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200萬高能問題:出國留學的人回國是國外待不下去了?'

"

幾乎所有的留學生被無數次地問到過這個問題:回不回國?何時回國?

比方說打算回國了,這時候你就會聽到:“喲,你怎麼不留在國外啊,是不是混不下去了啊?”

這個時候你想說那好吧,我留洋。對方又會說:“不知道國外有什麼好的,怎麼不回來報效祖國啊?”

2018年留學生回國數量居高不下,超過50多萬的海歸選擇回國就業。

一時間,關於在國外留學、工作過的人為什麼願意回國的爭議性問題四起。

"

幾乎所有的留學生被無數次地問到過這個問題:回不回國?何時回國?

比方說打算回國了,這時候你就會聽到:“喲,你怎麼不留在國外啊,是不是混不下去了啊?”

這個時候你想說那好吧,我留洋。對方又會說:“不知道國外有什麼好的,怎麼不回來報效祖國啊?”

2018年留學生回國數量居高不下,超過50多萬的海歸選擇回國就業。

一時間,關於在國外留學、工作過的人為什麼願意回國的爭議性問題四起。

知乎200萬高能問題:出國留學的人回國是國外待不下去了?

來源:知乎

在國外工作的人願意回國工作麼?

原因有哪些呢?

01

澳洲很好,但是適合養老

我有個徒弟,是澳洲海歸碩士,商業智能(BI)專業。學校也不錯,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這個大學的藝術與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大領域冠冕全澳第1,世界10強。

我帶著他工作了兩年,瞭解他的能力,所以我知道,他絕對有能力留在澳洲工作。我曾經特意問過他這個問題,我說,澳洲那麼好,你為什麼要回國啊?

他說,澳洲地廣人稀、生活太過安逸、適合養老,而他還年輕,還想奮鬥。

想努力充實自己、磨練自己、想有自己的事業,所以他回國來到了北京。

確實,發展中國家更適合年輕人,這裡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我們喜歡中國,喜歡北京。

"

幾乎所有的留學生被無數次地問到過這個問題:回不回國?何時回國?

比方說打算回國了,這時候你就會聽到:“喲,你怎麼不留在國外啊,是不是混不下去了啊?”

這個時候你想說那好吧,我留洋。對方又會說:“不知道國外有什麼好的,怎麼不回來報效祖國啊?”

2018年留學生回國數量居高不下,超過50多萬的海歸選擇回國就業。

一時間,關於在國外留學、工作過的人為什麼願意回國的爭議性問題四起。

知乎200萬高能問題:出國留學的人回國是國外待不下去了?

來源:知乎

在國外工作的人願意回國工作麼?

原因有哪些呢?

01

澳洲很好,但是適合養老

我有個徒弟,是澳洲海歸碩士,商業智能(BI)專業。學校也不錯,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這個大學的藝術與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大領域冠冕全澳第1,世界10強。

我帶著他工作了兩年,瞭解他的能力,所以我知道,他絕對有能力留在澳洲工作。我曾經特意問過他這個問題,我說,澳洲那麼好,你為什麼要回國啊?

他說,澳洲地廣人稀、生活太過安逸、適合養老,而他還年輕,還想奮鬥。

想努力充實自己、磨練自己、想有自己的事業,所以他回國來到了北京。

確實,發展中國家更適合年輕人,這裡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我們喜歡中國,喜歡北京。

知乎200萬高能問題:出國留學的人回國是國外待不下去了?

02

任何一個行業裡,優秀的人永遠太少

要回到國內踏踏實實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改掉你說話中英混合的壞習慣,該專業的地方老老實實全英文,平常的時候好好學習怎樣把意思用中文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

這樣才能體現你的職業和專業。

我始終相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個公司都會被非常迫切的需要,因為任何一個行業裡,優秀的人永遠太少。

03

親戚朋友,才是回國的人最大的牽絆

國內與國外最大的不同,不是收入差異,不是空氣質量,不是食品安全,不是高鐵和美食,甚至語言和文化也不是最大的障礙。

最大的差異在社會根基上,父母,各種親戚,各種朋友都是中國的原住民,土著。在國內,這種社會關係網絡能帶給你的支持和收益,以及帶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巨大的。

這種收益不僅是指找關係走後門,是指你創業失敗或者辭職gap的時候有給你兜底的;是指你在與朋友的聚會上可能就有機遇可以抓住;是指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會有親朋好友接待;是指有更多的前輩經驗可以參考和更多的信息渠道。

身處這片土壤時可能感覺不出來,但是當你失去這一切,隻身一人,要白手起家地融入另一套體系中時,會發現有些原本很簡單很熟悉的,甚至都不在考慮範圍內的問題都變得有些複雜。

04

這是我的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不想看個演唱會被亂槍打死;

不想半夜出門被黑哥哥打劫;

不想和朋友們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一個城市裡就幾家餐館勉強下得去嘴;

不想在公司裡被邊緣,被印度上司懟;

不想在大街上被別人罵滾回中國去,不想去買個冰淇淋都會被歧視;

不想被那些叫囂著女權、支持同性戀、傳教等等的人浪費時間;

不想看病巨貴還預約不上,打個針抽個血要扎5個眼兒還巨疼;

不想被人開玩笑說你一定數學很好吧,也就會計和統計適合你了;

不想打籃球的時候被一群黑哥哥按在地上摩擦;

不想未來孩子在教育上收到不公正的待遇;

不想爸媽老了在國內沒人照顧,或者在國外沒有朋友語言不通寸步難行;

不想開個車就被傻逼吸毒女司機掏槍殺了;

不想自己或者所愛的人莫名其妙搭個便車就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了;

不想去酒吧喝酒除了站著聊天就沒有其他活動了;

不想出去旅遊除了滑雪爬山就沒啥可玩的了;

不想吃不到正宗的中餐,館子裡的米飯都是夾生的;

不想被當成日本或者韓國人;

不想工資賺的不高,生活質量不好,還存不下錢…

……

等等理由。

其中有一些是因為我在美國生活的時候的地域侷限性,有一些是個人生活習慣問題,有一些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

但是總有一些原因會觸動到和我有著相同境遇或者顧慮的海外留學生,讓他們考慮回國。

就好像,你是一支隊伍的球迷,它曾經的輝煌或者底蘊在過去打動了你。但是現在它某方面出了問題,戰績不佳,你就馬上不喜歡他,轉投其他的球隊了麼?

更何況這是我的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更何況它還在不斷進步,在為十幾億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這很不容易,而我選擇相信它,選擇為它貢獻自己的力量。不難理解吧?

05

誰叫我有一箇中國胃?

  • 專業:涉及國防的軍工專業,在國外很難接觸到產業內核。比如氣動流體專業的經驗公式,往往是幾代工程師的結晶,一個歐美國家的本國人都要很努力才有可能接觸到,你作為一個外國人奮鬥一輩子都可能沒戲。
  • 語言:夾雜多種語言帶來的影響,容易被孤立。歐洲的諮詢公司很多項目是由多國工程師合作的,雖然大家工作的時候可能都說英語,但是難免會出現不經意間的小語種團體,這種短暫的交流別人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但是你會不由自主得覺得自己被“隔離”。
  • 人情:與文化緊密相連,stereotype 的力量可能無比巨大。意大利人生性浪漫,西班牙人 party 瘋魔,比利時人嗜酒如命,“融入”的問題是一粒種子,即使不發芽,也會深埋心中。
  • 安全:在比利時經歷過一次恐襲,炸彈就炸在離家走路10分鐘的地鐵站。槍擊、持刀砍人也都發生過,雖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但是中國的人身安全問題對比來說還是有保障的,起碼晚上自己出門不會擔心被搶。
  • 飲食:個人觀點,管你是鵝肝蝸牛,米其林多少星,實際上都沒有紅燒肉、水煮魚、火鍋來的實在。

06

所有漂泊的人都是為了不再漂泊

因為家是家,一輩子都是。“所有漂泊的人,都是為了有一天可以不再漂泊。”

出國時候小,至今在外將近10年。按理說,越小越好適應新的環境。從某種方面來說是吧,口音比別人淡點,跑的地方比別人多點,同樣,也更徹底地懂得,所有地方都不如表面那樣光鮮。

你如果體驗過因為語言不通在學校被欺負,被孤立,被捉弄;或者在發燒生病來例假虛到暈過去,爬起來以後只能啃啃麵包;然後你再想想,那一刻你身邊一個人都沒有。

我不是說那種“我通訊錄裡有很多人,可是沒有人懂我”,而是,真正切切,這整個國度,你只有自己的感覺。

你的家在大洋的彼岸,你在乎的人和你有七八小時的時差。那種入骨的孤寂,不知道有沒有感受過。

我剛出來的時候,一個叔叔對我說,我保證,三年之後,你絕對不想回來了。後來三年又三年的過去了。沒錯,我對回去沒有那麼執著了。

剛來的時候,聽不得對國內任何的閒言亂語。以前顯得那麼蒼白的愛國教育,來這兒唱次國歌就能熱淚盈眶。

慢慢地,可以像個旁觀者一樣去客觀看待這個像是精神寄託的地方,它沒有那麼好,只是“距離產生美”而已。看著新來的留學生抱團取暖,想到曾經的自己,卻也不會向那個群體走去了。

可是,我還是想回家。就算那片土地再差,抱歉,那是我紮根的地方。

十年,家裡大大小小的聚會,媽媽退休,爸爸生日,姐姐結婚,哥哥生娃,你全部缺席。你習慣報喜不報憂,所以當別人問“你過的怎麼樣”,你嗯嗯啊啊都不知道從哪兒講起。

你要是有能力把你大大小小一家子都拖過來,那算你有本事。可是我沒有,我自己都活得夠辛苦。

而且全世界的人都有這種感受吧,以下是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截屏,很好地闡述了異國他鄉的感受:

"

幾乎所有的留學生被無數次地問到過這個問題:回不回國?何時回國?

比方說打算回國了,這時候你就會聽到:“喲,你怎麼不留在國外啊,是不是混不下去了啊?”

這個時候你想說那好吧,我留洋。對方又會說:“不知道國外有什麼好的,怎麼不回來報效祖國啊?”

2018年留學生回國數量居高不下,超過50多萬的海歸選擇回國就業。

一時間,關於在國外留學、工作過的人為什麼願意回國的爭議性問題四起。

知乎200萬高能問題:出國留學的人回國是國外待不下去了?

來源:知乎

在國外工作的人願意回國工作麼?

原因有哪些呢?

01

澳洲很好,但是適合養老

我有個徒弟,是澳洲海歸碩士,商業智能(BI)專業。學校也不錯,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這個大學的藝術與人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三大領域冠冕全澳第1,世界10強。

我帶著他工作了兩年,瞭解他的能力,所以我知道,他絕對有能力留在澳洲工作。我曾經特意問過他這個問題,我說,澳洲那麼好,你為什麼要回國啊?

他說,澳洲地廣人稀、生活太過安逸、適合養老,而他還年輕,還想奮鬥。

想努力充實自己、磨練自己、想有自己的事業,所以他回國來到了北京。

確實,發展中國家更適合年輕人,這裡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我們喜歡中國,喜歡北京。

知乎200萬高能問題:出國留學的人回國是國外待不下去了?

02

任何一個行業裡,優秀的人永遠太少

要回到國內踏踏實實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改掉你說話中英混合的壞習慣,該專業的地方老老實實全英文,平常的時候好好學習怎樣把意思用中文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

這樣才能體現你的職業和專業。

我始終相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個公司都會被非常迫切的需要,因為任何一個行業裡,優秀的人永遠太少。

03

親戚朋友,才是回國的人最大的牽絆

國內與國外最大的不同,不是收入差異,不是空氣質量,不是食品安全,不是高鐵和美食,甚至語言和文化也不是最大的障礙。

最大的差異在社會根基上,父母,各種親戚,各種朋友都是中國的原住民,土著。在國內,這種社會關係網絡能帶給你的支持和收益,以及帶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巨大的。

這種收益不僅是指找關係走後門,是指你創業失敗或者辭職gap的時候有給你兜底的;是指你在與朋友的聚會上可能就有機遇可以抓住;是指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會有親朋好友接待;是指有更多的前輩經驗可以參考和更多的信息渠道。

身處這片土壤時可能感覺不出來,但是當你失去這一切,隻身一人,要白手起家地融入另一套體系中時,會發現有些原本很簡單很熟悉的,甚至都不在考慮範圍內的問題都變得有些複雜。

04

這是我的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不想看個演唱會被亂槍打死;

不想半夜出門被黑哥哥打劫;

不想和朋友們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一個城市裡就幾家餐館勉強下得去嘴;

不想在公司裡被邊緣,被印度上司懟;

不想在大街上被別人罵滾回中國去,不想去買個冰淇淋都會被歧視;

不想被那些叫囂著女權、支持同性戀、傳教等等的人浪費時間;

不想看病巨貴還預約不上,打個針抽個血要扎5個眼兒還巨疼;

不想被人開玩笑說你一定數學很好吧,也就會計和統計適合你了;

不想打籃球的時候被一群黑哥哥按在地上摩擦;

不想未來孩子在教育上收到不公正的待遇;

不想爸媽老了在國內沒人照顧,或者在國外沒有朋友語言不通寸步難行;

不想開個車就被傻逼吸毒女司機掏槍殺了;

不想自己或者所愛的人莫名其妙搭個便車就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了;

不想去酒吧喝酒除了站著聊天就沒有其他活動了;

不想出去旅遊除了滑雪爬山就沒啥可玩的了;

不想吃不到正宗的中餐,館子裡的米飯都是夾生的;

不想被當成日本或者韓國人;

不想工資賺的不高,生活質量不好,還存不下錢…

……

等等理由。

其中有一些是因為我在美國生活的時候的地域侷限性,有一些是個人生活習慣問題,有一些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

但是總有一些原因會觸動到和我有著相同境遇或者顧慮的海外留學生,讓他們考慮回國。

就好像,你是一支隊伍的球迷,它曾經的輝煌或者底蘊在過去打動了你。但是現在它某方面出了問題,戰績不佳,你就馬上不喜歡他,轉投其他的球隊了麼?

更何況這是我的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更何況它還在不斷進步,在為十幾億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這很不容易,而我選擇相信它,選擇為它貢獻自己的力量。不難理解吧?

05

誰叫我有一箇中國胃?

  • 專業:涉及國防的軍工專業,在國外很難接觸到產業內核。比如氣動流體專業的經驗公式,往往是幾代工程師的結晶,一個歐美國家的本國人都要很努力才有可能接觸到,你作為一個外國人奮鬥一輩子都可能沒戲。
  • 語言:夾雜多種語言帶來的影響,容易被孤立。歐洲的諮詢公司很多項目是由多國工程師合作的,雖然大家工作的時候可能都說英語,但是難免會出現不經意間的小語種團體,這種短暫的交流別人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但是你會不由自主得覺得自己被“隔離”。
  • 人情:與文化緊密相連,stereotype 的力量可能無比巨大。意大利人生性浪漫,西班牙人 party 瘋魔,比利時人嗜酒如命,“融入”的問題是一粒種子,即使不發芽,也會深埋心中。
  • 安全:在比利時經歷過一次恐襲,炸彈就炸在離家走路10分鐘的地鐵站。槍擊、持刀砍人也都發生過,雖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但是中國的人身安全問題對比來說還是有保障的,起碼晚上自己出門不會擔心被搶。
  • 飲食:個人觀點,管你是鵝肝蝸牛,米其林多少星,實際上都沒有紅燒肉、水煮魚、火鍋來的實在。

06

所有漂泊的人都是為了不再漂泊

因為家是家,一輩子都是。“所有漂泊的人,都是為了有一天可以不再漂泊。”

出國時候小,至今在外將近10年。按理說,越小越好適應新的環境。從某種方面來說是吧,口音比別人淡點,跑的地方比別人多點,同樣,也更徹底地懂得,所有地方都不如表面那樣光鮮。

你如果體驗過因為語言不通在學校被欺負,被孤立,被捉弄;或者在發燒生病來例假虛到暈過去,爬起來以後只能啃啃麵包;然後你再想想,那一刻你身邊一個人都沒有。

我不是說那種“我通訊錄裡有很多人,可是沒有人懂我”,而是,真正切切,這整個國度,你只有自己的感覺。

你的家在大洋的彼岸,你在乎的人和你有七八小時的時差。那種入骨的孤寂,不知道有沒有感受過。

我剛出來的時候,一個叔叔對我說,我保證,三年之後,你絕對不想回來了。後來三年又三年的過去了。沒錯,我對回去沒有那麼執著了。

剛來的時候,聽不得對國內任何的閒言亂語。以前顯得那麼蒼白的愛國教育,來這兒唱次國歌就能熱淚盈眶。

慢慢地,可以像個旁觀者一樣去客觀看待這個像是精神寄託的地方,它沒有那麼好,只是“距離產生美”而已。看著新來的留學生抱團取暖,想到曾經的自己,卻也不會向那個群體走去了。

可是,我還是想回家。就算那片土地再差,抱歉,那是我紮根的地方。

十年,家裡大大小小的聚會,媽媽退休,爸爸生日,姐姐結婚,哥哥生娃,你全部缺席。你習慣報喜不報憂,所以當別人問“你過的怎麼樣”,你嗯嗯啊啊都不知道從哪兒講起。

你要是有能力把你大大小小一家子都拖過來,那算你有本事。可是我沒有,我自己都活得夠辛苦。

而且全世界的人都有這種感受吧,以下是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截屏,很好地闡述了異國他鄉的感受:

知乎200萬高能問題:出國留學的人回國是國外待不下去了?

來源:推特


今日話題

出國留學的你

選擇回國的原因是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