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靈詩人,一詩流傳千古也惹來殺身之禍

劉希夷 宋之問 李嶠 朋友圈 暗盒子 2017-04-21

唐詩江湖第十回:劉希夷才高旨苦 宋之問為詩弒甥

中國超靈詩人,一詩流傳千古也惹來殺身之禍

文/時間領主

詩曰:

山樹落梅花,飛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滿甕陽春酒。

攜酒上春臺,行歌伴落梅。

醉罷臥明月,乘夢遊天台。(劉希夷《春日行歌》)

1

上回書說到,唐高宗時期宰相李嶠,一生沉沉浮浮,數次升遷,又屢遭貶謫,差點死在玄宗手中,最終在廬州別駕任上去世。沒想到,死後40多年,他的一首《汾陰行》卻讓唐玄宗數度落淚。人生諸多坎坷,但有如此一遭,復有何憾哉?

這裡單說一人,雖沒有李嶠那麼複雜的經歷,也沒有他那樣的氣度,但論起文采來,則有過之而無及也。可惜的是,此人年紀輕輕,不到30歲即遭奸人所害,著實令人惋惜。更可惱的是,害他的人竟是他的親舅舅。你道是何樣的冤仇,竟讓舅甥兩人以命相搏?且容小子慢慢道來。

李嶠7歲時,公元651年,河南汝州發生了一件奇異的事兒。這天,一名雲遊的行腳僧路過一個村落,忽然“噼裡啪啦”下了一場暴雨。出家人修身養性,但莫名淋個落湯雞,也不覺在心中罵聲娘。正罵間,雲開雨停,一道彩虹掛在西天。這僧人正在驚奇,就聽村頭傳來“呱呱”的嬰兒哭聲。他循聲找去,還沒進村,就見一漢子喜顛顛跑來,“生了,生了,是個大胖小子,我老劉家終於有後了。咦,和尚,你從啥地兒來,跟我去吃喜酒啊。”

中國超靈詩人,一詩流傳千古也惹來殺身之禍

出家人豈能喝酒,但行腳僧已飢腸轆轆,也只好跟去打個牙祭。小院裡擠滿了前來祝賀的人。有人把小公子抱出來跟大家見面。這行腳僧一看,不得了,小公子長得印堂飽滿,面紅耳赤,端的是個小天才,可再一看雙眼,一大一小,毛髮泛黃。僧人心裡一咯噔,匆匆吃過幾個饅頭就走了。

臨行,他把主人家叫到一邊,沉聲說,“施主,我看小公子端的是個人才,只是他命裡有劫數,少不得是個寄人籬下的命。”那漢子一聽,臉一下就沉下來了,黑著臉說,“你這和尚說什麼怪話。”一跺腳,走了。和尚搖搖頭,也徑自走開。無話。

卻說這少年漸漸長大,取名劉希夷,字庭芝。少年姿容俊美、聰明伶俐,琴棋書畫都是一學就通。家人自是歡喜不勝。卻不道,一場災難正在來臨,數年前和尚所說的命運,正滾滾而來。

就在劉家大張旗鼓,準備為希夷過12歲生日時,父親忽然患病身亡。喜事變成了喪事,本家的幾位伯伯叔叔就想起了和尚的話,覺得劉希夷也許果真有可父的命,遂連夜召開家族會議。大家商量一宿,決定讓劉希夷跟著母親,回到外祖父家生活。

就這樣,少年天才劉希夷,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中國超靈詩人,一詩流傳千古也惹來殺身之禍

2

其外公宋令文是一位鄉紳,多才多藝,交友重義,不僅富於文采,且工書法,力大過人,被鄉親們稱為“三絕”。但此公也是命運不濟,雖官至東臺詳正學士,娶了幾房姨太太,卻一直沒有子嗣。眼看到了中年,好不容易在656年生下小公子,取名宋之問。宋家忙大張旗鼓,拜訪名山古剎還願。不幾年,又生兩個大胖小子,分別取名宋之悌、宋之遜。且說這三兄弟,後來繼承父親的“三絕”,宋之問成了大學問家,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則精於草隸,成為當時一段佳話。

劉希夷來到宋家,自然是跟宋氏三兄弟一起讀書,同師學習。他自幼喪父,性格自然有些乖張,又常遭宋氏三兄弟欺辱,因此做起詩來往往哀怨婉轉,他又喜歡模仿古詩,寫閨情別怨,與當時的體勢不同,不被詩壇認可。但他毫不為意,依舊我行我素,喜好遊山玩水,與僧侶交遊。676年,他終於熬出頭了,跟大舅宋之問一起進士及第,躍入龍門。

宋之問高高興興當官去了。唯獨劉希夷卻覺得朝政已被武后集團把持,不願同流合汙,竟不入仕途,由中原入蜀,經三峽沿江而下,去揚州遊玩去了。在長途旅行中,他寫下很多詩篇,尤以從軍和閨情詩為多。遊玩一大圈兒回來後,他又回到宋家。這時候,宋之問已在朝廷做得風生水起,自然很少再回宋府了。久而久之,劉希夷與舅母暗生情愫,可礙於世俗道德,天天見面,卻無法親近,劉希夷自是苦不堪言。

中國超靈詩人,一詩流傳千古也惹來殺身之禍

就在這段為情所困的時日,劉希夷憋出了自己平生最大的招兒——寫出了千古名篇《代悲白頭吟》——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很多人覺得,這首詩不啻是劉希夷的情史自傳,才會寫的如此動人心魄。原來,他和舅母很早就相識,一個“洛陽女兒惜顏色”,一個“伊昔紅顏美少年”,也曾“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可惜的是,自己後來無意當官,雲遊四方,而宋之問則踏入仕途,舅母苦等劉希夷不至,無奈委身宋之問。等劉希夷再回到宋家,她已成了舅母。一個“一朝臥病無相識”,一個“坐見落花長嘆息”。造化弄人,時過境遷,四目相對之時,已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詩人不覺感慨:“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不成想,這首詩,讓一生無甚建樹的劉希夷名聲大噪,也是這首詩,讓才情滿腹的天才早早枉送性命。

你道為何?

中國超靈詩人,一詩流傳千古也惹來殺身之禍

3

卻說這一日,劉希夷作詩已成,再三吟哦,當他吟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時,覺得晦氣、不妥,心想這句詩像是讖語,跟石崇的“白頭同所歸”有什麼不同呢?遂思索再三,改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還是覺得有些晦氣,“然死生有命,豈復由此”。於是,他索性把這兩句詩都保留了下來。

沒想到,宋之問這天剛好回府,聽到劉希夷吟誦“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非常喜歡,就私下找到劉希夷說,“外甥啊,你這句詩很不咋地,聽著總感覺晦氣,不如給舅舅吧,舅舅改天給你一句更好的。”

劉希夷想想也是,舅舅在朝廷做官,哪有時間作詩啊,自己閒的蛋疼,以後再寫更好的,也未嘗不可,遂大方地答應了。“舅舅喜歡,拿去就是了。”

宋之問得了詩,喜不自勝,當即讓家丁寫好請帖,稱自己新作妙詩,邀請同僚共賞。同時,他將該詩更名為《有所思》,錄入自己的詩集中。

中國超靈詩人,一詩流傳千古也惹來殺身之禍

沒想到,不幾天,劉希夷就後悔了,向舅舅討詩。這時候,請帖都發出去了,怎好更改。宋之問自然不許。劉希夷發狠了說,“舅舅如若不還外甥詩句,我就將此事公佈天下,讓大家都知道這是外甥原創的。”

宋之問惱羞成怒。當晚,他就趁劉希夷喝醉之際,讓下人用土袋子把他悶死了,年僅29歲。

舅母知道後,悲慟不已,但事已至此,便要求宋之問把外甥好好厚葬,否則就告發他。宋之問只好和二弟、三弟一起,把劉希夷厚殮後用馬車運回汝州,在風穴寺安葬。

總算搞定了,賞詩宴終於可以照常進行了,卻不想又惹出一檔事端來。這正是——

文星下凡歷劫難,喪父飄零命多舛。

洛花有情身先死,空令世人長嗟嘆。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