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
"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尋找海陸豐的初衷是為了解答我是什麼人,找尋更多歷史的線索。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做,下一代或什麼都不知道了。

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客家人,但尋得真相後,如果我再說自己是客家人,那才是數典忘祖。

海陸豐是受忽略的群體,在研究方法上需闢新的途徑。研究之路雖有波折,但冥冥中有貴人相助。在在提醒自己莫忘初心,抱持單純的動機進行研究工作。

「阿公,我們是什麼人?」我問。

「海陸豐人。」祖父答。

「海陸豐人講什麼話?客家話嗎?」我再問。

「就講我們這種話。」祖父用濃濃的海陸豐鄉音回答我。

「可是,有人說海陸豐人都是講客家話的。」我接著說。

「不是的!就像檳城,不同的人說著不同的話;海陸豐也一樣,有講客話的,也有講我們這種話的。」祖父耐著性子回答。

這或我和祖父對談的最後話語。在他油燈枯盡的最後一個星期,好多人都來探望他了,唯獨我。再見他時,已是躺在棺上裡的蒼白。

我還是不知道我是什麼人。客家研究崛起,我偶而冒充一下客家人。

2008年,在華社研究舉辦的客家研討會上,我說我祖藉惠州,但我覺得自己不是客家人。過後,一位老人站起來對我大罵說:「惠州人就是客家人,否認自己是客家人就是數典忘祖!」我靜靜地站著捱罵。

陳愛梅(右)整理遺物時,找到一本由祖父親筆抄寫的族譜。

"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尋找海陸豐的初衷是為了解答我是什麼人,找尋更多歷史的線索。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做,下一代或什麼都不知道了。

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客家人,但尋得真相後,如果我再說自己是客家人,那才是數典忘祖。

海陸豐是受忽略的群體,在研究方法上需闢新的途徑。研究之路雖有波折,但冥冥中有貴人相助。在在提醒自己莫忘初心,抱持單純的動機進行研究工作。

「阿公,我們是什麼人?」我問。

「海陸豐人。」祖父答。

「海陸豐人講什麼話?客家話嗎?」我再問。

「就講我們這種話。」祖父用濃濃的海陸豐鄉音回答我。

「可是,有人說海陸豐人都是講客家話的。」我接著說。

「不是的!就像檳城,不同的人說著不同的話;海陸豐也一樣,有講客話的,也有講我們這種話的。」祖父耐著性子回答。

這或我和祖父對談的最後話語。在他油燈枯盡的最後一個星期,好多人都來探望他了,唯獨我。再見他時,已是躺在棺上裡的蒼白。

我還是不知道我是什麼人。客家研究崛起,我偶而冒充一下客家人。

2008年,在華社研究舉辦的客家研討會上,我說我祖藉惠州,但我覺得自己不是客家人。過後,一位老人站起來對我大罵說:「惠州人就是客家人,否認自己是客家人就是數典忘祖!」我靜靜地站著捱罵。

陳愛梅(右)整理遺物時,找到一本由祖父親筆抄寫的族譜。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圖片為研究團隊拜訪上陳村時,筆者向鄉親介紹祖父寫的族譜)

發現一本手抄族譜

阿公算命不收錢,畫符就收兩角錢紅包。他過世時,來「坐暝」的人絡繹不絕。出殯前一晚,三隻鴿子就一直站在我們家「穎川」的匾額上,直到午夜。不過,人走茶涼。

他過世數年後,我一時興起,去整理他遺留下來的書籍。無意中發現一本《天長地久》的筆記本。打開一看,我高興得跳起來,那是一是本手抄族譜!

第一頁:

「始祖原藉在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縣後溝鄉竹仔街八角井,住到明朝尾崇禎皇帝之間移居過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風郭都華陽社……」

最後一頁:

「十七世祖少柏公葬在水長有碑記,十七祖媽回中國。」

原來曾祖長少帆是有四兄弟的,他的長兄少柏葬在他的墳旁,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祭拜他。那,另外兩個回到中國的兄弟呢?

初返祖籍地

2014年,我來到了祖先來時地——陸豐上陳村。在上陳村的媽祖廟,一個老者握著我的手,問:「少帆是你的誰呀?」這是鄉音!這就是鄉音!老者說著和祖父一樣口音的方言,俗稱的福佬話。我未出生,曾祖父陳少帆已過世,在他的原鄉,竟然還有人記得他。

上陳村是一個單姓村,全村一萬餘人都是源自同一個祖宗。我跪到祠堂,跟祖先們說:「南洋的後代女子來給您們上香了!」拜訪了族譜上的直系親屬,收集了「番批」(南洋寫到中國的書信),在離開前一晚請堂叔公帶到我曾祖父的家看看。坍塌的老房子等不到老主人了!

我確定自己不是客家人!

從墓碑尋找線索

第一代移民已經走遠了,或許我們可以從義山得到一些歷史的線索。

天未亮,我就帶著學生到義山的大伯公廟拜拜,稟告這次的工作和祈求平安。北京的宋燕鵬博士隨著晨曦而至。如果不是他,許多斑剝的老墓碑無解;如果不是他,或就不會發現墓碑中的「上陳」了。

他撥開雜草,地面上出現三個橫躺的墓碑。字跡模糊不清,他隨手捉了一把細土,輕輕地灑在墓碑上,「上陳鄉」隨即浮現。

先人在過世之時,仍然深深惦記著故鄉!回不去的無奈,只有在墓碑上刻上故鄉的名字,魂魄可曾再歸故里?

美湖水長義山可辯識籍貫的墓碑中,約28%是海陸豐的墓碑。在海陸豐的墓碑中,90%是屬於陸豐。換言之,四分之一的義山墓碑原鄉或祖籍陸豐。因此,美湖毋庸置疑是陸豐的大本營,馬來西亞其他地方到底有多少海陸豐人?

"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尋找海陸豐的初衷是為了解答我是什麼人,找尋更多歷史的線索。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做,下一代或什麼都不知道了。

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客家人,但尋得真相後,如果我再說自己是客家人,那才是數典忘祖。

海陸豐是受忽略的群體,在研究方法上需闢新的途徑。研究之路雖有波折,但冥冥中有貴人相助。在在提醒自己莫忘初心,抱持單純的動機進行研究工作。

「阿公,我們是什麼人?」我問。

「海陸豐人。」祖父答。

「海陸豐人講什麼話?客家話嗎?」我再問。

「就講我們這種話。」祖父用濃濃的海陸豐鄉音回答我。

「可是,有人說海陸豐人都是講客家話的。」我接著說。

「不是的!就像檳城,不同的人說著不同的話;海陸豐也一樣,有講客話的,也有講我們這種話的。」祖父耐著性子回答。

這或我和祖父對談的最後話語。在他油燈枯盡的最後一個星期,好多人都來探望他了,唯獨我。再見他時,已是躺在棺上裡的蒼白。

我還是不知道我是什麼人。客家研究崛起,我偶而冒充一下客家人。

2008年,在華社研究舉辦的客家研討會上,我說我祖藉惠州,但我覺得自己不是客家人。過後,一位老人站起來對我大罵說:「惠州人就是客家人,否認自己是客家人就是數典忘祖!」我靜靜地站著捱罵。

陳愛梅(右)整理遺物時,找到一本由祖父親筆抄寫的族譜。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圖片為研究團隊拜訪上陳村時,筆者向鄉親介紹祖父寫的族譜)

發現一本手抄族譜

阿公算命不收錢,畫符就收兩角錢紅包。他過世時,來「坐暝」的人絡繹不絕。出殯前一晚,三隻鴿子就一直站在我們家「穎川」的匾額上,直到午夜。不過,人走茶涼。

他過世數年後,我一時興起,去整理他遺留下來的書籍。無意中發現一本《天長地久》的筆記本。打開一看,我高興得跳起來,那是一是本手抄族譜!

第一頁:

「始祖原藉在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縣後溝鄉竹仔街八角井,住到明朝尾崇禎皇帝之間移居過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風郭都華陽社……」

最後一頁:

「十七世祖少柏公葬在水長有碑記,十七祖媽回中國。」

原來曾祖長少帆是有四兄弟的,他的長兄少柏葬在他的墳旁,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祭拜他。那,另外兩個回到中國的兄弟呢?

初返祖籍地

2014年,我來到了祖先來時地——陸豐上陳村。在上陳村的媽祖廟,一個老者握著我的手,問:「少帆是你的誰呀?」這是鄉音!這就是鄉音!老者說著和祖父一樣口音的方言,俗稱的福佬話。我未出生,曾祖父陳少帆已過世,在他的原鄉,竟然還有人記得他。

上陳村是一個單姓村,全村一萬餘人都是源自同一個祖宗。我跪到祠堂,跟祖先們說:「南洋的後代女子來給您們上香了!」拜訪了族譜上的直系親屬,收集了「番批」(南洋寫到中國的書信),在離開前一晚請堂叔公帶到我曾祖父的家看看。坍塌的老房子等不到老主人了!

我確定自己不是客家人!

從墓碑尋找線索

第一代移民已經走遠了,或許我們可以從義山得到一些歷史的線索。

天未亮,我就帶著學生到義山的大伯公廟拜拜,稟告這次的工作和祈求平安。北京的宋燕鵬博士隨著晨曦而至。如果不是他,許多斑剝的老墓碑無解;如果不是他,或就不會發現墓碑中的「上陳」了。

他撥開雜草,地面上出現三個橫躺的墓碑。字跡模糊不清,他隨手捉了一把細土,輕輕地灑在墓碑上,「上陳鄉」隨即浮現。

先人在過世之時,仍然深深惦記著故鄉!回不去的無奈,只有在墓碑上刻上故鄉的名字,魂魄可曾再歸故里?

美湖水長義山可辯識籍貫的墓碑中,約28%是海陸豐的墓碑。在海陸豐的墓碑中,90%是屬於陸豐。換言之,四分之一的義山墓碑原鄉或祖籍陸豐。因此,美湖毋庸置疑是陸豐的大本營,馬來西亞其他地方到底有多少海陸豐人?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筆者師生和宋燕鵬博士赴馬六甲惠州會館整理數百個海豐與陸豐的神主牌

從會館的神主牌找答案

「海陸豐」,即海陸和陸豐兩個縣,是中國少數以兩個縣為通稱的區域,如同兩廣,實指廣東和廣西。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惠州府轄九縣一州,即「惠州十屬」。 「惠州十屬」的劃分一直持續到清朝覆滅。檳城惠州會館供奉神主牌神龕兩旁,高掛「惠博和平喜見龍河浮西須西旭日,紫連長久欣聞海陸慶豐年」。這對聯涵蓋了惠州十屬,上聯有五屬,即:1、 惠(陽); 2、博(羅);3、 和(平);4、龍(川)和5、河(源);下聯則有另外五屬,那就是:6、 紫(金);7、 連(平);8、海(豐);9、陸(豐)和10、(新)豐。

馬來西亞只有一間海陸會館,位於森美蘭芙蓉。其他地區的海陸豐人,只能參加惠州會館。因此,要尋找馬來西亞其他地區海陸豐人的歷史蹤跡,只能從惠州會館下手。

2014年,取得檳城惠州會館的同意後,在新加坡的謝明達和拉曼學生的協助下,我們整理會館的神主牌。在有書寫籍貫的神主牌當中,海豐和陸豐各佔了6.25和9.38%。這表示,約有15%的惠州籍人士是海陸豐人。

四年後,因緣際會,我們將研究擴展到古城馬六甲。馬六甲惠州會館慎重其事,先擲杯取得先人同意。在工作開始和結束時,都請法師誦經。雖然我沒全聽懂法師所誦的客家經文,但感到平靜且受到祝福。

北京的宋燕鵬博士這回不止參加我們的工作,更在經濟上支持我們的這項計劃。他在中國申請了一項馬來西亞廣東華僑史的研究計劃,我們利用這項研究的部份經費進行研究工作。

馬六甲惠州會館在彭順會長的帶領下,展現了強大的凝聚力。他們準備好所有的工具,和我們的學生爬上爬下,清理陳年頑垢。有人在「維修部」負責粘合破損的神主牌,宋博士則主管「解密部」,解讀模糊不清的文字。

在500餘個神主牌中,我們發現了葉亞來的神位。三百餘個神主寫上籍貫,其中海豐和陸豐的各站了33.13%和34.04%。高達67%惠州會館的神主是海陸豐人。

在這些海陸豐人當中,有多少是屬於福佬語系之,又有多少是客家人呢?

我們無解。

"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尋找海陸豐的初衷是為了解答我是什麼人,找尋更多歷史的線索。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做,下一代或什麼都不知道了。

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客家人,但尋得真相後,如果我再說自己是客家人,那才是數典忘祖。

海陸豐是受忽略的群體,在研究方法上需闢新的途徑。研究之路雖有波折,但冥冥中有貴人相助。在在提醒自己莫忘初心,抱持單純的動機進行研究工作。

「阿公,我們是什麼人?」我問。

「海陸豐人。」祖父答。

「海陸豐人講什麼話?客家話嗎?」我再問。

「就講我們這種話。」祖父用濃濃的海陸豐鄉音回答我。

「可是,有人說海陸豐人都是講客家話的。」我接著說。

「不是的!就像檳城,不同的人說著不同的話;海陸豐也一樣,有講客話的,也有講我們這種話的。」祖父耐著性子回答。

這或我和祖父對談的最後話語。在他油燈枯盡的最後一個星期,好多人都來探望他了,唯獨我。再見他時,已是躺在棺上裡的蒼白。

我還是不知道我是什麼人。客家研究崛起,我偶而冒充一下客家人。

2008年,在華社研究舉辦的客家研討會上,我說我祖藉惠州,但我覺得自己不是客家人。過後,一位老人站起來對我大罵說:「惠州人就是客家人,否認自己是客家人就是數典忘祖!」我靜靜地站著捱罵。

陳愛梅(右)整理遺物時,找到一本由祖父親筆抄寫的族譜。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圖片為研究團隊拜訪上陳村時,筆者向鄉親介紹祖父寫的族譜)

發現一本手抄族譜

阿公算命不收錢,畫符就收兩角錢紅包。他過世時,來「坐暝」的人絡繹不絕。出殯前一晚,三隻鴿子就一直站在我們家「穎川」的匾額上,直到午夜。不過,人走茶涼。

他過世數年後,我一時興起,去整理他遺留下來的書籍。無意中發現一本《天長地久》的筆記本。打開一看,我高興得跳起來,那是一是本手抄族譜!

第一頁:

「始祖原藉在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縣後溝鄉竹仔街八角井,住到明朝尾崇禎皇帝之間移居過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風郭都華陽社……」

最後一頁:

「十七世祖少柏公葬在水長有碑記,十七祖媽回中國。」

原來曾祖長少帆是有四兄弟的,他的長兄少柏葬在他的墳旁,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祭拜他。那,另外兩個回到中國的兄弟呢?

初返祖籍地

2014年,我來到了祖先來時地——陸豐上陳村。在上陳村的媽祖廟,一個老者握著我的手,問:「少帆是你的誰呀?」這是鄉音!這就是鄉音!老者說著和祖父一樣口音的方言,俗稱的福佬話。我未出生,曾祖父陳少帆已過世,在他的原鄉,竟然還有人記得他。

上陳村是一個單姓村,全村一萬餘人都是源自同一個祖宗。我跪到祠堂,跟祖先們說:「南洋的後代女子來給您們上香了!」拜訪了族譜上的直系親屬,收集了「番批」(南洋寫到中國的書信),在離開前一晚請堂叔公帶到我曾祖父的家看看。坍塌的老房子等不到老主人了!

我確定自己不是客家人!

從墓碑尋找線索

第一代移民已經走遠了,或許我們可以從義山得到一些歷史的線索。

天未亮,我就帶著學生到義山的大伯公廟拜拜,稟告這次的工作和祈求平安。北京的宋燕鵬博士隨著晨曦而至。如果不是他,許多斑剝的老墓碑無解;如果不是他,或就不會發現墓碑中的「上陳」了。

他撥開雜草,地面上出現三個橫躺的墓碑。字跡模糊不清,他隨手捉了一把細土,輕輕地灑在墓碑上,「上陳鄉」隨即浮現。

先人在過世之時,仍然深深惦記著故鄉!回不去的無奈,只有在墓碑上刻上故鄉的名字,魂魄可曾再歸故里?

美湖水長義山可辯識籍貫的墓碑中,約28%是海陸豐的墓碑。在海陸豐的墓碑中,90%是屬於陸豐。換言之,四分之一的義山墓碑原鄉或祖籍陸豐。因此,美湖毋庸置疑是陸豐的大本營,馬來西亞其他地方到底有多少海陸豐人?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筆者師生和宋燕鵬博士赴馬六甲惠州會館整理數百個海豐與陸豐的神主牌

從會館的神主牌找答案

「海陸豐」,即海陸和陸豐兩個縣,是中國少數以兩個縣為通稱的區域,如同兩廣,實指廣東和廣西。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惠州府轄九縣一州,即「惠州十屬」。 「惠州十屬」的劃分一直持續到清朝覆滅。檳城惠州會館供奉神主牌神龕兩旁,高掛「惠博和平喜見龍河浮西須西旭日,紫連長久欣聞海陸慶豐年」。這對聯涵蓋了惠州十屬,上聯有五屬,即:1、 惠(陽); 2、博(羅);3、 和(平);4、龍(川)和5、河(源);下聯則有另外五屬,那就是:6、 紫(金);7、 連(平);8、海(豐);9、陸(豐)和10、(新)豐。

馬來西亞只有一間海陸會館,位於森美蘭芙蓉。其他地區的海陸豐人,只能參加惠州會館。因此,要尋找馬來西亞其他地區海陸豐人的歷史蹤跡,只能從惠州會館下手。

2014年,取得檳城惠州會館的同意後,在新加坡的謝明達和拉曼學生的協助下,我們整理會館的神主牌。在有書寫籍貫的神主牌當中,海豐和陸豐各佔了6.25和9.38%。這表示,約有15%的惠州籍人士是海陸豐人。

四年後,因緣際會,我們將研究擴展到古城馬六甲。馬六甲惠州會館慎重其事,先擲杯取得先人同意。在工作開始和結束時,都請法師誦經。雖然我沒全聽懂法師所誦的客家經文,但感到平靜且受到祝福。

北京的宋燕鵬博士這回不止參加我們的工作,更在經濟上支持我們的這項計劃。他在中國申請了一項馬來西亞廣東華僑史的研究計劃,我們利用這項研究的部份經費進行研究工作。

馬六甲惠州會館在彭順會長的帶領下,展現了強大的凝聚力。他們準備好所有的工具,和我們的學生爬上爬下,清理陳年頑垢。有人在「維修部」負責粘合破損的神主牌,宋博士則主管「解密部」,解讀模糊不清的文字。

在500餘個神主牌中,我們發現了葉亞來的神位。三百餘個神主寫上籍貫,其中海豐和陸豐的各站了33.13%和34.04%。高達67%惠州會館的神主是海陸豐人。

在這些海陸豐人當中,有多少是屬於福佬語系之,又有多少是客家人呢?

我們無解。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考察團隊按先輩收藏的書信找到海陸豐後人,並陪著多年沒上山的婦人祭拜先父

依據“番批"尋找海陸豐後人

當年沒有衛星導航的日子是怎麼過的?我和學生治婷一路說說笑笑,導航將我們帶到森州淡邊的一個新村。我拿著數年前在陸豐上陳村拿到的「番批」尋人來了。

寫信的人已過世多年,他的長女很驚訝竟然有人會來找她的父親。婦人端著他父親的信,看了許久。郵戳上是1992年,她說,她父親那時回中國。回到馬來西亞後,她父親獨自一搭車到檳城,欲尋找在海邊的同鄉人,其實也是宗親。可是,他找不到,沮喪不已,回來後整個人像發傻了,失語許久。

婦人說著,淚流了出來!我聽著,也快哭出來了!我就是海邊的同鄉人後裔呀!

我說:「讓我們去祭拜你的父親吧!」婦人愣住了說:「今天是七月十五,你們不怕?」對學佛之人,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無需忌諱。

因為家庭因素,婦人已多年未曾上山掃墓。她說,自稱花了數千元學風水的弟媳不希望他們去掃墓。聽著,心酸!

不久後,我就將奔向北方,和今年地表最強山竹颱風相遇了。

研究團隊參訪陸豐上陳村

出發前我一直訂著颱風的路線,看樣子是直撲廣東沿海。出發前一天我們還在討論去或不去,最後,建築師陳耀威的「風雨無阻,不見不散」,我們登上了飛機!來自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的宋燕鵬博士是我們研究團隊的領隊,同行的還有來自廈門的張元;來自臺灣的張維安教授、林育生博士;馬來西亞的白偉權博士、陳耀威和我。我們在不同時間抵達陸豐。下了高鉄坐計程車前往酒店的途中,看到「上陳村」的指示牌,車上的同行者都和我一樣興奮。

為了避開臺風,我們略更改了行程,提前一天拜訪上陳村。村委趕做了「歡迎中國社科院及馬來西亞移民史專家來上陳村考察」條幅,連夜掛在村口。

我先到媽祖廟上香,以陳瑞利為首的村委會代表在媽祖廟會議廳接見我們。會議廳坐滿了人。初見陳瑞利,他的歡迎詞簡短而誠懇,令人動容。他拿親寫的字畫,贈送予我們每一個人!

「精氣神」字畫一打開,全場一片讚歎!筆力千鈞,遊雲驚龍。領受者宋燕鵬博士更是笑得合不攏嘴。這三字形容現在的宋博士,再也適合不過了!

宋博士簡述此番參訪的緣起;我則分享在馬來西亞所找到關於陸豐,尤其是上陳村的資料,包括手抄族譜,以及「上陳鄉」的墓碑照片。我們也將在檳城和馬六甲惠州會館得獲得的神主牌料,有關陸豐地名的,請他們別辯何者是福佬,哪些是客家聚落。驚喜的是,神主牌的村名中含軍話區,北方的宋燕鵬博士非常高興,說日後要專程來研究軍話村,中國南方地區的方言島。

"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尋找海陸豐的初衷是為了解答我是什麼人,找尋更多歷史的線索。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做,下一代或什麼都不知道了。

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客家人,但尋得真相後,如果我再說自己是客家人,那才是數典忘祖。

海陸豐是受忽略的群體,在研究方法上需闢新的途徑。研究之路雖有波折,但冥冥中有貴人相助。在在提醒自己莫忘初心,抱持單純的動機進行研究工作。

「阿公,我們是什麼人?」我問。

「海陸豐人。」祖父答。

「海陸豐人講什麼話?客家話嗎?」我再問。

「就講我們這種話。」祖父用濃濃的海陸豐鄉音回答我。

「可是,有人說海陸豐人都是講客家話的。」我接著說。

「不是的!就像檳城,不同的人說著不同的話;海陸豐也一樣,有講客話的,也有講我們這種話的。」祖父耐著性子回答。

這或我和祖父對談的最後話語。在他油燈枯盡的最後一個星期,好多人都來探望他了,唯獨我。再見他時,已是躺在棺上裡的蒼白。

我還是不知道我是什麼人。客家研究崛起,我偶而冒充一下客家人。

2008年,在華社研究舉辦的客家研討會上,我說我祖藉惠州,但我覺得自己不是客家人。過後,一位老人站起來對我大罵說:「惠州人就是客家人,否認自己是客家人就是數典忘祖!」我靜靜地站著捱罵。

陳愛梅(右)整理遺物時,找到一本由祖父親筆抄寫的族譜。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圖片為研究團隊拜訪上陳村時,筆者向鄉親介紹祖父寫的族譜)

發現一本手抄族譜

阿公算命不收錢,畫符就收兩角錢紅包。他過世時,來「坐暝」的人絡繹不絕。出殯前一晚,三隻鴿子就一直站在我們家「穎川」的匾額上,直到午夜。不過,人走茶涼。

他過世數年後,我一時興起,去整理他遺留下來的書籍。無意中發現一本《天長地久》的筆記本。打開一看,我高興得跳起來,那是一是本手抄族譜!

第一頁:

「始祖原藉在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縣後溝鄉竹仔街八角井,住到明朝尾崇禎皇帝之間移居過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風郭都華陽社……」

最後一頁:

「十七世祖少柏公葬在水長有碑記,十七祖媽回中國。」

原來曾祖長少帆是有四兄弟的,他的長兄少柏葬在他的墳旁,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祭拜他。那,另外兩個回到中國的兄弟呢?

初返祖籍地

2014年,我來到了祖先來時地——陸豐上陳村。在上陳村的媽祖廟,一個老者握著我的手,問:「少帆是你的誰呀?」這是鄉音!這就是鄉音!老者說著和祖父一樣口音的方言,俗稱的福佬話。我未出生,曾祖父陳少帆已過世,在他的原鄉,竟然還有人記得他。

上陳村是一個單姓村,全村一萬餘人都是源自同一個祖宗。我跪到祠堂,跟祖先們說:「南洋的後代女子來給您們上香了!」拜訪了族譜上的直系親屬,收集了「番批」(南洋寫到中國的書信),在離開前一晚請堂叔公帶到我曾祖父的家看看。坍塌的老房子等不到老主人了!

我確定自己不是客家人!

從墓碑尋找線索

第一代移民已經走遠了,或許我們可以從義山得到一些歷史的線索。

天未亮,我就帶著學生到義山的大伯公廟拜拜,稟告這次的工作和祈求平安。北京的宋燕鵬博士隨著晨曦而至。如果不是他,許多斑剝的老墓碑無解;如果不是他,或就不會發現墓碑中的「上陳」了。

他撥開雜草,地面上出現三個橫躺的墓碑。字跡模糊不清,他隨手捉了一把細土,輕輕地灑在墓碑上,「上陳鄉」隨即浮現。

先人在過世之時,仍然深深惦記著故鄉!回不去的無奈,只有在墓碑上刻上故鄉的名字,魂魄可曾再歸故里?

美湖水長義山可辯識籍貫的墓碑中,約28%是海陸豐的墓碑。在海陸豐的墓碑中,90%是屬於陸豐。換言之,四分之一的義山墓碑原鄉或祖籍陸豐。因此,美湖毋庸置疑是陸豐的大本營,馬來西亞其他地方到底有多少海陸豐人?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筆者師生和宋燕鵬博士赴馬六甲惠州會館整理數百個海豐與陸豐的神主牌

從會館的神主牌找答案

「海陸豐」,即海陸和陸豐兩個縣,是中國少數以兩個縣為通稱的區域,如同兩廣,實指廣東和廣西。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惠州府轄九縣一州,即「惠州十屬」。 「惠州十屬」的劃分一直持續到清朝覆滅。檳城惠州會館供奉神主牌神龕兩旁,高掛「惠博和平喜見龍河浮西須西旭日,紫連長久欣聞海陸慶豐年」。這對聯涵蓋了惠州十屬,上聯有五屬,即:1、 惠(陽); 2、博(羅);3、 和(平);4、龍(川)和5、河(源);下聯則有另外五屬,那就是:6、 紫(金);7、 連(平);8、海(豐);9、陸(豐)和10、(新)豐。

馬來西亞只有一間海陸會館,位於森美蘭芙蓉。其他地區的海陸豐人,只能參加惠州會館。因此,要尋找馬來西亞其他地區海陸豐人的歷史蹤跡,只能從惠州會館下手。

2014年,取得檳城惠州會館的同意後,在新加坡的謝明達和拉曼學生的協助下,我們整理會館的神主牌。在有書寫籍貫的神主牌當中,海豐和陸豐各佔了6.25和9.38%。這表示,約有15%的惠州籍人士是海陸豐人。

四年後,因緣際會,我們將研究擴展到古城馬六甲。馬六甲惠州會館慎重其事,先擲杯取得先人同意。在工作開始和結束時,都請法師誦經。雖然我沒全聽懂法師所誦的客家經文,但感到平靜且受到祝福。

北京的宋燕鵬博士這回不止參加我們的工作,更在經濟上支持我們的這項計劃。他在中國申請了一項馬來西亞廣東華僑史的研究計劃,我們利用這項研究的部份經費進行研究工作。

馬六甲惠州會館在彭順會長的帶領下,展現了強大的凝聚力。他們準備好所有的工具,和我們的學生爬上爬下,清理陳年頑垢。有人在「維修部」負責粘合破損的神主牌,宋博士則主管「解密部」,解讀模糊不清的文字。

在500餘個神主牌中,我們發現了葉亞來的神位。三百餘個神主寫上籍貫,其中海豐和陸豐的各站了33.13%和34.04%。高達67%惠州會館的神主是海陸豐人。

在這些海陸豐人當中,有多少是屬於福佬語系之,又有多少是客家人呢?

我們無解。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考察團隊按先輩收藏的書信找到海陸豐後人,並陪著多年沒上山的婦人祭拜先父

依據“番批"尋找海陸豐後人

當年沒有衛星導航的日子是怎麼過的?我和學生治婷一路說說笑笑,導航將我們帶到森州淡邊的一個新村。我拿著數年前在陸豐上陳村拿到的「番批」尋人來了。

寫信的人已過世多年,他的長女很驚訝竟然有人會來找她的父親。婦人端著他父親的信,看了許久。郵戳上是1992年,她說,她父親那時回中國。回到馬來西亞後,她父親獨自一搭車到檳城,欲尋找在海邊的同鄉人,其實也是宗親。可是,他找不到,沮喪不已,回來後整個人像發傻了,失語許久。

婦人說著,淚流了出來!我聽著,也快哭出來了!我就是海邊的同鄉人後裔呀!

我說:「讓我們去祭拜你的父親吧!」婦人愣住了說:「今天是七月十五,你們不怕?」對學佛之人,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無需忌諱。

因為家庭因素,婦人已多年未曾上山掃墓。她說,自稱花了數千元學風水的弟媳不希望他們去掃墓。聽著,心酸!

不久後,我就將奔向北方,和今年地表最強山竹颱風相遇了。

研究團隊參訪陸豐上陳村

出發前我一直訂著颱風的路線,看樣子是直撲廣東沿海。出發前一天我們還在討論去或不去,最後,建築師陳耀威的「風雨無阻,不見不散」,我們登上了飛機!來自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的宋燕鵬博士是我們研究團隊的領隊,同行的還有來自廈門的張元;來自臺灣的張維安教授、林育生博士;馬來西亞的白偉權博士、陳耀威和我。我們在不同時間抵達陸豐。下了高鉄坐計程車前往酒店的途中,看到「上陳村」的指示牌,車上的同行者都和我一樣興奮。

為了避開臺風,我們略更改了行程,提前一天拜訪上陳村。村委趕做了「歡迎中國社科院及馬來西亞移民史專家來上陳村考察」條幅,連夜掛在村口。

我先到媽祖廟上香,以陳瑞利為首的村委會代表在媽祖廟會議廳接見我們。會議廳坐滿了人。初見陳瑞利,他的歡迎詞簡短而誠懇,令人動容。他拿親寫的字畫,贈送予我們每一個人!

「精氣神」字畫一打開,全場一片讚歎!筆力千鈞,遊雲驚龍。領受者宋燕鵬博士更是笑得合不攏嘴。這三字形容現在的宋博士,再也適合不過了!

宋博士簡述此番參訪的緣起;我則分享在馬來西亞所找到關於陸豐,尤其是上陳村的資料,包括手抄族譜,以及「上陳鄉」的墓碑照片。我們也將在檳城和馬六甲惠州會館得獲得的神主牌料,有關陸豐地名的,請他們別辯何者是福佬,哪些是客家聚落。驚喜的是,神主牌的村名中含軍話區,北方的宋燕鵬博士非常高興,說日後要專程來研究軍話村,中國南方地區的方言島。

《尋找海陸豐》陳愛梅 一位來自馬來西亞華小姑娘的尋根之路

上陳村老區的老房子多呈殘垣斷壁,坍塌的房子再也等不到主人。(研究團隊在上陳村)

颱風前的寧靜,片片白雲如同在蔚藍的晴空中飄遊,如夢似畫。我們行走於上陳村老區,老房子多呈殘垣斷壁。哪間是曾祖父過番前的家?數年前隨堂叔公在夜裡匆匆一瞥,早已忘了確實的位置。

走到了祠堂,拈香祭祖。陳瑞利先生這時才將贈予我的字畫打開——追遠!

颱風打亂了我們的行程,我來不及去探訪村裡的堂叔公;他們替我撥電給已人在深圳的另一個堂叔公,聽到熟悉的聲音,只恨自己已是失去祖先的鄉語者,只能以中文跟他問安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

過番,一別就是永訣。祖父寫下族譜,是怕我們忘了根源嗎?他生前不告訴我們,這是為什麼呢?

從上陳村回到酒店,陳耀威突然對著我錄像,問我此刻的心情。由於我是第二次過來,內心不像初次般激動了。後續的研究工作還很多,希望能書寫上陳村在馬來西亞的族譜,就先從我自己的家族開始吧!

馬來西亞的族譜如何寫?這是我和宋燕鵬博士在馬六甲惠州會館演講時,聽眾提的問題。沒有族譜者,就從馬來西亞的第一代祖先開始寫起吧!第一代來馬的祖先可視為「來馬祖」,或「開馬祖」,如同臺灣的「來臺祖」或「開臺祖」。

吾將上下而求索,去尋找更多歷史的線索。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做,下一代會遺失得更多,或什麼都不知道了!

尋找海陸豐的初衷是為了解答我是什麼人。雖然我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客家人,但尋得真相後,如果我再說自己是客家人,那才是數典忘祖。

尋找海陸豐,那是受忽略的群體,在研究方法上需闢新的途徑。研究之路雖有波折,但冥冥中彷彿有貴人相助。莫忘初心,單單純純的研究動機!

本文原刊《普門》2018年總第226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