媯水河名字由來及唐-五代延懷涿盆地歷史文化轉向(連載27)

緊接前文

4安史之亂後幽州地區的風俗(下)

另外,鄰近的張家口地區懷安縣的名字命名也非常值得關注:唐穆宗長慶二年,即公元822年,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懷恩而安”之意,始稱懷安縣。【1】 而這個命名的時間和儒州是一年,完全可以佐證儒州的名字的重新確立是在822年。名字的更改不是一個,而是幾個,是唐王朝當時的最高統治階層對這一個地區的文化走向,政治動向的一個基本看法。

宣府鎮志記錄了在這一年改涿鹿為新州。【2】

為什麼叫新州?而不繼續老名字?或者再和某個聖蹟掛鉤呢?

媯水河名字由來及唐-五代延懷涿盆地歷史文化轉向(連載27)

來自網絡圖片

我們說過,822年的背景是唐王朝在各個戰線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北方又聯合了回鶻人,對河北的藩鎮處於一種高壓下的優勢態勢。而藩鎮向中央政府服軟了。此時在延慶恢復儒州這個價值觀念極其清晰的名字,而在涿鹿,則割出媯州,設立了新州。這個新州,雖然依然在河北藩鎮的控制之下,但是此時朝廷卻也可也通過精神勝利法,而宣示對此之前的所在的不滿。此新州,當然是對舊州而言。肯定新州,就是否定舊州。當新州和儒州並列的時候,新州難道不是與老的媯州相對立?如果真的說媯州來自於聖蹟所在的媯水的話,此時怎麼會再設一個概念如此奇怪的“新”州?在藩鎮服軟的時候叫新州,這新,不僅是新舊的新,恐怕更是悔過自新的新。所謂覺昨非而今是。昨天是什麼樣的昨天?挾胡風而反唐,今天呢?歸儒家而稱臣。《宣府鎮志》這一記載是對媯水、媯州與聖蹟關係不大的否定性的證據。遺憾的是,我們現在不清楚,這一記載的來源何在。如果有出土的證據或者是其他資料線索就更好了。所以,這隻能作為參考。畢竟《宣府鎮志》是明代修的地方誌。

媯水河名字由來及唐-五代延懷涿盆地歷史文化轉向(連載27)

涿鹿保岱村蚩尤墓,來自網絡

補充兩條榮新江的資料,說明河北地區粟特人文化在安史之亂後非常穩固紮實。

榮新江提出在安史之亂後的河北地區,卻有新的祆祠設立的記載。目前所知,至少有兩座:

一是立於恆州西南五十里獲鹿縣(原名鹿泉縣)的鹿泉胡神祠。宋人陳思《寶刻叢編》卷六著錄《唐鹿泉胡神祠文》:“唐來複撰並書,寶〔歷〕二年(826)四月立在獲鹿。”[143]既稱胡神,且用祆祠常用的“祠”字,不難讓我們認為此處之“胡神祠”是一所胡人崇奉的祆祠。可惜的是碑文已佚,不得其詳。恆州是成德節度使衙所在之地,我們從上面的討論中已經揭示,恆州附近的確聚集了許多粟特人,因此在這裡為胡人設立祭祀他們的祆神的祠廟,是完全順理成章的。

二是定州東瀛州壽樂縣祆神廟。宋人王瓘《北道刊誤志》記載:“瀛州樂壽縣亦有祆神廟,唐長慶三年(823)置,本號天神。”瀛州屬於幽州節度使管轄,這裡明確說是祆神廟,為長慶三年設置,表明幽州地區大概隨著粟特民眾的增加,甚至有了新立祆神廟的必要。此處特別提到祆神本號“天神”,正是地道的祆教傳統說法。【3】

特別是定州整個襖教的天神廟,對於我們理解河北地區,當然包括延慶、懷來、涿鹿地區的唐代宗教文化有巨大的參考價值。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唐代延慶懷來和涿鹿,應該流行的是拜火教,也就是這裡說的襖教。

媯水河名字由來及唐-五代延懷涿盆地歷史文化轉向(連載27)

山西介休襖教廟遺址——世界唯一襖教遺址,來自網絡

有一點我需要特別強調就是所謂民風彪悍的說法,我以為即使是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巨大打擊,用民風彪悍這個詞來形容也不一定準確,因為我們知道粟特人的根本特點是商人,所以,我們在史思明的部下看到了殘忍和貪婪。我們不否定戰鬥力很強。可是我想,自安史之亂以後,恰恰是幽州地區處於長期的相對和平環境下,商業環境必然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和平環境有利於農業和畜牧業,這點沒有錯。

當然,安史之亂後漢人對胡人產生了不小的反感。即使如此,令人非常鬱悶的是,後來西域換了回鶻做主人,可是粟特人照樣混得很好。甚至是成為了回回鶻內部的富豪階層。【4】

在這個較長的時間裡,北方幽州地區,因為南部隔著河北的其他藩鎮與中原開封地區的朱全忠沒有發生矛盾,西部與李克用集團,也不會去參與對關中長安的爭奪,北方的契丹處在發展階段,不敢南下,可以說雖然藩鎮領導人經常更換,但是下層大體是穩定的。是當時難得的一片比較安定的地區。這點我們需要注意。我想這也是如白貴等內地人來此的原因吧。

幽州地區的好日子我以為基本是到契丹人突襲大同地區的沙陀李克用而入寇幽州為結束的。

總結來看,藩鎮割據的時期,延懷涿盆地,當然也包括北京地區,是以農商遊牧三足鼎立的經濟結構,其中商業掌握社會財富。而遊牧部落則帶來了相對平等的社會階級結構。不重漢地文化,尚武。拜火教在這裡曾經盛行,火葬長期流行,到了後晉滅亡的時候,石敬瑭的皇后李氏,即唐明宗的女兒,魏國長公主亡國之後被押解到今天東北地區,死前還希望自己死後火葬於范陽佛寺,說明這裡大面積流行火葬。《新五代史晉家人傳第五○高祖皇后李氏》記其遺囑:“我死,焚其骨送范陽佛寺,無使我為虜地鬼也!”這應該是這裡大體的社會情況,也該是當今延懷涿盆地甚至是到張家口地區的社會風俗畫面了。至於文化藝術飲食服飾等的影響,當代論述的文章比較多,我就不在此多說了。

《媯川粟特風三首》口占雲:

1

胡姬旋舞媯水旁

胡笳玉碗葡萄香

胡商醉臥長城月

只將媯川做故鄉。

2

媯川粟特商事了

醉臥胡姬小蠻腰

媯水西風百草折

更宜契丹射白雕

3

駝鈴東來到媯川

不駝霸業駝金錢

萬貫纏腰胡商醉

哪知契丹到眼前

腳註:

【1】懷安縣(張家口市下轄縣)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0%80%E5%AE%89%E5%8E%BF/10680725?fr=aladdin

【2】《宣府鎮志》,轉自新出土唐代白貴夫婦墓誌考疏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4929194345983.html

【3】榮新江論文《安史之亂後粟特胡人的動向》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5d2a010102x20r.html

【4】彭建英《漠北迴鶻汗國境內的粟特人﹡——以其與回鶻互動關係的考察為中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6-12-2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