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流浪地球裡的杭州1號發動機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引爆中國科幻電影概念。

這部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以46億的成績一舉衝到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

其實在科幻小說界,劉慈欣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2015年8月23日,他的作品《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不光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給亞洲國家。

有人評價說,這位娘子關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7年6月25日,他憑藉《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劉慈欣又獲得了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家,單論長篇科幻小說就有共五部,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還有被稱為《三體》前傳的《球狀閃電》和另一個獨立故事:《超新星紀元》。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流浪地球裡的杭州1號發動機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引爆中國科幻電影概念。

這部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以46億的成績一舉衝到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

其實在科幻小說界,劉慈欣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2015年8月23日,他的作品《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不光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給亞洲國家。

有人評價說,這位娘子關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7年6月25日,他憑藉《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劉慈欣又獲得了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家,單論長篇科幻小說就有共五部,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還有被稱為《三體》前傳的《球狀閃電》和另一個獨立故事:《超新星紀元》。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劉慈欣本人

他常說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點從電影《流浪地球》中宏大而又事無鉅細的科技設定中可見一斑。

但其實劉慈欣的小說中常常描寫科技和人文的碰撞,並樂此不疲。

他的作品中既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理想主義激情(帶著地球流浪)又有深沉的人文思考(《三體》中的大低谷現象),震撼讀者的心靈,引人掩卷深思。

01人類是萬物的靈長?劉慈欣有自己的看法。

從最早的先民開始,人類就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各民族的神話中,所有的造物主都和人類擁有同樣的外形特徵。

在神話裡,外國人是由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的。在我國傳說中,人類是女媧照著自己的樣子用泥捏出來的,這說明智慧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流浪地球裡的杭州1號發動機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引爆中國科幻電影概念。

這部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以46億的成績一舉衝到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

其實在科幻小說界,劉慈欣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2015年8月23日,他的作品《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不光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給亞洲國家。

有人評價說,這位娘子關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7年6月25日,他憑藉《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劉慈欣又獲得了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家,單論長篇科幻小說就有共五部,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還有被稱為《三體》前傳的《球狀閃電》和另一個獨立故事:《超新星紀元》。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劉慈欣本人

他常說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點從電影《流浪地球》中宏大而又事無鉅細的科技設定中可見一斑。

但其實劉慈欣的小說中常常描寫科技和人文的碰撞,並樂此不疲。

他的作品中既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理想主義激情(帶著地球流浪)又有深沉的人文思考(《三體》中的大低谷現象),震撼讀者的心靈,引人掩卷深思。

01人類是萬物的靈長?劉慈欣有自己的看法。

從最早的先民開始,人類就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各民族的神話中,所有的造物主都和人類擁有同樣的外形特徵。

在神話裡,外國人是由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的。在我國傳說中,人類是女媧照著自己的樣子用泥捏出來的,這說明智慧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女媧塑泥為人

劉慈欣曾經在博客中發表文章,從進化論的角度對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了反駁,他說:

“我們從樹上下來不過百餘萬年,而真正能把我們稱為我們的文明史,不過五千餘年。

而在上億年前地球的各個古陸上,螞蟻已建立起它們宏偉的帝國了。

相比之下,我們不過是剛剛走進地球這個大房間裡討碗水喝的流浪兒,離地球的戶主還差得遠呢”。

劉慈欣還就這一理論專門撰寫了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吞食者》,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外星人代表大牙來到地球,先吃了一個外交官員嚐嚐味道,然後吐出了那個人的衣服,就像嗑瓜子一樣,在場的人都被驚呆了。

“你怎麼拿起來就吃啊?那是人啊?”

在人類心目中,人類永遠是萬物的靈長,人從來都不能作為一種食物,而其他動物可以。

硬的比不過來軟的,為了保住地球文明,地球人類邀請大牙參觀一個博物館,來展示人類燦爛悠久的文化。

大牙對博物館毫無興趣,在地球學者聲淚俱下介紹人類文明時,他看著挖掘現場泥土裡的螞蟻,看的津津有味。

大牙說,這是一個文明程度要比地球發達得多的“螞蟻帝國”,是一個延續了幾萬年的悲壯文明,卻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被一臺人類的挖掘機輕描淡寫的毀滅了。

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和幾萬年的螞蟻文明比,到底誰是地球的靈長?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流浪地球裡的杭州1號發動機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引爆中國科幻電影概念。

這部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以46億的成績一舉衝到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

其實在科幻小說界,劉慈欣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2015年8月23日,他的作品《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不光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給亞洲國家。

有人評價說,這位娘子關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7年6月25日,他憑藉《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劉慈欣又獲得了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家,單論長篇科幻小說就有共五部,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還有被稱為《三體》前傳的《球狀閃電》和另一個獨立故事:《超新星紀元》。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劉慈欣本人

他常說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點從電影《流浪地球》中宏大而又事無鉅細的科技設定中可見一斑。

但其實劉慈欣的小說中常常描寫科技和人文的碰撞,並樂此不疲。

他的作品中既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理想主義激情(帶著地球流浪)又有深沉的人文思考(《三體》中的大低谷現象),震撼讀者的心靈,引人掩卷深思。

01人類是萬物的靈長?劉慈欣有自己的看法。

從最早的先民開始,人類就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各民族的神話中,所有的造物主都和人類擁有同樣的外形特徵。

在神話裡,外國人是由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的。在我國傳說中,人類是女媧照著自己的樣子用泥捏出來的,這說明智慧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女媧塑泥為人

劉慈欣曾經在博客中發表文章,從進化論的角度對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了反駁,他說:

“我們從樹上下來不過百餘萬年,而真正能把我們稱為我們的文明史,不過五千餘年。

而在上億年前地球的各個古陸上,螞蟻已建立起它們宏偉的帝國了。

相比之下,我們不過是剛剛走進地球這個大房間裡討碗水喝的流浪兒,離地球的戶主還差得遠呢”。

劉慈欣還就這一理論專門撰寫了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吞食者》,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外星人代表大牙來到地球,先吃了一個外交官員嚐嚐味道,然後吐出了那個人的衣服,就像嗑瓜子一樣,在場的人都被驚呆了。

“你怎麼拿起來就吃啊?那是人啊?”

在人類心目中,人類永遠是萬物的靈長,人從來都不能作為一種食物,而其他動物可以。

硬的比不過來軟的,為了保住地球文明,地球人類邀請大牙參觀一個博物館,來展示人類燦爛悠久的文化。

大牙對博物館毫無興趣,在地球學者聲淚俱下介紹人類文明時,他看著挖掘現場泥土裡的螞蟻,看的津津有味。

大牙說,這是一個文明程度要比地球發達得多的“螞蟻帝國”,是一個延續了幾萬年的悲壯文明,卻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被一臺人類的挖掘機輕描淡寫的毀滅了。

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和幾萬年的螞蟻文明比,到底誰是地球的靈長?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螞蟻與金字塔

大牙對於人類中心主義不屑一顧,他說:

“我們以後有很長的時間相處,有很多的事要談,但不要再從道德的角度談了,在宇宙中,那東西沒意義”

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吃驚,在這部小說裡,大牙所帶代表的外星文明,其實是由地球上的恐龍文明發展出來的。

因為地球難以提供恐龍文明存續所需的資源,白堊紀的恐龍們離開了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吞食掉一個又一個的星球。

誰是地球的靈長?我們很難再次自豪的指向自己。

02科學技術發展,帶來了亙古未有的道德難題

進入新世紀,科學在不斷向外延伸的同時,也把目光轉向了自己。

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相繼出現,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拋棄身體,將大腦信息化的構想,這對人類原有的道德倫理體系形成了極大的衝擊。

試問,一個用你的細胞克隆出來的人類,擁有和你完全一樣的外表、指紋和基因。你們相互間該如何稱呼對方?

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劉慈欣對於這種科技與倫理碰撞的話題顯然很感興趣,先後創作了《天使時代》、《魔鬼積木》等小說。

劉慈欣沒有鮮明的表現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自身立場,而是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展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自己來思考和評判。

《魔鬼積木》這部小說裡,主人公是一名非洲裔科學家,他的故鄉桑比亞飽經戰火荼毒。他使用基因技術對人類進行改良,希望新人類能在故鄉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

這位科學家的初衷,是改造人的消化系統,使其能消化更粗糙一些植物,從而解決當地的飢餓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痛斥桑比亞的這種違反人類傳統道德的行為,並聯合多國部隊對桑比亞發動了進攻,其實是想希望得到對方手中的研究成果。

一開始桑比亞的軍隊裝備落後太多,節節敗退。但在戰爭的最後,一群長著翅膀的改造人類猶如神兵天降,將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全部繳獲,從而結束了戰爭。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流浪地球裡的杭州1號發動機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引爆中國科幻電影概念。

這部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以46億的成績一舉衝到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

其實在科幻小說界,劉慈欣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2015年8月23日,他的作品《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不光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給亞洲國家。

有人評價說,這位娘子關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7年6月25日,他憑藉《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劉慈欣又獲得了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家,單論長篇科幻小說就有共五部,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還有被稱為《三體》前傳的《球狀閃電》和另一個獨立故事:《超新星紀元》。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劉慈欣本人

他常說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點從電影《流浪地球》中宏大而又事無鉅細的科技設定中可見一斑。

但其實劉慈欣的小說中常常描寫科技和人文的碰撞,並樂此不疲。

他的作品中既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理想主義激情(帶著地球流浪)又有深沉的人文思考(《三體》中的大低谷現象),震撼讀者的心靈,引人掩卷深思。

01人類是萬物的靈長?劉慈欣有自己的看法。

從最早的先民開始,人類就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各民族的神話中,所有的造物主都和人類擁有同樣的外形特徵。

在神話裡,外國人是由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的。在我國傳說中,人類是女媧照著自己的樣子用泥捏出來的,這說明智慧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女媧塑泥為人

劉慈欣曾經在博客中發表文章,從進化論的角度對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了反駁,他說:

“我們從樹上下來不過百餘萬年,而真正能把我們稱為我們的文明史,不過五千餘年。

而在上億年前地球的各個古陸上,螞蟻已建立起它們宏偉的帝國了。

相比之下,我們不過是剛剛走進地球這個大房間裡討碗水喝的流浪兒,離地球的戶主還差得遠呢”。

劉慈欣還就這一理論專門撰寫了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吞食者》,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外星人代表大牙來到地球,先吃了一個外交官員嚐嚐味道,然後吐出了那個人的衣服,就像嗑瓜子一樣,在場的人都被驚呆了。

“你怎麼拿起來就吃啊?那是人啊?”

在人類心目中,人類永遠是萬物的靈長,人從來都不能作為一種食物,而其他動物可以。

硬的比不過來軟的,為了保住地球文明,地球人類邀請大牙參觀一個博物館,來展示人類燦爛悠久的文化。

大牙對博物館毫無興趣,在地球學者聲淚俱下介紹人類文明時,他看著挖掘現場泥土裡的螞蟻,看的津津有味。

大牙說,這是一個文明程度要比地球發達得多的“螞蟻帝國”,是一個延續了幾萬年的悲壯文明,卻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被一臺人類的挖掘機輕描淡寫的毀滅了。

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和幾萬年的螞蟻文明比,到底誰是地球的靈長?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螞蟻與金字塔

大牙對於人類中心主義不屑一顧,他說:

“我們以後有很長的時間相處,有很多的事要談,但不要再從道德的角度談了,在宇宙中,那東西沒意義”

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吃驚,在這部小說裡,大牙所帶代表的外星文明,其實是由地球上的恐龍文明發展出來的。

因為地球難以提供恐龍文明存續所需的資源,白堊紀的恐龍們離開了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吞食掉一個又一個的星球。

誰是地球的靈長?我們很難再次自豪的指向自己。

02科學技術發展,帶來了亙古未有的道德難題

進入新世紀,科學在不斷向外延伸的同時,也把目光轉向了自己。

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相繼出現,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拋棄身體,將大腦信息化的構想,這對人類原有的道德倫理體系形成了極大的衝擊。

試問,一個用你的細胞克隆出來的人類,擁有和你完全一樣的外表、指紋和基因。你們相互間該如何稱呼對方?

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劉慈欣對於這種科技與倫理碰撞的話題顯然很感興趣,先後創作了《天使時代》、《魔鬼積木》等小說。

劉慈欣沒有鮮明的表現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自身立場,而是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展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自己來思考和評判。

《魔鬼積木》這部小說裡,主人公是一名非洲裔科學家,他的故鄉桑比亞飽經戰火荼毒。他使用基因技術對人類進行改良,希望新人類能在故鄉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

這位科學家的初衷,是改造人的消化系統,使其能消化更粗糙一些植物,從而解決當地的飢餓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痛斥桑比亞的這種違反人類傳統道德的行為,並聯合多國部隊對桑比亞發動了進攻,其實是想希望得到對方手中的研究成果。

一開始桑比亞的軍隊裝備落後太多,節節敗退。但在戰爭的最後,一群長著翅膀的改造人類猶如神兵天降,將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全部繳獲,從而結束了戰爭。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出於正義的目的,能不能改造人類,來以此延續生命?

書中的非洲科學家幼年時,他的妹妹為了讓他活下去,要求他吃掉自己的身體。對於生存和道德,這位科學家有自己的看法:

“文明的基石是建立在吃飽的基礎上的”

先進技術終將改變世界和我們,劉慈欣自己也認為,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不管是劉慈欣,還是筆者本人,對於雙刃劍般的新技術均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劉慈欣只是對技術帶來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引導讀者去從世俗瑣事中跳出來,去思考這些沉重而影響深淵的問題。

03劉慈欣小說中人性的光輝

身為高級工程師,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劉慈欣,是一名技術至上主義者。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作品中處處透漏出的人文主義精神。

對於描寫人性的光輝,他從來不吝惜自己的筆墨。

劉慈欣曾經說過:

“科幻的靈魂是什麼?是思想。所謂思想,包括想象力和對宇宙的深刻感悟等等。

如果一個人成天只會沉浸於個人的小情感之中,對祖國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漠不關心,對大自然的神祕和宏大麻木不仁,那這人不可能寫出好的科幻小說來。”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敘事風格平淡簡潔,宛如一部報告文學。

小說中,西北一個極度貧困的山區,一位鄉村教師患有肝癌,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他把孩子們叫到床前,想再傳授給孩子們一點知識。

哪怕這些知識不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哪怕這些知識很快會被遺忘,他依然想盡到自己最後的努力。

負責毀滅沒有高級文明的蠻荒星球,以此獲取資源的外星文明,在鄉村教師逝世後前來地球考察,隨機抽到了這幾個學生作為考察對象。

外星觀察員提出了幾個物理學的問題,剛好是老師剛剛講過的內容,地球文明因此被判定為高級文明,避免了差點到來的滅頂之災。

一個收入微薄、無人問津的鄉村教師,用他最後悲壯的努力,挽救了整個地球。

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意義,也被提高到廣袤的宇宙尺度。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流浪地球裡的杭州1號發動機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引爆中國科幻電影概念。

這部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以46億的成績一舉衝到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

其實在科幻小說界,劉慈欣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2015年8月23日,他的作品《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不光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給亞洲國家。

有人評價說,這位娘子關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7年6月25日,他憑藉《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劉慈欣又獲得了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家,單論長篇科幻小說就有共五部,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還有被稱為《三體》前傳的《球狀閃電》和另一個獨立故事:《超新星紀元》。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劉慈欣本人

他常說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點從電影《流浪地球》中宏大而又事無鉅細的科技設定中可見一斑。

但其實劉慈欣的小說中常常描寫科技和人文的碰撞,並樂此不疲。

他的作品中既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理想主義激情(帶著地球流浪)又有深沉的人文思考(《三體》中的大低谷現象),震撼讀者的心靈,引人掩卷深思。

01人類是萬物的靈長?劉慈欣有自己的看法。

從最早的先民開始,人類就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各民族的神話中,所有的造物主都和人類擁有同樣的外形特徵。

在神話裡,外國人是由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的。在我國傳說中,人類是女媧照著自己的樣子用泥捏出來的,這說明智慧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女媧塑泥為人

劉慈欣曾經在博客中發表文章,從進化論的角度對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了反駁,他說:

“我們從樹上下來不過百餘萬年,而真正能把我們稱為我們的文明史,不過五千餘年。

而在上億年前地球的各個古陸上,螞蟻已建立起它們宏偉的帝國了。

相比之下,我們不過是剛剛走進地球這個大房間裡討碗水喝的流浪兒,離地球的戶主還差得遠呢”。

劉慈欣還就這一理論專門撰寫了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吞食者》,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外星人代表大牙來到地球,先吃了一個外交官員嚐嚐味道,然後吐出了那個人的衣服,就像嗑瓜子一樣,在場的人都被驚呆了。

“你怎麼拿起來就吃啊?那是人啊?”

在人類心目中,人類永遠是萬物的靈長,人從來都不能作為一種食物,而其他動物可以。

硬的比不過來軟的,為了保住地球文明,地球人類邀請大牙參觀一個博物館,來展示人類燦爛悠久的文化。

大牙對博物館毫無興趣,在地球學者聲淚俱下介紹人類文明時,他看著挖掘現場泥土裡的螞蟻,看的津津有味。

大牙說,這是一個文明程度要比地球發達得多的“螞蟻帝國”,是一個延續了幾萬年的悲壯文明,卻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被一臺人類的挖掘機輕描淡寫的毀滅了。

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和幾萬年的螞蟻文明比,到底誰是地球的靈長?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螞蟻與金字塔

大牙對於人類中心主義不屑一顧,他說:

“我們以後有很長的時間相處,有很多的事要談,但不要再從道德的角度談了,在宇宙中,那東西沒意義”

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吃驚,在這部小說裡,大牙所帶代表的外星文明,其實是由地球上的恐龍文明發展出來的。

因為地球難以提供恐龍文明存續所需的資源,白堊紀的恐龍們離開了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吞食掉一個又一個的星球。

誰是地球的靈長?我們很難再次自豪的指向自己。

02科學技術發展,帶來了亙古未有的道德難題

進入新世紀,科學在不斷向外延伸的同時,也把目光轉向了自己。

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相繼出現,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拋棄身體,將大腦信息化的構想,這對人類原有的道德倫理體系形成了極大的衝擊。

試問,一個用你的細胞克隆出來的人類,擁有和你完全一樣的外表、指紋和基因。你們相互間該如何稱呼對方?

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劉慈欣對於這種科技與倫理碰撞的話題顯然很感興趣,先後創作了《天使時代》、《魔鬼積木》等小說。

劉慈欣沒有鮮明的表現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自身立場,而是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展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自己來思考和評判。

《魔鬼積木》這部小說裡,主人公是一名非洲裔科學家,他的故鄉桑比亞飽經戰火荼毒。他使用基因技術對人類進行改良,希望新人類能在故鄉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

這位科學家的初衷,是改造人的消化系統,使其能消化更粗糙一些植物,從而解決當地的飢餓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痛斥桑比亞的這種違反人類傳統道德的行為,並聯合多國部隊對桑比亞發動了進攻,其實是想希望得到對方手中的研究成果。

一開始桑比亞的軍隊裝備落後太多,節節敗退。但在戰爭的最後,一群長著翅膀的改造人類猶如神兵天降,將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全部繳獲,從而結束了戰爭。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出於正義的目的,能不能改造人類,來以此延續生命?

書中的非洲科學家幼年時,他的妹妹為了讓他活下去,要求他吃掉自己的身體。對於生存和道德,這位科學家有自己的看法:

“文明的基石是建立在吃飽的基礎上的”

先進技術終將改變世界和我們,劉慈欣自己也認為,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不管是劉慈欣,還是筆者本人,對於雙刃劍般的新技術均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劉慈欣只是對技術帶來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引導讀者去從世俗瑣事中跳出來,去思考這些沉重而影響深淵的問題。

03劉慈欣小說中人性的光輝

身為高級工程師,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劉慈欣,是一名技術至上主義者。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作品中處處透漏出的人文主義精神。

對於描寫人性的光輝,他從來不吝惜自己的筆墨。

劉慈欣曾經說過:

“科幻的靈魂是什麼?是思想。所謂思想,包括想象力和對宇宙的深刻感悟等等。

如果一個人成天只會沉浸於個人的小情感之中,對祖國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漠不關心,對大自然的神祕和宏大麻木不仁,那這人不可能寫出好的科幻小說來。”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敘事風格平淡簡潔,宛如一部報告文學。

小說中,西北一個極度貧困的山區,一位鄉村教師患有肝癌,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他把孩子們叫到床前,想再傳授給孩子們一點知識。

哪怕這些知識不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哪怕這些知識很快會被遺忘,他依然想盡到自己最後的努力。

負責毀滅沒有高級文明的蠻荒星球,以此獲取資源的外星文明,在鄉村教師逝世後前來地球考察,隨機抽到了這幾個學生作為考察對象。

外星觀察員提出了幾個物理學的問題,剛好是老師剛剛講過的內容,地球文明因此被判定為高級文明,避免了差點到來的滅頂之災。

一個收入微薄、無人問津的鄉村教師,用他最後悲壯的努力,挽救了整個地球。

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意義,也被提高到廣袤的宇宙尺度。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現實中的鄉村教師

無獨有偶,在前文提到的《吞食者》這部小說裡,同樣有一群地球人類,捍衛了人類最後的尊嚴。

小說裡的地球人類,面對吞食者的侵略,一開始表面上順從對方,將大部分人類轉移到吞食者的外星養殖場。

剩下的一小部分人類,來到月球向吞食者宣戰,在吞食者飛船吞噬地球的關鍵時刻,用龐大數量的核彈驅動月球,向外星飛船發起了撞擊。

當時讀到這一段,我淚流滿面,想起來甲午海戰中撞向日本戰艦的威遠號戰艦。

想必劉慈欣在構思這一段時,也參考了這個情節吧?

由於人類的反擊,吞食者沒能將地球的資源全部吃掉,留下了一點稀薄的空氣和水資源。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流浪地球裡的杭州1號發動機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引爆中國科幻電影概念。

這部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以46億的成績一舉衝到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

其實在科幻小說界,劉慈欣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2015年8月23日,他的作品《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不光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給亞洲國家。

有人評價說,這位娘子關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7年6月25日,他憑藉《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劉慈欣又獲得了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家,單論長篇科幻小說就有共五部,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還有被稱為《三體》前傳的《球狀閃電》和另一個獨立故事:《超新星紀元》。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劉慈欣本人

他常說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點從電影《流浪地球》中宏大而又事無鉅細的科技設定中可見一斑。

但其實劉慈欣的小說中常常描寫科技和人文的碰撞,並樂此不疲。

他的作品中既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理想主義激情(帶著地球流浪)又有深沉的人文思考(《三體》中的大低谷現象),震撼讀者的心靈,引人掩卷深思。

01人類是萬物的靈長?劉慈欣有自己的看法。

從最早的先民開始,人類就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各民族的神話中,所有的造物主都和人類擁有同樣的外形特徵。

在神話裡,外國人是由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的。在我國傳說中,人類是女媧照著自己的樣子用泥捏出來的,這說明智慧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女媧塑泥為人

劉慈欣曾經在博客中發表文章,從進化論的角度對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了反駁,他說:

“我們從樹上下來不過百餘萬年,而真正能把我們稱為我們的文明史,不過五千餘年。

而在上億年前地球的各個古陸上,螞蟻已建立起它們宏偉的帝國了。

相比之下,我們不過是剛剛走進地球這個大房間裡討碗水喝的流浪兒,離地球的戶主還差得遠呢”。

劉慈欣還就這一理論專門撰寫了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吞食者》,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外星人代表大牙來到地球,先吃了一個外交官員嚐嚐味道,然後吐出了那個人的衣服,就像嗑瓜子一樣,在場的人都被驚呆了。

“你怎麼拿起來就吃啊?那是人啊?”

在人類心目中,人類永遠是萬物的靈長,人從來都不能作為一種食物,而其他動物可以。

硬的比不過來軟的,為了保住地球文明,地球人類邀請大牙參觀一個博物館,來展示人類燦爛悠久的文化。

大牙對博物館毫無興趣,在地球學者聲淚俱下介紹人類文明時,他看著挖掘現場泥土裡的螞蟻,看的津津有味。

大牙說,這是一個文明程度要比地球發達得多的“螞蟻帝國”,是一個延續了幾萬年的悲壯文明,卻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被一臺人類的挖掘機輕描淡寫的毀滅了。

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和幾萬年的螞蟻文明比,到底誰是地球的靈長?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螞蟻與金字塔

大牙對於人類中心主義不屑一顧,他說:

“我們以後有很長的時間相處,有很多的事要談,但不要再從道德的角度談了,在宇宙中,那東西沒意義”

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吃驚,在這部小說裡,大牙所帶代表的外星文明,其實是由地球上的恐龍文明發展出來的。

因為地球難以提供恐龍文明存續所需的資源,白堊紀的恐龍們離開了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吞食掉一個又一個的星球。

誰是地球的靈長?我們很難再次自豪的指向自己。

02科學技術發展,帶來了亙古未有的道德難題

進入新世紀,科學在不斷向外延伸的同時,也把目光轉向了自己。

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相繼出現,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拋棄身體,將大腦信息化的構想,這對人類原有的道德倫理體系形成了極大的衝擊。

試問,一個用你的細胞克隆出來的人類,擁有和你完全一樣的外表、指紋和基因。你們相互間該如何稱呼對方?

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劉慈欣對於這種科技與倫理碰撞的話題顯然很感興趣,先後創作了《天使時代》、《魔鬼積木》等小說。

劉慈欣沒有鮮明的表現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自身立場,而是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展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自己來思考和評判。

《魔鬼積木》這部小說裡,主人公是一名非洲裔科學家,他的故鄉桑比亞飽經戰火荼毒。他使用基因技術對人類進行改良,希望新人類能在故鄉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

這位科學家的初衷,是改造人的消化系統,使其能消化更粗糙一些植物,從而解決當地的飢餓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痛斥桑比亞的這種違反人類傳統道德的行為,並聯合多國部隊對桑比亞發動了進攻,其實是想希望得到對方手中的研究成果。

一開始桑比亞的軍隊裝備落後太多,節節敗退。但在戰爭的最後,一群長著翅膀的改造人類猶如神兵天降,將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全部繳獲,從而結束了戰爭。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出於正義的目的,能不能改造人類,來以此延續生命?

書中的非洲科學家幼年時,他的妹妹為了讓他活下去,要求他吃掉自己的身體。對於生存和道德,這位科學家有自己的看法:

“文明的基石是建立在吃飽的基礎上的”

先進技術終將改變世界和我們,劉慈欣自己也認為,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不管是劉慈欣,還是筆者本人,對於雙刃劍般的新技術均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劉慈欣只是對技術帶來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引導讀者去從世俗瑣事中跳出來,去思考這些沉重而影響深淵的問題。

03劉慈欣小說中人性的光輝

身為高級工程師,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劉慈欣,是一名技術至上主義者。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作品中處處透漏出的人文主義精神。

對於描寫人性的光輝,他從來不吝惜自己的筆墨。

劉慈欣曾經說過:

“科幻的靈魂是什麼?是思想。所謂思想,包括想象力和對宇宙的深刻感悟等等。

如果一個人成天只會沉浸於個人的小情感之中,對祖國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漠不關心,對大自然的神祕和宏大麻木不仁,那這人不可能寫出好的科幻小說來。”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敘事風格平淡簡潔,宛如一部報告文學。

小說中,西北一個極度貧困的山區,一位鄉村教師患有肝癌,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他把孩子們叫到床前,想再傳授給孩子們一點知識。

哪怕這些知識不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哪怕這些知識很快會被遺忘,他依然想盡到自己最後的努力。

負責毀滅沒有高級文明的蠻荒星球,以此獲取資源的外星文明,在鄉村教師逝世後前來地球考察,隨機抽到了這幾個學生作為考察對象。

外星觀察員提出了幾個物理學的問題,剛好是老師剛剛講過的內容,地球文明因此被判定為高級文明,避免了差點到來的滅頂之災。

一個收入微薄、無人問津的鄉村教師,用他最後悲壯的努力,挽救了整個地球。

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意義,也被提高到廣袤的宇宙尺度。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現實中的鄉村教師

無獨有偶,在前文提到的《吞食者》這部小說裡,同樣有一群地球人類,捍衛了人類最後的尊嚴。

小說裡的地球人類,面對吞食者的侵略,一開始表面上順從對方,將大部分人類轉移到吞食者的外星養殖場。

剩下的一小部分人類,來到月球向吞食者宣戰,在吞食者飛船吞噬地球的關鍵時刻,用龐大數量的核彈驅動月球,向外星飛船發起了撞擊。

當時讀到這一段,我淚流滿面,想起來甲午海戰中撞向日本戰艦的威遠號戰艦。

想必劉慈欣在構思這一段時,也參考了這個情節吧?

由於人類的反擊,吞食者沒能將地球的資源全部吃掉,留下了一點稀薄的空氣和水資源。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被吞食的地球假想圖

此時大部分的人類,被圈養在外星養殖場,過著“無憂無慮”生活。

出於對地球戰士的尊敬,吞食者讓他們進入了冬眠狀態,並在地球被吐出後允許他們回到地球。

告別時,大牙帶來了老地球上的一塊草皮,人們驚喜地發現,草皮里居然有一群活著的螞蟻。

這些戰士拒絕了和大牙一起離開,自願犧牲自己的身體,來作為螞蟻文明重啟的食物。

或許他們的犧牲,不能換回螞蟻文明的重生,但這至少給了地球文明一個機會。

這種犧牲精神,超越了原本的人類英雄主義。他們犧牲自己的生命讓位於其他物種,只為提供地球文明存續的可能。

這種犧牲,讓人感到敬仰與震驚。

04結語

劉慈欣曾經說過,我們在仰望天空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腳下踩著的大地。

科幻小說的魅力,就在於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超脫出來,站在全人類及每個人類個體的尺度上去思考問題,去感受科學與道德的衝擊。

只可惜很多人如《三體》中的天文學家所說,直到臨終也沒能抬起頭向太陽系之外看上一眼。

康德的墓碑上,有這樣一行字。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日新月異,不斷增長。

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

作者:格格物。

文章:3500字,閱讀大概需要7分鐘。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喜歡我,請加關注,閱讀更多內容。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流浪地球裡的杭州1號發動機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引爆中國科幻電影概念。

這部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以46億的成績一舉衝到了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吳京的《戰狼2》。

其實在科幻小說界,劉慈欣的大名早已響徹全球。2015年8月23日,他的作品《三體》榮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這不光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此殊榮,也是這個獎項第一次頒給亞洲國家。

有人評價說,這位娘子關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2017年6月25日,他憑藉《三體Ⅲ·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2018年11月8日,劉慈欣又獲得了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劉慈欣是一位相當高產的作家,單論長篇科幻小說就有共五部,分別為:“地球往事”三部曲系列(《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還有被稱為《三體》前傳的《球狀閃電》和另一個獨立故事:《超新星紀元》。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劉慈欣本人

他常說自己是一個“技術主義者”。這點從電影《流浪地球》中宏大而又事無鉅細的科技設定中可見一斑。

但其實劉慈欣的小說中常常描寫科技和人文的碰撞,並樂此不疲。

他的作品中既有令人熱血沸騰的理想主義激情(帶著地球流浪)又有深沉的人文思考(《三體》中的大低谷現象),震撼讀者的心靈,引人掩卷深思。

01人類是萬物的靈長?劉慈欣有自己的看法。

從最早的先民開始,人類就一直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各民族的神話中,所有的造物主都和人類擁有同樣的外形特徵。

在神話裡,外國人是由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的。在我國傳說中,人類是女媧照著自己的樣子用泥捏出來的,這說明智慧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女媧塑泥為人

劉慈欣曾經在博客中發表文章,從進化論的角度對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進行了反駁,他說:

“我們從樹上下來不過百餘萬年,而真正能把我們稱為我們的文明史,不過五千餘年。

而在上億年前地球的各個古陸上,螞蟻已建立起它們宏偉的帝國了。

相比之下,我們不過是剛剛走進地球這個大房間裡討碗水喝的流浪兒,離地球的戶主還差得遠呢”。

劉慈欣還就這一理論專門撰寫了一部短篇科幻小說《吞食者》,對人類中心主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外星人代表大牙來到地球,先吃了一個外交官員嚐嚐味道,然後吐出了那個人的衣服,就像嗑瓜子一樣,在場的人都被驚呆了。

“你怎麼拿起來就吃啊?那是人啊?”

在人類心目中,人類永遠是萬物的靈長,人從來都不能作為一種食物,而其他動物可以。

硬的比不過來軟的,為了保住地球文明,地球人類邀請大牙參觀一個博物館,來展示人類燦爛悠久的文化。

大牙對博物館毫無興趣,在地球學者聲淚俱下介紹人類文明時,他看著挖掘現場泥土裡的螞蟻,看的津津有味。

大牙說,這是一個文明程度要比地球發達得多的“螞蟻帝國”,是一個延續了幾萬年的悲壯文明,卻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內,被一臺人類的挖掘機輕描淡寫的毀滅了。

五千年的人類文明和幾萬年的螞蟻文明比,到底誰是地球的靈長?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螞蟻與金字塔

大牙對於人類中心主義不屑一顧,他說:

“我們以後有很長的時間相處,有很多的事要談,但不要再從道德的角度談了,在宇宙中,那東西沒意義”

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吃驚,在這部小說裡,大牙所帶代表的外星文明,其實是由地球上的恐龍文明發展出來的。

因為地球難以提供恐龍文明存續所需的資源,白堊紀的恐龍們離開了地球,在太空中流浪,吞食掉一個又一個的星球。

誰是地球的靈長?我們很難再次自豪的指向自己。

02科學技術發展,帶來了亙古未有的道德難題

進入新世紀,科學在不斷向外延伸的同時,也把目光轉向了自己。

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相繼出現,甚至還有人提出了拋棄身體,將大腦信息化的構想,這對人類原有的道德倫理體系形成了極大的衝擊。

試問,一個用你的細胞克隆出來的人類,擁有和你完全一樣的外表、指紋和基因。你們相互間該如何稱呼對方?

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劉慈欣對於這種科技與倫理碰撞的話題顯然很感興趣,先後創作了《天使時代》、《魔鬼積木》等小說。

劉慈欣沒有鮮明的表現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自身立場,而是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展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自己來思考和評判。

《魔鬼積木》這部小說裡,主人公是一名非洲裔科學家,他的故鄉桑比亞飽經戰火荼毒。他使用基因技術對人類進行改良,希望新人類能在故鄉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

這位科學家的初衷,是改造人的消化系統,使其能消化更粗糙一些植物,從而解決當地的飢餓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痛斥桑比亞的這種違反人類傳統道德的行為,並聯合多國部隊對桑比亞發動了進攻,其實是想希望得到對方手中的研究成果。

一開始桑比亞的軍隊裝備落後太多,節節敗退。但在戰爭的最後,一群長著翅膀的改造人類猶如神兵天降,將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全部繳獲,從而結束了戰爭。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出於正義的目的,能不能改造人類,來以此延續生命?

書中的非洲科學家幼年時,他的妹妹為了讓他活下去,要求他吃掉自己的身體。對於生存和道德,這位科學家有自己的看法:

“文明的基石是建立在吃飽的基礎上的”

先進技術終將改變世界和我們,劉慈欣自己也認為,技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不管是劉慈欣,還是筆者本人,對於雙刃劍般的新技術均不發表自己的看法。

劉慈欣只是對技術帶來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引導讀者去從世俗瑣事中跳出來,去思考這些沉重而影響深淵的問題。

03劉慈欣小說中人性的光輝

身為高級工程師,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劉慈欣,是一名技術至上主義者。

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作品中處處透漏出的人文主義精神。

對於描寫人性的光輝,他從來不吝惜自己的筆墨。

劉慈欣曾經說過:

“科幻的靈魂是什麼?是思想。所謂思想,包括想象力和對宇宙的深刻感悟等等。

如果一個人成天只會沉浸於個人的小情感之中,對祖國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漠不關心,對大自然的神祕和宏大麻木不仁,那這人不可能寫出好的科幻小說來。”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鄉村教師》,敘事風格平淡簡潔,宛如一部報告文學。

小說中,西北一個極度貧困的山區,一位鄉村教師患有肝癌,已經到了彌留之際,他把孩子們叫到床前,想再傳授給孩子們一點知識。

哪怕這些知識不能改變孩子們的命運,哪怕這些知識很快會被遺忘,他依然想盡到自己最後的努力。

負責毀滅沒有高級文明的蠻荒星球,以此獲取資源的外星文明,在鄉村教師逝世後前來地球考察,隨機抽到了這幾個學生作為考察對象。

外星觀察員提出了幾個物理學的問題,剛好是老師剛剛講過的內容,地球文明因此被判定為高級文明,避免了差點到來的滅頂之災。

一個收入微薄、無人問津的鄉村教師,用他最後悲壯的努力,挽救了整個地球。

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意義,也被提高到廣袤的宇宙尺度。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現實中的鄉村教師

無獨有偶,在前文提到的《吞食者》這部小說裡,同樣有一群地球人類,捍衛了人類最後的尊嚴。

小說裡的地球人類,面對吞食者的侵略,一開始表面上順從對方,將大部分人類轉移到吞食者的外星養殖場。

剩下的一小部分人類,來到月球向吞食者宣戰,在吞食者飛船吞噬地球的關鍵時刻,用龐大數量的核彈驅動月球,向外星飛船發起了撞擊。

當時讀到這一段,我淚流滿面,想起來甲午海戰中撞向日本戰艦的威遠號戰艦。

想必劉慈欣在構思這一段時,也參考了這個情節吧?

由於人類的反擊,吞食者沒能將地球的資源全部吃掉,留下了一點稀薄的空氣和水資源。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被吞食的地球假想圖

此時大部分的人類,被圈養在外星養殖場,過著“無憂無慮”生活。

出於對地球戰士的尊敬,吞食者讓他們進入了冬眠狀態,並在地球被吐出後允許他們回到地球。

告別時,大牙帶來了老地球上的一塊草皮,人們驚喜地發現,草皮里居然有一群活著的螞蟻。

這些戰士拒絕了和大牙一起離開,自願犧牲自己的身體,來作為螞蟻文明重啟的食物。

或許他們的犧牲,不能換回螞蟻文明的重生,但這至少給了地球文明一個機會。

這種犧牲精神,超越了原本的人類英雄主義。他們犧牲自己的生命讓位於其他物種,只為提供地球文明存續的可能。

這種犧牲,讓人感到敬仰與震驚。

04結語

劉慈欣曾經說過,我們在仰望天空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腳下踩著的大地。

科幻小說的魅力,就在於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超脫出來,站在全人類及每個人類個體的尺度上去思考問題,去感受科學與道德的衝擊。

只可惜很多人如《三體》中的天文學家所說,直到臨終也沒能抬起頭向太陽系之外看上一眼。

康德的墓碑上,有這樣一行字。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日新月異,不斷增長。

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科學與道德的量子糾纏:劉慈欣,一位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者

我是格格物,一個希望用文字傳遞溫暖的小人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