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入宮身份低微,後寵冠六宮,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在我國曆史上,漢武帝一直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和秦始皇一樣,在早年間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是卻在晚年犯下不少錯誤,相比於嬴政的殘暴不仁,劉徹在晚年則是比較喜歡打仗,好征戰,而且還鬧出了巫蠱之禍。當時一大批的忠臣以及當時的太子都因此送命。所以後來平反之後,漢武帝就下了詔書,向臣民承認自己的錯誤。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八十七年,漢武帝駕崩。

漢武帝總共活了七十年,他的人生中有三個不得不提到的女人,分別是陳阿嬌,衛子夫以及李夫人。前兩個我們比較熟悉,而這位李夫人我們只知道她貌美歌甜。

此女入宮身份低微,後寵冠六宮,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李夫人第一次露面,就是因為她的美貌。她的哥哥是一名宮裡的樂師,他曾經把自己妹妹的美貌寫進了自己的樂譜裡,在一次給皇家宴會的表演上,他演奏了這首樂曲,引得了皇上的注意,畢竟這位樂師在歌裡寫到這位女子的容貌可以傾覆一座城池,這樣的女子怎能不見一面,而且這位皇帝又一向自詡風流。沒想到與佳人一見便傾心。

此女入宮身份低微,後寵冠六宮,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皇帝傾心也不是沒有理由的,畢竟李夫人哥哥對她容貌的形容一點都不摻水,確實是十足美貌的人,在後人對李夫人的評價中也曾說過這位佳人俊俏一流。自古英雄都非常喜愛美人,尤其是帝王。

李夫人和皇帝的相遇其中也不乏算計,她入了皇上的眼,自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樣一來就正和了她哥哥的意,畢竟在宮裡呆久了,看過了太多權利的好處,為了奔得一個好的前程,他寧願拿自己的妹妹賭一把,他的賭注就是他妹妹的美貌,結果他賭贏了,李夫人入宮後,李家的兄弟姐妹也得到了不少的封賞。

其中,封賞算是最隆重的就屬李廣利了,也許皇帝認為這位李廣利可能就是下一位的衛青,但是事實上,這位李廣利有著和衛青一樣的機遇,卻沒有衛青一樣的才幹。衛青是皇后的弟弟,後來也成為漢武帝手裡征伐匈奴最利的那把劍。

此女入宮身份低微,後寵冠六宮,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因為像當年寵愛衛子夫一樣寵愛這位李夫人,所以他一點都不介意給李家兄弟們一個機會,但是奈何李家兄弟都才幹平平,這位李將軍在戰場上的表現著實平庸。但是可能是因為太過喜愛李夫人,也有可能是年紀大了,皇帝仍然給了這位廣利貮師將軍的身份。

這位李夫人是憑藉著什麼讓皇帝這麼寵愛她的呢?僅僅憑著美貌嗎?身為皇帝,天下的美也人見過不少,即便再美貌,看久了也會膩的吧。

除了美貌之外,這位李夫人也很懂得如何取悅君王,可以說這位李夫人完全就是年輕美貌版的衛子夫,她出身平民,一樣都是以樂舞出身,而且和衛子夫一樣都是由皇帝的姐姐給引薦的,皇帝的這位姐姐很是清楚皇帝的喜好,由她調教過的李夫人自然懂得如何獲得皇帝的歡心。

此女入宮身份低微,後寵冠六宮,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但是可能真的是紅顏都太過薄命,這位李夫人並沒有活太久,在一次生產之後不幸去世了。可能因為去世時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而且也沒來得及被後宮侵染太多,所以她就成為了皇帝心裡的一團白月光,皇帝也因為她的去世而悔痛不已。

這位李夫人可能當時也覺得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就向皇帝提出,希望在自己身死之後能夠善待她的家人。她提出的方式也很是特別,在她纏綿病榻時,皇帝每次過來探望,她都想辦法避而不見,皇帝就很好奇,問她為什麼?她說自己多日臥病,顏色已衰,怎麼能讓皇上看到,她只希望皇帝能夠善待她的家人。

此女入宮身份低微,後寵冠六宮,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皇帝向來都是一呼百應,不能如願以償讓他很是不甘,而且很多天沒有見到李夫人,也非常想念,所以就提出如果李夫人願意見他,他就好好提拔封賞她的家人。李夫人這時又繼續提到希望皇帝能承諾她給她哥哥僅次於皇帝的位子。

此女入宮身份低微,後寵冠六宮,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但是她高估了自己在皇帝心裡的位置,皇帝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並不昏庸。他在朝廷中一直擔心外戚勢力過大會引起動盪,一直壓制著外戚,所以她的請求被漢武帝拒絕。

後來沒多久,李夫人便逝去了。因為她在皇帝心裡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過完美,所以皇帝對於當時的拒絕非常後悔,覺得因為那次拒絕才會讓自己心愛的人抱憾而終。於是他就希望能夠彌補自己的錯誤,滿足李夫人去世之前的要求,他再一次提拔了李家兄弟。

他本想著將李家兄弟封賞為候,但是這個說來簡單,實際上並不容易,李家兄弟缺少可以功名,難以獲得其他朝臣的同意。所以他開始想辦法遞給李家兄弟建立功名的機會。

此女入宮身份低微,後寵冠六宮,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被追封的皇后

所以後來李廣利才成為將軍,征戰沙場,只等得取得功名,便可以封侯,世代承襲。這樣也算彌補了李夫人的遺憾。

我們從這些事情中就可以看到皇帝對李夫人的寵愛,而且她去世之後還被追封為後,漢武帝死後,他的兒子繼位,由大臣霍光輔佐。因為漢武帝生前的遺憾和囑託,李夫人的牌位被放進宗廟,同時也被追封為後。

參考資料:

【班固《漢書》、《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