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湖南瀏陽杜家灣杜氏一支,由昌升、昌廣公兄弟身負公太婆太等遺骨,肩挑二箱族譜於清康熙年間(1770年左右),從廣東嘉應州波子市(現梅州市五華縣公安局附近一帶)出發,先往福建永定,輾轉於江西南康。在此略作停留後,直上江西萬載,歷盡千辛萬苦來到瀏陽暘谷塅杜家灣(原名栁家坊)。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祖輩遂在此開基拓業,勤勞發奮,日漸興盛。不久便在大蘭衝,銀子衝,塘家衝,吉子坑,中和礄沿河上下左右均置有山嶺田土,人財旺盛,文武並舉,富甲一方!杜家州、杜家籠等良田地名沿用至今。寛五米、長七十四米、三墩五孔、雄壯的中和礄便是由立章、立榮公等人為首倡導修建,中和鎮名由此而來!可謂是德義仁輝,名垂青史!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由於諸多原因,原來杜氏享堂已廢棄。為光復祖廟,發揚傳統,加強凝聚力,在以榮和為首的族中一班人同心同德、運籌帷幄,在灣內重新選址,籌備新建宗祠。宗祠於2015年 春整理好屋基,2016年春 破土興建,同年十一月十八正式峻工並舉行隆重慶典。江西安遠、萬載黃茅、上慄丹桂,瀏陽金剛、白溪、小河等地本家,以及本地鄰芳里舍、鄰族友邦、親戚宗親等等五十餘桌歡聚一堂,舉杯同慶,盛況空前!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為彰顯建設祖廟而捐款、捐工、捐山、捐土、捐資、遷墳動墓的各位的無私奉獻精神,特作文刋碑,以示永銘。是為序,杜建輝撰文 2017.03.13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湖南瀏陽中和杜家灣杜氏宗祠

中和杜家灣,中和橋為一座清代瀏陽地區的典型石橋,始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由杜理章、杜理榮、楊桂攀等倡導捐資建造了一座石橋。橋樑呈東西走向,兩墩三孔,長25米,寬4米,佔地100平方米。橋建好後,當時以儒家中庸之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之意而取名中和橋,以象徵和衷共濟,萬物欣榮。中和地名因此沿用橋名而來。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中和橋形制古樸、使用至今,是研究清晚期石橋的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橋身麻石雖歷百餘年風雨,仍有當年切鑿的痕跡,麻石的堅硬程度可見一般。橋體經長年流水侵襲,尤其是幾次特大洪水的強烈衝擊,毅然傲立於河面之上,足見先人高超的建築技巧和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中和橋作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橋樑,極大的方便了村民們的通行,受到廣泛的讚譽,她的綜合利用價值在物質條件還不豐富的在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稻子成熟的季節,寬敞平整的橋面被廣泛的用於攤晒剛從地裡收回的溼稻穀。從橋的這頭,一直延綿到那頭,金燦燦的一排,煞是好看。在鄉下,被套、被單、蚊帳等床上用品的清洗因找不到足夠寬敞的晾晒地點而顯得極為麻煩。這時,高高的橋身也就被充分利用起來。將洗好的被單、蚊帳一頭懸掛於橋邊,另一邊讓河風細細得吹,個把小時即幹,快捷而又方便。在晴好的天氣裡,往往有排隊等候的鄉親等著晾晒。橋面上排滿的金黃稻子與隨風飄蕩於河面之上的懸掛著的被單、蚊帳,也形成了中和橋獨特的“橋文化”,體現了鄉親們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智慧。

瀏陽中和杜家灣杜氏宗祠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這裡還活躍著一群客家人----杜家灣人。

他們淳樸、善良、勤勞、奮進。他們世代耕耘在這片沃土上,創造著快意的人生。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杜家灣杜氏宗祠:宗功昭遠,祖德流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