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一號大墓,發掘出多項第一,其中一個揭露殘酷歷史真相

陝西秦公一號大墓的考古發掘儀式,於近期正式啟動,這影響不容小覷,因為秦公一號大墓,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規模最大的古墓,古墓的佔地面積超過5000多平方米,出土的文物數量超過3500件。

秦公一號大墓,發掘出多項第一,其中一個揭露殘酷歷史真相

然而最令人感到的驚悚的是,在這古墓中發現了186具殉葬的人骨遺骸,其中填土中有20具,身份應為戰俘或刑徒,三層臺上有166具,應是自願陪葬的殉人。這是我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古陵墓。據相關歷史記錄,自原始社會末期開始,在奴隸社會尊卑等級分明的時代背景下,用活人來殉葬的做法就非常流行。

或許身處於文明時代的人,很難想象這一種,野蠻、殘酷、慘絕人寰的習俗,為什麼在古代會這麼流行。這應與民智未啟有關,因為古人相信,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所以想要把現有的東西一起帶走。就像“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說法一樣,他們想要死後和生前都一樣。

秦公一號大墓,發掘出多項第一,其中一個揭露殘酷歷史真相

當然,並非人人都可以享受這種待遇,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這是權貴階層的專屬特權,那些奴隸主、達官貴人等,才有條件用活人來陪葬。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據相關記載,僅就他們用來陪葬的宮婢、妃妾等女子,少則數十個,多則可達數百個,以及還有其他的內侍、護衛、雜役等,皇陵的殉葬規模之大,是其他達官貴人無法比擬的。至於那些陪葬的人,並非全部都是出於自願,更多都是被強迫的,而強迫的手段也很凶殘,毒死、活埋、殺死等等。

如此殘忍的殉葬制度,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文化思想的進步,社會也自然會出現反對的聲音。殉葬制度在商朝和周朝達到鼎盛之後,開始逐漸有所節制,甚至,秦國在公元前三八四年,就開始廢除人殉制度,無論如何,這無疑是制度上的巨大進步,是野蠻對文明的一次讓步。

秦公一號大墓,發掘出多項第一,其中一個揭露殘酷歷史真相

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流行已久習俗,並非一朝一夕可改變,秦國的制度雖然已經出臺,但遵守的人卻寥寥無幾,執行的力度也幾乎為零,而且在秦始王駕崩後,那些為秦始王修陵墓的工匠,都被秦二世親自下令處死,殉葬的人數以萬計,秦國的這制度可見毫無效果。

因此,殉葬之風一直都在延續,直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才得以廢止,至此,這種殘酷的制度,終於被永遠埋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從此再也沒有了這種令人聞之色變的陋俗。

人類神奇而又矛盾的地方在於,為一切行為,尋找合理的理由,並賦予特殊的意義,美名曰儀式感。但人類驕傲而又聰明的地方也在於,曾經看似多麼自以為是的行為,曾經以為亙古不變的道理,都會隨著人類認知的升級,而不斷的改變看法和行動,並認為這是進步。

本篇為原創整理文章,侵權必究。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