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最講信義的“釘子戶”

李綜 新聞 故事 故事精選 2018-11-29

市拆遷辦的楊隊長這一個月來都覺得窩心,因為他碰上了一個態度強硬蠻不講理的“釘子戶”,不要錢,不要房子,也不搬走。

這是一家百年老字號藥房,名叫“濟世”,以講究信義著稱,在市民心裡有很高的信譽。原來的老闆是位醫術精湛的老先生,前幾年去世了,膝下無子女,店鋪就傳給了他的義子,一位叫世盼的三十幾歲小夥。

藥房地處原來的市郊,由於城市擴建改造,現在處於市中心。一條街的居民全都搬了新居,四周的房屋已拆除,工程隊早就就位,單等著“濟世”藥房搬出了。

但世盼卻偏不搬,工程隊也不敢開著剷車去推掉。所以不止楊隊長急,承包商李總也急,工程隊多等一天就多一天損失。於是,楊隊長與承包商李總相約一起,決定再次登門做說服工作。

世盼禮貌接待了他們,態度依然明確:不搬。李總委屈求全地說:“我們在國家規定的補償金額上多加了你百分之二十,並承諾重新在市東郊分給你一個門面,再加一幢住房,這個條件是前所未有的優惠,你為什麼要堅持呢?”

世盼回答說:“我不需要什麼補償,也不要市東郊的新門面,唯一的要求是你修好樓房以後,在原址給我留一個門面。”

楊隊長插話說:“這裡修的是花園小區,不是商業門面,你這不是成心為難我們嗎?再說東郊的人流量更大,以藥房的聲譽,搬到那裡後,發展會更好。”

世盼回答:“不管你們說什麼,如果達不到我的條件,我就不搬!”

李總真急了,說:“那好吧,我就不跟你多講了,讓工程隊先在藥房四周施工,看你怎麼辦!”世盼淡淡說:“隨你!”

談判又一次不歡而散。

推土機與挖掘機隆隆開進了場,在藥房四周挖起地基來。沒幾天,四周地面空陷下去,藥房孤零而倔強地突立在一片亂石散土之中,像一座燈塔。市電視臺與報社聞風而動,電視攝像,記者採訪,忙得不亦樂乎。

由於媒體的介入,此事影響很大,大家對“濟世”藥房的做法有表示贊同的,也有表示反對的,但不管大家如何議論,世盼不為所動。由於四周的路已挖斷,他叫了幾個民工,在藥房的門口搭上幾塊跳板,像橋樑一樣延伸到對面的街頭,以供患者上門,算是表達了無聲的抗議。

地基基本挖好了,下一步應該是建設隊進場。但藥房不搬,卻影響了全盤計劃,總不能夠修半邊樓房吧。李總哭喪著臉,找到楊隊長,說:“這樣耽誤著,我一天的損失近十萬,你得趕緊想想辦法。”楊隊長其實心裡也正煩著,他剛被領導嚴厲批評了一頓,說他辦事無力,造成了政府拆遷工作的被動,現在電視臺天天追著問,報社記者也到處抓消息,即使想硬拆掉藥房,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也不可能了。領導限他一個星期內解決此問題,否則就“下課”。

他決定與李總一起,再去做說服工作。

踏過晃悠悠的跳板,楊隊長與李總戰戰兢兢進入了燈塔般聳立在地面的藥房。藥房顯得空蕩,沒有一位求醫的患者,他們全都被嚇走了。

“你這又是何苦呢?”李總帶著哀求的語氣對世盼說,“你沒有患者上門,而我一天的損失也近十萬,我們這是兩敗俱傷啊,搬了吧,啊?”

世盼的眼裡,流露出猶豫的神色,似乎在考慮自己這樣做是否值得,但轉瞬他的目光又變得堅定起來,說如果藥房搬了地方,大約就會有人找不到了。

楊隊長急忙說不會不會,以“濟世”藥房的牌子,誰都找得到。世盼輕輕搖頭,說:“她找不到,因為她不識字。”

李總與楊隊長一頭霧水,難道世盼在等待什麼人上門?

正疑惑間,從跳板外顫巍巍走進一老嫗,花白的頭髮,樸素而乾淨的布衣。她一進門,大家都沉默了,打量著。

老嫗似乎不是來看病的,她只向世盼一個勁打聽原來老闆的事,是不是戴著一副老花鏡,蓄著長鬚,面額正中有一粒大大的黑痣。世盼說是的。

老嫗突然哭了起來,說:“三十五年前,我抱著發高燒的四歲的兒子來看病,沒想到卻從此與兒子分離。我今天來,是想問問那位老闆我的兒子在哪裡。”

原來,當年老嫗抱著兒子來“濟世”看病時,兒子突然說餓了,她讓老闆照顧一下,自己則去外面給兒子買吃的。不料出門卻遇上兩位中年婦女,扛著大包小包很吃力地要求她幫忙搭個手,就搬到藥房對面不遠的一間房屋裡。她一時熱心,就去了。結果,剛一進門,就被人打暈,醒來時已身處異鄉——她遇上了人販子,被賣了。

她曾想過逃跑,但每次都被抓回並捱打,次數一多,她再不敢跑,就忍辱生活下來。時間一長,她自己也漸漸地開始習慣,也不好意思回家了。只是心裡惦記著兒子與年老無依的公公婆婆,她的丈夫在兒子兩歲時生病去世,公公婆婆平時全靠她照顧。

多年以後,她曾想過回來找兒子,順便看看公公婆婆生活得怎麼樣。但一來感覺自己無臉再見;二來城市變化大,當初那家藥房可能早就搬遷了,她不識字,不知道藥房叫什麼,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她是在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的,一眼就認出了這家藥房就是當初她丟失兒子的那家。於是她不顧一切地憑著記憶找來了,所幸的是,藥房並沒有搬,依舊在原地。

世盼眼裡有了淚水,對李總與楊隊長說:“這就是我不搬的原因。”然後轉身走入內室,拿出一封信,遞給老嫗,說:“這是義父也就是原來的老闆留給你的。”老嫗驚喜道:“信上一定說了我兒子的下落,但我不識字啊。”楊隊長伸出手,說:“如果您不介意,我幫你念。”

信打開了,紙是老式的信紙,字是用毛筆豎著寫的:“久等大嫂未歸,料想定有意外發生,你的兒子由我暫養,取名世盼。你家中的公公婆婆我已替你養老送終。現在此藥房交由貴子打理,期待你們母子團聚。記得團聚之時,莫忘在我墳前焚紙相告,以安我心。”

老嫗指著世盼:“你,你就是我的兒子?”世盼大叫了一聲“媽”,母子倆抱著痛哭起來。

第二天,“濟世”藥房就悄然搬遷了。許多人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李總與楊隊長卻知道這是信義的原因,而這樣的信義,比金錢重要得多。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謹作為試讀鑑賞之用,五天內將自行刪除。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謝謝!

歡迎關注我,每天都有精彩故事!作者: 佛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