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日軍投降時留下一個大鐵箱,所藏之物後成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

提起殷墟甲骨就不能不談起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學者——羅振玉,他被譽為“甲骨四堂之一”,對甲骨文的發現和傳承有著巨大的貢獻。而且在歷史上,羅振玉先生還和一起著名的公案聯繫在一起,即神祕的“大鐵箱”事件。

大連日軍投降時留下一個大鐵箱,所藏之物後成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

​羅振玉一生勤於治學,平生著書130餘種,刊印書籍百餘種,校刊書籍642種。對中國曆代史料的保存,敦煌文卷的整理,漢晉木簡的研究,尤其在對甲骨文的蒐集、收藏、傳播等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08年羅振玉才得知甲骨出自河南安陽小屯村,並親自前赴小屯村,前後數年得骨三萬餘片,並考定出安陽小屯為殷墟,甲骨為殷王室的遺物。

此後的數年,羅振玉又考釋出甲骨文字485個,識讀出卜辭1303條。1929年,羅振玉遷居大連旅順,在火車站西山坡(今洞庭街1號)建了一座三層藏書樓,面積約為300平方米,稱“大雲書庫”,而“大鐵箱”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大連日軍投降時留下一個大鐵箱,所藏之物後成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

​1940年5月14日,羅振玉病故於寓所,人們對他收藏的甲骨文流落到何方十分感興趣。眾所周知,他的一部分收藏已經流往日本,剩下一部分被認為還珍藏於“大雲書庫”,可是後來的消息證實,這批甲骨文卻神祕消失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日軍投降後,即1945年9月,膠東解放區幹部赴大連接收日本的開辦的“遠東榨油廠”,當時廠內一片慌亂,有些要員也不知所蹤,只留下一個啞巴工程師。奇怪的是,榨油廠所有的日籍人員都撤離了,為何這位啞巴工程師不肯隨日本僑民撤離,而要堅守榨油廠呢?

大連日軍投降時留下一個大鐵箱,所藏之物後成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

​這位啞巴工程師很奇怪,不會中國話,大多是用手比劃。因為他的態度還算老實,誰也沒把他當成一回事,久而久之,人們發現他接連幾天在廠內徘徊,並十分留意工廠院子裡放置的一個四面焊死的大鐵箱,這個舉動引起了人們的懷疑。

大家決定撬開這個大鐵箱一看究竟,這個大鐵箱與眾不同:沒門、沒蓋、沒鎖,四面用鐵皮焊得嚴嚴實實。裡面所藏何物?啞巴工程師為何不走?箱子裡會是炸彈嗎?種種疑問不斷地在工作人員腦中閃過,為了防止萬一,廠裡有為老同志決定由於他一個人去撬開鐵箱。

然而,結果卻讓所有人震驚了,當鐵箱被撬開後,裡面又大小楠木盒子70多個,布盒10多個,竟然全是國寶甲骨文。經過考證,此物便是多年前羅振玉去世不知去向的那批收藏,共84盒1234片甲骨。鐵箱被打開以後那個神祕的啞巴工程師連夜逃離了榨油廠,但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人們更多的是關注這批甲骨是如何從羅振玉家來到榨油廠的?

大連日軍投降時留下一個大鐵箱,所藏之物後成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

​原來,日軍侵華時羅振玉眾多的文物古董屢遭搶奪與破壞,其中就包括這批甲骨,日本人得手後,下令嚴加保護,為掩人耳目就運送到了榨油廠,並裝入鐵箱內焊接起來。誰知,日本投降後,來不及運走,而知根知底的那個啞巴工程師一直想方設法要偷運出去,最終才上演了這麼一個“大鐵箱”事件。

榨油廠由膠東根據地派去的八路軍接手,在發現這批甲骨文物後,有些不知所措,於是他們立即彙報給膠東根據地領導,並迅速得到批示,讓他們馬上裝船把甲骨運到膠東根據地。1947年,國民黨重點進攻膠東一帶,剛擺脫日軍侵略的膠東地區再一次陷入了戰火之中。

大連日軍投降時留下一個大鐵箱,所藏之物後成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

​當時的形勢十分緊急,甲骨被埋撤離並埋在了棲霞陶家村地下,後又緊急下了通知,這批文物要馬上轉移。為此還組織了幾百個民兵,用了三天三夜,才把這批甲骨運至海陽。1948年,山東形勢緩和以後,這批甲骨又運到了萊陽。1954年,山東省博物館成立,這批甲骨終於有了一個長久穩妥的安身之處,成了山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