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願文標題 | 亞洲電影與文明互鑑——“電影大師對話”


孟夏草長絮紛紛,天台花香賓朋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此美時美景中隆重召開,數百場活動,盡展亞洲文明光彩。

以“發揮影視橋樑作用,推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鑑”為主旨的“亞洲影視周·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也在這百花中爭妍。這共冶一色的盛況,何嘗不是“文明互鑑”的實證。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

自古以來,中國便倡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強調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展現出“和羹之美,在於合異”的東方智慧。

活動中,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賈樟柯擔任主持人,共有7位優秀電影人,參與到“如何通過電影實踐來維護文化的多樣性”這一話題的討論當中,包括中國知名演員陳道明和章子怡、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泰國導演普拉奇亞·平克堯、新加坡導演樑志強、哈薩克斯坦導演埃米爾·拜扎辛以及俄羅斯導演謝爾蓋·波德洛夫。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曾獲第4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獎的中國知名演員、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表示:“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尊重是什麼?就是公平,文化面前也是這樣。今晚的這次對話是一個概念,這個概念要真正落實到具體,要形成一種機制,還要慢慢來。在大家對這個問題達成共識的前提下,希望大家能夠共同努力,讓亞洲電影能夠走向國際。”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電影作為一門大眾藝術,是我們瞭解世界的一個窗口,在跨文化交流中有其天然的優勢,可以觸及到廣大的人群,也更容易被人所接受,影響力不言而喻。

章子怡的表演向來有著東方的神韻,關於如何藉助文明互鑑去擴大亞洲電影的影響力,章子怡從演員的角度發表了看法:“作為一個演員到今年應該是第二十個年頭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創作工作者不能丟掉生活,不能丟掉那些賦予我們真實生活的原始元素,演員還是需要把視野放得更寬一些,才可以更精準地去塑造角色,去傳述電影表達的文化內涵”。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參加對談的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曾憑《入殮師》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獎,他從自己的新作,談到了合拍片對於促進亞洲電影發展的意義:“去年我在日本開始拍攝的電影現在已經殺青,合作的是來自中國的演員,我們因為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價值觀而產生了很多激烈的碰撞,在這種碰撞和融合當中,我將電影的核心內容傳遞給所有的員工們,在這個過程我也學習到了很多。一部傑作必須具有獨創性,才會有感動萬人的共通之,通過電影進行表達,通過電影進行文化的傳承,今後想進一步和亞洲的其他國家以及導演進行合作。”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泰國電影《拳霸》、《女拳霸》、《冬蔭功2:拳霸天下》的導演普拉奇亞·平克堯說:“現在的數字發展讓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也讓我們看到中國和亞洲的電影並不比其他西方國家遜色。在互相給予力量、互相借鑑彼此的基礎上,在今天的亞洲,讓我更加有力量和信心去做更好的電影”。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對於亞洲各國的電影人來說,要共同努力去打破電影文化領域的藩籬,走向共融,從而形成‘亞洲電影共同體’,營造公正共贏的合作秩序,促進各國電影的互動與合作,是亞洲電影人要共同承擔的責任。

新加坡知名喜劇導演樑志強談到了電影跨國放映的問題,他說:“電影人最期待的,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夠在各個國家和地方進行放映,但是這並不容易實現,因為牽涉到商業利益,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我想大膽地提出一個意見,尤其這麼多著名電影人都在,我們一起為亞洲電影圈做一點事情:用合拍的方式,五個導演合拍一部電影,電影由五個故事組成,每個導演專注於自己的片段,再合成一部長片,這樣電影就可以在五個國家共同放映了。”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隨著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不僅讓資本流動變得更快,也會讓文化的交流和互鑑變得更加頻繁,對於近年來正在崛起的亞洲電影來說,這也是一大動力。

哈薩克斯坦導演埃米爾·拜扎辛,曾憑藉電影《兄弟之河》榮獲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導演獎,對於“文化多樣性的交融”,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非常感謝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我認為這是一個時代的需求。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在創作一部電影的時候,要考慮到人文主義,我會經常與年輕人交流,尋找靈感。如果自己的作品能做到既保有了本國的人文歷史,又倒映出整個人類文明的縮影,那我將感到非常驕傲。”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對於亞洲文明的包容性,俄羅斯導演謝爾蓋·波德洛夫也是深有感觸,他說:“亞洲文明比西方文明存在時間要長很多,因此更加無私和包容。我的電影《蒙古王》就在中國取過景,也和很多中國演員有過愉快的合作經歷,就像剛剛埃米爾·拜扎辛導演說的那樣,我們一定不要忘記人文主義,要共同努力實現平等,讓所有的人民不被彼此的偏見所桎梏。我們只需要團結起來,共同合作,讓我們的電影裡有真摯的情感,那麼必將開創無限的可能性。”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上,陳道明、章子怡、瀧田洋二郎說了什麼?

在7位嘉賓發言結束後,主持人賈樟柯進行最後的總結:“如陳道明談到的,這次對話只是一個開始,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今天我們坐在一起,面對未來的命運,面對亞洲的命運展開討論,身處這樣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要團結在一起,堅持電影中的人文主義,通過銀幕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電影人的互問、互辯、互助,成就的是電影藝術的互容、互增、互補,促進的是文明的互動、互學、互鑑。遙想玄奘當年,途旅萬里,引介佛經,普惠眾生。輾轉歸來,更是青燈黃卷,翻梵為漢,惠及中華,亦興天竺。兩大文明的佛教傳播與發展,生動演繹了互鑑的生命力。如今,電影的視聽結合,更易消弭語言的障礙,打破地理的束縛,無疑是新時代,文明互鑑,攜手共榮的最佳媒介。因此,“亞洲電影與文明互鑑”的對話,意義非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