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故事:小市陳公祠,一段屈原式的為民請命的往事

瀘州 朱元璋 明朝 茶陵 重慶 元朝 經濟 陳謙 江陽沽酒客 2019-04-09

小市在解放前陳公祠都還在,作為瀘州人不應該忘記這樣一會為民請命屈原式的清官

古人常說一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但是你以為古代的官都是壞的嗎?有口皆碑的大有人在,比如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瀘州故事裡的第一個故事,就是講述一位明朝愛民如子的好官,陳謙。

相傳,明朝初年,瀘州上頭有敘府,下面有渝州。敘府和重慶兩處都在收瀘州的稅。多收重收加皇貢,鬧得瀘州城百姓叫苦連天,都要求州官陳謙想個辦法。

陳謙是個一心為老百姓辦事的清官,就上書朝延,奏明皇上朱元璋,要求將瀘州直隸省管。文書上了一封又一封,奏摺遞了一回又一回,朱元璋都沒有理睬。

有一天上朝時,陳謙求見皇帝,皇帝不宣,他就頭頂奏摺走上金鑾殿。哪知,朱元璋認為是衝撞了他的皇威,當堂問罪,送回瀘州。

瀘州故事:小市陳公祠,一段屈原式的為民請命的往事

陳謙被押回瀘州,行至大河與小河匯合處的撫琴臺時,他步也走不動了。面對兩河水,他悲痛地哭著說:“我陳謙一番好意,卻不蒙皇上採納,反遭冤屈,身為父母官,不能為百姓免除苛捐雜稅之苦,還有什麼臉面再見瀘州父老?不如早死。”說完跳河而死。

陳謙投江而死的消息,很快傳到瀘州城裡,全城父老百姓慟哭連天,罷市三月不納糧款。這事鬧大了,朱元璋才恩准瀘州改為直隸州。

聖旨送到瀘州那天,陳謙的屍體浮出水面,容貌就像活人那樣。百姓們捐錢把他安葬了,還在他投江處修了一座廟宇,取名陳公祠。

每年三月逄陳謙投江的日子,八月屍體浮出水面的日子,在這兒辦廟會,祭祀這個為百姓做過好事的清官。

瀘州故事:小市陳公祠,一段屈原式的為民請命的往事

信息擴展

舊編瀘州地方誌書記載:元代瀘州,隸屬重慶府路。明承元制,賦稅苛繁,比其他州府多三至四成,民眾不堪重負,科舉名額又少,與經濟、教育、社會事業發展不相適應。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湖南茶陵人陳謙來任知州,報請朝廷把瀘州升格為“直隸州”,被嚴令申斥。

陳謙投江自沉,以死為民請命,感動朱元璋派人查明事實,將瀘州升格為“直隸州”,與府同級。事實上這裡有真有假,民間有時候會對愛戴的人予以神話。

陳謙 字益翁,腰陂東山人。明洪武年間進士,任瀘州知州。

瀘州地廣而貧瘠,旱荒頻繁。他推行社倉法,以備災荒,受到百姓擁戴。九載任滿,按例應調任他職,由於州民再三請留,獲准留任三年。

瀘州故事:小市陳公祠,一段屈原式的為民請命的往事

因操勞過度而死於任上。陳謙為官清廉,去世後,清理他的遺物時,僅有青布袍一件、米數升、《大明律》一部。因無錢將靈柩運回茶陵,只好安葬瀘州。

據史載:陳謙 字益翁,腰陂東山人。明洪武年間進士,任瀘州知州。瀘州地廣而貧瘠,旱荒頻繁。他推行社倉法,以備災荒,受到百姓擁戴。九載任滿,按例應調任他職,由於州民再三請留,獲准留任三年。

因操勞過度而死於任上。陳謙為官清廉,去世後,清理他的遺物時,僅有青布袍一件、米數升、《大明律》一部。因無錢將靈柩運回茶陵,只好安葬瀘州。

關於陳謙是不是真的死在任上或是死諫,這一點對於那個年代的瀘州人已經不重要,因為大家愛戴的好官,總希望給他一個人民期望的故事和結局,可惜現在陳公祠已經不在,具體已經無法考證,所以大家當故事來看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