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

提起文治武功,唐高祖李淵未必就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淵至少還能當九年皇帝。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兒子的監視,李淵多活十年八年也未可知——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五月,時年七十一歲。即使按照正常死亡年份,如果沒有李世民弒兄屠弟,歷史上也應該有武德十八年,而不是到九年就改元貞觀。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如果李淵繼續為帝,秦瓊秦叔寶未必會“病退”,那麼“大唐第一單挑名將”就有更多機會斬將搴旗揚威異域了——起碼他的功績不會在程咬金之下。程老將軍年近七旬還能帶著王文度和蘇烈蘇定方,把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呢。

"

提起文治武功,唐高祖李淵未必就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淵至少還能當九年皇帝。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兒子的監視,李淵多活十年八年也未可知——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五月,時年七十一歲。即使按照正常死亡年份,如果沒有李世民弒兄屠弟,歷史上也應該有武德十八年,而不是到九年就改元貞觀。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如果李淵繼續為帝,秦瓊秦叔寶未必會“病退”,那麼“大唐第一單挑名將”就有更多機會斬將搴旗揚威異域了——起碼他的功績不會在程咬金之下。程老將軍年近七旬還能帶著王文度和蘇烈蘇定方,把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呢。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但是反過來看,秦瓊的病退,未嘗不是一種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事實上李淵最器重並不吝重金賞賜的三位大唐開國功臣,也就只有驕傲的秦瓊生榮死哀,而另外兩位都被唐太宗李世民給收拾了——雖然僥倖逃過一死,但是名聲算是徹底毀了。

在唐朝開國名將中,最受李淵尊敬的不是李勣更不是李靖,因為他們加入唐營的時候,李淵都沒有特別的表示,只有秦瓊來歸,把李淵感動得一塌糊塗,以至於給秦瓊寫感謝信的時候有點語無倫次:“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新唐書·列傳第十四》”李淵派出給秦瓊送東西的使者差點跑斷腿:遣使賜以金瓶……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賞物千段。這樣的記錄,在新舊兩唐書中獨此一家。連史學家也沒法統計李淵到底送給了秦瓊多少東西,只好十分羨慕地給了一個大概數字:“積賜金帛以千萬計。”

"

提起文治武功,唐高祖李淵未必就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淵至少還能當九年皇帝。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兒子的監視,李淵多活十年八年也未可知——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五月,時年七十一歲。即使按照正常死亡年份,如果沒有李世民弒兄屠弟,歷史上也應該有武德十八年,而不是到九年就改元貞觀。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如果李淵繼續為帝,秦瓊秦叔寶未必會“病退”,那麼“大唐第一單挑名將”就有更多機會斬將搴旗揚威異域了——起碼他的功績不會在程咬金之下。程老將軍年近七旬還能帶著王文度和蘇烈蘇定方,把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呢。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但是反過來看,秦瓊的病退,未嘗不是一種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事實上李淵最器重並不吝重金賞賜的三位大唐開國功臣,也就只有驕傲的秦瓊生榮死哀,而另外兩位都被唐太宗李世民給收拾了——雖然僥倖逃過一死,但是名聲算是徹底毀了。

在唐朝開國名將中,最受李淵尊敬的不是李勣更不是李靖,因為他們加入唐營的時候,李淵都沒有特別的表示,只有秦瓊來歸,把李淵感動得一塌糊塗,以至於給秦瓊寫感謝信的時候有點語無倫次:“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新唐書·列傳第十四》”李淵派出給秦瓊送東西的使者差點跑斷腿:遣使賜以金瓶……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賞物千段。這樣的記錄,在新舊兩唐書中獨此一家。連史學家也沒法統計李淵到底送給了秦瓊多少東西,只好十分羨慕地給了一個大概數字:“積賜金帛以千萬計。”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淵不得不退位,深受李淵器重的秦瓊也稱病不出(筆者曾撰文探討過秦瓊稱病是假,怠工是真)。因為秦瓊名氣太大,而且早就主動退出了朝堂和軍界,李世民還是對他表示出了足夠的尊敬:“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舊唐書·列傳第十八》

與秦瓊的生榮死哀不同,也曾得到李淵欽賜一盒子黃金的蕭瑀的處境就不太妙了——豈止是不妙,簡直可以說是悲催了。

蕭瑀受封國公,比秦瓊還早:“高祖入京師,招之,挈郡自歸,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在封官加祿的同時,李淵也給蕭瑀寫了一封表揚信:“得公言,社稷所賴,朕既寶之,故賜黃金一函,公其勿辭。(《新唐書·列傳第二十六》,下同)

蕭瑀在李淵面前混得風生水起,但是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情況就發生了鉅變——李二公子有一大票嫡系,而蕭瑀跟新貴們的關係很不好:“貞觀初,房玄齡、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無少望,乘罅切詆,辭旨疏躁。太宗怒,廢於家。

"

提起文治武功,唐高祖李淵未必就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淵至少還能當九年皇帝。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兒子的監視,李淵多活十年八年也未可知——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五月,時年七十一歲。即使按照正常死亡年份,如果沒有李世民弒兄屠弟,歷史上也應該有武德十八年,而不是到九年就改元貞觀。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如果李淵繼續為帝,秦瓊秦叔寶未必會“病退”,那麼“大唐第一單挑名將”就有更多機會斬將搴旗揚威異域了——起碼他的功績不會在程咬金之下。程老將軍年近七旬還能帶著王文度和蘇烈蘇定方,把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呢。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但是反過來看,秦瓊的病退,未嘗不是一種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事實上李淵最器重並不吝重金賞賜的三位大唐開國功臣,也就只有驕傲的秦瓊生榮死哀,而另外兩位都被唐太宗李世民給收拾了——雖然僥倖逃過一死,但是名聲算是徹底毀了。

在唐朝開國名將中,最受李淵尊敬的不是李勣更不是李靖,因為他們加入唐營的時候,李淵都沒有特別的表示,只有秦瓊來歸,把李淵感動得一塌糊塗,以至於給秦瓊寫感謝信的時候有點語無倫次:“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新唐書·列傳第十四》”李淵派出給秦瓊送東西的使者差點跑斷腿:遣使賜以金瓶……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賞物千段。這樣的記錄,在新舊兩唐書中獨此一家。連史學家也沒法統計李淵到底送給了秦瓊多少東西,只好十分羨慕地給了一個大概數字:“積賜金帛以千萬計。”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淵不得不退位,深受李淵器重的秦瓊也稱病不出(筆者曾撰文探討過秦瓊稱病是假,怠工是真)。因為秦瓊名氣太大,而且早就主動退出了朝堂和軍界,李世民還是對他表示出了足夠的尊敬:“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舊唐書·列傳第十八》

與秦瓊的生榮死哀不同,也曾得到李淵欽賜一盒子黃金的蕭瑀的處境就不太妙了——豈止是不妙,簡直可以說是悲催了。

蕭瑀受封國公,比秦瓊還早:“高祖入京師,招之,挈郡自歸,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在封官加祿的同時,李淵也給蕭瑀寫了一封表揚信:“得公言,社稷所賴,朕既寶之,故賜黃金一函,公其勿辭。(《新唐書·列傳第二十六》,下同)

蕭瑀在李淵面前混得風生水起,但是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情況就發生了鉅變——李二公子有一大票嫡系,而蕭瑀跟新貴們的關係很不好:“貞觀初,房玄齡、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無少望,乘罅切詆,辭旨疏躁。太宗怒,廢於家。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可能也覺得對蕭瑀有些刻薄,就又把他召回來委以重任,但是蕭瑀還是本性不改,繼續跟李世民的嫡系較勁,於是又被收拾了:“坐與陳叔達忿爭御前不恭,免……玄齡等小過失,瑀即痛劾,不報,由是自失,罷為太子少傅。”

四起四落的蕭瑀最後被李世民徹底拋棄了:“瑀以帝有所偏信,帝積久亦不平。足疾不入謁,帝曰:‘瑀豈不得其所邪?’乃詔奪爵。”

一般來說,開國功臣死後,都應該得到一個不錯的諡號——反正死人怎麼表揚都不過分。但是李世民卻不肯放過已經死去的蕭瑀,貞觀二十二年,蕭瑀病故,“太常諡曰肅,帝以其性忌,改諡貞褊。”還好,諡號裡有個貞字,比後來那個秦檜的“繆醜”強一些。

蕭瑀換了主公換了天,後半輩子一直在坐過山車。但是蕭瑀的起落,比起李淵更加信尊重親近的裴寂來說,還算“一帆風順”。

"

提起文治武功,唐高祖李淵未必就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淵至少還能當九年皇帝。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兒子的監視,李淵多活十年八年也未可知——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五月,時年七十一歲。即使按照正常死亡年份,如果沒有李世民弒兄屠弟,歷史上也應該有武德十八年,而不是到九年就改元貞觀。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如果李淵繼續為帝,秦瓊秦叔寶未必會“病退”,那麼“大唐第一單挑名將”就有更多機會斬將搴旗揚威異域了——起碼他的功績不會在程咬金之下。程老將軍年近七旬還能帶著王文度和蘇烈蘇定方,把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呢。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但是反過來看,秦瓊的病退,未嘗不是一種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事實上李淵最器重並不吝重金賞賜的三位大唐開國功臣,也就只有驕傲的秦瓊生榮死哀,而另外兩位都被唐太宗李世民給收拾了——雖然僥倖逃過一死,但是名聲算是徹底毀了。

在唐朝開國名將中,最受李淵尊敬的不是李勣更不是李靖,因為他們加入唐營的時候,李淵都沒有特別的表示,只有秦瓊來歸,把李淵感動得一塌糊塗,以至於給秦瓊寫感謝信的時候有點語無倫次:“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新唐書·列傳第十四》”李淵派出給秦瓊送東西的使者差點跑斷腿:遣使賜以金瓶……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賞物千段。這樣的記錄,在新舊兩唐書中獨此一家。連史學家也沒法統計李淵到底送給了秦瓊多少東西,只好十分羨慕地給了一個大概數字:“積賜金帛以千萬計。”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淵不得不退位,深受李淵器重的秦瓊也稱病不出(筆者曾撰文探討過秦瓊稱病是假,怠工是真)。因為秦瓊名氣太大,而且早就主動退出了朝堂和軍界,李世民還是對他表示出了足夠的尊敬:“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舊唐書·列傳第十八》

與秦瓊的生榮死哀不同,也曾得到李淵欽賜一盒子黃金的蕭瑀的處境就不太妙了——豈止是不妙,簡直可以說是悲催了。

蕭瑀受封國公,比秦瓊還早:“高祖入京師,招之,挈郡自歸,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在封官加祿的同時,李淵也給蕭瑀寫了一封表揚信:“得公言,社稷所賴,朕既寶之,故賜黃金一函,公其勿辭。(《新唐書·列傳第二十六》,下同)

蕭瑀在李淵面前混得風生水起,但是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情況就發生了鉅變——李二公子有一大票嫡系,而蕭瑀跟新貴們的關係很不好:“貞觀初,房玄齡、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無少望,乘罅切詆,辭旨疏躁。太宗怒,廢於家。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可能也覺得對蕭瑀有些刻薄,就又把他召回來委以重任,但是蕭瑀還是本性不改,繼續跟李世民的嫡系較勁,於是又被收拾了:“坐與陳叔達忿爭御前不恭,免……玄齡等小過失,瑀即痛劾,不報,由是自失,罷為太子少傅。”

四起四落的蕭瑀最後被李世民徹底拋棄了:“瑀以帝有所偏信,帝積久亦不平。足疾不入謁,帝曰:‘瑀豈不得其所邪?’乃詔奪爵。”

一般來說,開國功臣死後,都應該得到一個不錯的諡號——反正死人怎麼表揚都不過分。但是李世民卻不肯放過已經死去的蕭瑀,貞觀二十二年,蕭瑀病故,“太常諡曰肅,帝以其性忌,改諡貞褊。”還好,諡號裡有個貞字,比後來那個秦檜的“繆醜”強一些。

蕭瑀換了主公換了天,後半輩子一直在坐過山車。但是蕭瑀的起落,比起李淵更加信尊重親近的裴寂來說,還算“一帆風順”。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淵建立大唐,是把裴寂劉文靜李世民並列為一等功臣的:“高祖論太原首功,詔尚書令秦王、尚書左僕射裴寂、納言劉文靜恕二死。(《新唐書·列傳第十三》,下同)”

除了承諾裴寂兩次犯死罪可以不是之外,李淵也給裴寂寫了表揚信:“我家隴西舊族,世姻婭帝室,一呼倡義,不三月有天下,公復華胄,職宦光顯,非劉季亭長、蕭曹刀筆吏比也。”李淵的意思很明白:我和裴寂的關係,可是要比劉邦和蕭何還親密!

李淵給裴寂的待遇是空前絕後的:“三貴妃齎玉食寶器宴其家,經宿去……(武德)四年,改鑄錢,賜一爐得自鑄。”李淵跟裴寂,不但是穿房過屋妻子不避的密友,甚至還允許裴寂自己鑄錢,這種待遇,好像也就是漢文帝駕前的那個鄧通享受過。

可以自己鑄錢的鄧通後來餓死了,裴寂雖然沒有被餓死,但是吃飯的傢伙卻差點不保——李世民直接給裴寂定了四條大罪:“寂有死罪四:為三公,與妖人遊,一也;既免官,乃恚稱國家之興皆其所謀,二也;匿妖人言不奏,三也;專殺以滅口,四也。我戮之非無辭。

"

提起文治武功,唐高祖李淵未必就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淵至少還能當九年皇帝。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兒子的監視,李淵多活十年八年也未可知——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五月,時年七十一歲。即使按照正常死亡年份,如果沒有李世民弒兄屠弟,歷史上也應該有武德十八年,而不是到九年就改元貞觀。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如果李淵繼續為帝,秦瓊秦叔寶未必會“病退”,那麼“大唐第一單挑名將”就有更多機會斬將搴旗揚威異域了——起碼他的功績不會在程咬金之下。程老將軍年近七旬還能帶著王文度和蘇烈蘇定方,把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呢。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但是反過來看,秦瓊的病退,未嘗不是一種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事實上李淵最器重並不吝重金賞賜的三位大唐開國功臣,也就只有驕傲的秦瓊生榮死哀,而另外兩位都被唐太宗李世民給收拾了——雖然僥倖逃過一死,但是名聲算是徹底毀了。

在唐朝開國名將中,最受李淵尊敬的不是李勣更不是李靖,因為他們加入唐營的時候,李淵都沒有特別的表示,只有秦瓊來歸,把李淵感動得一塌糊塗,以至於給秦瓊寫感謝信的時候有點語無倫次:“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新唐書·列傳第十四》”李淵派出給秦瓊送東西的使者差點跑斷腿:遣使賜以金瓶……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賞物千段。這樣的記錄,在新舊兩唐書中獨此一家。連史學家也沒法統計李淵到底送給了秦瓊多少東西,只好十分羨慕地給了一個大概數字:“積賜金帛以千萬計。”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淵不得不退位,深受李淵器重的秦瓊也稱病不出(筆者曾撰文探討過秦瓊稱病是假,怠工是真)。因為秦瓊名氣太大,而且早就主動退出了朝堂和軍界,李世民還是對他表示出了足夠的尊敬:“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舊唐書·列傳第十八》

與秦瓊的生榮死哀不同,也曾得到李淵欽賜一盒子黃金的蕭瑀的處境就不太妙了——豈止是不妙,簡直可以說是悲催了。

蕭瑀受封國公,比秦瓊還早:“高祖入京師,招之,挈郡自歸,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在封官加祿的同時,李淵也給蕭瑀寫了一封表揚信:“得公言,社稷所賴,朕既寶之,故賜黃金一函,公其勿辭。(《新唐書·列傳第二十六》,下同)

蕭瑀在李淵面前混得風生水起,但是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情況就發生了鉅變——李二公子有一大票嫡系,而蕭瑀跟新貴們的關係很不好:“貞觀初,房玄齡、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無少望,乘罅切詆,辭旨疏躁。太宗怒,廢於家。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可能也覺得對蕭瑀有些刻薄,就又把他召回來委以重任,但是蕭瑀還是本性不改,繼續跟李世民的嫡系較勁,於是又被收拾了:“坐與陳叔達忿爭御前不恭,免……玄齡等小過失,瑀即痛劾,不報,由是自失,罷為太子少傅。”

四起四落的蕭瑀最後被李世民徹底拋棄了:“瑀以帝有所偏信,帝積久亦不平。足疾不入謁,帝曰:‘瑀豈不得其所邪?’乃詔奪爵。”

一般來說,開國功臣死後,都應該得到一個不錯的諡號——反正死人怎麼表揚都不過分。但是李世民卻不肯放過已經死去的蕭瑀,貞觀二十二年,蕭瑀病故,“太常諡曰肅,帝以其性忌,改諡貞褊。”還好,諡號裡有個貞字,比後來那個秦檜的“繆醜”強一些。

蕭瑀換了主公換了天,後半輩子一直在坐過山車。但是蕭瑀的起落,比起李淵更加信尊重親近的裴寂來說,還算“一帆風順”。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淵建立大唐,是把裴寂劉文靜李世民並列為一等功臣的:“高祖論太原首功,詔尚書令秦王、尚書左僕射裴寂、納言劉文靜恕二死。(《新唐書·列傳第十三》,下同)”

除了承諾裴寂兩次犯死罪可以不是之外,李淵也給裴寂寫了表揚信:“我家隴西舊族,世姻婭帝室,一呼倡義,不三月有天下,公復華胄,職宦光顯,非劉季亭長、蕭曹刀筆吏比也。”李淵的意思很明白:我和裴寂的關係,可是要比劉邦和蕭何還親密!

李淵給裴寂的待遇是空前絕後的:“三貴妃齎玉食寶器宴其家,經宿去……(武德)四年,改鑄錢,賜一爐得自鑄。”李淵跟裴寂,不但是穿房過屋妻子不避的密友,甚至還允許裴寂自己鑄錢,這種待遇,好像也就是漢文帝駕前的那個鄧通享受過。

可以自己鑄錢的鄧通後來餓死了,裴寂雖然沒有被餓死,但是吃飯的傢伙卻差點不保——李世民直接給裴寂定了四條大罪:“寂有死罪四:為三公,與妖人遊,一也;既免官,乃恚稱國家之興皆其所謀,二也;匿妖人言不奏,三也;專殺以滅口,四也。我戮之非無辭。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在李世民眼裡,裴寂被斬首四回,都是自己太仁慈了。

李世民在這件事上純屬借題發揮無中生有,因為當時有關部門已經查明裴寂不但沒有謀反之心,而且差點被妖言惑眾的狂徒嚇破了膽,並且採取了補救措施:“汾陰狂男子謂寂奴曰:‘公有天分。’監奴白寂,寂惶懼不敢聞,遣監奴殺所言者。奴盜寂封邑錢百萬,寂捕急,遂上變。”裴寂的遭遇,簡直就是三國時期家奴秦慶童出賣董承、小舅子苗澤出賣黃奎的翻版。

幸好當時的大臣都知道沒有裴寂就沒有李淵太原起兵,於是大家紛紛講情:“議者多請貸,乃放靜州。”要是沒有這些人講情,李世民連他老爹賜給裴寂的免死金牌都當做廢鐵了……

"

提起文治武功,唐高祖李淵未必就比唐太宗李世民差,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李淵至少還能當九年皇帝。如果心情愉快沒有兒子的監視,李淵多活十年八年也未可知——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五月,時年七十一歲。即使按照正常死亡年份,如果沒有李世民弒兄屠弟,歷史上也應該有武德十八年,而不是到九年就改元貞觀。

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如果李淵繼續為帝,秦瓊秦叔寶未必會“病退”,那麼“大唐第一單挑名將”就有更多機會斬將搴旗揚威異域了——起碼他的功績不會在程咬金之下。程老將軍年近七旬還能帶著王文度和蘇烈蘇定方,把西突厥的阿史那賀魯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呢。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但是反過來看,秦瓊的病退,未嘗不是一種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事實上李淵最器重並不吝重金賞賜的三位大唐開國功臣,也就只有驕傲的秦瓊生榮死哀,而另外兩位都被唐太宗李世民給收拾了——雖然僥倖逃過一死,但是名聲算是徹底毀了。

在唐朝開國名將中,最受李淵尊敬的不是李勣更不是李靖,因為他們加入唐營的時候,李淵都沒有特別的表示,只有秦瓊來歸,把李淵感動得一塌糊塗,以至於給秦瓊寫感謝信的時候有點語無倫次:“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新唐書·列傳第十四》”李淵派出給秦瓊送東西的使者差點跑斷腿:遣使賜以金瓶……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賞物千段。這樣的記錄,在新舊兩唐書中獨此一家。連史學家也沒法統計李淵到底送給了秦瓊多少東西,只好十分羨慕地給了一個大概數字:“積賜金帛以千萬計。”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淵不得不退位,深受李淵器重的秦瓊也稱病不出(筆者曾撰文探討過秦瓊稱病是假,怠工是真)。因為秦瓊名氣太大,而且早就主動退出了朝堂和軍界,李世民還是對他表示出了足夠的尊敬:“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舊唐書·列傳第十八》

與秦瓊的生榮死哀不同,也曾得到李淵欽賜一盒子黃金的蕭瑀的處境就不太妙了——豈止是不妙,簡直可以說是悲催了。

蕭瑀受封國公,比秦瓊還早:“高祖入京師,招之,挈郡自歸,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在封官加祿的同時,李淵也給蕭瑀寫了一封表揚信:“得公言,社稷所賴,朕既寶之,故賜黃金一函,公其勿辭。(《新唐書·列傳第二十六》,下同)

蕭瑀在李淵面前混得風生水起,但是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情況就發生了鉅變——李二公子有一大票嫡系,而蕭瑀跟新貴們的關係很不好:“貞觀初,房玄齡、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無少望,乘罅切詆,辭旨疏躁。太宗怒,廢於家。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世民可能也覺得對蕭瑀有些刻薄,就又把他召回來委以重任,但是蕭瑀還是本性不改,繼續跟李世民的嫡系較勁,於是又被收拾了:“坐與陳叔達忿爭御前不恭,免……玄齡等小過失,瑀即痛劾,不報,由是自失,罷為太子少傅。”

四起四落的蕭瑀最後被李世民徹底拋棄了:“瑀以帝有所偏信,帝積久亦不平。足疾不入謁,帝曰:‘瑀豈不得其所邪?’乃詔奪爵。”

一般來說,開國功臣死後,都應該得到一個不錯的諡號——反正死人怎麼表揚都不過分。但是李世民卻不肯放過已經死去的蕭瑀,貞觀二十二年,蕭瑀病故,“太常諡曰肅,帝以其性忌,改諡貞褊。”還好,諡號裡有個貞字,比後來那個秦檜的“繆醜”強一些。

蕭瑀換了主公換了天,後半輩子一直在坐過山車。但是蕭瑀的起落,比起李淵更加信尊重親近的裴寂來說,還算“一帆風順”。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李淵建立大唐,是把裴寂劉文靜李世民並列為一等功臣的:“高祖論太原首功,詔尚書令秦王、尚書左僕射裴寂、納言劉文靜恕二死。(《新唐書·列傳第十三》,下同)”

除了承諾裴寂兩次犯死罪可以不是之外,李淵也給裴寂寫了表揚信:“我家隴西舊族,世姻婭帝室,一呼倡義,不三月有天下,公復華胄,職宦光顯,非劉季亭長、蕭曹刀筆吏比也。”李淵的意思很明白:我和裴寂的關係,可是要比劉邦和蕭何還親密!

李淵給裴寂的待遇是空前絕後的:“三貴妃齎玉食寶器宴其家,經宿去……(武德)四年,改鑄錢,賜一爐得自鑄。”李淵跟裴寂,不但是穿房過屋妻子不避的密友,甚至還允許裴寂自己鑄錢,這種待遇,好像也就是漢文帝駕前的那個鄧通享受過。

可以自己鑄錢的鄧通後來餓死了,裴寂雖然沒有被餓死,但是吃飯的傢伙卻差點不保——李世民直接給裴寂定了四條大罪:“寂有死罪四:為三公,與妖人遊,一也;既免官,乃恚稱國家之興皆其所謀,二也;匿妖人言不奏,三也;專殺以滅口,四也。我戮之非無辭。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在李世民眼裡,裴寂被斬首四回,都是自己太仁慈了。

李世民在這件事上純屬借題發揮無中生有,因為當時有關部門已經查明裴寂不但沒有謀反之心,而且差點被妖言惑眾的狂徒嚇破了膽,並且採取了補救措施:“汾陰狂男子謂寂奴曰:‘公有天分。’監奴白寂,寂惶懼不敢聞,遣監奴殺所言者。奴盜寂封邑錢百萬,寂捕急,遂上變。”裴寂的遭遇,簡直就是三國時期家奴秦慶童出賣董承、小舅子苗澤出賣黃奎的翻版。

幸好當時的大臣都知道沒有裴寂就沒有李淵太原起兵,於是大家紛紛講情:“議者多請貸,乃放靜州。”要是沒有這些人講情,李世民連他老爹賜給裴寂的免死金牌都當做廢鐵了……

唐高祖李淵重金賞賜的三位開國功臣,為何只有秦瓊一人生榮死哀?

三位收到李淵表揚信的開國功臣,只有秦瓊逃過一劫。而通過這位開國功臣的不同結局,除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外”,我們似乎還隱隱約約看到了另外八個字:“淡泊名利、功成身退。”

以讀者諸君的博學和睿智,當然能看出筆者寫這篇稿子的初衷,因為大家都聽說過太多類似的故事,熟悉很多生榮死哀的秦瓊,也知道很多倒黴的裴寂和蕭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