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說電影之前先來段明星軼事吧,現在我們有一種慣用句式“我和XX不得不說的故事”,這個撩人句式的始作俑者好像就是陳國軍,他當年出版了一本《我和劉曉慶—不得不說的故事》一時很風靡。陳國軍是劉曉慶的第二任丈夫,兩人從同居到結婚再到離婚只有短短几年。根據陳國軍的回憶,1987年他當導演,妻子劉曉慶當製片人和主演共同在營口拍了一部電影。在電影開機前,有個演員姜某送劉曉慶一直送到營口火車站,然後自己再坐火車回北京。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陳國軍說的這部在營口拍攝的電影就是本文要介紹的《大清炮隊》,這也是陳國軍和劉曉慶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雖然創作背景有些狗血,但這些緋聞沒有影響本片的質量。也許從畫面上,《大清炮隊》看起來有些粗劣,但富有內涵的故事情節、演員的出色演技和濃濃的民族情懷保證了本片的水準。只是可惜,《大清炮隊》不論是從票房還是知名度上都非常慘淡,唯一值得一書的是當年曾在新加坡影展獲獎,在網絡點評平臺打分則是相當一般的6.7分。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筆者認為《大清炮隊》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有以下幾點理由:

一、 富有張力的故事硬核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硬核,《大清炮隊》的硬核就是故事情節。幾個沿海村莊的農民為了五十個銅板的賞錢冒充炮隊兵丁冒名應卯,不想炮隊緊急出發前往前線炮臺。這幾個農民中,有抽大煙的老頭,有太平軍的餘部,有三代單傳怕死的獨苗,有未成年的小孩,還有一個女扮男裝的“花木蘭”。在炮隊裡,他們還遇到了好色貪財的兵痞,拿神龕當武器的炮臺守備,一心為國的千總等人。

這樣一個烏合之眾一樣的炮隊,在面對帝國主義的進攻時同仇敵愾慷慨赴死。小孩子偷襲英軍失敗被火燒死,兵痞夜襲英軍艦隊被打死,太平軍餘黨被俘將英法聯軍帶入雷區同歸於盡,抽大煙的老頭在最後的肉搏中被打死,三代單傳的獨苗求救兵時卻被冒功領賞的總兵射死,迷信的守備被炸死,一心為國的千總最後點燃彈藥和敵人玉石俱焚。“花木蘭”身份暴露卻被大家保護,她在大戰前夕自願嫁給全軍,在全軍覆沒之際本已經脫身的她重新殺回敵陣。

大清炮隊以全軍覆沒的方式上演了一場力量懸殊的戰鬥,炮隊裡的每個人都有弱點和毛病,但這些都沒有阻礙他們成為不知名的民族英雄。可歌可泣卻又無比悲壯甚至悲涼,這樣的故事內核可算是匠心獨具。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二、 簡陋卻又考究的服化道,荒唐又真實的細節

本片的畫面偏暗,說是炮臺,其實就是幾個夯土臺,炮隊士兵的號衣又髒又破,大炮看起來粗製濫造的。如果不懂歷史的人會覺得這玩意兒也寒磣了。但是,我們通過對比清朝那些老照片可以知道,這其實就是真實的歷史面貌。

本片雖然在營口西炮臺拍攝,片中炮臺名字叫鄔口,但根據情節考據,其原型應該是天津的大沽炮臺,事件原型應該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兩次大沽口炮臺之戰,也許還要加上八國聯軍那次的大沽炮臺戰鬥。本片中那些大片的荒野,鹽鹼地和沼澤正是大沽口炮臺寫照,因此本片其實是真實再現了歷史面貌。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片中有幾個荒唐的細節值得說一下:一個是守備和千總接到聖旨,要求他們不許朝英法聯軍開炮,同時還不許洋人軍隊登岸。如此荒唐不符合邏輯的命令其實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並不鮮見,而登峰造極者則是兩廣總督葉名琛的“不和不戰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另一個是片中總兵小妾來信說洋人腿不能彎曲,用棍子一打就倒。這也是真實歷史,這話就出在清朝皇帝咸豐的上諭中,荒唐至極。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還有一個就是迷信的守備大人,他讓部下把馬桶等髒東西弄到炮臺上辟邪阻止洋人的火炮,歷史上幹出這事的人叫楊芳,是清朝著名將領。

片中還有個頗具諷刺和黑色幽默的片段,總兵大人號稱給他八千綠營就能掃平歐羅巴,這話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確實有人吹過。而總兵冒功領賞說擊沉敵艦十五艘,這種吹大牛謊報戰功的事兒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可謂是比比皆是。咸豐皇帝經常是看到大捷的奏報一篇接一篇,然後看著看著忽然來了個徹底大敗,這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本片中最忠於職守壯烈犧牲的千總楊成孝,其原型應該有關天培和羅榮光的影子。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三、 演技出色的演員

本片演員中比較知名的就兩位,一位是女主角劉曉慶,她扮演的是花木蘭這個角色。從怯懦、膽小到主動發炮攻擊敵艦,再到最後冒死前去搬救兵,劉曉慶在本片中的表演可謂可圈可點。尤其是她自願嫁給全軍的那段,雖然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虛幻色彩,但從整體上看倒不失為絕妙的一筆。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另外一名知名演員則是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他扮演的迷信守備在本片中承擔了少有的幾個笑點。一個是公佈逃兵處理條例時,他的手下卻宣讀了吃空餉的條例,妥妥打臉。另一個是他和千總兩人為了是否出戰問題引經據典舌戰場面。還有一個則是上級公佈的賞格是二百兩,這位貪財的大人轉臉公佈是二十兩,馬上就被千總打臉。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四、 幾個震撼人心的畫面

筆者在觀看本片時對幾個畫面可謂是二十年難忘。

一個是太平軍餘部狗剩被俘後,他帶著英法聯軍走進雷區,他跪地大呼讓千總點火:“楊成孝,你點火啊,你還欠俺一碗酒呢。”熟悉嗎?像不像《亮劍》裡秀芹的視死如歸。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另一個是抽大煙的老頭,他在炮臺臨近陷落時帶領剩餘兵勇衝出炮臺展開肉搏。負傷的他被洋人將槍管伸進了嘴裡。他臨死前嘟囔著:“只要讓我再抽一口大煙,我就把你們全都弄死。”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三代單傳的獨苗李有財被派去搬救兵,這也是千總大人給他留的一條活路。李有財被總兵府攆出去後沒有逃跑而是繼續想辦法,最終他在掩護花木蘭時被亂箭射死。他臨時前的話還是那句口頭禪:“我們家三代單傳。。。”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最震撼人心的則是結尾,受重傷的千總楊成孝和兩位下屬聚集在火藥堆上,一個士兵悲憤的哭訴:“二十年後咱們真能成一條好漢嗎?後世的人能記得咱們嗎?我們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楊成孝在炮臺陷落時點燃了火藥堆,他臨終前大呼:“皇上啊,我泱泱大國,怎麼就打不過幾個洋毛子啊。”

如今看來,依然讓人震撼而無言。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五、 借鑑的經典

《大清炮隊》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來引起的關注度都非常低,不過由於其優秀的故事內核和出色的人物設計卻被其他人借鑑並拍成經典。

這個人就是馮小寧,他在他的電影中多次借鑑過《大清炮隊》的細節。比如大炮打不響,《北洋水師》,脫離戰場回家的士兵返回炮臺參戰,也是《北洋水師》。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最多的借鑑則是《戰爭子午線》,對比之下,《戰爭子午線》中的幾個主要角色,他們同樣是沒有真實姓名,同樣是各有各的問題,同樣是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是一幕悲壯的畫面,同樣是有一個老是嘮叨的角色(我家三代單傳VS我爸爸說等打完仗到楊村接我),男主角同樣是在戰鬥的最後一瞬和敵人同歸於盡。

應該說《戰爭子午線》的故事設計和《大清炮臺》有異曲同工之處,說是借鑑也不過分。但悲催的是在網絡評分中《戰爭子午線》高達8.4分,《大清炮臺》雖有劉曉慶葛存壯加盟卻只有6.7分。

劉曉慶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借鑑它的8.4分,本片只有6.7分

筆者在其他場合唯一一次聽到有人提起這部電影居然還是一個小品,郭達蔡明和蔣小涵的《假爸爸,真爸爸》中的這一幕,蔡明的臺詞:“大清炮隊都上來了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