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原鄉,怡然資陽

劉湘 鄧錫侯 乾隆 黃帝內經 歲月都江堰 2017-05-03

卓禮賢(四川都江堰)

根據2017年4月28日四川在線資陽站的“跟著鏡頭去旅行,資陽這個古鎮原來這麼美”。為了貫徹落實資陽市第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打造“蜀人原鄉,怡然資陽”,號召大力宣傳擴大,以雁江區委、宣傳部指導、區文聯、網信辦等單位主辦的“重訪雁江古鎮”系列採風活動正式在保和鎮拉開“序幕”。值此,我作為一個土生土長、歷經古鎮歷史變遷的古稀老人為之振奮和高興,將我所收集的保和古鎮的一些情況和資料介紹如下,為打造美麗的古鎮盡微薄之力。

蜀人原鄉,怡然資陽

保和鎮

保和鎮,原名陽化場,始建於乾隆五十五年(由原來小河邊,朱家壩的賴宛鎮遷移至此),位於陽化河東岸,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中國地圖,分省地圖,四川省地圖、內江地區交通地圖、資陽縣交通地圖、均顯示為《陽化》。特別記憶猶新的是上小學地理課時,老師還將地圖展示給學生說:你們就生長在這裡。

“陽化”原至《皇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陽化氣,陰成形”“陽化”主動,“陰成”主靜,陽化河指流動的河!好美的名字。“花溪”是指永太、吉祥一帶的水溪系陽化河支流。(參閱《資陽重點河流基本情況》。)陽化河遠近聞名。五十年代末,我有幸去宜賓、自貢、瀘州等地,當地的人一聽我是資陽縣陽化場一帶的口音都說:“陽化場,好熱鬧的水碼頭,我們鹽幫的中洋棒船都要撐到那裡去,那裡的雙飛燕小木船穿梭不斷”。陽化場有六宮、一廟、一堂。即:萬壽宮(江西館,現鎮政府)、禹王宮(糧站後轉予保和中心醫院已拆毀)、惠民宮(供銷社已賣予私人)、南華宮(煙站)文武宮(原食品站對面已拆毀)、天尚宮(原小橋村已拆毀),雷主廟(原米市壩,崇善公社、鄉政府、鎮醫院),米市壩戲臺,每年的正月間立天燈,道士先生要禱告祈福!有一字庫正對小學,建於嘉慶年間,字庫山邊有一石碑名《通陽橋聲》記敘了縣城通往小川北的必經之路,要通過陽化場,該碑及字庫已毀。小學巖邊有“他山助我”據說是民國初年建學堂時由清末秀才朱江樓(高龍人)提字,和迎龍橋是現僅存的古蹟。迎龍橋幼小時三五成群橋下戲水,發現橋拱上刻有文字記載:拱中央有太極圖、並刻有當時修橋捐款人的姓名,醒目的提示建於乾隆五十五年。未建橋興場時,這裡是五馬歸巢的狹窄溝壑。在舊城改造時,拆原鄉政府(雷主廟)挖很深的地基,全是河對面的沙泥所填,相傳,明末清初,有一陽化道人在此修行並倡反清復明,往北有陽化溝直通寶頂寺至樂至、遂寧、小川北。1995年舊城改造,當時的包工頭要拆迎龍橋,鋪成預製板,招到多人反對,這是陽化場的唯一古蹟,也是歷史的唯一見證,因此得以保留。

蜀人原鄉,怡然資陽

二劉軍閥混戰

民國19年(1930年)劉湘、鄧錫侯、田頌堯三軍(由劉湘神仙軍師劉從雲(資中人)選址)在陽化場開三軍聯誼會。劉湘部從佛安寺(雙龍橋下現紫微)佈防至大洪和兩河口,鄧錫侯部佈防五里店至中和丹山,田頌堯部佈防寶頂寺至童家壩,當時川劇名伶陳書訪16歲初出道,內江郭連方戲班,(鼓師牟九龍)在這裡演出一個月,非常熱鬧,開會之後不久,便爆發了毗河之戰,劉文輝被侄兒劉湘擊敗潰退至雅安,劉湘為四川王,劉文輝西康省主席。

作者簡介 卓禮賢,筆名陽化河,醫生,熱愛文學,在報刊雜誌發表多篇文章,著有《陽化河老朽遊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