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出席法國僱主協會年會'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出席法國僱主協會年會

圖為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網站,2019年8月29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出席法國僱主協會年會,就經濟全球化議題與會議主持人和嘉賓進行討論。以下是盧大使答問實錄:

問:中國如何看全球化?

答:我一個月前剛剛到任,這是我作為駐法國大使的第一場大型公開活動,很高興同在座各位嘉賓和企業家朋友就經濟全球化這個議題進行交流。

我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工業化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從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開始,三輪全球化推動資金、人員、技術等生產要素在世界範圍內優化配置,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技術大發展和文明大融匯。參與全球化最早、最充分的國家也是當今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這就是例證。當然,作為資源和人力提供地而遭到瘋狂掠奪的殖民地國家除外。而後發國家如能在國際化大分工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也都實現了發展,有的甚至躋身發達經濟體行列,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亞洲“四小龍”、“四小虎”,當然也包括中國。所以,世界各國經濟融合是歷史大方向,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問:如何看待逆全球化運動?作為首當其衝的目標,中國如何看待特朗普的“美國優先”?

答:在全球化中有贏家也有輸家。經濟全球化在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一國內部和不同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增大。當前,世界上對全球化的質疑聲日益上升。但我們認為,上述問題的根源不在全球化本身,而是一些發達國家沒有合理分配經濟全球化的紅利,不斷提高競爭力,反哺勞動階層。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沒有把有限的勞動和資源收益用於發展必要的基礎設施和生產能力。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反全球化,不能潑洗澡水時把孩子也潑出去。

妄想自己生病讓別人吃藥,把一榮俱榮的世界經濟變成一榮俱損更是錯上加錯。我們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立場始終如一,即我們不想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我們願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談判解決美方在貿易逆差等問題上的關切,但絕不會為了達成協議而犧牲根本利益。中國經濟有足夠的韌性抵禦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與此同時,我們堅信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保護主義的拳頭打出去多重,遭到的反擊就有多重。最後,大家的產品都出不去,都是死路一條。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

問:如何看待法國對華貿易赤字?有人說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您怎麼看?

答:中國從不主動追求貿易順差。相反,我們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進口越來越多的商品,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中國融入全球化過程中,我們學習並遵守了西方制定的國際規則。我們採取的很多措施和方法都是從西方學來的。

我不否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快,很大程度上是趕上了第三輪全球化的高速列車,最大程度地發揮了我們的比較優勢,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但是,說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這很值得商榷。

外界總是把注意力放在中國經濟增長數字上,很少有人提到中國人民為此付出了多少犧牲。首先,為了學習和適應全球化,我們交了很多學費。比如,改革開放後整整30年,中國為了吸引外資,向外國企業提供了“三免兩減半”(外商投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頭3年免徵、後2年減半徵收)的超國民待遇。其次,外國企業投資中國,固然為中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幫助我們提升了生產能力,但也拿走了絕大部分利潤。時至今日,一部中國組裝的蘋果手機中,美國公司利潤佔80%,日、韓以及歐盟等國家佔15%,中國勞動者只賺取5%的辛苦錢。由此看出,中國並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所有參與者都從中獲利。最後,中國的成功靠的是十幾億人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的勞動。我們把從經濟全球化中得到的每一分紅利都用在了發展上,建成了囊括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完備工業體系,以及規模和質量都屬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網絡,並實現了7億多人口脫貧。簡而言之,中國的成功道路就是機遇+奮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