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剛剛中國電影家協會換屆,上一屆的主席李雪健,換成了新一任陳道明。

李雪健和陳道明都不算在電影方面作品特別多的演員,他們的領域較為寬廣,不僅僅侷限在大銀幕,電視熒屏、戲劇舞臺,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相比電影家這樣一個身份,可以用更大的名號來概括,稱之為表演藝術家。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兩個名字,都會覺得是一種影視作品的品質保障。

可能大家不太相信,李雪健和陳道明年紀只相差一歲,他們出道的時間也沒有相差太遠。李雪健1980年出演第一部電影《天山行》,陳道明1982年出演第一部電影《一個和八個》。

從藝經歷來看,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和陳道明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兩類演員上升道路,李雪健是草根英雄,而陳道明走的貴族路線。

李雪健的從藝之路,很不輕鬆。1965年他隨家遷往貴州凱里上中學,1970年做了工人,1973年當了文藝兵後去了雲南二炮,這一呆就是三年。1976年,總政話劇團排話劇,從二炮借一批年輕人去幫忙,當時一共去了15個人。戲排完後,把他一個人留下來了。

當時給了李雪健十天探親假,要他回家一趟後立馬到北京報道,誰知道這十天後,總政話劇團變了卦。李雪健因此變成了一個“北漂”,總政的宿舍住幾天,八一廠的宿舍住幾天,等待著機會。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後來李雪健考上了空政話劇團,但不是做演員,而是一個替補,舞美、場工、道具什麼都湊上他一個,主要是先把他留下來。慢慢的李雪健也能遇上一點小角色,一開始在《陳毅出山》裡演匪兵乙,因為表現的不錯,提升到了匪兵甲,又變成班長,開始有臺詞了。

他當時演的一出話劇《千秋大業》,被改編成電影《山重水複》,選用了話劇原班人馬,但唯一一個沒有出演的就是李雪健,這件事給了他極大的打擊。

1982年,李雪健28歲時,終於遇到了話劇演藝生涯的一次巨大突破,在《九·一三事件》裡出演林彪。他的表演段落曾經成為微博熱搜,盛讚他演技的精湛。本來這個角色是給一個老演員準備的,但這個老演員一時外出表演,沒辦法回來,就讓李雪健嘗試一下。

在準備表演的過程中,李雪健先減肥了20斤,剪了頭髮,為了在外形上貼近人物。他四處找林彪的照片,貼滿宿舍的牆,早上天沒有亮就穿上戲劇在院子裡轉悠,晚上聽他的錄音。

這個表演方式,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驗派,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當中。很多好萊塢演技派演員,都運用這個表演方式塑造人物。

相比之下,陳道明開始演藝生涯,是另外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1971年,他還在上中學,被朋友拉去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的考試,本來沒有打算要從事表演的陳道明,意外的被選上,開始學習舞臺劇表演。

到1978年,他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從自己的實踐經驗入手,加上對於表演理論的學習,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水平。中戲畢業後,直接就分配到了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當演員。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1987年,李雪健剛剛在田壯壯導演的《鼓書藝人》裡演了主角,陳道明演了李翰祥導演的《八旗子弟》。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差距?先不說田壯壯是李雪健的表哥,在1987年田壯壯剛完成《盜馬賊》,相比陳凱歌、張藝謀,雖然都是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影響力還是稍遜一籌。

而李翰祥早在60年代就是港臺一線大導演,1983年回大陸拍了一系列清宮題材電影,比貝託魯奇還要早進到故宮實地取景。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他們的銀幕生涯,都開啟在80年代,這是中國電影發展一個極其重要的時代,隨之而來的是電視業的興起。

1990年,李雪健出演了電視劇《渴望》,陳道明出演了電視劇《圍城》。前者造就了萬人空巷的盛況,而後者成為電視劇史中的藝術精品,代表了兩個不同維度的高峰。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李雪健和陳道明的演藝生涯,是近40年來中國影視行業變遷的一個縮影。

從80年代的電影業,到90年代的電視業,新千年之後,陳道明出演了《無間道3》,李雪健奪得金馬獎。往大了說,他們也代表了最傳統的中國影視從業者成長道路。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有趣的是,他們都演過秦王嬴政,都是第五代導演的作品,李雪健是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陳道明是張藝謀的《英雄》。這兩個秦王融入了導演不同的理解,在兩個演員的演繹下,成了同一個角色兩種不同的面貌。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如果要溯源中國電影,是離不開舞臺藝術的,第一部中國電影《定軍山》便是以戲曲為題材。當時話劇進入到中國,稱之為文明戲,不少從事文明戲的人員,慢慢開始摸索電影,也就成了第一代電影人中的主力,如鄭正秋、張石川、邵醉翁等等。

早期中國電影無論從表演方式,還是拍攝形式上,都和舞臺藝術有一定的聯繫。在好萊塢而言,優秀的演員往往也離不開戲劇的訓練,不少演員都通過戲劇表演來磨練自己的演技。

本身明星制也是來自戲劇舞臺的觀念,“名角演名劇”,放在戲曲上來說可能更容易理解。為什麼大家追崇四大名旦這樣的角兒,以及他們最拿手的劇目,就是這樣一個道理。李雪健和陳道明某種程度上,延續了這種精神,他們維護了自己名角的聲譽,從而在接戲的時候充分考量了作品的品質。

從李雪健到陳道明,看完這些故事就知道為什麼他們是影協主席

前不久,濮存昕有一個採訪,非常坦然地說到他沒辦法回到影視劇裡,因為沒有人想看他,沒有人會找他,他也把時間都交給了戲劇舞臺。2018年去世的資深演員乾德門,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因為無戲可演改行去開計程車,有客人認出他,不禁感慨“我們的娛樂圈到底怎麼了,這麼好的演員只能去開出租車?”

在這個娛樂時代,視頻平臺發明兩倍速後,觀看的時間成本減低了,對於影視劇的需求以“短,平,快”為主,看個爽,看個輕鬆。流量精神入主娛樂圈後,粉絲看電影看劇,能看個臉也就滿足

但這樣的現狀,已經有所改變了。在2018年票房前十的華語電影裡,《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西紅柿首富》《捉妖記2》《前任3:再見前任》《超時空同居》這幾部中的表演都不算突出,它們更多的有類型的優勢,表演只是在配合類型。

而《我不是藥神》《後來的我們》《一出好戲》《無雙》幾部較為注重表演,需要有好的表演才可以支撐起敘事。從這個比重來看,觀眾對於表演還是有需求的,但更重要的是表演之於這些作品,能夠提升整體的質感。

中國影視行業,從來不缺好的演員。從李雪健到陳道明,就是高高豎立的標杆。讓好的演員獲得關注,獲得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以曲線救國的方式在改良影視劇作品的質量。

當然箇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良,例如老生常談的中老年女演員角色短缺,奧斯卡影后簡·方達年逾八旬了,還能在電影裡大聊性事,尋覓晚年幸福,歸亞蕾、恬妞已經演了二十多年媽媽婆婆了。

重要的是能看到現狀真的開始有所變化。演員之於行業的影響只是一個角度,剩下的其他方面也需要多部門協作。新的2019年,一切應該要越來越好。

作者:耳朵

編輯:李思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