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魯達的根據地是二龍山。上二龍山之前,他曾經先到過李忠和周通的桃花山。

桃花山上,李忠與周通倒是真心實意勸說魯達入夥。那時候的魯達,跟楊志差不多,他是懷揣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去大相國寺,還沒有做好上山落草的準備,當然此只是其一;其二,他主要是看這倆人都不是什麼爽快之人。

以前魯達就跟李忠認識,當初為了給金氏父女湊路費讓李忠拿銀子,李忠一磨嘰,魯達就不要了。如今,再次遇到李忠,魯達發現,他這摳摳索索的毛病一點都沒變。李忠跟這周通倒是志同道合,都是一樣的小氣勁。

二人說,我們下山搶一票財寶,給大師父做路費。吃著飯的時候,李忠周通就下山了,讓魯達自己等著。魯達就膩了,你山上有現成的金銀財寶不給我,還要下山去搶。

結果,魯達直接搶了一些金銀器皿,就從後山坡滾下山去了。

從這件事上看,魯達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表現出來。但他倒也並不做過頭的事情。就拿這次在桃花山,也只是搶了他們一些金銀酒具。而且不從正面下山,省得碰上二人。

既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想過分傷了臉面。這就是魯達的性格,做事隨心。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魯達的根據地是二龍山。上二龍山之前,他曾經先到過李忠和周通的桃花山。

桃花山上,李忠與周通倒是真心實意勸說魯達入夥。那時候的魯達,跟楊志差不多,他是懷揣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去大相國寺,還沒有做好上山落草的準備,當然此只是其一;其二,他主要是看這倆人都不是什麼爽快之人。

以前魯達就跟李忠認識,當初為了給金氏父女湊路費讓李忠拿銀子,李忠一磨嘰,魯達就不要了。如今,再次遇到李忠,魯達發現,他這摳摳索索的毛病一點都沒變。李忠跟這周通倒是志同道合,都是一樣的小氣勁。

二人說,我們下山搶一票財寶,給大師父做路費。吃著飯的時候,李忠周通就下山了,讓魯達自己等著。魯達就膩了,你山上有現成的金銀財寶不給我,還要下山去搶。

結果,魯達直接搶了一些金銀器皿,就從後山坡滾下山去了。

從這件事上看,魯達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表現出來。但他倒也並不做過頭的事情。就拿這次在桃花山,也只是搶了他們一些金銀酒具。而且不從正面下山,省得碰上二人。

既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想過分傷了臉面。這就是魯達的性格,做事隨心。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除了隨心,魯達做事更加隨性。最典型的就是拳打鎮關西。

他認為,鎮關西的行為必須要打他一頓。在打鎮關西之前,他已經放走了金氏父女,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才去準備好好教訓鄭屠一下。

打死鄭屠其實是個意外,也是魯達第一次表現出慌亂來。也正因為這次意外,才讓他一時之間有些慌不擇路。好在後面他在代縣又遇到了金氏父女。

他因為救金氏父女吃了官司。如今,金氏父女找到了好人家,反過來又開始幫助他。這就是因果相生。

因為魯達的好心,讓金氏父女獲得了好報。如今,因為金氏父女的引薦,魯達遇到了水滸中兩大高人之一的智真長老。並由智真長老將其引入佛門。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魯達的根據地是二龍山。上二龍山之前,他曾經先到過李忠和周通的桃花山。

桃花山上,李忠與周通倒是真心實意勸說魯達入夥。那時候的魯達,跟楊志差不多,他是懷揣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去大相國寺,還沒有做好上山落草的準備,當然此只是其一;其二,他主要是看這倆人都不是什麼爽快之人。

以前魯達就跟李忠認識,當初為了給金氏父女湊路費讓李忠拿銀子,李忠一磨嘰,魯達就不要了。如今,再次遇到李忠,魯達發現,他這摳摳索索的毛病一點都沒變。李忠跟這周通倒是志同道合,都是一樣的小氣勁。

二人說,我們下山搶一票財寶,給大師父做路費。吃著飯的時候,李忠周通就下山了,讓魯達自己等著。魯達就膩了,你山上有現成的金銀財寶不給我,還要下山去搶。

結果,魯達直接搶了一些金銀器皿,就從後山坡滾下山去了。

從這件事上看,魯達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表現出來。但他倒也並不做過頭的事情。就拿這次在桃花山,也只是搶了他們一些金銀酒具。而且不從正面下山,省得碰上二人。

既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想過分傷了臉面。這就是魯達的性格,做事隨心。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除了隨心,魯達做事更加隨性。最典型的就是拳打鎮關西。

他認為,鎮關西的行為必須要打他一頓。在打鎮關西之前,他已經放走了金氏父女,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才去準備好好教訓鄭屠一下。

打死鄭屠其實是個意外,也是魯達第一次表現出慌亂來。也正因為這次意外,才讓他一時之間有些慌不擇路。好在後面他在代縣又遇到了金氏父女。

他因為救金氏父女吃了官司。如今,金氏父女找到了好人家,反過來又開始幫助他。這就是因果相生。

因為魯達的好心,讓金氏父女獲得了好報。如今,因為金氏父女的引薦,魯達遇到了水滸中兩大高人之一的智真長老。並由智真長老將其引入佛門。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水滸中有兩大高人,一個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一個就是五臺山的智真長老。

對於魯達一生,智真長老有兩首偈子進行了提示,那麼魯達醉打山門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這是他“扯斷金繩、頓開玉鎖”的不二法門。

金繩玉鎖代表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今生欲所。翻譯過來就是:你今生來到世上,到底想要什麼呢?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慾望的紅塵中。慾望越多,越是迷茫。不是所有人都能頓悟今生所欲。而恰恰魯達就有這個智慧。

不過,要實現頓悟和了斷也必須經歷一番劫難。因此智真長老才告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魯達的根據地是二龍山。上二龍山之前,他曾經先到過李忠和周通的桃花山。

桃花山上,李忠與周通倒是真心實意勸說魯達入夥。那時候的魯達,跟楊志差不多,他是懷揣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去大相國寺,還沒有做好上山落草的準備,當然此只是其一;其二,他主要是看這倆人都不是什麼爽快之人。

以前魯達就跟李忠認識,當初為了給金氏父女湊路費讓李忠拿銀子,李忠一磨嘰,魯達就不要了。如今,再次遇到李忠,魯達發現,他這摳摳索索的毛病一點都沒變。李忠跟這周通倒是志同道合,都是一樣的小氣勁。

二人說,我們下山搶一票財寶,給大師父做路費。吃著飯的時候,李忠周通就下山了,讓魯達自己等著。魯達就膩了,你山上有現成的金銀財寶不給我,還要下山去搶。

結果,魯達直接搶了一些金銀器皿,就從後山坡滾下山去了。

從這件事上看,魯達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表現出來。但他倒也並不做過頭的事情。就拿這次在桃花山,也只是搶了他們一些金銀酒具。而且不從正面下山,省得碰上二人。

既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想過分傷了臉面。這就是魯達的性格,做事隨心。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除了隨心,魯達做事更加隨性。最典型的就是拳打鎮關西。

他認為,鎮關西的行為必須要打他一頓。在打鎮關西之前,他已經放走了金氏父女,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才去準備好好教訓鄭屠一下。

打死鄭屠其實是個意外,也是魯達第一次表現出慌亂來。也正因為這次意外,才讓他一時之間有些慌不擇路。好在後面他在代縣又遇到了金氏父女。

他因為救金氏父女吃了官司。如今,金氏父女找到了好人家,反過來又開始幫助他。這就是因果相生。

因為魯達的好心,讓金氏父女獲得了好報。如今,因為金氏父女的引薦,魯達遇到了水滸中兩大高人之一的智真長老。並由智真長老將其引入佛門。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水滸中有兩大高人,一個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一個就是五臺山的智真長老。

對於魯達一生,智真長老有兩首偈子進行了提示,那麼魯達醉打山門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這是他“扯斷金繩、頓開玉鎖”的不二法門。

金繩玉鎖代表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今生欲所。翻譯過來就是:你今生來到世上,到底想要什麼呢?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慾望的紅塵中。慾望越多,越是迷茫。不是所有人都能頓悟今生所欲。而恰恰魯達就有這個智慧。

不過,要實現頓悟和了斷也必須經歷一番劫難。因此智真長老才告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2.

魯達不遺餘力地幫助林沖,依然改變不了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命運,也改變不了林沖娘子被逼自盡的命運。而他自己,也因此被逼逃走。他首選去二龍山入夥。

魯達為什麼不去桃花山入夥呢?這一來,自己當時是搶了人家的一些器皿走的。二來他不喜歡這倆人的小氣勁。所以他肯定是不去的。

於是,魯達找到了二龍山。魯達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雖然是來入夥,可魯達也不會低頭。於是一言不合跟鄧龍打起來了。

魯達用腳給鄧龍小腹點了。結果鄧龍人多,把他救走了。然後封了山道。幸好曹正與楊志來了。大家一道用計策上了山,魯達一禪杖把鄧龍腦袋劈成兩半。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魯達的根據地是二龍山。上二龍山之前,他曾經先到過李忠和周通的桃花山。

桃花山上,李忠與周通倒是真心實意勸說魯達入夥。那時候的魯達,跟楊志差不多,他是懷揣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去大相國寺,還沒有做好上山落草的準備,當然此只是其一;其二,他主要是看這倆人都不是什麼爽快之人。

以前魯達就跟李忠認識,當初為了給金氏父女湊路費讓李忠拿銀子,李忠一磨嘰,魯達就不要了。如今,再次遇到李忠,魯達發現,他這摳摳索索的毛病一點都沒變。李忠跟這周通倒是志同道合,都是一樣的小氣勁。

二人說,我們下山搶一票財寶,給大師父做路費。吃著飯的時候,李忠周通就下山了,讓魯達自己等著。魯達就膩了,你山上有現成的金銀財寶不給我,還要下山去搶。

結果,魯達直接搶了一些金銀器皿,就從後山坡滾下山去了。

從這件事上看,魯達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表現出來。但他倒也並不做過頭的事情。就拿這次在桃花山,也只是搶了他們一些金銀酒具。而且不從正面下山,省得碰上二人。

既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想過分傷了臉面。這就是魯達的性格,做事隨心。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除了隨心,魯達做事更加隨性。最典型的就是拳打鎮關西。

他認為,鎮關西的行為必須要打他一頓。在打鎮關西之前,他已經放走了金氏父女,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才去準備好好教訓鄭屠一下。

打死鄭屠其實是個意外,也是魯達第一次表現出慌亂來。也正因為這次意外,才讓他一時之間有些慌不擇路。好在後面他在代縣又遇到了金氏父女。

他因為救金氏父女吃了官司。如今,金氏父女找到了好人家,反過來又開始幫助他。這就是因果相生。

因為魯達的好心,讓金氏父女獲得了好報。如今,因為金氏父女的引薦,魯達遇到了水滸中兩大高人之一的智真長老。並由智真長老將其引入佛門。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水滸中有兩大高人,一個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一個就是五臺山的智真長老。

對於魯達一生,智真長老有兩首偈子進行了提示,那麼魯達醉打山門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這是他“扯斷金繩、頓開玉鎖”的不二法門。

金繩玉鎖代表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今生欲所。翻譯過來就是:你今生來到世上,到底想要什麼呢?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慾望的紅塵中。慾望越多,越是迷茫。不是所有人都能頓悟今生所欲。而恰恰魯達就有這個智慧。

不過,要實現頓悟和了斷也必須經歷一番劫難。因此智真長老才告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2.

魯達不遺餘力地幫助林沖,依然改變不了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命運,也改變不了林沖娘子被逼自盡的命運。而他自己,也因此被逼逃走。他首選去二龍山入夥。

魯達為什麼不去桃花山入夥呢?這一來,自己當時是搶了人家的一些器皿走的。二來他不喜歡這倆人的小氣勁。所以他肯定是不去的。

於是,魯達找到了二龍山。魯達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雖然是來入夥,可魯達也不會低頭。於是一言不合跟鄧龍打起來了。

魯達用腳給鄧龍小腹點了。結果鄧龍人多,把他救走了。然後封了山道。幸好曹正與楊志來了。大家一道用計策上了山,魯達一禪杖把鄧龍腦袋劈成兩半。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雖然大家覺得魯達跟武松性格有頗多相似,可他一共沒有殺過幾個人。鎮關西是第一個,還算誤殺。鄧龍之前還在瓦罐寺殺過一個生鐵佛。

生鐵佛與丘小乙強佔寺廟、私藏婦女,算是十足的惡人。即使如此,魯達還差點上了他們的當。在此二賊與瓦罐寺幾名老僧之間反覆確認,最後認定生鐵佛與丘小乙不是好人。

曾經有人覺得,魯達是不是智商不夠啊?難道真是小品中的“魯智商”啊?其實不然,魯達天性忠厚善良,他腦子沒有那麼多彎彎繞,這是他跟林沖成為好朋友的重要原因。而他跟武松成為好友的原因是另外一條——豪爽。武松與魯達都是特別喜歡喝酒的人。武松越喝酒越能打,魯達也是如此。在打周通的時候,魯達就曾經說過:“灑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氣力。”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魯達的根據地是二龍山。上二龍山之前,他曾經先到過李忠和周通的桃花山。

桃花山上,李忠與周通倒是真心實意勸說魯達入夥。那時候的魯達,跟楊志差不多,他是懷揣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去大相國寺,還沒有做好上山落草的準備,當然此只是其一;其二,他主要是看這倆人都不是什麼爽快之人。

以前魯達就跟李忠認識,當初為了給金氏父女湊路費讓李忠拿銀子,李忠一磨嘰,魯達就不要了。如今,再次遇到李忠,魯達發現,他這摳摳索索的毛病一點都沒變。李忠跟這周通倒是志同道合,都是一樣的小氣勁。

二人說,我們下山搶一票財寶,給大師父做路費。吃著飯的時候,李忠周通就下山了,讓魯達自己等著。魯達就膩了,你山上有現成的金銀財寶不給我,還要下山去搶。

結果,魯達直接搶了一些金銀器皿,就從後山坡滾下山去了。

從這件事上看,魯達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表現出來。但他倒也並不做過頭的事情。就拿這次在桃花山,也只是搶了他們一些金銀酒具。而且不從正面下山,省得碰上二人。

既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想過分傷了臉面。這就是魯達的性格,做事隨心。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除了隨心,魯達做事更加隨性。最典型的就是拳打鎮關西。

他認為,鎮關西的行為必須要打他一頓。在打鎮關西之前,他已經放走了金氏父女,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才去準備好好教訓鄭屠一下。

打死鄭屠其實是個意外,也是魯達第一次表現出慌亂來。也正因為這次意外,才讓他一時之間有些慌不擇路。好在後面他在代縣又遇到了金氏父女。

他因為救金氏父女吃了官司。如今,金氏父女找到了好人家,反過來又開始幫助他。這就是因果相生。

因為魯達的好心,讓金氏父女獲得了好報。如今,因為金氏父女的引薦,魯達遇到了水滸中兩大高人之一的智真長老。並由智真長老將其引入佛門。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水滸中有兩大高人,一個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一個就是五臺山的智真長老。

對於魯達一生,智真長老有兩首偈子進行了提示,那麼魯達醉打山門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這是他“扯斷金繩、頓開玉鎖”的不二法門。

金繩玉鎖代表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今生欲所。翻譯過來就是:你今生來到世上,到底想要什麼呢?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慾望的紅塵中。慾望越多,越是迷茫。不是所有人都能頓悟今生所欲。而恰恰魯達就有這個智慧。

不過,要實現頓悟和了斷也必須經歷一番劫難。因此智真長老才告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2.

魯達不遺餘力地幫助林沖,依然改變不了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命運,也改變不了林沖娘子被逼自盡的命運。而他自己,也因此被逼逃走。他首選去二龍山入夥。

魯達為什麼不去桃花山入夥呢?這一來,自己當時是搶了人家的一些器皿走的。二來他不喜歡這倆人的小氣勁。所以他肯定是不去的。

於是,魯達找到了二龍山。魯達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雖然是來入夥,可魯達也不會低頭。於是一言不合跟鄧龍打起來了。

魯達用腳給鄧龍小腹點了。結果鄧龍人多,把他救走了。然後封了山道。幸好曹正與楊志來了。大家一道用計策上了山,魯達一禪杖把鄧龍腦袋劈成兩半。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雖然大家覺得魯達跟武松性格有頗多相似,可他一共沒有殺過幾個人。鎮關西是第一個,還算誤殺。鄧龍之前還在瓦罐寺殺過一個生鐵佛。

生鐵佛與丘小乙強佔寺廟、私藏婦女,算是十足的惡人。即使如此,魯達還差點上了他們的當。在此二賊與瓦罐寺幾名老僧之間反覆確認,最後認定生鐵佛與丘小乙不是好人。

曾經有人覺得,魯達是不是智商不夠啊?難道真是小品中的“魯智商”啊?其實不然,魯達天性忠厚善良,他腦子沒有那麼多彎彎繞,這是他跟林沖成為好朋友的重要原因。而他跟武松成為好友的原因是另外一條——豪爽。武松與魯達都是特別喜歡喝酒的人。武松越喝酒越能打,魯達也是如此。在打周通的時候,魯達就曾經說過:“灑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氣力。”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林沖與武松各有性格上的弱點。林沖的弱點就是太忍,武松的弱點是太狠。而林沖的優點是心性簡單,武松的優點是豪邁奔放。結果呢,魯達集中了此二人的優點,恰好沒有此二人的缺點。這也是武松後來一直甘願給魯達當副手的重要原因。

林沖做事,先是一忍再忍。之後忍無可忍了,就會爆發。他對付陸謙如此,對付王倫也是如此。這要是換成魯達上梁山呢?首先他一看王倫就不是一個爽快人,扭頭就走了。他不會和王倫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衣秀才一般見識。在魯達眼裡,他應該會把王倫跟周通、李忠歸為一路人。

魯達不能忍的是欺人之人。於是,他先是打了欺騙金氏父女的鎮關西,之後又殺了瓦罐寺欺騙他的生鐵佛。至於鄧龍,水滸中沒有把他跟鄧龍交手的原因說得很明白。估計鄧龍是對他進行了偷襲,否則魯達也不會匆忙中不用禪杖,而是直接用腳點翻了他。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魯達的根據地是二龍山。上二龍山之前,他曾經先到過李忠和周通的桃花山。

桃花山上,李忠與周通倒是真心實意勸說魯達入夥。那時候的魯達,跟楊志差不多,他是懷揣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去大相國寺,還沒有做好上山落草的準備,當然此只是其一;其二,他主要是看這倆人都不是什麼爽快之人。

以前魯達就跟李忠認識,當初為了給金氏父女湊路費讓李忠拿銀子,李忠一磨嘰,魯達就不要了。如今,再次遇到李忠,魯達發現,他這摳摳索索的毛病一點都沒變。李忠跟這周通倒是志同道合,都是一樣的小氣勁。

二人說,我們下山搶一票財寶,給大師父做路費。吃著飯的時候,李忠周通就下山了,讓魯達自己等著。魯達就膩了,你山上有現成的金銀財寶不給我,還要下山去搶。

結果,魯達直接搶了一些金銀器皿,就從後山坡滾下山去了。

從這件事上看,魯達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表現出來。但他倒也並不做過頭的事情。就拿這次在桃花山,也只是搶了他們一些金銀酒具。而且不從正面下山,省得碰上二人。

既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想過分傷了臉面。這就是魯達的性格,做事隨心。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除了隨心,魯達做事更加隨性。最典型的就是拳打鎮關西。

他認為,鎮關西的行為必須要打他一頓。在打鎮關西之前,他已經放走了金氏父女,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才去準備好好教訓鄭屠一下。

打死鄭屠其實是個意外,也是魯達第一次表現出慌亂來。也正因為這次意外,才讓他一時之間有些慌不擇路。好在後面他在代縣又遇到了金氏父女。

他因為救金氏父女吃了官司。如今,金氏父女找到了好人家,反過來又開始幫助他。這就是因果相生。

因為魯達的好心,讓金氏父女獲得了好報。如今,因為金氏父女的引薦,魯達遇到了水滸中兩大高人之一的智真長老。並由智真長老將其引入佛門。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水滸中有兩大高人,一個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一個就是五臺山的智真長老。

對於魯達一生,智真長老有兩首偈子進行了提示,那麼魯達醉打山門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這是他“扯斷金繩、頓開玉鎖”的不二法門。

金繩玉鎖代表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今生欲所。翻譯過來就是:你今生來到世上,到底想要什麼呢?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慾望的紅塵中。慾望越多,越是迷茫。不是所有人都能頓悟今生所欲。而恰恰魯達就有這個智慧。

不過,要實現頓悟和了斷也必須經歷一番劫難。因此智真長老才告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2.

魯達不遺餘力地幫助林沖,依然改變不了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命運,也改變不了林沖娘子被逼自盡的命運。而他自己,也因此被逼逃走。他首選去二龍山入夥。

魯達為什麼不去桃花山入夥呢?這一來,自己當時是搶了人家的一些器皿走的。二來他不喜歡這倆人的小氣勁。所以他肯定是不去的。

於是,魯達找到了二龍山。魯達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雖然是來入夥,可魯達也不會低頭。於是一言不合跟鄧龍打起來了。

魯達用腳給鄧龍小腹點了。結果鄧龍人多,把他救走了。然後封了山道。幸好曹正與楊志來了。大家一道用計策上了山,魯達一禪杖把鄧龍腦袋劈成兩半。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雖然大家覺得魯達跟武松性格有頗多相似,可他一共沒有殺過幾個人。鎮關西是第一個,還算誤殺。鄧龍之前還在瓦罐寺殺過一個生鐵佛。

生鐵佛與丘小乙強佔寺廟、私藏婦女,算是十足的惡人。即使如此,魯達還差點上了他們的當。在此二賊與瓦罐寺幾名老僧之間反覆確認,最後認定生鐵佛與丘小乙不是好人。

曾經有人覺得,魯達是不是智商不夠啊?難道真是小品中的“魯智商”啊?其實不然,魯達天性忠厚善良,他腦子沒有那麼多彎彎繞,這是他跟林沖成為好朋友的重要原因。而他跟武松成為好友的原因是另外一條——豪爽。武松與魯達都是特別喜歡喝酒的人。武松越喝酒越能打,魯達也是如此。在打周通的時候,魯達就曾經說過:“灑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氣力。”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林沖與武松各有性格上的弱點。林沖的弱點就是太忍,武松的弱點是太狠。而林沖的優點是心性簡單,武松的優點是豪邁奔放。結果呢,魯達集中了此二人的優點,恰好沒有此二人的缺點。這也是武松後來一直甘願給魯達當副手的重要原因。

林沖做事,先是一忍再忍。之後忍無可忍了,就會爆發。他對付陸謙如此,對付王倫也是如此。這要是換成魯達上梁山呢?首先他一看王倫就不是一個爽快人,扭頭就走了。他不會和王倫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衣秀才一般見識。在魯達眼裡,他應該會把王倫跟周通、李忠歸為一路人。

魯達不能忍的是欺人之人。於是,他先是打了欺騙金氏父女的鎮關西,之後又殺了瓦罐寺欺騙他的生鐵佛。至於鄧龍,水滸中沒有把他跟鄧龍交手的原因說得很明白。估計鄧龍是對他進行了偷襲,否則魯達也不會匆忙中不用禪杖,而是直接用腳點翻了他。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回顧魯達早期殺得幾個人,基本都是心術相當不正的人。特別是那個生鐵佛和丘小乙。他開始時候打不過他倆,後來又邀請來史進一起除掉了這兩個賊人。這也是他跟史進關係好的重要原因。所以後來聽說史進被陷在華州府,魯達一個人義無反顧就去救。

說到這裡,魯達的朋友們就算都聚齊了。就是林沖、武松、史進。而這三人的性格又全然不同。魯達喜歡林沖的心地純淨,喜歡武松的豪爽性格,喜歡史進的義無反顧。

魯達集中了三人的優點,所以看水滸的人無一例外都把魯達當成一個最完美的人物。殊不知,完美之人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懂得防備他人。

對於特別工於心計之人,魯達開始是看不透的。大家試想,生鐵佛幾句花言巧語都能把他支走,他又怎麼能看透大詐若直的宋江呢?

二龍山和梁山合併的時候,魯達開始時候是滿心歡喜的。他真得以為宋江就是一個大義之人。所以沒過幾天他就去少華山說服史進等人來入夥。不過,時間是一切偽裝的試金石。再會偽裝也有暴露的時候。

"

詩曰:非命非天是我宗,神鷹背上聽秋風。潮聲不息群巖響,劍術合當畢世工。秋水驚心生妙腕,雪花奪目耀長空。公孫弟子今何去?可畏後來器似虹。

1.

武松、林沖、魯達殺人的區別是什麼?

武松殺人,是想好再殺;林沖殺人,是先忍忍再殺;魯達殺人——

其實魯達從不無故殺人。

於是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假如當初,王倫當梁山首領時,上梁山的不是林沖而是魯達,那麼魯達還會不會火併王倫呢?這看似不是一個問題,但我們要仔細分析起來,答案還真不好說。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魯達的根據地是二龍山。上二龍山之前,他曾經先到過李忠和周通的桃花山。

桃花山上,李忠與周通倒是真心實意勸說魯達入夥。那時候的魯達,跟楊志差不多,他是懷揣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去大相國寺,還沒有做好上山落草的準備,當然此只是其一;其二,他主要是看這倆人都不是什麼爽快之人。

以前魯達就跟李忠認識,當初為了給金氏父女湊路費讓李忠拿銀子,李忠一磨嘰,魯達就不要了。如今,再次遇到李忠,魯達發現,他這摳摳索索的毛病一點都沒變。李忠跟這周通倒是志同道合,都是一樣的小氣勁。

二人說,我們下山搶一票財寶,給大師父做路費。吃著飯的時候,李忠周通就下山了,讓魯達自己等著。魯達就膩了,你山上有現成的金銀財寶不給我,還要下山去搶。

結果,魯達直接搶了一些金銀器皿,就從後山坡滾下山去了。

從這件事上看,魯達有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表現出來。但他倒也並不做過頭的事情。就拿這次在桃花山,也只是搶了他們一些金銀酒具。而且不從正面下山,省得碰上二人。

既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想過分傷了臉面。這就是魯達的性格,做事隨心。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除了隨心,魯達做事更加隨性。最典型的就是拳打鎮關西。

他認為,鎮關西的行為必須要打他一頓。在打鎮關西之前,他已經放走了金氏父女,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才去準備好好教訓鄭屠一下。

打死鄭屠其實是個意外,也是魯達第一次表現出慌亂來。也正因為這次意外,才讓他一時之間有些慌不擇路。好在後面他在代縣又遇到了金氏父女。

他因為救金氏父女吃了官司。如今,金氏父女找到了好人家,反過來又開始幫助他。這就是因果相生。

因為魯達的好心,讓金氏父女獲得了好報。如今,因為金氏父女的引薦,魯達遇到了水滸中兩大高人之一的智真長老。並由智真長老將其引入佛門。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水滸中有兩大高人,一個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一個就是五臺山的智真長老。

對於魯達一生,智真長老有兩首偈子進行了提示,那麼魯達醉打山門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這是他“扯斷金繩、頓開玉鎖”的不二法門。

金繩玉鎖代表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今生欲所。翻譯過來就是:你今生來到世上,到底想要什麼呢?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慾望的紅塵中。慾望越多,越是迷茫。不是所有人都能頓悟今生所欲。而恰恰魯達就有這個智慧。

不過,要實現頓悟和了斷也必須經歷一番劫難。因此智真長老才告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2.

魯達不遺餘力地幫助林沖,依然改變不了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命運,也改變不了林沖娘子被逼自盡的命運。而他自己,也因此被逼逃走。他首選去二龍山入夥。

魯達為什麼不去桃花山入夥呢?這一來,自己當時是搶了人家的一些器皿走的。二來他不喜歡這倆人的小氣勁。所以他肯定是不去的。

於是,魯達找到了二龍山。魯達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雖然是來入夥,可魯達也不會低頭。於是一言不合跟鄧龍打起來了。

魯達用腳給鄧龍小腹點了。結果鄧龍人多,把他救走了。然後封了山道。幸好曹正與楊志來了。大家一道用計策上了山,魯達一禪杖把鄧龍腦袋劈成兩半。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雖然大家覺得魯達跟武松性格有頗多相似,可他一共沒有殺過幾個人。鎮關西是第一個,還算誤殺。鄧龍之前還在瓦罐寺殺過一個生鐵佛。

生鐵佛與丘小乙強佔寺廟、私藏婦女,算是十足的惡人。即使如此,魯達還差點上了他們的當。在此二賊與瓦罐寺幾名老僧之間反覆確認,最後認定生鐵佛與丘小乙不是好人。

曾經有人覺得,魯達是不是智商不夠啊?難道真是小品中的“魯智商”啊?其實不然,魯達天性忠厚善良,他腦子沒有那麼多彎彎繞,這是他跟林沖成為好朋友的重要原因。而他跟武松成為好友的原因是另外一條——豪爽。武松與魯達都是特別喜歡喝酒的人。武松越喝酒越能打,魯達也是如此。在打周通的時候,魯達就曾經說過:“灑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氣力。”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林沖與武松各有性格上的弱點。林沖的弱點就是太忍,武松的弱點是太狠。而林沖的優點是心性簡單,武松的優點是豪邁奔放。結果呢,魯達集中了此二人的優點,恰好沒有此二人的缺點。這也是武松後來一直甘願給魯達當副手的重要原因。

林沖做事,先是一忍再忍。之後忍無可忍了,就會爆發。他對付陸謙如此,對付王倫也是如此。這要是換成魯達上梁山呢?首先他一看王倫就不是一個爽快人,扭頭就走了。他不會和王倫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衣秀才一般見識。在魯達眼裡,他應該會把王倫跟周通、李忠歸為一路人。

魯達不能忍的是欺人之人。於是,他先是打了欺騙金氏父女的鎮關西,之後又殺了瓦罐寺欺騙他的生鐵佛。至於鄧龍,水滸中沒有把他跟鄧龍交手的原因說得很明白。估計鄧龍是對他進行了偷襲,否則魯達也不會匆忙中不用禪杖,而是直接用腳點翻了他。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回顧魯達早期殺得幾個人,基本都是心術相當不正的人。特別是那個生鐵佛和丘小乙。他開始時候打不過他倆,後來又邀請來史進一起除掉了這兩個賊人。這也是他跟史進關係好的重要原因。所以後來聽說史進被陷在華州府,魯達一個人義無反顧就去救。

說到這裡,魯達的朋友們就算都聚齊了。就是林沖、武松、史進。而這三人的性格又全然不同。魯達喜歡林沖的心地純淨,喜歡武松的豪爽性格,喜歡史進的義無反顧。

魯達集中了三人的優點,所以看水滸的人無一例外都把魯達當成一個最完美的人物。殊不知,完美之人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懂得防備他人。

對於特別工於心計之人,魯達開始是看不透的。大家試想,生鐵佛幾句花言巧語都能把他支走,他又怎麼能看透大詐若直的宋江呢?

二龍山和梁山合併的時候,魯達開始時候是滿心歡喜的。他真得以為宋江就是一個大義之人。所以沒過幾天他就去少華山說服史進等人來入夥。不過,時間是一切偽裝的試金石。再會偽裝也有暴露的時候。

若當初上梁山的是魯智深,他會不會像林沖一樣火併王倫

宋江的暴露就是在英雄排完座次之後。

這時候,晁蓋已經死了。宋江的頭把交椅已經坐穩,一塊石碑把英雄座次也全定了。宋江無憂無慮。於是,搞了一場“兄弟菊花之會”。

會上,馬麟品簫,樂和唱曲,燕青彈箏,各取其樂。宋江填了一首《滿江紅》,讓樂和唱。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武松終於忍不住反駁了。李逵也借酒跟著起鬨。

宋江對武松說:“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

那麼這時候,魯智深替武松說話了。他說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皁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魯智深說是這樣說,可最終他和武松都沒有走。為什麼呢?天下烏鴉一般黑,就梁山上還算有點亮兒。他又能去哪裡呢?於是,他只能在茫茫黑暗中繼續摸索自己的方向。最後,還是等來了智真長老的偈子: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聞信而寂。

到最後,魯智深圓寂在六和塔,林沖在六和塔養病,武松負責照顧林沖。也算殊途同歸了。

文:風林秀

參考文獻:《水滸傳》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