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

2016年,一部校園青春劇《最好的我們》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眼球。

開朗隨和的學霸餘淮,樂觀大方的女孩耿耿,桀驁不馴的叛逆青年路星河,不僅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填飽”了我們所有的懷舊。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網劇《最好的我們》劇照

作為中國青春文學作家八月長安“振華三部曲”之一,《最好的我們》將懷舊錶現到了極致,一度被認為是80後青春校園紀念書,也是不少90後高中時代上課時偷偷瀏覽的讀物。

憑藉小說內容的加持以及劉昊然譚鬆韻的完美演繹,當年《最好的我們》最終以豆瓣8.9分完美收官。

如果說趙薇《致青春》拉開了國產青春題材電影的帷幕,那麼電視劇版《最好的我們》則掀起了青春題材網劇的熱潮,也是國產青春題材影視作品的標杆。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網劇《最好的我們》劇照

時隔三年,由陳飛宇何藍逗領銜主演的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也終於和觀眾見面了。

從目前豆瓣5.8分的評價就可以看出來,其效果遠不及電視劇版《最好的我們》。

不過小麥向來不在意這些所謂的評分,因為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在對於一部影視作品的看法上難免大相徑庭。

於是,秉持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小麥去觀看了這部《最好的我們》。

觀影感受只有一句話:幸好我的期待值沒有那麼高。

很顯然,這部《最好的我們》不僅不成功,而且不合格。

先別急著反駁,且往下看。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對於電影版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沾到了不少好處,同時也承受著巨大壓力。

好處在於不管是電視劇版還是小說本身,都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電影版一出來大家自然而然會去支持、一睹為快。

壓力在於電視劇版的演員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實在太過深入人心,不管是劉昊然版的餘淮,還是譚鬆韻版的耿耿,都受到了觀眾乃至小說書迷的一致好評。

甚至不少書迷評價劉昊然彷彿就是書中走出來的餘淮本人一樣。

面對著這樣一個口碑超高的前者,電影版《最好的我們》的壓力顯而易見。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事實證明,陳飛宇版的餘淮和劉昊然的演繹相差甚遠。

就算譚鬆韻版的耿耿不是最好的,也完全不是何藍逗版的耿耿所能企及的。

他們沒有輸在顏值上,也沒有輸在演技上,而是輸在了兩個字:真實。

包括小說之所以能夠從一眾快餐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真實,電視劇版也秉承了這種真實感,才足以深入人心。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很多人對於這種真實感的理解存在著明顯的誤區。

並不是穿上那個時代的衣服、留著那個時代的髮型、住進那個時代的屋子就能稱之為真實。

大家都經歷過學生時期,大部分人的暗戀都只是一個偷偷隱藏在心底裡的祕密和心事,大大方方公之於眾的那不能稱之為情竇初開。

所以八月長安的《最好的我們》總是能帶給我們一種小鹿亂撞的心動感覺。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而且絕大多數人的高中生活都很普通,因為我們只是普通人而已。

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三點一線來回奔波,為了功課而煩惱,為了成績而愁苦。

再早熟的學生也終究是個尚未步入社會的孩子,會焦慮,會恐懼,會胡思亂想,哪有那麼多偶像劇裡的“瑪麗蘇戀愛”“英雄救美”的橋段?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女孩在自己的青春期遇見過霸道總裁式的男孩呢?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小說《最好的我們》雖然講述的是餘淮和耿耿的羈絆,但主線依然是平淡無奇的高中校園生活,哪怕已經暗生情愫,但兩人之間仍舊沒有什麼甜膩的橋段和戲碼,更多的是幫助和奚落,就像我們處於那個年紀都會做的事情那樣。

耿耿最初來到振華的時候,父親剛剛再婚,和父母都很生疏。

這讓她覺得自己無依無靠,急需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恰巧這個時候她遇見了餘淮,一個能夠讓她感受到溫暖的人。

可以說耿耿是單親家庭的孩子這一點,並不是可有可無,然而在電影裡完全被剪掉了。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最重要的是,八月長安成功將餘淮塑造成了一個有弱點的學霸。

雖然他成績優越,但稍微不注意名次就會掉下來,成績不理想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卑,會恐懼,會膽怯。

這一點電視劇版《最好的我們》就做得不錯,它秉承了小說裡餘淮的人物形象和特點,沒有把他改編成一個刀槍不入、百毒不侵的完美男主角。

這樣才能讓人感覺到真實,就好像他在你隔壁的班級,甚至就是你的同班同學。

而到了電影版裡,這樣的真實感就被毫不留情地打破了。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電影中餘淮和耿耿的主要任務似乎就是談戀愛,在教室裡我要靠著你、在天台上給你戴我的耳機、合唱隊伍裡面對面為你唱《勇氣》。

編劇,誰給你的勇氣?

如果說電視劇版《最好的我們》是對小說高度還原的話,電影版就像是把其中的梗掰開了、揉碎了,然後胡亂拼湊在一起,再用瑪麗蘇式的愛情加以襯托,融合成了一個“四不像”。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其實中外影視行業根據小說改編的作品有很多,其中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等。

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成功,無疑兩點,其一是演員與角色形象契合度高,其二是抓住了小說的核心內容。

這個道理不管應用在什麼題材的改編影視作品上都非常適用,哪怕青春校園題材也一樣。

不得不說,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一點也沒抓住。

恕我直言,電影版《最好的我們》,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電影《最好的我們》劇照

恕我直言,這根本不是屬於餘淮和耿耿的故事。

(本文由小麥看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