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陸軍 諾曼底 榴彈炮 二戰 遊民星空 2017-06-10

除了傳統意義上的“P社四萌”,在Paradox的產品名單中,還有一些特立獨行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不久前上市的《鋼鐵之師:諾曼底44》便可以歸入這個範疇——在大量回合/半回合制策略遊戲中,這款即時戰略遊戲無疑是鶴立雞群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對鐵桿軍事遊戲愛好者來說,由於其開發商正是《戰爭遊戲》系列的開發商——Eugen Systems,他們遊戲的整體風格應該並不陌生。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和如今大部分即時戰略遊戲不同,《鋼鐵之師:諾曼底1944》的模式不是採礦和造兵,相反,它要求你合理分配手頭的徵兵點數,並通過兵種間的相互剋制,以及靈活運用各種戰術來摧毀敵軍。而你能投入的部隊,不僅與你所在的陣營有關,還取決於你所選擇的“戰鬥群”,以及你為這些戰鬥群調配的部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戰鬥群”都以在諾曼底真實戰鬥過的部隊為藍本,它們能調動的單位也大都擁有歷史依據。

就像是在遊戲中,這些部隊的表現將決定每一局的勝負一樣,70多年前,這場部隊在每場戰鬥中的經歷,也最終決定了諾曼底戰役的結局。而本文要介紹的,就是這些部隊的編制、由來和作戰歷程,同時我們也會解釋,為什麼在《鋼鐵之師:諾曼底1944》中,它們會和一些普通人聞所未聞的武器捆綁在一起。

德軍的師、團、營、連有多少人,大概是什麼概念?

每當看到這些軍事上的編制術語,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兒時玩過的軍棋,以及“師長能否吃掉團長?”之類的疑問,從某種意義上說,軍棋中之所以擁有這樣的規則,是因為在現實中,師、旅、團、營、連這些編制之間,確實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劃分,而這種劃分的背後,又對應著森嚴的隸屬關係。

在這些單位中,最大的一個是“師”,同時,它也是德軍的宏觀戰略地圖上,最基本的作戰單位之一。這種定位也意味著,這種部隊可以在近乎獨立的狀態下,負責一整段戰線,並完成上級交付的進攻或防禦使命。另外,正如我們所知,決定現代戰爭成敗的關鍵,早已不只是單純向前線堆砌多少人員和武器,而是讓它們彼此相互配合,只有如此,它們才能發揮出最高的戰鬥力。也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師”便成了眾多武器和部隊的集合體。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一份專業的德軍編制表,其中表示的是,在諾曼底登陸前夕,第91機降師編制狀況,對於普通玩家來說,其中符號的含義和代表的內容未免太複雜了,在本文中,筆者將以一種相對直觀的方式,對這些部隊進行描述↑

具體到德軍來說,其麾下的“師”一般包括了一定數量的步兵、炮兵、工兵、反坦克部隊,在一些情況下,上級還會將高炮、偵察兵和裝甲車輛納入其編制內,而它們的具體配置情況,又完全因部隊的種類而異。

比如說,理論上,在1944年、一個德國國防軍步兵師的編制內,應當包括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裝甲殲擊營、1個工兵營、1個燧發槍手營,此外還有配套的後勤補給縱隊。而一個德國國防軍裝甲師的編制內,則包括1個裝甲團、2個裝甲擲彈兵團(摩托化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裝甲殲擊營、1個工兵營、1個偵察營和1個高炮營。

每個“師”加在一起有多少人?答案是,一般在8000-22000人之間,在戰時,它們差異很大,比如說下文提到的第91機降師和第716步兵師就屬於人數較少的哪一類,即使在兵力達到頂峰的時期,其總人數也沒有突破10000,而另一些部隊,如黨衛軍第12裝甲師,人數則能達到22000人左右,相當於前兩者的三倍,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僅取決於部隊的類型和具體編制,還取決於它們的重要性,一般來說,那些精銳部隊,或者擁有重要地位的部隊,更能得到及時的補充,人員也因此更充裕。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德軍第21裝甲師的編制圖,如果你英文過硬,會發現其中真正的裝甲部隊只佔了一小部分

而在“師”之下,最大的直屬單位是團,這些團的人數通常在2000-5000人之間,其麾下往往有2-3個下屬的營,以及一些小型的支援單位,比如步兵炮連,和反坦克炮連等。

與“師”不同的是,這些“團”中的兵種比較單一。舉個例子,在一個12000人的步兵師當中,真正的步兵可能可以只有不到5000人,而其餘人員則隸屬於各個其它的支援部隊。但在步兵團中,情況截然相反,其中步兵的比例能達到60%以上;同樣,在裝甲團中,其骨幹也是坦克和各種裝甲車輛——換言之,這些“團”實際可以算作是單一兵種的組合體。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一個1944年,德軍四號坦克營的編制示意圖,當然,各個部隊的具體情況實際存在差異。另外,這兩張圖片也可以讓我們對一個“營”的規模有粗略的認識↑

如前所述,團級下面的編制是營,它們的規模也因情況而異,每個營的人數最少可以有不到400人,最多可以超過1000人,而在其更下方的單位是連——具體來說,每個營有3-5個連,每個連的人數在70-200人之間,如果超過這一數字,就會導致編制臃腫,調動不便。

第352步兵師

“這是入侵!該死!那裡一定有1萬艘軍艦!”

“它們朝哪開?”

“就朝我這兒!”

——維爾納·普洛斯克特少校(Werner Pluskat),第352步兵師炮兵團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352步兵師師徽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352步兵師師長威廉·克賴斯,他後來在8月的防禦戰中陣亡

編制與裝備

如果大家觀看過《拯救大兵瑞恩》,或者體驗過《榮譽勳章》或《使命召喚》中“奧馬哈海灘”一關,應該對這支部隊並不陌生,因為那些在海岸碉堡後操縱機槍掃射玩家的德軍,就來自第352步兵師。

第352步兵師1943年11月組建於法國,是當時德軍最高統帥部為增援東線而專門組建的10個新步兵師之一,但在1944年3月,由於種種情報表明,盟軍將很快在法國進行登陸,因此該師被派往了諾曼底前線,併成為大西洋壁壘上最重要的守衛部隊之一。該部隊的一部分軍官和士官來自東線的老兵,主體則由從德國本土徵召的17歲新兵組成。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的德軍最基礎的步兵分隊——擲彈兵。“擲彈兵”只是德軍對普通步兵的一種特殊稱呼,其源自17-18世紀歐洲軍隊專門投擲手榴彈、摧毀敵軍陣地的精銳步兵,德軍相信,用這種傳統名詞稱呼部隊,可以提升他們的榮譽感和士氣↑

和當時德軍步兵師的編制相同,第352師的核心部隊是三個所謂的“擲彈兵團”(這是當時德軍對步兵團一種特殊稱謂),即第914、915和916擲彈兵團,由於在組建時,德國國內的兵員嚴重短缺,因此在這些團麾下,營的數量也被從三個削減到了兩個。不僅如此,每個營的兵力也相對偏小——只有四個連,每個連的人數只有大約100人。而在每個擲彈兵團麾下,還包括了一個步兵炮連和一個裝甲殲擊連(即反坦克連)——其任務是為前線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並阻止敵軍裝甲部隊突破防線,按照1944年夏季的一份報告,第914、915團的步兵炮連都裝備了兩門150毫米重型步兵炮和6門75毫米輕型步兵炮,而第916團的步兵炮連的75毫米步兵炮只有兩門,另外,各團麾下的裝甲殲擊連都裝備了3門75毫米反坦克炮。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第352步兵師的75毫米步兵炮和150毫米步兵炮,與榴彈炮相比,這些火炮雖然射程更近,但也更輕便,可以由乘員推動著跟隨部隊前進,併為後者提供隨時隨地的火力支援↑

負責為全師部隊提供遠程火力支援的,是第352炮兵團,該團下轄四個營,其中第1-3營各擁有12門德國生產的105毫米輕型榴彈炮,其第4營則是一個擁有12門150毫米榴彈炮的重型炮兵營,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部隊也為第352師提供了重要的戰鬥力補充,這些部隊是第352燧發槍手營、第352工兵營、第352裝甲殲擊營,以及第352戰地補充營,它們均直接隸屬於師部,但在戰鬥中,它們經常被拆分給各團,以加強前線的防禦。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352炮兵團麾下,有三個營裝備的是這種leFH 18型105毫米榴彈炮,這種火炮的全重是1.985噸,最大射程超過了10公里,出於平衡性、或者純粹的考證失誤,在《鋼鐵之師》中,第352炮兵師麾下並沒有這種武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前,這種火炮也被出口給了中華民國南京政府,並被投入到了抗日前線↑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第352步兵師另一個有違事實之處,是其裝備的重型火炮。在遊戲中,這種火炮被稱為SK 18,口徑為105毫米——這種火炮在德軍中並不存在,其指的可能是K18型10釐米加農炮,但另一方面,第352步兵師並沒有該型號的裝備,取而代之的是sFH 18型重型榴彈炮(下),其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3公里↑

由於非常具有特色,上述師屬營的編制同樣值得一提,在1943年後,由於德軍轉入防禦,因此,其取消了大部分步兵師中的偵察營,並以一個“燧發槍手營”取而代之。當然,這個營裝備的並不真的是老式燧發槍,其本質更像是擁有更強火力或機動性的普通步兵。正是因此,第352燧發槍手營中,其部分單位裝備了大量自行車,以便在鄉間公路進行機動,其武器和編制則與各個擲彈兵團麾下的步兵營大致相同,它包括四個連,全部武器為60挺輕機槍、3挺重機槍和12門81毫米迫擊炮。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法國地區,騎自行車奔赴前線的德軍士兵,第352步兵師的燧發槍手營也裝備了不少這種“交通工具”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的燧發槍兵,它們乘坐的車輛是kfz. 70型越野車,在遊戲中充當偵察部隊,而歷史中,它們的作用更接近於快速反應部隊↑

在德軍步兵師中,工兵營的任務主要有三類,即架設橋樑,修築堅固工事,並在戰鬥中摧毀敵軍的堅固陣地。為執行上述任務,工兵營也獲得了一些專門的裝備,如舟橋、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具體到第352工兵營,該營下轄3個連,全部裝備包括37挺機槍,20具火焰噴射器和6門迫擊炮。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遊戲中,突擊工兵是德軍戰鬥效率最高的步兵單位之一,這從某種程度上是基於史實,因為為了完成攻堅任務,這些士兵在理論上都會接受更充分的訓練↑

由於集中了全師所有的裝甲車輛,裝甲殲擊營實際是德國步兵師中最重型的單位,按照編制,該營應當由三個連組成,它們分別裝備了反坦克炮、突擊炮和高射炮,並充當著挽救局勢的“救火隊”。而在第352裝甲殲擊營方面,由於據守的防線非常重要,其第1-3連分別擁有14輛75毫米“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10輛三號突擊炮和9門牽引式的37毫米輕型高炮,整體情況要略好於同類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隸屬於第352裝甲殲擊營的“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在登陸首日被盟軍空襲擊毀於後方陣地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鋼鐵之師:諾曼底44》中,第352步兵師在中期可以調動的、最重型的裝甲單位就是三號突擊炮,其歷史依據正是該師裝甲殲擊營第2連裝備的10輛該型車輛。由於車身低矮,該車輛擁有極好的隱蔽性,並因此非常適合伏擊盟軍坦克,因此,在諾曼底,它們始終非常受德軍士兵的歡迎

在德軍中,戰地補充營實際是一個移動的兵站,它主要由從新兵和康復傷員組成,他們將在這裡接受進一步的訓練,同時也會從事包括巡邏、駐守,甚至是清剿游擊隊在內的日常勤務。投入戰鬥後,其它單位將從該營中吸收兵員,以填補期間遭受的損失。

由於情況各異,各步兵師下屬戰地補充營的裝備人員情況也不盡相同——按照當時的一份文件,第352戰地補充營共擁有5個連,全部武器包括62挺機槍、6門81毫米迫擊炮、1門50毫米和1門75毫米反坦克炮和1門105毫米榴彈炮。

綜上所述,在駐諾曼底的德軍部隊中,第352步兵師的情況是相對較好的,另外,他們還得到了一些友軍部隊的加強,這些部隊包括了一些空軍高炮部隊,以及幾個海岸炮兵連,但即使如此,它們仍然無力與龐大的盟軍登陸部隊抗衡。

作戰經歷

當1944年6月6日,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的當天,第352步兵師的防線遭到了全面攻擊,但幸運的是,在其駐守的許多地區,盟軍的炮擊和轟炸都落進了空曠的無人地帶,而部署在沿岸工事中的部隊則毫髮無傷。

正是因此,在登陸之初,盟軍立刻遭到了該師的迎頭痛擊,僅在奧馬哈海灘,他們在幾個小時內的傷亡就達到了3000人以上。面對這種局面,盟軍指揮部一度考慮過讓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部隊撤退,但在冷靜地分析了局勢後,他們意識到,此舉只會讓撤退的部隊蒙受更大的損失,並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相反,他們決定派出第二波登陸部隊,同時,軍艦也開到離海灘極近的區域,用直瞄火力對德軍陣地進行炮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奧馬哈”海灘全景,在諾曼底登陸當天,第352步兵師正是在此地讓美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裡的奧馬哈海灘鏡頭,同樣的景象,還會在《使命召喚》的新作中得到再現

這些努力最終摧毀了第352步兵師的抵抗,到6月6日下午,該師在海岸的大部分陣地已被攻陷。在給敵人造成慘重傷亡的同時,第352步兵師自身也蒙受了巨大損失,僅在6月6日當天,該師就有1200人陣亡、受傷或被俘。

隨後的幾週中,面對盟軍的攻擊,第352步兵師被迫不斷收縮陣地,期間,他們的損失也持續增加,到6月24日,也就是諾曼底戰役開始的18天后,其總傷亡人數已經達到了5204人,這一數字超過了該師總人數的40%。1944年7月底到8月初,該師的殘餘部隊最終在聖洛(St. Lo)附近被擊潰,按照一份文件的描述,該師已經“不能被稱作一支作戰部隊”,同時,其師長威廉·克賴斯少將也在同與盟軍的交火中喪生。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盟軍登陸後不久,一名被俘的第352步兵師士兵

1944年秋,利用該師的殘餘人員,德軍對該部隊進行了重建,新部隊被稱為第352國民擲彈兵師,他們很快被投入到了冬天的阿登反擊戰中——這次行動中,德軍利用大霧作為掩護,試圖以此擊潰毫無準備的美軍部隊,進而奪取西線盟軍的重要補給站:列日和安特衛普。當時,該師被配置於第7集團軍麾下,但在人員的素養和裝備上,其已經不能和1944年夏季的狀態相提並論。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冬季,一個隸屬於第352國民擲彈兵師的步兵連在盧森堡地區的密林中構築工事

利用最初美軍的混亂,在阿登戰役中,第352國民擲彈兵師成功奪取了第一線的陣地,但隨著後來美軍增援的抵達,德軍的攻勢很快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期間,第352師傷亡慘重,第915擲彈兵團更是一度陷入包圍,當其回到己方陣地時,該團的總兵力只剩下了大約90人。1945年,第352步兵師在德國西部參加了最後的戰鬥,其殘餘部隊最終在1945年4月29日向美軍投降。

第716步兵師

“我的隊伍沒了,我的整個師全完了!”

——威廉·裡希特少將,第716步兵師師長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716步兵師師徽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716步兵師師長威廉·裡希特,因為在諾曼底的糟糕表現,他後來被解除職務

編制與裝備

在諾曼底登陸中,第716步兵師被部署在第352步兵師的右翼,其防線上有五個盟軍預定登陸海灘中的四個——也正是因此,在登陸第一天,第716步兵師便遭到了猛烈的打擊,但面對這一切,該師卻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無疑與該師的糟糕狀況有關。由於其組建之初的定位,就是充當佔領區的安保部隊,因此,其裝備實際上相當落後,編制也和當時的主力步兵師大相徑庭。

作為該師的核心,第716步兵師下轄兩個步兵團,即第726和第736步兵團。這兩個團都下屬三個營,每個營麾下擁有4個步兵連。按照當時德軍的戰術規範,這三個營中,有兩個應當部署在第一線,而另一個則部署在後方充當預備隊,但實際上,由於兵力短缺,它們實際是被一字排開部署在了海岸線上,同時,該師的兵員情況也非常糟糕——其中一大部分是30-40歲的中年人,另一部分是從佔領區強徵的德裔。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鋼鐵之師》中的50毫米迫擊炮小組,由於威力不足,在1944年時,這種武器主要裝備於二線部隊,而第716步兵師就是其中代表↑

同樣,第716步兵師的裝備也是德軍中最差的,他們的武器來自十幾個國家,其中一些早已經被前線部隊淘汰。同時,其麾下步兵營的裝備情況也參差不齊,比如說,第726步兵團第2營用有9門50毫米和6門81毫米迫擊炮,而第736步兵團第3營裝備的則是4門50毫米和7門81毫米迫擊炮。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有趣的是,在《鋼鐵之師》中,為第716步兵師分配的反坦克炮中不包括50毫米炮,這種武器實際是被歸入了第352步兵師麾下,這也許是為了某種平衡,也許純粹僅僅是歷史考證錯誤↑

除了三個步兵營之外,第726和第736步兵團麾下還各有一個裝甲殲擊連,除此以外便沒有其它單位,這兩個連各裝備了9門“輕型反坦克炮”和“中型反坦克炮(口徑不超過50毫米)”——當時的照片顯示,這些“反坦克炮”中的一部分,實際搭載在了法國坦克的底盤上。這一點也在遊戲中得到了還原。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47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在遊戲中的展示圖和歷史照片,在後者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第716步兵師的師徽。這種武器在德軍內部被稱為47mm Pak(t) auf GW 35-R(f),它們由法國雷諾R35坦克拆除炮塔後改裝而成,並在車身上安裝了一個固定戰鬥室,戰鬥室中有一門捷克生產的47毫米反坦克炮。在戰爭中期,它們曾生產了174輛,並裝備了一批二線部隊↑

第716步兵師麾下還包括一個炮兵團——即第1716炮兵團,該團裝備的是繳獲的外國火炮,具體又包括三個營,共計10個炮兵連(第1營有四個連),其中,第1-3、5-9連中,每個連都裝備了4門捷克製造的100毫米14/19(t)型榴彈炮,而第4連則擁有4門繳獲自法國的155毫米 s.F.H. 414 (f)型榴彈炮,這些火炮大部分都缺乏配套的牽引車,因此很難轉移陣地。而第10連則比較特殊,這是一個自行火炮連,擁有3輛以法國洛林(Lorraine)牽引車為底盤改裝的150毫米自行火炮,任務是儘快趕到登陸現場,用火力壓制敵軍部隊,在當時的報告中,這個自行火炮連也經常被稱為“‘瓦德西伯爵’炮兵連”。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和歷史照片中的14/19(t)型100毫米榴彈炮,在現實中,第716師麾下擁有8個裝備該火炮的輕型榴彈炮連。該火炮即捷克的斯柯達兵工廠設計生產的vz. 14/19型榴彈炮,戰前曾廣泛裝備波蘭、希臘、捷克、意大利等國的軍隊,也曾經裝備於德軍的一些二線部隊,其最大射程僅為8400米,在1944年時已經嚴重過時↑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716步兵師的麾下還擁有4門法制的s.F.H. 414 (f)型155毫米榴彈炮,但這種火炮並沒有出現在遊戲中↑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除了上述兩種火炮之外,第716步兵師還裝備了4輛以法國洛林牽引車為底盤改裝的150毫米自行火炮

在第716步兵師的編制內,並沒有直屬的燧發槍手營和戰地補充營,其麾下的裝甲殲擊營和工兵營裝備也相對較差。其中,該師的工兵營只有兩個連,而裝甲殲擊營中也沒有深受當時德軍歡迎的三號突擊炮。在其三個連中,第1連裝備的是10輛以法國裝甲車輛底盤改造的坦克殲擊車,這些殲擊車上都安裝了75毫米反坦克炮,而第2連則裝備了2門88毫米和9門75毫米反坦克炮(其中後者是用繳獲的法國野戰炮改裝而成的型號),第3連則是一個裝備20毫米炮的高炮連,但在諾曼底登陸時,該連的高射炮並沒有配發到位。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鋼鐵之師:諾曼底44》中,第716步兵師可以調動的、最強大的反坦克武器就是88毫米反坦克炮,這種設定也是基於歷史事實,在現實中,它們隸屬於該師裝甲殲擊營下屬的第2連↑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88毫米反坦克炮的實物照片,它們可以輕鬆摧毀當時盟軍裝備的所有種類的坦克,但由於重量太大,這種武器反而不是很受德軍士兵的歡迎↑

由於編制較小,在1943年12月,第716步兵師總人數也只有9343人,而在1944年初,由於一部分兵員被派往東線,其人數又回落到了7197人。毫無疑問,對防守一段近百公里的海灘,上述兵力遠遠不夠。也正是因此,在諾曼底登陸前,上級對該師進行了加強——除了可以向附近的海岸炮兵連尋求支援外,其編制內還納入了三個“東方營”。

這些“東方營”都是利用蘇聯戰俘組建的部隊,其番號分別為439、441和642,成員主要是哥薩克、烏克蘭人和格魯吉亞人。他們裝備的是質量低劣的繳獲武器,在火力上也遜於德軍步兵營,比如說第441東方營的全部重武器就只有28挺機槍和5門迫擊炮——這不及德軍步兵營的40%。由於軍官虐待士兵的現象時常發生,這些部隊的士氣也極為低落,大部分人想的就是在戰鬥打響時叛逃到盟軍一側。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東方營”成員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朝鮮人楊景鍾(左)。他1920年生於日治時期的朝鮮,1938年被強徵入關東軍。諾門罕戰役時,蘇聯紅軍將之俘虜,後來因為人力短缺下,1942年,他與其他幾千名古拉格的囚犯被迫加入蘇聯紅軍,並投入東部戰線的戰場。1943年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時,他在烏克蘭被俘虜,而後被迫加入德軍,編入了當時主要由蘇聯戰俘組成的東方營。在諾曼底登陸期間,他幾乎是第一時間向美軍投降。戰後,他定居於美國境內,1992年去世。↑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鋼鐵之師》中的東方營士兵,他們搭乘的是法國生產的雷諾卡車。在遊戲中,這些部隊的戰鬥力極為低下,只能用於維持戰線,是A、B階段不折不扣的炮灰↑

第716步兵師還有一個部分不得不提,這就是灘頭工事中的各種武器裝備,它們在名義上並不在該師的編制內,但平時由該師的士兵負責操縱。它們有至少20個型號,有些歷史可以追溯到一戰期間,具體包括177挺波蘭和法國製造的輕重機槍、75門各種口徑的迫擊炮、48門反坦克炮、57門要塞炮和41門野戰炮,這些武器提升了第716步兵師的火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其中一部分武器並沒有得到堅固掩體的保護,面對盟軍的打擊,它們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失去戰鬥力。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諾曼底登陸結束後,一名美軍正在查看一門被第716步兵師遺棄在工事中的捷克生產的76.5毫米17(t)型野戰炮,這些裝備並不在該師的編制中,而是被配屬給了該師,以增強其火力↑

作戰經歷

1941年5月,也就是德軍佔領法國不到1年之後,第716步兵師在比勒費爾德組建,隨後被派往法國的魯昂進行集訓。1942年5月,該師被調往諾曼底一帶,其責任包括守衛海岸線、肅清抵抗分子和修建海岸工事,期間,該師的一部分兵力曾被短暫地部署到亞眠和布魯塞爾地區,但其大部分的時間仍是在諾曼底度過的。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據守諾曼底海灘的第716步兵師士兵,他們裝備了一挺MG-34機槍

在1944年6月6日當天,第716步兵師負責看守五個登陸灘頭中的四個,並在第一時間遭到了沉重打擊。面對盟軍的進攻,該師的士兵幾乎毫無還手之力,這讓盟軍以極小的傷亡取得了立足點,同時,其後方的炮兵陣地也因為空降兵的襲擊和艦炮的壓制而迅速喪失了戰鬥力。

當登陸第一天結束時,第716步兵師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其殘餘兵力被納入了友鄰部隊麾下以繼續阻擋盟軍部隊的推進。按照德軍方面的統計,到1944年7月11日,該師的損失已經超過了7000人,這超過了全師兵力的60%,為此,上級被迫將該師撤出前線,運往法國西南部地區接受休整。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諾曼底登陸首日的戰鬥結束後,一名加拿大士兵正在與兩名來自第716步兵師的戰俘交談

但此時,第716步兵師的許多單位仍在前線激戰,無法及時撤出,它們最終被消耗殆盡。而在8月的法萊斯戰役後,由於德軍主力部隊被殲滅,位於法國西南部第716步兵師的撤退之路也受到了嚴重威脅,期間,不斷有掉隊士兵成為游擊隊的襲擊對象,由於燃料短缺,許多裝備也不得不被拋棄在路上。1944年秋天,第716步兵師的殘部抵達了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地區,並在當地接收了一批補充兵員。

第716步兵師據守的區域後來被稱為“科爾馬口袋”——這也是1944年底,仍在德軍手中的最後一批法國領土,也正是在此時,第716步兵師的編制進行了一次關鍵調整,其每個團中營的數量被削減到兩個,但同時,其麾下也增加了一個團,這就是第706擲彈兵團,該團後來於1945月1月的戰鬥中全軍覆沒,與此同時,第716步兵師的其餘部隊也不得不撤過萊茵河、退入德國境內,並最終於1945年4月在德國南部向盟軍放下了武器。

第91機降師

“在派往法國前夕,上級突然為這支部隊(第91機降師)配發了能空運的武器裝備,營房內謠言四起,說是希特勒要將他們空投到英國,發動一次又有去無回的自殺式進攻。”

——格奧爾格·京特,《最後的桂冠(Last Laurels)》一書的作者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91機降師師徽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91機降師師長歐根·柯尼希,他在原師長威廉·法萊陣亡後接管了部隊

編制與裝備

第91機降師的組建,與1944年初北歐地區的局勢有關。在經歷了多年的戰爭之後,德國的盟友——芬蘭決定與蘇聯單獨講和。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德軍組建了第91機降師,該師將搭乘運輸機進入芬蘭,並奪取當地的重要設施。

雖然上述計劃最終沒有執行,但第91機降師也沒有因此解散,1944年春季,上級將其派往了諾曼底地區,以抵禦盟軍迫在眉睫的進攻。由於是作為機降部隊專門組建的,第91師的裝備可謂相當特殊——其編制中只有有限的機動車輛,其麾下的火炮也是特殊設計的型號——它們的重量更輕,可以拆卸並搭載在運輸機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第91機降師開局的A階段,有一種名為“Ersatztruppen”的步兵分隊,這種部隊直譯過來就是“補充部隊”,在德軍中,它一般指那些被編入後方/前線補充營中的新兵,或是傷愈康復的老兵。在現實和遊戲中,他們的戰鬥力都非常有限↑

在編制上,該師下轄兩個步兵團,即第1057和第1058擲彈兵團,這些團分別下轄三個步兵營,每個營下屬4個步兵連。同時,每個團還擁有一個步兵炮連和一個反坦克炮連,按照一些未經證實的資料,它們分別擁有6門俄國生產的76.2毫米野戰炮和3門75毫米反坦克炮。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76.2毫米蘇制野戰炮,在1941年,它們被大量繳獲於東線戰場,由於優異的性能和出色的反坦克能力,德軍對這種武器非常喜愛↑

該師的麾下還包括一個炮兵團——即第191炮兵團,和同類部隊不同,這個炮兵團總共只有3個營、9個連。其中前兩個營裝備的是40型105毫米山地榴彈炮,這種火炮的重量只有1.66噸,可以拆卸成多個零件由騾馬運輸,也可以由飛機直接空運,在戰爭期間只生產了420門。而第3營則裝備的是88毫米反坦克炮,作為當時德軍威力最大的反坦克武器,這些火炮不僅可以作為野戰炮使用,也充當了抵禦敵軍坦克的最後一道屏障。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40型105毫米山炮的歷史照片和遊戲中的展示圖,由於使用的炮彈和德軍的制式炮彈不同,在諾曼底登陸之初,第191炮兵團遭遇了嚴重的補給難題↑

除了上述部隊之外,第91機降師還擁有一些直屬的戰鬥單位,比如第191工兵營和第191戰地補充營,但其中,第191工兵營只有兩個工兵連,第191戰地補充營則是一支臨時單位。另外,該師麾下還沒有獨立的裝甲殲擊營和燧發槍手營,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裝甲殲擊連(即第191裝甲殲擊連,裝備6門75毫米反坦克炮)、一個自行車連(第191自行車連)和一個高炮連(第191高炮連,裝備12門20毫米山地高射炮),這一點令其在面對敵軍坦克部隊時顯得非常乏力。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德軍的PAK 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它們在1942年後大量列裝,在1944年時,已經是德軍反坦克部隊的主要裝備,比如第91機降師的第191裝甲殲擊連就擁有6門該型火炮。在《鋼鐵之師》中,它是所有德軍部隊都可以呼叫的增援,能對盟軍的“謝爾曼”坦克和“克倫威爾”坦克製造有效的威脅↑

由於編制使然,與其它步兵師相比,第91步兵師的兵力明顯更弱,按照當時的文件,這支部隊在調動時僅僅使用了32部列車,這也意味著其總人數只有7000-8000人,大致相當於德軍標準步兵師編制的60%。正是因此,該師後來得到了一些部隊的加強,其中最重要的是第6傘兵團和第100裝甲訓練與補充營。

在1944年,德軍已經極少展開空降作戰,在更多情況下,他們的傘兵部隊主要作為精銳步兵使用。第6傘兵團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並在意大利和俄羅斯接受過戰火洗禮。該團所屬單位包括三個齊裝滿員的傘兵營,還有一個重型迫擊炮連(第13連,裝備了9門120毫米迫擊炮)、一個裝甲殲擊連(第14連,包括4門75毫米反坦克炮和34具反坦克火箭筒)和一個工兵連,上述部隊共同組成了該團麾下的第4營。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6傘兵團的一個機槍組在諾曼底前線,他們由於頑強的戰鬥意志,又被稱為“卡朗唐之獅”

除此以外,按照第6傘兵團團長海特中校的說法,在諾曼底登陸前,該部隊還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並由此組建了第5個營,其中包括了一個高炮連(12門單管和4臺四管20毫米高射炮)、一個機動車連、一個後勤補給連和一個戰地補充連,因此,該團的規模也達到了4500人。這些傘兵都得到了充分的訓練、戰鬥意志也非常堅定。

第100裝甲訓練與補充營則是一支裝備老式坦克的訓練部隊,其麾下包括三個連,擁有1輛德制三號坦克,外加14輛雷諾R35,8輛霍奇基斯H39、一輛Char B、一輛索米亞S35,以及5輛FT-17坦克,在平時,上述坦克都是用來培訓車組乘員的教具車,但也可以隨時投入戰鬥。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遊戲中,第91機降師可以呼叫法制的H39(上)和R35坦克,其依據就是第100裝甲訓練與補充營曾被配屬於該師,這些坦克的火力和機動性都不甚理想,面對B、C階段盟軍的坦克幾乎不堪一擊↑

作戰經歷

如前所述,該師組建於1944年年初,並在5月抵達了諾曼底。儘管最初並沒有被部署在沿海地帶,但在登陸之初,該師還是捲入了非常激烈的戰鬥。當時,其防區也恰恰是美軍第101空降師的著陸區,其駐守在各地的部隊也遭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襲擊,這讓該師的士兵措手不及。比如在電視劇《兄弟連》的第2集中,溫特斯中尉奉命突襲一個德軍炮兵陣地,並以一人陣亡的代價順利完成了任務,而這個炮兵連就是第191炮兵團的第6連。令情況雪上加霜的是,登陸當天,該師的師長威廉·法萊也在盟軍傘兵的襲擊中陣亡,其職務後來由歐根·柯尼希上校接替。

也正是因此,第91機降師此時實際是陷入了混亂,但其中一些部隊還是組織起來,設法抵擋盟軍的推進。其中,第6傘兵團在卡朗唐的抵抗尤其激烈,但他們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僅在6月8日當天,該團就損失了超過40%的連級指揮官。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6月,在科唐坦半島陣地中據守的德軍步兵——第91機降師也在防守當地的部隊之列,並在此期間承受了慘重傷亡↑

隨後的幾周內,第91師所在的科唐坦半島始終是諾曼底戰場的焦點戰區,該師的傷亡也因此節節攀升,按照6月底的一份報告,其步兵損失率已經達到了85%。不僅如此,炮兵團的40型105毫米山地榴彈炮也出現了許多問題——該火炮使用的炮彈和德軍標準的105毫米炮彈並不通用,這產生了嚴重的後勤補給問題,最終,這些火炮只能在用光炮彈之後被拋棄,該師最終改換了繳獲的蘇制76.2毫米野戰炮。

1944年7月,該師已經被徹底擊潰,其殘部被先後加強給第77和第243步兵師,而最終,這些部隊都被盟軍包圍在科唐坦半島,從地理上說,這裡是突入英吉利海峽的一個尖角。由於諾曼底最大的港口——瑟堡恰恰位於此處,因此,當地也成了盟軍試圖奪取的目標。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化為一片廢墟的瑟堡市,當地也成了第91機降師的歸宿地

在這個過程中,第91機降師蒙受了進一步的損失,其中一部分在瑟堡陷落時向盟軍投降,而位於包圍圈外的部隊則在師長柯尼希上校的帶領下繼續抵抗盟軍,最終在8月損失殆盡。和其它部隊不同,該師在諾曼底戰役後並沒有得到重建,其倖存者最終被編入了一支新組建的部隊——第344國民擲彈兵師。

第3傘兵師

“為什麼其他部隊不願意戰鬥了?是因為懦弱嗎?結果,我的傘兵不得不去充當法國戰役的最後一批犧牲品。”

——歐根·邁因德爾上將,第2傘兵軍軍長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3傘兵師師徽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3傘兵師師長理夏德·申普夫,他在帶領部隊親自突破包圍圈時身負重傷

編制與裝備

由於極少進行空降作戰,在戰爭末期,德軍傘兵部隊的編制也進行了重大調整。這一點也反映在了第3傘兵師身上,它的編制已經和當時德軍的步兵師非常接近,但在許多方面也保留了德國傘兵部隊的鮮明特點。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的傘兵班,他們裝備的FG42和G43步槍,使其火力完全凌駕於同類的德軍單位,但他們消耗的徵兵點也太多——達到了50點

第3傘兵師的骨幹是三個三營制的傘兵團,即第5、第8和第9傘兵團。在上述傘兵團麾下的各營中,每個營都包括四個基本的連隊,其中有三個連是普通的傘兵連,而另外一個則是重武器連,其中裝備了迫擊炮和75毫米無後坐力炮等武器。另外,在每個團麾下,還各有一個重武器連(裝備有105毫米無後坐力炮)、一個裝甲殲擊連(其中有兩個連各裝備了兩門75毫米炮,另外一個裝備了42毫米反坦克錐膛炮)和一個工兵連,其中工兵連的存在,提升了上述部隊的攻堅能力。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3傘兵師麾下的傘兵團和炮兵團中,都擁有一部分LG42型105毫米無後坐力炮,這種火炮重量極輕,各部件可以裝在特殊的箱子中進行空投,但缺陷是精確度不高,最大射程也只有不到7500米↑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鋼鐵之師》中的LG 42無後坐力炮,第3傘兵師的特殊武器。與歷史上的真實形象相比,它在遊戲中的3d建模實際非常簡陋↑

儘管上述三個傘兵團在編制上非常強大,但這些部隊卻要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這就是缺乏炮兵支援。在諾曼底登陸期間,第3傘兵師的炮兵團並沒有組建完成,能投入前線的部隊只有一個營,即第1營。該營麾下只有3個炮兵連,每個連擁有4門leFH 18型105毫米榴彈炮和3門LG42型105毫米無後坐力炮,這些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比較有限,不僅如此,由於產量極少,LG42型無後坐力炮還面臨著嚴重的彈藥短缺問題。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3傘兵師的裝甲殲擊營和各傘兵團中,還裝備了一定數量的42毫米錐膛炮,這是一種將炮管設計成後粗前細的特殊反坦克炮,其發射的彈丸的中心部分,是一個細長碳化鎢圓柱體,周圍環繞著用軟質金屬製作的“彈帶”。發射時,其彈帶會受到炮管的擠壓而變薄,同時受到火藥推力的擠壓,其彈丸會以極高的速度飛出炮膛,並獲得更強的穿甲能力。但這種火炮的炮管壽命很短,而且要消耗大量稀有金屬,因此,在戰爭中,它們只裝備了包括傘兵在內的少數部隊↑

同樣,第3傘兵師的支援部隊也相當弱小。該師麾下有一個高炮營,但該營並沒有接收到任何裝備。同樣,其裝甲殲擊營麾下也沒有任何自行反坦克炮和突擊炮,在該營下屬的三個連中,每個連只擁有3門75毫米反坦克炮、一門中型反坦克炮,以及4門輕型反坦克炮(37毫米炮或42毫米錐膛炮)。同樣,該師的編制內也沒有燧發槍手營或者戰地補充營,其工兵營雖然名義上有4個連,但全部裝備只有28具火焰噴射器和33挺機槍。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為保證遊戲中各部隊的平衡性,製作組為沒有任何裝甲車輛的第3傘兵師也安排了一些裝甲車輛(如上圖所示的三號突擊炮)作為支援,這種設置也有其歷史依據,在諾曼底戰役中,上級曾將第2傘兵軍的直屬單位——第12傘兵突擊炮旅的部分兵力配屬給了該師,而下圖就是該旅在諾曼底前線留下的歷史照片↑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另外,在遊戲中,第3傘兵師還可以投入一些意大利生產的裝甲車輛,比如圖中的AB41/43裝甲車,這些單位在歷史上屬於第2傘兵軍直屬的第12傘兵偵察營↑

作戰經歷

第3傘兵師是一支名義上的“傘兵”部隊,其主要由空軍中冗餘的地勤人員以及剛招募的年輕新兵組成,由於在戰爭末期,德軍已經失去了發動大規模空降作戰的能力,因此,該師實際是作為精銳步兵被部署到了法國西部,並隸屬於第2傘兵軍,期間,該師也一直在接受裝備和人員,直到1944年5月才基本完成了組建。

至1944年6月6日時,第3傘兵師接到的任務有兩個,首先是肅清陣地後方的美軍傘兵,其次是保衛諾曼底西部的重鎮——聖洛。但連綿不斷的空襲,極大地影響了該師的調動和部署,按照德軍方面的報告,由於沒有足夠的運輸工具,該師直到1944年6月22日才全部抵達了作戰地區。但在當地,這些德國傘兵們靈活地運用了之前曾在意大利和俄國前線使用的防禦戰術,他們將樹籬構建成了一個個方格形狀的陣地,並給美軍制造了巨大的損失。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夏,在諾曼底,第3傘兵師的一個坦克獵殺小分隊,其中一名士兵裝備著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但這一點仍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這就是德軍在戰鬥中被消耗殆盡,美軍最終在7月18日攻陷了聖洛,而第3傘兵師的殘餘部隊則被退往城市的東部地區。

一個星期之後,7月25日,美國人發起了“眼鏡蛇”行動,這是一次規模浩大的突破作戰。在威力驚人的地毯式轟炸之後,他們撕開德軍的防線。雖然第3傘兵師逃過了最初的空襲,但一些友鄰單位的崩潰還是給該師帶來了巨大的危險。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該師經過3天的激戰保持了戰線的大體穩定,在8月1日的大撤退開始後,傘兵們又巧妙地進行了數次局部反擊,期間,這些部隊始終保持著嚴格的紀律。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7月,視察前線期間的第3傘兵師師長理夏德·申普夫,他攜帶著一支罕見的FG 42型傘兵步槍

在法萊斯包圍戰期間,作為殿後部隊的第3傘兵師承受了慘重傷亡,師長申普夫將軍也在突圍期間受傷,最終,第2傘兵軍軍長邁因德爾將軍不得親自指揮部隊,帶領一部分士兵突出了包圍網。隨後,該師立刻被撤往後方接受重建,在1944年9月的阿納姆戰役期間,其麾下的一個戰鬥群也參加了戰鬥,這次戰役打破了盟軍試圖在1945年新年前結束戰爭的計劃,並在荷蘭境內建立了一道阻擋盟軍的屏障。

隨後,第3傘兵師參加了許特根森林戰役,他們為了阻擋盟軍推進而付出了慘重損失,其中僅第9傘兵團的傷亡人數就達到了1400人,也正是因此,在後來發動的突出部戰役中,該師的表現相當糟糕,他們在攻擊盟軍陣線時進展緩慢,並對裝甲部隊的突破帶來了不利影響。1945年4月,德軍第3傘兵師在魯爾地區向盟軍投降。

第21裝甲師

“奧珀倫(即第22裝甲團團長馮·奧珀倫-布羅尼科夫斯基),德國的未來就寄託在你身上!如果你不把英國人趕進海里,那我們就輸掉了整個戰爭。”

——埃裡希·馬克斯步兵上將,第84軍軍長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21裝甲師師徽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21裝甲師師長埃德加·弗伊希廷格爾少將,戰前他長期擔任炮兵軍官,後來因為籌辦大型閱兵儀式而獲得了希特勒的賞識,並因此飛黃騰達。但他不僅缺乏足夠的部隊指揮經驗,而且因為糜爛的生活作風而飽受部下懷疑。在諾曼底登陸當天,他因為在巴黎和情人幽會而未能及時趕到前線,在1944年底至1945年,他又因為擅離職守而遭到軍法審判,並降職為列兵,同時被派往東線。戰爭結束前,他再一次從前線逃脫,戰後,他曾為蘇聯情報部門服務,並參與了竊取德國工業機密的活動。↑

編制與裝備

在德軍的裝甲部隊的編制中,第21裝甲師無疑是最特殊的一個,和其他部隊不同,將該師武裝起來的,是種類繁多的老式武器,以及超過30種改裝的法制坦克和裝甲車輛,而這一尷尬的狀態,也讓他們在諾曼底戰役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在1944年、德軍裝甲師的編制中,擁有核心地位的是裝甲團。在第21裝甲師中,這個團就是第22裝甲團(最初的番號是第100裝甲團),該團下轄兩個裝甲營,每個營麾下都擁有四個坦克連。其中裝備最好的是第1營,在該營中,每個連都擁有17輛安裝75毫米長身管火炮的四號坦克,此外,還有兩輛三號坦克和五輛四號坦克隸屬於營部,而在另一方面,第2營的裝備則相對比較惡劣。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鋼鐵之師》中,隸屬於第21裝甲師的四號G型坦克,這種坦克的建模也不是特別考究

在第2營中包括了第5、6、7、8四個坦克連,每個坦克連的裝備情況也不甚相同,這三個連都各自擁有5輛安裝75毫米長身管火炮的四號坦克,但其主力卻是法制索繆爾S35坦克(分別擁有7輛、13輛和12輛),這種坦克安裝了一門47毫米火炮,在與盟軍的“謝爾曼”坦克對抗時幾乎毫無機會。至於第8連的情況則更為糟糕,總共只有6輛安裝短身管火炮的四號坦克——這種坦克早在1942年就被前線部隊陸續淘汰。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鋼鐵之師》中,第21裝甲師的S35坦克,它們繳獲自1940年的法國戰役期間,一旦遊戲進入B階段,它們便基本上不堪一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21裝甲師裝備的、安裝短身管火炮的四號坦克,德軍對其火炮的威力有諸多詬病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鋼鐵之師》中,第21裝甲師同樣可以召喚這些老式坦克,但有趣的是,它們被歸入了“支援單位”中,每召喚一輛,需要消耗80個徵兵點↑

提到“裝甲師”,讀者們一定會產生一種印象,這就是該師裝備的武器以坦克為主,但實際情況完全不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始終堅信,坦克部隊只有在諸多兵種的配合下才能發揮戰鬥力,也正是因此,他們為裝甲師配置了充足的步兵。

這一點最終反映在了編制上,第21裝甲師下轄兩個裝甲擲彈兵團,即第125和第192裝甲步兵團。這些團都各自擁有兩個搭乘繳獲的、法制裝甲運兵車的步兵營。這些營各自擁有4個連(其中前三個連為步兵連,第四個連為重武器連)。由於繳獲武器型號繁雜,這些營的裝備也從來沒有實現統一。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遊戲中,第21裝甲師的一個特點,就是所有裝甲擲彈兵都是搭乘法制半履帶車投入戰鬥的,這種車輛系德軍在法國Unic p107卡車的基礎上,加裝鋼板和機槍改裝而來,在現實中,第21裝甲師的兩個裝甲擲彈兵團都大量裝備了這種裝甲車↑

按照當時德軍的統計:第125裝甲擲彈兵團第1營有137挺各式機槍,9門37毫米反坦克炮、4門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和3門20毫米自行高射炮;而在另一方面,該團第2營只有85挺機槍、3門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和3門20毫米自行高射炮——甚至不到第1營的三分之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營的編制內並沒有迫擊炮——這使得前線部隊經常很難獲得及時的炮火支援。除此以外,在每個團麾下,還有一個重型步兵炮連(裝備洛林15cm sFH 13-1 (Sf)型自行榴彈炮)和一個多管火箭炮連(裝備4輛以法制半履帶車為底盤的、24管81.4毫米自行火箭炮)。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21裝甲師各步兵團麾下的“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實際是以法制索繆爾半履帶車為底盤改裝的、75毫米半履帶反坦克炮,上圖就是該型車輛在諾曼底期間拍攝的照片↑

除了兩個裝甲擲彈兵團以外,第21裝甲師還麾下還包括一個炮兵團,即第155裝甲炮兵團:該團第1營是牽引式火炮營,有兩個連各裝備了4門繳獲的蘇制K.390/1(r)型加農炮,另有一個連裝備了德國生產的100毫米K18型加農炮;第2、3營則各擁有兩個105毫米自行火炮連和一個155毫米自行火炮連(每個連各有6輛以法制裝甲車輛為底盤改裝的自行火炮),另外,第3營還擁有1個多管自行火箭炮連,該連裝備的是24管81.4毫米自行火箭炮,它們同樣以法制半履帶裝甲車為底盤改造而成。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21師裝備的K 390/1(r)型加農炮,實際是繳獲自蘇軍的122毫米M1931 A-19型軍直屬加農炮,其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0.4公里,威力也較德軍的100毫米K18型加農炮更為優秀↑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鋼鐵之師》中的24管81.4毫米火箭炮,它以法制半履帶車為底盤,用戶包括第21裝甲師的兩個裝甲擲彈兵團和炮兵團,由於武器設計者胡梅爾博士的緣故,它們經常被稱為“胡梅爾管風琴”↑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的155毫米“洛林”自行火炮,這種武器系德軍利用繳獲的法國牽引車底盤改裝,第155裝甲炮兵團第2、3營都有裝備↑

第21裝甲師麾下還有一些特殊的部隊,比如全部裝備法制自行火炮的第200突擊炮營(5個連,每連4輛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和6輛105毫米自行榴彈炮)、全部裝備88毫米反坦克炮的第200裝甲殲擊營(3個連,每個連8門88毫米炮)、第200裝甲工兵營(兩個半履帶裝甲車連和一個摩托化工兵連)、第305高炮營、第21裝甲偵察營(四個連,其中三個連裝備半履帶車,另一個裝備輕型裝甲偵察車)等。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的88毫米高炮,由於強大的反坦克威力,它經常被稱為“無敵88”,在遊戲中,出於平衡的考慮,這種武器被配屬給了第91機降師和裝甲教導師,而現實中情況並非如此——除了裝甲師的高炮營(如第21裝甲師的第305高炮營)之外,它們主要裝備於空軍的高炮部隊↑

上述部隊的所有裝備加總起來,總共包括了113輛坦克、297輛半履帶裝甲車,以及至少100輛法國坦克底盤改裝的反坦克炮和自行火炮。由於這些車輛缺乏零備件,且裝甲薄弱,它們的戰鬥力非常值得懷疑。

作戰經歷

在德軍的歷史上,先後存在過兩個“第21裝甲師”,其中第一個是跟隨隆美爾征戰非洲的部隊,他們1943年夏天被殲滅於突尼斯境內,但隨後,德軍利用該師的殘餘人員對其進行了重建,這就導致了本文中、新的第21裝甲師的誕生。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春,隆美爾元帥視察第21裝甲師,左側可見其裝備的法制半履帶裝甲車

當盟軍登陸時,第21裝甲師是最靠近登陸場的裝甲部隊,但該師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由於駐防地分散,該師當時實際是分散成了三個獨立的戰鬥群,而每個戰鬥群的規模都只大致相當於一個團。更糟糕的是,該師師長弗伊希廷格爾正在巴黎和情人幽會,並沒有趕到最關鍵的區域。在這種情況下,第21裝甲師的部隊只能各自為戰。

登陸第一天下午,第21裝甲師的部隊一度抵達了海岸線附近,並分割了英軍灘頭陣地。但同時,他們也遭到了精心佈置的反坦克火力襲擊,這些進攻最終大都慘遭失敗。而在諾曼底戰役開始三週之後,該師已損失了相當一部分裝甲力量,其中,老式坦克和法國坦克的消耗尤其慘重,最終,它們被新抵達的長身管四號坦克取代。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7月,第200突擊炮營的一門105毫米自行榴彈炮在卡昂以東地區作戰,最初,該師的官兵們對這種武器的性能非常懷疑,但後來,他們發現,在充當機動火力點時,它們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武器↑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第21裝甲師可以召喚的105毫米自行火炮,它們同樣以繳獲的法國裝甲車輛為底盤

在隨後幾周裡,該師始終在卡昂附近抵禦的盟軍的進攻,他們的對手主要是英軍和加拿大軍隊,尤其是在7月份的“古德伍德”行動中,第200突擊炮營的改裝自行火炮發揮了重要作用。當1944年8月,諾曼底的德軍陷入包圍時,該師的主力正在包圍圈北部阻止盟軍推進,期間,許多部隊因此付出了慘重代價。在逃出包圍圈後,該師已經損失了絕大部分坦克和重武器,並被迫撤往後方進行休整。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7月,在卡昂附近的伏擊陣地中、被擊毀的四號坦克,來自第21裝甲師麾下的第22裝甲團第1連

1944年秋季,第21裝甲師重返西線戰場,並在法國東部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抵禦美軍的裝甲矛頭,而在1945年1月,該師又參加了“北風行動”——它也是二戰期間、德軍在西線發起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5年1月,在“北風”行動中被擊毀的、第21裝甲師的四號坦克

由於東線局勢吃緊,第21裝甲師在1945年2月被派往柏林以東地區,試圖解救被圍困的屈斯特林要塞。期間,該師和友軍部隊打開了一條狹窄的通道。隨後,該師被派往東線的另一個危險地段——西里西亞工業區,並在當地捲入了一系列殘酷的裝甲戰。

1945年4月、蘇軍發動柏林戰役時,第21裝甲師正作為預備隊,部署在柏林以南的哈爾伯(Halbe)地區,他們在一片混亂中徒勞地試圖阻擊蘇軍的裝甲部隊,但這一目標並沒有達成,最終,該師的主力被蘇軍殲滅在包圍圈內,只有極少數人渡過易北河向西方盟軍投降,並逃脫了死於戰場或蘇聯戰俘營的命運。

裝甲教導師

“只需要這一個師,美英聯軍就能被趕下大海!”

——德軍裝甲兵總監海因茨·古德里安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21裝甲師師徽,花體字“L”是德語中“教導(Lehr)”這個單詞的首字母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裝甲教導師師長弗裡茨·拜爾萊因,他之前曾長期在隆美爾麾下擔任參謀軍官

編制與裝備

從某種意義上說,裝甲教導師可以說是二戰期間,裝備最為精良的國防軍裝甲師之一,不僅如此,它也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德軍上層眼中、裝甲部隊最理想的狀態,儘管其戰場表現卻相當不盡人意。

裝甲教導師的核心是一個兩營制的裝甲團,即第130裝甲教導團。該團計劃由一個豹式坦克營和一個四號坦克營組成。然而,由於豹式坦克的產量有限,在1944年上半年,第130裝甲教導團的豹式坦克營(第1營的)仍沒有完成組建。為了保證裝甲教導師有足夠的戰鬥力,上級最終將另一個豹式坦克營,即原本隸屬於第3裝甲師的第6裝甲團第1營抽調了進來。該營同樣擁有4個坦克連,其中第1、2連擁有20輛豹式坦克,而第3、4連則擁有19輛——這一數字實際是略微超出了當時德軍坦克連的標準編制(17輛),此外,還有8輛豹式坦克隸屬於營部及其麾下的各個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裝甲教導師的豹式坦克,它們實際隸屬於第6裝甲團第1營。儘管被寄予厚望,但這些坦克並沒有像上級期望的那樣痛擊盟軍的裝甲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鋼鐵之師》中,裝甲教導師可以召喚兩種型號的豹式坦克,即豹式坦克D型(下)和豹式坦克A型(上)

至於第130裝甲教導團的第2營則裝備了安裝長管炮的四號坦克,,它們分為四個連,理論上,這些連隊共應擁有88輛坦克,但實際上,其坦克總數只有86輛——與編制仍存在微小的差異。另外,營部還直接指揮著8輛四號坦克。而在裝甲團團部的指揮下,該師還擁有3輛豹式、5輛四號坦克以及12輛38(t)型自行高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44年,上級還將一支特殊的部隊配屬在了第130裝甲教導團之下,這支部隊就是第316無線電裝甲連。該連最初裝備了3輛虎式坦克、5輛“虎王”坦克,外加數十輛履帶式的遙控爆破車——這些爆破車可以摧毀敵軍的堅固陣地,由於“虎王”坦克存在著嚴重的可靠性缺陷,在戰鬥打響後,它們最終被送往後方,後來,為避免被敵軍俘獲,它們都在沿途被德軍自行炸燬,最終,該連實際是帶著9輛替代的突擊炮投入了前線。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原隸屬於第316無線電裝甲連、後來被自行炸燬的“虎王”坦克,在照片中,可以看到有當地的兒童好奇地向炮塔內張望。該連裝備的“虎王”是擁有保時捷炮塔的早期型號,但在遊戲中,登場的卻是安裝亨舍爾炮塔的版本(下)↑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裝甲教導師的配屬步兵部隊包括兩個裝甲擲彈兵團,它們的番號是第901和第902裝甲擲彈兵團,這兩個團的核心是兩個裝甲擲彈兵營——這四個營都配備了半履帶裝甲運兵車,而其他裝甲師中,大部分裝甲擲彈兵營則只能以卡車作為機動工具。這些營都各自下轄4個連,其中前三個連是普通的裝甲擲彈兵連,每個連擁有22輛裝甲運兵車,而第四個連是重武器連,其擁有12輛裝甲運兵車,但這些運兵車上都搭載了迫擊炮和75毫米短身管火炮等武器。除了這兩個營之外,每個團麾下的部隊還包括一個高炮連(8輛單管20毫米半履帶自行高射炮、外加兩輛四管20毫米半履帶自行高射炮)、一個重型步兵炮連(6門150毫米38(t)型“蟋蟀”式自行步兵炮)和一個工兵連(擁有半履帶噴火裝甲車)——在不受空襲影響的情況下,這些部隊能發揮出令人望而生畏的戰鬥力。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裝甲教導師的裝甲運兵車和裝甲擲彈兵,攝於諾曼底戰役期間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裝甲教導師的裝甲擲彈兵,這些部隊消耗的徵兵點略高,但可以得到裝甲運兵車的額外火力支援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鋼鐵之師》中、裝甲教導師麾下的“蟋蟀”式自行步兵炮,在歷史上,它們隸屬於該師兩個裝甲擲彈兵團中的重型自行步兵炮連↑

負責為上述部隊提供遠程火力支援的,是第130裝甲炮兵團,該團的三個營麾下各擁有三個連,但編制卻不盡相同。其中,第1營是一個自行火炮營,其第1、2連都裝備了6門105毫米“黃蜂”自行榴彈炮,而第3連則裝備了6門150毫米“野蜂”自行榴彈炮。第2營則各有3個裝備了4門105毫米leFH 18型105毫米榴彈炮的牽引式炮兵連。至於第3營則非常特殊,其裝備了12門繳獲自蘇聯的152毫米KH 433 (r)型榴彈炮——這些火炮的性能事實上要比同類的德國火炮更為優異。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德軍在諾曼底遺棄的152毫米KH 433 (r)型重型榴彈炮,它們可能隸屬於裝甲教導師,這種火炮系戰爭初期繳獲自蘇聯軍隊,由於炮彈飛行時的低沉噪音,它們又被前線士兵們稱為“黑色母豬”

除了上述部隊之外,裝甲教導師的編制內還包括一個工兵營、一個偵察營(5個連)、一個高炮營(3個連,每個連擁有6門88毫米高射炮和3門20毫米高射炮),和一個裝甲殲擊營(3個連,裝備了四號坦克殲擊車和少量75毫米反坦克炮)。將上述所有部隊加總在一起,裝甲教導師共擁有99輛四號坦克,89輛豹式坦克,31輛四號坦克殲擊車、以及10輛突擊炮,外加超過680輛裝甲運兵車——以上這些,使得裝甲教導師成了當時德軍最強大的裝甲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諾曼底前線,裝甲教導師擁有的另一種特殊武器就是偵察營麾下的“美洲豹”裝甲偵察車,它隸屬於第130裝甲偵察教導營,擁有一門50毫米炮,是二戰期間德軍擁有的、最優秀的輪式戰鬥車輛之一↑

作戰經歷

1944年1月10日,裝甲教導師在法國成立。由於人員來自後方的裝甲兵學校和訓練機構,並擁有大量有著實戰經驗的教官。因此,該師也被視為當時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

裝甲教導師成立之後,大部分時間都駐紮在法國境內,但由於德軍最高指揮層的誤判,在諾曼底登陸當天,該師的位置距離登陸場仍然有150公里。在趕赴前線途中,裝甲教導師一路遭到盟軍飛機的狂轟濫炸,而該師到達前線時已經是6月7日下午,此時,盟軍已經鞏固了他們的登陸陣地。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瑟爾河畔蒂伊附近,英軍士兵正在查看一輛被擊毀的、裝甲教導師的豹式坦克,另外,還能看到另一輛坦克也被遺棄在了道路對面的灌木叢中↑

6月8日,裝甲教導師與友軍一道,開始向卡昂附近的盟軍進行反擊,他們最初旗開得勝,但隨後,英軍迅速作出反應,並使用艦炮進行猛烈轟擊,戰局因此陷入了僵持。隨後,在蘭熱夫爾(Lingèvres)和瑟爾河畔蒂伊(Tilly-sur-Seulles)一帶進行的拉鋸戰,更進一步抽乾了裝甲教導師的新鮮血液。當6月底,裝甲教導師準備離開卡昂時,已經有490名官兵在戰鬥中陣亡,另有1809人負傷和673人失蹤,其麾下的裝甲團也損失了36輛豹式坦克與41輛四號坦克——但事實上,這些傷亡只是一個開始。

7月初,裝甲教導師被調往聖洛,當地也是美軍大舉進攻的另一個重點地區,在這裡,該師依託樹籬進行了頑強抵抗,並再一次遭遇了鋪天蓋地的炮擊和空襲。尤其是在7月25日,盟軍發動“眼鏡蛇行動”期間,該師再一次成了盟國空軍重點關照的對象——總共有4000噸炸彈落在了該師的陣地上,按一名老兵的說法,“當時,我們的坦克就像紙片一般在空中亂飛”。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諾曼底、搭乘半履帶裝甲運兵車作戰的裝甲教導師士兵

當聖洛地區被盟軍攻佔後,德軍在諾曼底的失敗已無可避免。此時,除了兩個戰鬥群以外,損失慘重的裝甲教導師被撤出前線,並在後方接收了一批新兵和武器裝備。11月,裝甲教導師重返前線,在洛林地區抵禦巴頓率領的、美軍第3集團軍的進攻,但由於雙方兵力懸殊,其最終做到的,僅僅是減緩了美軍的推進步伐而已。

1944年11月到12月,德軍開始祕密籌備阿登攻勢,期間,裝甲教導師也得到了一定補充。儘管人員和裝備無法100%到位,但該師仍然是當時德軍投入戰鬥的、裝備最好的部隊之一。

利用大霧的掩護,裝甲教導師旗開得勝,雖然沿途遭到了包括美軍第101空降師等部隊的激烈抵抗,但他們的進展仍然相當迅速,並很快抵達了重鎮——巴斯托涅邊緣。但此時,該師的師長拜爾萊因將軍卻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他並沒有直接佔領這座城鎮,而是下令部隊繞開了它,以便繼續向西推進,而這一誤判為後來德軍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在城內,被圍困的美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並迫使德軍部隊止步不前。到1944年12月聖誕節,德軍的攻勢已經完全陷入停滯,裝甲教導師也被迫從前線撤退。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裝甲教導師在阿登戰役中被擊毀的豹式坦克

在戰爭的最後階段,裝甲教導師被部署在萊茵河沿岸,並最終於1945年3月底被包圍在魯爾地區,期間,他們試圖在少量坦克支援下突破包圍圈,但所有的嘗試最終宣告失敗。最終,該師被迫於4月份向美軍投降,此時該師的兵力只剩下了不到20輛坦克和300名官兵。

第116裝甲師

“像獵犬一樣敏捷,像皮革一樣柔韌,像克虜伯鋼一樣堅強,‘獵犬’師永遠向前!”

——第116裝甲師的戰鬥格言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116裝甲師師徽,該師也因為其徽章上的獵犬圖案,經常被稱為“獵犬”師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116裝甲師師長格德·馮·施韋林伯爵,他也是反抗希特勒的密謀集團成員之一

編制與裝備

在1944年時,由於後方坦克產量有限,許多裝甲部隊完全無法以理論上的編制投入戰鬥。這一點也反映在了部署於西線的第116裝甲師身上。由於其麾下的第16裝甲團第1營被調往東線,因此,在西線休整時,其麾下只有一個四連制的、裝備四號坦克的坦克營——即第16裝甲團第2營,該營的編制和其他德軍裝甲師的四號坦克營基本相同。而且總的來說,在諾曼底登陸時,該營的裝備到位情況也稱得上相對良好,按照兵力報告——其麾下共有86輛四號坦克。

為填補裝甲團戰鬥力的空白,在諾曼底登陸前夕,上級決定將在法國休整的另一個豹式坦克營——第24裝甲團第1營(原本隸屬於第24裝甲師)編入該師麾下。儘管這個營之前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但受到一系列因素困擾,該營超過85%的豹式坦克(70輛)直到6月初才從後方運往部隊,這也影響了該營成員的正常訓練。另外,有趣的是,在該師麾下,還有一些編制之外的冗餘車輛,它們包括3輛安裝短身管火炮的四號坦克、10輛不同型號的三號坦克、6輛早期型號的三號突擊炮,以及6輛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它們可能是該師在後方接手的訓練裝備。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24裝甲團第1營的豹式坦克在諾曼底前線,當時,他們被配屬給了第116裝甲師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鋼鐵之師》中第116裝甲師可以召喚的豹式坦克G型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鋼鐵之師》中,第116裝甲師在A階段可以召喚一些三號坦克,這些坦克在性能上要比法制坦克略好,其歷史依據正是裝甲團麾下的冗餘車輛↑

除了裝甲團之外,第116裝甲師所屬的部隊還包括第60和第156裝甲擲彈兵團,它們下屬的部隊都有兩個四連制的營,此外還有一個重型步兵炮連和一個工兵連。在這些部隊當中,只有第60裝甲擲彈兵團的第1營裝備了裝甲運兵車。

該師的炮兵團——第146裝甲炮兵團並沒有處在滿員的狀態,該團所屬部隊包括3個營,共計9個連。在登陸戰打響時,其預定裝備10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第1、2連正在波蘭接受訓練,只有裝備150毫米“野蜂”自行榴彈炮的第3連在部隊的序列中。該團的另外兩個營分別是105毫米榴彈炮營(12門105毫米榴彈炮)和重型火炮營(裝備4門100毫米加農炮和8門150毫米榴彈炮),其保有的火炮數量與標準編制大體相同。

除卻上述部隊之外,第116裝甲師麾下的部隊還包括一個工兵營、一個裝甲殲擊營、一個偵察營和一個高炮營。這些部隊的裝備同樣沒有達到滿員的程度。比如說,在諾曼底登陸當天,該師下轄的裝甲殲擊營麾下只有3輛四號坦克殲擊車,此外還有6輛三號突擊炮、7輛自行反坦克炮和12門75毫米牽引式反坦克炮——這和理論編制存在一定差距。至於高炮營則沒有收到一門火炮,直到1944年8月後,它們才真正收到裝備。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第116裝甲師可以調動一部分四號坦克殲擊車,這種殲擊車在現實中隸屬於第116裝甲師的裝甲殲擊營,武器是一門75毫米炮,由於傾斜裝甲的存在,其正面的防護性能要好於三號突擊炮,但缺陷是故障頻發。由於行動不便,且其投產得到了德軍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的大力推動,這種車輛又被稱為“古德里安的鴨子”

作戰經歷

第116裝甲師的前身,是德軍的第16摩托化步兵師,這支部隊曾在東線經歷了長期的戰火洗禮。而在諾曼底登陸初期,由於德軍指揮部始終認為、盟軍真正的目標是加萊地區。直到7月份,該師才真正抵達了諾曼底前線。在抵達之後,該師最初被派往卡昂地區充當裝甲預備隊,但不久之後,由於美軍在聖洛地區突破了德軍陣地,因此,該師後來又奉命向西繼續移動,並在維爾(Vire)附近對盟軍實施了一些局部的反攻。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7月,在聖洛附近被擊毀的、第24裝甲團第1營的豹式坦克

第116裝甲師在諾曼底戰場參與的第一場重大戰鬥,是8月份的莫爾坦反擊,這次行動旨在切斷巴頓指揮的、美軍第3集團軍與後方部隊的聯繫。儘管最初前進了16公里,但隨後德軍便遭到了鋪天蓋地的炮轟和空襲。不僅如此,這些部隊的側翼也暴露在了美軍的打擊之下——由於傷亡慘重,第116裝甲師全然無力對抗美軍的攻勢,這導致它和許多其它德軍裝甲師一樣,最終被包圍在了法萊斯地區。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7月,第116裝甲師的四號坦克殲擊車在諾曼底前線

在突圍過程中,第116裝甲師遭到了重創,到8月21日時,其作戰力量只剩下了600名步兵和12輛坦克,炮兵團的所有火炮也幾乎被盟軍摧毀。之後,第116裝甲師不斷向東撤退,在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繼續抵抗美軍的進攻,期間,該師也得到了一部分新兵的補充,暫時恢復了部分戰鬥力。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被拋棄在法萊斯地區的豹式坦克和裝甲車,可能隸屬於第116裝甲師

第116裝甲師的下一個戰場在亞琛地區,儘管這座城市在10月21日陷落,但他們卻讓美軍付出了慘重損失;1944年10月底,第116裝甲師又參與了施密特地區的戰鬥,並於11月4日-8日間從美軍手中收復了該鎮。在1944年冬季之後,第116裝甲師被撤往後方,為即將發動的阿登戰役進行準備。在戰鬥中,該師是第5裝甲集團軍麾下最重要的突破力量,並一度旗開得勝。然而,隨著天氣好轉,盟軍強大的空軍全線出擊,德軍的勝利再一次化為泡影。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阿登戰役期間,一輛隸屬於第116裝甲師的半履帶裝甲車,從一輛被擊毀的盟軍M10裝甲殲擊車旁駛過

在阿登戰役中,第116裝甲師再次蒙受了慘重損失,被迫於1945年1月撤回德國境內,此時,第三帝國的失敗已經在所難免,尤其是在1945年春天,盟軍已經大兵壓境此時,第116裝甲師正在萊茵河流域進行絕望的戰鬥,並最終被包圍在了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隨著1945年4月18日、當地所有的德軍停止抵抗,第116裝甲師的歷史也迎來了終點。

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團”

“我們深知,一場決戰即將展開。盟軍把我們稱為“奶粉師”,誇口說要把我們殺得片甲不留。但我們不害怕。有時我們甚至有些飄飄然,因為我們接受了高強度的武器訓練,相信自己沒有什麼應付不了的困難。”

——約亨·萊伊科夫,黨衛軍第12裝甲師、第25裝甲擲彈兵團偵察連的普通士兵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師徽,其中的符號“鑰匙”來自黨衛軍第1“警衛旗隊”裝甲師的師徽——因為該師的骨幹成員和大量軍官都由該師抽調而來,其代表著“打開敵軍防線的鑰匙”,而S型閃電符號則是當時希特勒青年團的團徽↑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師長弗裡茨·維特,當時德軍最年輕的師級指揮官之一(36歲),1944年6月14日,在諾曼底的指揮部因遭遇炮擊而身亡,其職務後來由其麾下的團長“裝甲邁爾”——庫爾特·邁爾接替↑

編制與裝備

黨衛軍第12裝甲師無疑是德軍投入諾曼底的部隊中,最有傳奇色彩的一個。在編制上,該師也有許多特殊之處,具體來說。和國防軍裝甲師不同,作為希特勒的“政治部隊”,他們在規模上更為龐大,獲得裝備的優先權也相對更高。作為該師進攻力量的核心,“希特勒青年團”師擁有一個強大的裝甲團——黨衛軍第12裝甲團,該團麾下的部隊包括一個豹式坦克營(第1營)和一個四號坦克營(第2營),此外還有一些直屬單位,比如自行高炮排(擁有12輛以38(t)坦克為底盤的自行高炮)。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38(t)型自行高炮,它們不僅能負責防空,也可以用於對地支援,在歷史上,它們隸屬於該師裝甲團的團部↑

具體來看,第1營麾下的部隊包括4個連,每個連理論上應裝備17輛豹式坦克,但按照6月1日的統計,受坦克產量不足所限,該營只有第1、2連達到了上述標準。而在第1營營部之下,還包括一個自行高炮排和一個偵察排,對於前者,各方的記載相互矛盾,一些資料顯示器麾下有3輛以四號坦克為底盤的、四管20毫米自行高炮,而後者則擁有少數豹式指揮坦克和二號坦克——其中,這些二號坦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爭之初,儘管已經無力與盟軍的坦克對抗,但在該營內部,它們仍然作為指揮車和偵察車使用,另外,從理論上說,在該營營部內,其營長、營長副官和通訊官也各擁有一輛豹式指揮坦克。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豹式指揮坦克,攝於1944年7月或8月。這些豹式坦克裝備了一門大威力的75毫米主炮,可以在1000米外輕鬆摧毀大部分盟軍坦克,正面裝甲也相當厚重,但由於車體高、且機動性差,它們在諾曼底的表現反而不如更靈活的四號坦克↑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鋼鐵之師》中,黨衛軍第12裝甲師也可以召喚豹式指揮坦克,這些指揮坦克可以提升周圍坦克單位的命中率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黨衛軍第12裝甲團第1營最有趣的單位,莫過於營部麾下的四聯裝20毫米自行高炮,這種高炮由該師的官兵利用廢棄底盤自行改裝而來(上),最初火炮周圍沒有外罩,但後來加裝了一個。這種設計,也為後來德軍裝備的“旋風”自行高炮提供了靈感。有趣的是,在《鋼鐵之師》中,開發者為該師配備的是標準版的“旋風”(下)↑

按照當時德軍的標準編制,黨衛軍第12裝甲團第2營同樣應當包括4個連,但實際上,其麾下的連隊卻有5個,這種安排是為了將坦克能靈活地分派到前線上。經過調整後,該營每個連擁有的坦克數量都比理論編制略小,具體來說,其第5、6連都只擁有14輛坦克,而7、8、9連則僅有10輛,同時,該營麾下也包括一個偵察排(裝備二號坦克和四號指揮坦克)、一個自行高炮排(三輛四聯裝20毫米自行高炮)。另外,還有少量坦克被列入了營部的編制內。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黨衛軍第12裝甲團第2營的四號坦克,攝於在比利時訓練期間,照片中的所有坦克兵都穿著潛艇兵皮衣,這種服裝可以降低坦克兵在坦克起火時被燒傷的危險↑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A階段,黨衛軍第12裝甲師可以召喚的裝甲單位,還包括圖中的二號坦克,這些坦克擁有一門20毫米炮和一挺機槍,其歷史依據正是該師裝甲團內、各偵察排的二號坦克↑

除了裝甲團之外,黨衛軍第12裝甲師還包括兩個裝甲擲彈兵團——即黨衛軍第25、26裝甲擲彈兵團。每個團都包括三個裝甲擲彈兵營,每個營麾下有4個步兵連。除了裝備半履帶裝甲車的黨衛軍第26裝甲擲彈兵團之外,其餘的裝甲擲彈兵營都以卡車作為運輸工具,由於當時德國的機動車輛產量不足,其中一部分卡車是德軍在1943年繳獲的意大利產品。

同樣,這些裝甲擲彈兵團麾下也擁有一些直屬部隊,它們包括一個重型步兵炮連(裝備150毫米牽引式重型步兵炮)、一個高炮連(裝備20毫米牽引式高炮)、一個偵察連和一個工兵連,其中的一些部隊(如高炮連和工兵連)都是當時的國防軍裝甲師所不具有的。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鋼鐵之師》中,黨衛軍第12裝甲師同樣可以召喚“黃蜂”和“野蜂”自行榴彈炮,它們在現實中隸屬於黨衛軍第12裝甲炮兵團第1營,可以為前線部隊提供強大的重火力支援↑

黨衛軍第12裝甲炮兵團是該師中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理論上由四個營組成,其中第1營是自行火炮營,下轄兩個105毫米“黃蜂”自行火炮連和1個150毫米“野蜂”式自行火炮連(每連6輛自行火炮);而第2營則是105毫米牽引式火炮營(後來,第1、2營的番號進行了調換),其麾下的三個連每個連都有6門105毫米榴彈炮,第3營則擁有三個150毫米榴彈炮連和一個100毫米加農炮連,這些連隊麾下都擁有四門火炮。至於第4營則理論上包括了4個150毫米火箭炮連,但在諾曼底登陸時,該營正在組建中,因此並沒有抵達前線。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德軍的Sdkfz 231裝甲偵察車,這些車輛在當時也被稱為“師的眼睛”,主要配屬於裝甲師麾下的裝甲偵察營,而黨衛軍第12裝甲師也是其使用者之一↑

除了上述部隊以外,該師麾下還擁有一些強大的直屬單位,比如黨衛軍第12裝甲偵察營(擁有5個連,主要裝備了裝甲運兵車)、黨衛軍第12裝甲工兵營(擁有3個連,其中第1連裝備了裝甲偵察車)、黨衛軍第12裝甲高炮營(包括3個88毫米高射炮連、一個37毫米高射炮連和一個探照燈連)、黨衛軍第12戰地補充營(9個連),黨衛軍第12裝甲殲擊營(包括兩個四號坦克殲擊車連,外加一個75毫米反坦克炮連,但在這些部隊中,只有一個連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由於以上這些部隊的存在,在諾曼底登登陸時,“希特勒青年團”師的總人數達到了2萬人以上,這也讓它成了諾曼底最強大的德軍部隊之一。

作戰經歷

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組建於1943年,其成員主要是從德國本土招募的年輕志願兵,其入伍時的年齡只有大約17歲,但他們的戰鬥意志都極為高昂,並接受過與接近實戰的高強度訓練。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6月6日,黨衛軍第12裝甲師炮兵團的“黃蜂”自行火炮正在開赴前線

從組建之初,黨衛軍第12裝甲師便被部屬在西線,並在諾曼底登陸的第二天,便同英國和加拿大部隊爆發了交戰。此時,這個曾被盟軍戰爭宣傳機構稱為“嬰兒師”的部隊展露出了精銳本質,並立刻引發了敵人的敬畏和恐慌——在最初兩天的戰鬥中,他們接連擊潰了兩支盟軍的先頭部隊,並給其帶來了慘重損失。在隨後一整月的激烈戰鬥中,該師還阻止了盟軍原本計劃在登陸首日就應該實現的目標——奪取卡昂(Caen)。期間,該師的狂熱再一次給盟軍留下了深刻印象,按照後者的記錄,這些年輕的德軍士兵幾乎都會在陣地上戰鬥到最後一人,甚至有時會隱藏起來,並從背後向盟軍開槍。

但這些戰鬥也讓該師付出了巨大損失,其在6月總傷亡人數超過了5000人,不僅如此,由於當時德軍的兵員和人手都出現了嚴重短缺,該師得到的補充也非常有限。面對盟軍的壓力,該師不得不在7月上旬撤出了化為廢墟的卡昂地區。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6月,在一次進攻結束後,面露疲憊的黨衛軍第12裝甲師士兵

在隨後幾個月,黨衛軍第12裝甲師承受的壓力有增無減,但他們繼續利用有限的部隊阻擋盟軍推進,尤其是在法萊斯戰役期間,他們有效拖延了盟軍的腳步,讓許多友軍得以從全軍覆滅的命運中倖免。

在逃離包圍圈之後,該師的部隊又在塞納河兩岸和比利時進行了一系列後衛作戰——這也是該師首次與美軍部隊交火,之後,經過不充分的整補,該師又作為進攻部隊,參加了聲勢浩大的阿登反擊戰。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8月,在向本土撤退期間,一輛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半履帶裝甲運兵車駛過戰地記者的鏡頭

但此時,黨衛軍第12裝甲師在訓練水平和裝備上已經大不如前,令情況雪上加霜的是,其當面的部隊是精銳的美軍第2步兵師,該師的官兵不僅訓練有素,而且得到了後方大量炮兵的支援。從一開始,德軍就遭到了密集的炮火襲擊,在付出了上千人傷亡的代價後,他們最終無功而返。

1945年2月至3月,該師由於東線局勢吃緊,該師被調往匈牙利地區,試圖擊退當地的蘇軍,並保護第三帝國控制下的最後一塊油田。2月中旬,經過激戰,他們將蘇軍逐出了赫龍河(Hron)西岸的橋頭堡,但在3月初一次更大規模的攻勢——“春醒”行動中,他們卻遭到了蘇軍的頑強抵抗,並且進展甚微。面對蘇軍的大舉反擊,該師在經歷了巨大的損失後,一路撤過匈牙利和奧地利,最終於1945年5月8日向美軍投降。由於在諾曼底戰役中,該師防區內曾有殺害盟軍戰俘的事件,戰後,該師的一些軍官受到了盟軍方面的審判。

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古茨·馮·伯利辛根”

“黨衛軍第17師是一支嶄新的部隊,直到春天才真正成為一個整體,而且基本沒有作戰經驗,我想,這可能也是他們在戰場上不願意與人合作的原因。”

——戈爾德·施威特靈,德軍第6傘兵團的普通士兵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師徽。該師的榮譽稱號來自16世紀德國著名的僱傭軍統帥——古茨·馮·伯利辛根,他早年在戰鬥中失去了一隻手,但在後來安裝了一隻鐵手繼續參加戰鬥。黨衛軍第17師師徽上的鐵手圖案即來源於此↑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黨衛軍第17師師長維爾納·奧斯滕多夫,他在率領部隊抵禦美軍攻擊期間受傷

編制與裝備

正如前面展示的那樣,所謂“裝甲擲彈兵”,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對“摩托化步兵”的一種美稱,而在各個裝甲擲彈兵師當中,也既沒有多少坦克,其士兵也沒有人們想象中那樣的精銳:事實上,讓它們不同於普通步兵師的,僅僅是擁有更多的卡車作為機動工具而已,另外,其擁有的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也比普通步兵師略多一些。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遊戲中,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武器裝備是最缺乏特色的一個,其中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上面展示的“黨衛軍突擊隊”,它們能在近距離發揮強大的戰鬥力,其交通工具是一輛大眾水陸兩棲車↑

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骨幹,是兩個齊裝滿員的裝甲擲彈兵團,即黨衛軍第37和第38裝甲擲彈兵團。這些團麾下都有3個裝甲擲彈兵營,每營包括4個連,從理論上說,他們都裝備有卡車作為機動工具,但實際上,但在其全部的六個營中,只有四個營裝備了少數意大利生產的卡車,其餘的兩個營只能騎自行車,不僅如此,部隊中的士兵還嚴重缺乏“鐵拳”反坦克火箭筒,這為他們抵禦盟軍坦克帶來了極大困難。除了上述三個營之外,在該師的每個團麾下,還包括一個重型步兵炮連(裝備6門150毫米重型步兵炮)、一個高炮連(裝備12門20毫米高射炮)、一個偵察連和一個工兵連。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部隊都收到了定額的裝備。按照6月1日的報告,該師仍然有21門150毫米步兵炮未能配發到位。

除了上述部隊之外,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麾下還包括一個炮兵團,即黨衛軍第17炮兵團。在諾曼底登陸時,該團除了嚴重缺乏牽引車輛之外,基本處在齊裝滿員的狀態。其麾下包括三個營,其中第1、2營各有三個連,每個連各自擁有4門105毫米榴彈炮,而第3營則是一個重型炮兵營,其麾下包括兩個擁有4門150毫米重型榴彈炮的連隊,以及一個100毫米加農炮連(同樣包括4門火炮)。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遊戲中,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可以召喚的四號突擊炮,這些車輛在現實中隸屬於黨衛軍第17裝甲營。它們的武器和防護與三號突擊炮完全相同↑

和當時的德軍的其他裝甲擲彈兵師一樣,該師的麾下同樣包括一個裝甲營——即黨衛軍第17裝甲營,該營下屬的三個連中,每個連都擁有14輛突擊炮,這就賦予了他們的一定的攻堅能力。除此以外,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麾下的兵力還包括一個偵察營、一個裝甲殲擊營、一個工兵營和一個高炮營,其中高射炮營計劃裝備88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但這些裝備並沒有在諾曼底登陸前夕配發到位。

作戰經歷

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組建於1943年10月,成員主要是從德國及東歐德裔聚居區徵召的年輕士兵,從組建之初,該師便被部署在法國境內,以充當抵禦盟軍登陸的戰略預備隊。

在諾曼底登陸首日,黨衛軍第17師的陣地位於科唐坦半島附近,但和周圍許多部隊一樣,局勢的混亂也給他們的部署帶來了巨大問題。最初,該師的目標是奪回卡朗唐,但反攻直到13日才組織起來,但期間,他們並沒有同駐守在當地的第6傘兵團進行協調,同時,進攻部隊還要穿過一片被水淹沒的溼地,此時,美軍的兵力已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強,該師的進攻很快失敗,不僅如此,在16日,該師的師長奧斯騰多夫也在戰鬥中負傷。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在卡朗唐之戰期間,黨衛軍第17師和傘兵共同使用的一處急救站

在6月到7月間,該師先後在諾曼底西部的聖洛和庫唐斯一帶抵禦美軍進攻,期間他們付出了巨大損失,尤其是在盟軍展開的“眼鏡蛇”行動期間,該師有不少單位被美軍裝甲部隊擊潰,同時,其麾下的突擊炮也蒙受了巨大損失。到8月時,該師的兵力已經不足最初編制的40%,隨後,在法萊斯地區,由於陷入了盟軍的包圍,該師在突圍期間再一次蒙受了慘重傷亡。

他們死守諾曼底 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1944年7月,黨衛軍第17突擊炮營的兩輛突擊炮在戰鬥中

從諾曼底撤出之後,黨衛軍第17師奉命在法國東部的梅斯地區進行了短暫的修整,期間,他們獲得了一批從丹麥等地調來的二線部隊作為補充。在9月,該師圍繞著梅斯周圍進行了慘烈的防禦戰,雖然其抵抗極為頑強頑強,但美軍在兵力和兵器上都佔有很大的優勢,這迫使他們不斷後撤,此後該師一直在進行補充和整編,補充了一批後備兵力,並於12月26日得到了57輛新的突擊炮。

1945年1月,西線德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北風”行動,黨衛軍第17師和第21裝甲師等也都參與其中,但在該師負責的地段,德軍士兵卻進展甚微,整個行動也因此倉促結束。在1945年3月到德國投降之前,該師始終在德國中部和南部阻擋盟軍推進,期間,他們曾經負責過海爾布隆(Heilbronn)和紐倫堡等地的防禦,到1945年5月時,該師已基本上潰不成軍,殘部最終於5月6日在德國-奧地利邊境向美軍投降。

本文由遊民星空製作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