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

劉偉強、黃建新

文 | 杜思夢

編輯 | 萬曉茜

在《建軍大業》首映禮上,歐豪、劉昊然、馬天宇、張藝興、董子健、霍建華、張天愛等31位當下最具人的青年演員一字排開,一股濃濃的青春氣息撲面而來,很難想象,這些只出現在偶像劇裡的“鮮肉”“小花”們,撐起了一部重大歷史革命題材大戲,更意外的是,這部紅色歷史戰爭鉅製的導演不是黃建新也不是韓三平,而是來自香港的劉偉強,此前,他的導演代表作是《無間道》。

從“導演”位置上退下來,改任監製的黃建新,對選劉偉強執導的決定沒有一點兒意見,“找他拍,因為他比我們拍的好呀!”

對比自己執導的《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黃建新對《建軍大業》讚不絕口:“‘建軍’這麼複雜的事情,劉偉強竟然用故事的手法講清楚了,了不得。”“你沒覺得劉偉強的電影語言非常現代嗎?”,“我以為劉偉強看了幾百萬字的史料,沒想到他看過的是這個10倍!”......

《建軍大業》的提前點映讓不少觀眾意外,夠燃夠爆夠熱血,“鮮肉”演員演技集體大爆發,戰爭場面獲贊超越所有國產戰爭片,就連過審都比前兩部都順利。至於劉偉強的香港導演身份,黃建新從沒把他當成過問題,“一個好劇本可以由任何導演完成,誰規定你必須出生在這兒才能拍?”

內地、香港、臺灣,這不都是一回事嗎?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

《中國電影報》:《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兩部影片是您跟韓三平導演在拍,為什麼到了《建軍大業》會邀請來自香港的劉偉強來執導?

黃建新:他比我們拍的好嘛。

《中國電影報》:哪方面好?

黃建新:你沒覺得劉偉強導演這部的電影語言非常現代嗎?他非常現代化,電影語言也新,這種語境關係讓《建軍大業》變得更討大家喜歡。

其實我們導演之間早就不分內地、香港、臺灣了,這不是一回事嗎?好萊塢導演大多也不是美國人,吳宇森去好萊塢拍過,劉偉強、陳可辛也去拍過。我覺得,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一個團隊,不分香港內地。

《中國電影報》:但畢竟香港導演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和感情不會像內地導演那麼深,有沒有過擔心?

黃建新:劉偉強導演從知曉到第一次深入瞭解,他對這段歷史有新鮮感,所以他找點找的非常準。而我們在這個文化裡浸泡了太久,反而經常找不準,這是他拍《建軍大業》的優勢。其實,美國很多歷史大戲的導演也不是美國人,一個好劇本是可以由任何一個導演完成的,並不是說你一定出生在這兒才能拍。

香港導演在他們的職業生涯裡,永遠要面對市場挑戰,他們永遠要使用最新的電影語言,跟觀眾建立密切關係,才能生存。所以,香港導演的學習精神比我們高多了,就拿《建軍大業》來說,劉偉強同意接這個戲以後,學習史料差不多用了一年半,開始我以為他看的資料大概這麼一摞,幾百萬字,沒想到,他說,是這個的十倍。這是一種什麼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恐怕拍不好都難吧。

《中國電影報》:雖然請了香港導演執導,但《建軍大業》畢竟還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可能仍無法完全按商業片拍,在拍攝過程中有沒有過妥協?

黃建新:《建軍大業》是三部戲裡改動最少的,只有個別的臺詞、個別的話做了修改,比如,朱德說,你給我點錢,說你要錢幹什麼,現在的臺詞是說,找人也得花錢,原來的臺詞是說,找女人也得花錢,因為他是要設一個局嘛。這種改動,跟我從前拍的一部電影來比,都不算什麼。

“小鮮肉”凶猛,我們拍吐了倆,練暈了倆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

《中國電影報》:比起“建國”“建黨”,“建軍”這一次影片選角非常顛覆,幾乎都是像鹿晗、張藝興、李易峰、歐豪等人氣在線的青年“小鮮肉”演員,當時是怎麼考慮的?

黃建新:選演員的時候,導演跟我說了一個要求,想要更年輕的演員,我腦子裡懵了一下,因為我們當時準備的一套演員方案是35歲到40歲那批演員,我們覺得,這些人,觀眾更容易接受。但導演跟我說了一句話,一下就把我說服了,他說,青春是沒法演的。

《中國電影報》:這些青年演員人氣都很高,把他們聚在一起,遇到過什麼阻礙嗎?

黃建新:開始選演員的時候,導演團隊把20年代片中人物的照片都找過來貼牆上,我們在那兒看,發現,原來這些歷史人物那會兒都這麼帥,按現在的說法,這全是“小鮮肉”呀,並且氣質非凡。

接下來,我們把青年演員的素顏照,貼牆上,發現有的跟歷史人物很像,導演做了一輪選擇之後,我、導演、三平、於冬分頭開始發邀請,得到的回饋特別好。

印象最深的是找霍建華演蔣介石,因為演蔣介石要剃頭,霍建華當時正好在演清宮戲,頭髮都剃光了,特別合適。我打電話問霍建華說,我們想請你演蔣先生,先向你發出邀請,你想一想?他說好。結果放下電話沒20分鐘,霍建華就回了電話,說他要演。

這一次選角特別順利,我想,也可能跟題材有關,讓任何一個演員表演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具有吸引力的。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

《中國電影報》:據說,他們都只用收了一個象徵性的片酬?

黃建新:演員的酬金就是一些生活補貼,如果這一批演員按市場價,這個電影就沒法拍了。

《中國電影報》:他們誰比較好拍,誰比較不好拍?

黃建新:都很好。拍戲之前,導演跟我說,想讓他們軍訓一下。我們就通知了所有人到八一廠影視基地軍訓,那兩天持續高溫,每天都三十八九度,他們就在太陽底下晒著,沒有人搞特殊,有兩個演員還中暑了。

開拍以後,我們預算有限,全劇組休息的房車只有5輛,也沒有人覺得有問題,沒有一個演員提額外需求。我們當時還跟大家說,如果大家休息有一些擠,導演組的房車歡迎大家,結果也沒人來。

開拍之前,我們也聽到過一些關於青年演員的負面傳聞,但是在我們片場,傳聞說的全都沒有遇到過。反而是演員們拍得太努力太劇烈,歐豪和樑大維現場都拍吐了,他們都是自己演,沒用替身,即使拍吐了,休息一會兒,接著來。

這是政治大結構裡必備的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

《中國電影報》:從《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到《建軍大業》,三部影片您都有深度參與,在你看來,三部影片的不同點在哪裡?一脈相承的又是什麼?

黃建新:一脈相承的就是說一個國家所必備的幾個要素,現代政治是政黨政治,沒有這個就不會有現代國家的誕生,那就是一個現代革命的誕生。一個國家的強大不能少了軍隊,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的,包括美國把這些拍全了,前蘇聯也拍全了,因為這是政治大結構裡必備的東西。

這三部電影的不同之處在於,前兩部戲是編年史,《建國大業》做成一部電影非常難,《建黨偉業》歷史橫跨辛亥革命到1921年的十年。《建軍大業》比前兩個電影更有故事性,有故事片的核心和氛圍。

但你知道,這次劉偉強拍《建軍大業》真正厲害在哪兒?

一般來講大家都會問,共產黨為什麼要有一支軍隊?他一開始就拍了“四·一二”,因為“四·一二”是國民黨清黨行動,一共殺了30多萬共產黨,這時候,共產黨意識到,要有一支自己的軍隊。

因為,本來我們要通過信仰幫國民黨推行孫中山的理想,但是做不到,那個時候國家分成三個政府,所以,電影裡,周恩來跟斯烈說,“一個國家三個政府,你告訴我這是孫先生原來的想法嗎?”結果周恩來說服了斯烈。

南昌起義是國民黨軍隊的策反,加上毛澤東創立的軍隊,這兩個合起來才是真正的中國工農紅軍。

這麼複雜的事情,劉偉強用故事的手法講清楚了,這是非常了不得的。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

《中國電影報》:除了《建軍大業》,現在很多中國主旋律大片也在探索拍攝方式和市場上的突破,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像《血戰鋼鋸嶺》這樣的美國主旋律電影卻在中國十分賣座,您認為,我們跟美國的差距在哪裡?

黃建新:我覺得關鍵問題是角度不同,前兩天在英國的片場,一進去他們接待我的時候說很喜歡中國的電影,我說你喜歡哪個?他說喜歡《英雄》,你能想象嗎?美國超過80%的人喜歡這部電影,而我們中國國內對《英雄》卻是另外一個評價,這就是角度的問題,因為你不在其中。他們也跟我們說,《變形金剛5》在北美票房不好,而在中國都15億了,還不是因為角度不同。

我們要相信中國電影,相信中國最年輕的電影人。《悟空傳》也是我監製的,當時我們堅持《悟空傳》的特效全用中國本土公司做,因為我們也沒有那個錢拿到美國去,結果這個片的特效成了目前認可度最高的國產片,做特效的全是中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看完《建軍大業》,普通觀眾對戰爭的場面評價說,這一次的戰爭場面超過以往的國產戰爭片,但我們的團隊其實並不是拍戰爭片的團隊,可他們不停學習,總結經驗摸索新手法,這都是中國電影的未來。

觀眾對這些東西的肯定,我相信也是對中國的戰爭片進步的肯定,我們都在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沒有辦法一天完成從這兒到這兒,要給時間,中國電影產業化才不過十幾年。

《中國電影報》:對《建軍大業》的票房有什麼預期?

黃建新:希望更多的人看。加上農村市場的基層放映,《建國大業》的觀看人數是8000萬人次,這要是摺合成票房了不得,就是商業上統計它也是2009年票房冠軍。我們希望《建軍大業》有更多人看到。

票房這個事情我跟導演聊過,導演說,希望中國電影在同一檔期能有幾部都很高的,同時拉動市場才好。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建軍大業》監製黃建新:劉偉強,真是了不得!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商務合作微信:21474250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