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
"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左二)和理塘群眾在一起

在金堂縣對口幫扶理塘縣的援助工作中,湧現出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對夫妻,他們義無反顧,奮戰在援藏第一線。儘管環境惡劣,任務繁重,夫妻倆依舊攜手面對、相濡以沫,讓愛情之花綻放在“世界高城”。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幾個月前,理塘縣藏民扎西拉姆一家六口人,從離縣城80多公里外的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搬進了位於理塘縣郊的新家。“去年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自籌了8000多塊錢搬進新房。”扎西拉姆口中的這位援藏幹部,名叫羅洪海,是一名駐村隊員。自從來到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最讓羅洪海操心的就是這16戶85位貧困人口的脫貧事,為了幫助村民落實喬遷新居的異地移民政策,羅洪海忙前忙後,上報材料,為大家爭取資金,讓大家早日住進新房。

"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左二)和理塘群眾在一起

在金堂縣對口幫扶理塘縣的援助工作中,湧現出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對夫妻,他們義無反顧,奮戰在援藏第一線。儘管環境惡劣,任務繁重,夫妻倆依舊攜手面對、相濡以沫,讓愛情之花綻放在“世界高城”。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幾個月前,理塘縣藏民扎西拉姆一家六口人,從離縣城80多公里外的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搬進了位於理塘縣郊的新家。“去年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自籌了8000多塊錢搬進新房。”扎西拉姆口中的這位援藏幹部,名叫羅洪海,是一名駐村隊員。自從來到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最讓羅洪海操心的就是這16戶85位貧困人口的脫貧事,為了幫助村民落實喬遷新居的異地移民政策,羅洪海忙前忙後,上報材料,為大家爭取資金,讓大家早日住進新房。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來到理塘縣已經有一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他每天走村入戶瞭解村情、戶情。最讓羅洪海有成就感的是,他完善了全村的村民基礎信息庫。由於隨時要上報有關村上的數據,但以往表格不規範,很多信息不齊,也沒有及時更新。羅洪海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便於統計和篩選,並及時進行更新,以後每次上報數據,就不用打電話逐一向村幹部詢問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左二)和理塘群眾在一起

在金堂縣對口幫扶理塘縣的援助工作中,湧現出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對夫妻,他們義無反顧,奮戰在援藏第一線。儘管環境惡劣,任務繁重,夫妻倆依舊攜手面對、相濡以沫,讓愛情之花綻放在“世界高城”。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幾個月前,理塘縣藏民扎西拉姆一家六口人,從離縣城80多公里外的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搬進了位於理塘縣郊的新家。“去年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自籌了8000多塊錢搬進新房。”扎西拉姆口中的這位援藏幹部,名叫羅洪海,是一名駐村隊員。自從來到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最讓羅洪海操心的就是這16戶85位貧困人口的脫貧事,為了幫助村民落實喬遷新居的異地移民政策,羅洪海忙前忙後,上報材料,為大家爭取資金,讓大家早日住進新房。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來到理塘縣已經有一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他每天走村入戶瞭解村情、戶情。最讓羅洪海有成就感的是,他完善了全村的村民基礎信息庫。由於隨時要上報有關村上的數據,但以往表格不規範,很多信息不齊,也沒有及時更新。羅洪海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便於統計和篩選,並及時進行更新,以後每次上報數據,就不用打電話逐一向村幹部詢問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讓藏區的孩子都能讀高中、考大學”

晚上八點半,理塘縣第二中學七年級八班的教室仍舊燈火通明,朗朗讀書聲從教室裡飄來。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容和藹的教師名叫黃雪梅,她是一名今年八月剛到理塘縣第二中學支教的數學老師,同時,她也是援藏隊員羅洪海的妻子。一年前,丈夫羅洪海離家奔赴理塘,開展援藏工作。在與丈夫的日常聯繫中,藏區淳樸的風土人情讓黃雪梅心生嚮往。一年後,兒子順利考上了高中,黃雪梅也送走了自己的畢業班。而此時,金堂縣教育局正在遴選到理塘縣的支教老師。得知情況後,黃雪梅主動向縣教育局遞交了援藏申請,通過體檢和層層審查,8月,她也告別家人進了藏。

"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左二)和理塘群眾在一起

在金堂縣對口幫扶理塘縣的援助工作中,湧現出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對夫妻,他們義無反顧,奮戰在援藏第一線。儘管環境惡劣,任務繁重,夫妻倆依舊攜手面對、相濡以沫,讓愛情之花綻放在“世界高城”。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幾個月前,理塘縣藏民扎西拉姆一家六口人,從離縣城80多公里外的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搬進了位於理塘縣郊的新家。“去年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自籌了8000多塊錢搬進新房。”扎西拉姆口中的這位援藏幹部,名叫羅洪海,是一名駐村隊員。自從來到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最讓羅洪海操心的就是這16戶85位貧困人口的脫貧事,為了幫助村民落實喬遷新居的異地移民政策,羅洪海忙前忙後,上報材料,為大家爭取資金,讓大家早日住進新房。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來到理塘縣已經有一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他每天走村入戶瞭解村情、戶情。最讓羅洪海有成就感的是,他完善了全村的村民基礎信息庫。由於隨時要上報有關村上的數據,但以往表格不規範,很多信息不齊,也沒有及時更新。羅洪海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便於統計和篩選,並及時進行更新,以後每次上報數據,就不用打電話逐一向村幹部詢問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讓藏區的孩子都能讀高中、考大學”

晚上八點半,理塘縣第二中學七年級八班的教室仍舊燈火通明,朗朗讀書聲從教室裡飄來。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容和藹的教師名叫黃雪梅,她是一名今年八月剛到理塘縣第二中學支教的數學老師,同時,她也是援藏隊員羅洪海的妻子。一年前,丈夫羅洪海離家奔赴理塘,開展援藏工作。在與丈夫的日常聯繫中,藏區淳樸的風土人情讓黃雪梅心生嚮往。一年後,兒子順利考上了高中,黃雪梅也送走了自己的畢業班。而此時,金堂縣教育局正在遴選到理塘縣的支教老師。得知情況後,黃雪梅主動向縣教育局遞交了援藏申請,通過體檢和層層審查,8月,她也告別家人進了藏。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黃雪梅正在教學

來到理塘,黃雪梅負責初一兩個班的數學,加上早晚自習,一週共有28節課。“這裡的工作量確實有點大。”黃老師說,“基本上是原來工作量的一倍,而且這裡的學生基礎也不太好,需要老師更多的付出。只有從基礎知識出發,反覆講,反覆練習,才能有所收穫。”

"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左二)和理塘群眾在一起

在金堂縣對口幫扶理塘縣的援助工作中,湧現出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對夫妻,他們義無反顧,奮戰在援藏第一線。儘管環境惡劣,任務繁重,夫妻倆依舊攜手面對、相濡以沫,讓愛情之花綻放在“世界高城”。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幾個月前,理塘縣藏民扎西拉姆一家六口人,從離縣城80多公里外的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搬進了位於理塘縣郊的新家。“去年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自籌了8000多塊錢搬進新房。”扎西拉姆口中的這位援藏幹部,名叫羅洪海,是一名駐村隊員。自從來到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最讓羅洪海操心的就是這16戶85位貧困人口的脫貧事,為了幫助村民落實喬遷新居的異地移民政策,羅洪海忙前忙後,上報材料,為大家爭取資金,讓大家早日住進新房。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來到理塘縣已經有一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他每天走村入戶瞭解村情、戶情。最讓羅洪海有成就感的是,他完善了全村的村民基礎信息庫。由於隨時要上報有關村上的數據,但以往表格不規範,很多信息不齊,也沒有及時更新。羅洪海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便於統計和篩選,並及時進行更新,以後每次上報數據,就不用打電話逐一向村幹部詢問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讓藏區的孩子都能讀高中、考大學”

晚上八點半,理塘縣第二中學七年級八班的教室仍舊燈火通明,朗朗讀書聲從教室裡飄來。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容和藹的教師名叫黃雪梅,她是一名今年八月剛到理塘縣第二中學支教的數學老師,同時,她也是援藏隊員羅洪海的妻子。一年前,丈夫羅洪海離家奔赴理塘,開展援藏工作。在與丈夫的日常聯繫中,藏區淳樸的風土人情讓黃雪梅心生嚮往。一年後,兒子順利考上了高中,黃雪梅也送走了自己的畢業班。而此時,金堂縣教育局正在遴選到理塘縣的支教老師。得知情況後,黃雪梅主動向縣教育局遞交了援藏申請,通過體檢和層層審查,8月,她也告別家人進了藏。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黃雪梅正在教學

來到理塘,黃雪梅負責初一兩個班的數學,加上早晚自習,一週共有28節課。“這裡的工作量確實有點大。”黃老師說,“基本上是原來工作量的一倍,而且這裡的學生基礎也不太好,需要老師更多的付出。只有從基礎知識出發,反覆講,反覆練習,才能有所收穫。”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援藏之路漫漫 愛情之花盛開理塘

理塘縣海拔4014米,缺氧的環境也讓羅洪海夫妻倆的身體出現了諸多不適。身體的不適與對家人的思念不斷交織,讓羅洪海夫妻非常難受。“報名援藏其實也猶豫過,家裡老人身體不好,剛上高中的兒子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強,其實家裡需要我們操心的事情還是很多。”黃雪梅說,進藏後,夫妻倆只能通過電話和視頻聯繫孩子,希望通過這樣的“遠程教育”能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

"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左二)和理塘群眾在一起

在金堂縣對口幫扶理塘縣的援助工作中,湧現出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對夫妻,他們義無反顧,奮戰在援藏第一線。儘管環境惡劣,任務繁重,夫妻倆依舊攜手面對、相濡以沫,讓愛情之花綻放在“世界高城”。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幾個月前,理塘縣藏民扎西拉姆一家六口人,從離縣城80多公里外的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搬進了位於理塘縣郊的新家。“去年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自籌了8000多塊錢搬進新房。”扎西拉姆口中的這位援藏幹部,名叫羅洪海,是一名駐村隊員。自從來到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最讓羅洪海操心的就是這16戶85位貧困人口的脫貧事,為了幫助村民落實喬遷新居的異地移民政策,羅洪海忙前忙後,上報材料,為大家爭取資金,讓大家早日住進新房。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來到理塘縣已經有一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他每天走村入戶瞭解村情、戶情。最讓羅洪海有成就感的是,他完善了全村的村民基礎信息庫。由於隨時要上報有關村上的數據,但以往表格不規範,很多信息不齊,也沒有及時更新。羅洪海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便於統計和篩選,並及時進行更新,以後每次上報數據,就不用打電話逐一向村幹部詢問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讓藏區的孩子都能讀高中、考大學”

晚上八點半,理塘縣第二中學七年級八班的教室仍舊燈火通明,朗朗讀書聲從教室裡飄來。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容和藹的教師名叫黃雪梅,她是一名今年八月剛到理塘縣第二中學支教的數學老師,同時,她也是援藏隊員羅洪海的妻子。一年前,丈夫羅洪海離家奔赴理塘,開展援藏工作。在與丈夫的日常聯繫中,藏區淳樸的風土人情讓黃雪梅心生嚮往。一年後,兒子順利考上了高中,黃雪梅也送走了自己的畢業班。而此時,金堂縣教育局正在遴選到理塘縣的支教老師。得知情況後,黃雪梅主動向縣教育局遞交了援藏申請,通過體檢和層層審查,8月,她也告別家人進了藏。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黃雪梅正在教學

來到理塘,黃雪梅負責初一兩個班的數學,加上早晚自習,一週共有28節課。“這裡的工作量確實有點大。”黃老師說,“基本上是原來工作量的一倍,而且這裡的學生基礎也不太好,需要老師更多的付出。只有從基礎知識出發,反覆講,反覆練習,才能有所收穫。”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援藏之路漫漫 愛情之花盛開理塘

理塘縣海拔4014米,缺氧的環境也讓羅洪海夫妻倆的身體出現了諸多不適。身體的不適與對家人的思念不斷交織,讓羅洪海夫妻非常難受。“報名援藏其實也猶豫過,家裡老人身體不好,剛上高中的兒子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強,其實家裡需要我們操心的事情還是很多。”黃雪梅說,進藏後,夫妻倆只能通過電話和視頻聯繫孩子,希望通過這樣的“遠程教育”能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工作的地方是中下格西村,距離縣城80多公里,路況不好,坐車進城要花兩個多小時,而且沒有節假日,夫妻倆同在理塘,卻也是聚少離多。雖然援藏之路任重而道遠,但他們相濡以沫,相互鼓勵,在遙遠的他鄉,彼此之間也有了照應。“我始終覺得,我們夫妻倆到理塘來援藏,能夠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其次,對我們來說,這樣的援藏經歷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羅洪海說。

"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左二)和理塘群眾在一起

在金堂縣對口幫扶理塘縣的援助工作中,湧現出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蹟。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對夫妻,他們義無反顧,奮戰在援藏第一線。儘管環境惡劣,任務繁重,夫妻倆依舊攜手面對、相濡以沫,讓愛情之花綻放在“世界高城”。

“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幾個月前,理塘縣藏民扎西拉姆一家六口人,從離縣城80多公里外的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搬進了位於理塘縣郊的新家。“去年在援藏幹部的幫助下,我們自籌了8000多塊錢搬進新房。”扎西拉姆口中的這位援藏幹部,名叫羅洪海,是一名駐村隊員。自從來到下木拉鄉中下格西村,最讓羅洪海操心的就是這16戶85位貧困人口的脫貧事,為了幫助村民落實喬遷新居的異地移民政策,羅洪海忙前忙後,上報材料,為大家爭取資金,讓大家早日住進新房。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來到理塘縣已經有一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他每天走村入戶瞭解村情、戶情。最讓羅洪海有成就感的是,他完善了全村的村民基礎信息庫。由於隨時要上報有關村上的數據,但以往表格不規範,很多信息不齊,也沒有及時更新。羅洪海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修改,便於統計和篩選,並及時進行更新,以後每次上報數據,就不用打電話逐一向村幹部詢問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讓藏區的孩子都能讀高中、考大學”

晚上八點半,理塘縣第二中學七年級八班的教室仍舊燈火通明,朗朗讀書聲從教室裡飄來。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容和藹的教師名叫黃雪梅,她是一名今年八月剛到理塘縣第二中學支教的數學老師,同時,她也是援藏隊員羅洪海的妻子。一年前,丈夫羅洪海離家奔赴理塘,開展援藏工作。在與丈夫的日常聯繫中,藏區淳樸的風土人情讓黃雪梅心生嚮往。一年後,兒子順利考上了高中,黃雪梅也送走了自己的畢業班。而此時,金堂縣教育局正在遴選到理塘縣的支教老師。得知情況後,黃雪梅主動向縣教育局遞交了援藏申請,通過體檢和層層審查,8月,她也告別家人進了藏。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黃雪梅正在教學

來到理塘,黃雪梅負責初一兩個班的數學,加上早晚自習,一週共有28節課。“這裡的工作量確實有點大。”黃老師說,“基本上是原來工作量的一倍,而且這裡的學生基礎也不太好,需要老師更多的付出。只有從基礎知識出發,反覆講,反覆練習,才能有所收穫。”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援藏之路漫漫 愛情之花盛開理塘

理塘縣海拔4014米,缺氧的環境也讓羅洪海夫妻倆的身體出現了諸多不適。身體的不適與對家人的思念不斷交織,讓羅洪海夫妻非常難受。“報名援藏其實也猶豫過,家裡老人身體不好,剛上高中的兒子第一次離開家庭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強,其實家裡需要我們操心的事情還是很多。”黃雪梅說,進藏後,夫妻倆只能通過電話和視頻聯繫孩子,希望通過這樣的“遠程教育”能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羅洪海工作的地方是中下格西村,距離縣城80多公里,路況不好,坐車進城要花兩個多小時,而且沒有節假日,夫妻倆同在理塘,卻也是聚少離多。雖然援藏之路任重而道遠,但他們相濡以沫,相互鼓勵,在遙遠的他鄉,彼此之間也有了照應。“我始終覺得,我們夫妻倆到理塘來援藏,能夠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其次,對我們來說,這樣的援藏經歷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羅洪海說。

成都市金堂縣援藏夫妻,在世界高城寫了一首“歌”

記者 李嶽霖 通訊員 周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