值一如動物學中的大熊貓。以旅遊而言,這片離瀘州中心城區僅千米之遙的江邊綠蔭,則是四川生態環境旅遊和觀光農業最理想的場所。張壩桂圓林距瀘州城區四公里,與瀘州江北開發區隔江相望,整個景區佔地面積4500畝。景區氣候溫和,植物繁茂,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瀘州綠色客廳” 、“城市天然氧吧”。

來到張壩,你可以到桂香廣場,這裡曾是原張壩村民的集中居住地。它位於張壩景區的中心地帶,佔地面積約為7000平米,建有以古戲臺為主體的明清仿古建築群,是遊客看戲、聽書、賞石、品茗、娛樂休閒的地方,也是瀘州及周邊地區的民俗文化交流中心和文藝表演藝術中心。

攬桂樓雄踞高崗,樓高 26米,共 8 層。登樓遠眺,滾滾長江煙波浩渺,桂圓古樹綠蔭連綿。我們可以登樓觀賞。攬桂樓面朝長江,左手方向為長江上游宜賓方向,右手為長江下游重慶方向。長江流經川渝地區,共有四條重要支流,依次為:經攀枝花匯入的雅礱江,經宜賓匯入的岷江,經瀘州匯入的沱江,經重慶匯入的嘉陵江。站在攬桂樓上,天清氣爽,可見沱江與長江的交匯處。

瀘州張壩我寫的不一樣——龍眼樹的故鄉,酒城長江邊獨有的風景線

另外還有張家大院,又稱“張壩老院子”,是張壩桂圓林中最具有人文歷史底蘊的景點。在一片參天桂圓古樹的環抱下,張家大院顯得寂靜而悠遠。大院前方,一塊高4.5米、長11米的照壁,用石浮雕完整記載了張家祖先入川的歷史過程。張家大院整體呈 一個“凹”字形的農家小院,青瓦屋頂,木欄杆的窗戶,泥土地面,用石板鋪成的院壩顯得簡潔、大方。

不過江陽沽酒客要說的是,去了很多次張壩,我都沒有親見過這個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最近保護起來了?還是我沒有遊覽到,下次區的時候一定要好好的找一找。

其他張壩的新景和舊貌,我覺得還是大家自己去發現,因為我覺得寫景最好不要寫完,寫完就沒意思了,雖然經過了新的改建,但是對我來說認為是比較成功的一次保護性的開發,這個地方,未來一定還會讓人更加流連忘返,其樂無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