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無私伯樂,令狐楚傾力幫助李商隱

大和二年(828),16歲的李商隱初赴長安,開始了他艱苦的應舉之路。無權無勢無背景,李商隱毫無意外地落第,但他早有心理準備,所以並不沮喪。而且此次長安之行並非沒有收穫,他的文章《才論》《聖論》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讚賞,還引起了戶部尚書令狐楚的注意。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第二年,令狐楚來到河南,任檢校兵部尚書、東畿汝州都防禦使。有一日,他想起轄區內有個舉子叫李商隱,"能為古文",於是就把他找來,收為學生。令狐楚精通駢體文,得唐德宗欣賞,此後步步高昇。他把自己升遷的不二法門手把手教給李商隱,還讓自己的兒子令狐綯跟李商隱一起學習,一道交遊,以抬高李商隱的知名度和社會地位。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考慮到李商隱的實際生活困難,令狐楚想要資助他,又顧忌到李商隱的臉面,不好主動"施捨",於是採取迂迴戰術,聘李商隱來他的幕府做巡官,卻很少安排實際工作,給他留出大量時間"複習功課",準備應考。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鼎力相助,李商隱終於得中進士

開成二年(837),在李商隱參加進士科考試的第十個年頭,令狐綯出面找主考官高鍇,為李商隱的才華"背書"。小令狐不足道,但小令狐背後站著一位老令狐,實際上的當朝宰相,這個面子高鍇是要賣的,於是錄取了李商隱。李商隱那個感激呀,"百生終莫忘,九死諒難追。"第一時間給令狐大人報告喜訊,接著又寫第二封信,說要在長安參加一系列官方主辦的慶祝活動,然後回老家看望母親。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說的官方活動,指的是新科進士正式放榜那天,要在長安杏園的曲江岸邊進行遊宴慶祝。這個活動別有意味,皇帝、王公大臣們一邊觀賞曲江邊的天光水色,一邊品嚐宮廷御宴的美味佳餚,同時還要對新科進士們的人品樣貌指指點點,入眼的就選為東床快婿。李商隱25歲,屬於那個年代的鑽石王老五,不出意料地被人看中了。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沒有選擇,關鍵時刻迷失方向

令狐楚此時已轉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在太原接到李商隱的來信,非常高興。在他心中,已將李商隱當成"自己人"。由於新科士不能馬上授官,令狐楚就回信說,回我的幕府工作吧,位置還給你留著呢。但信去了好幾封,時間也過去了好幾個月,就是不見李商隱的身影,令狐楚有些尷尬,甚至有些不快。70歲的老人,說病就病。小令狐侍奉在側,既心疼老爸,又對李商隱不聽召喚,翅膀硬了就想單飛,十分氣憤。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其實,李商隱是被突如其來的幸福打暈了,迷失了方向。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看中了他,既要將愛女下嫁,又許以幕府重職。此時,牛李黨爭方熾,令狐楚與王茂元分屬不同陣營。李商隱要成為王茂元的乘龍快婿,就意味著對宗主的背叛。但李商隱只顧消費眼前的幸福,沒有注意前途掩埋的陷坑。直到令狐楚病危,急信催促,才匆匆趕去太原。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一切都來不及挽回,令狐楚年底即告去世。參與料理完令狐楚的喪事,李商隱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做了王茂元的幕僚,並與他的女兒正式結婚。令狐綯大放厥詞,說李商隱忘恩負義,不忠不孝,引起朝野上下對李商隱的一致唾棄。第二年春,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複審中莫名其妙被除名。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母死官丟,遭遇人生最艱難歲月

開成四年(839),李商隱再次參加授官考試,得到了一個九品校書郎的職位。但沒過多久,就被調任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縣尉。縣尉雖也是九品,但遠離權力中心,李商隱一百個不樂意,幾次鬧辭職。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會昌二年(842),唐武宗重用李德裕,全權處理朝政,李黨得勢。李商隱謀得一個祕書省正字的職位,雖然比他原來校書郎的職位還要低一級,但他躊躇滿志,積極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張,期待受到重用。然而,命運喜歡捉弄苦命人,讓他的母親在這時候去世,他必須遵循慣例,回家守孝三年。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而且禍不單行,王茂元也在此時病故了。李商隱這位岳父,生前沒能幫他升遷,死後卻讓他的處境更加艱難。他和妻子王氏閒居洛陽,房前種田,房後做飯,一同吃飯,一起穿衣,日子非常清苦。會昌五年(845),他守孝期滿,回到朝廷,唐武宗卻在此時去世了,李黨靠山倒塌,驟然失勢。儘管李商隱的職位低得幾乎不值得清洗,但他看不到前途,心情極度鬱悶。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秋雨之夜,鬱悶孤寂化成七言絕句

大中五年(851)秋天,西川節度使柳仲郢給李商隱提供了一個幕府參軍的職位。這對失業當中的李商隱來說,是根救命稻草,他簡單處理了些家事,馬上入川赴職。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轉眼又是一年,在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幕府行營裡,李商隱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往,一生都在找工作、失業、找工作,長期徘徊於低級別職位。而這所有的坎坷似乎都與他娶了王茂元的女兒有關,但他並不後悔。王氏秀麗、溫和、體貼,雖然出身大富大貴之家,卻放下小姐的架子,盡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多年來,他們的感情一直很好。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晚,秋雨敲打著窗櫺,李商隱輾轉反側,不能成寐,又找出妻子的舊信來讀。妻子在信中問他何時回洛陽,李商隱卻沒有辦法確定下來時間,想到這兒,鬱悶、孤寂的心境化成了一首七言絕句《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首先描繪了一幅淒涼的景象:巴山,秋夜,大雨如注,池水漲滿,身邊沒有一個親密的人,讓人倍感孤獨、淒涼!他說,親愛的妻啊,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現實當中做不到,想象一下總是可以的吧?李商隱索性拋開眼前的一切,想象重聚的情形,他會跟妻子幹做些什麼呢?那就一起剪剪窗臺上的燭花,說說今夜淅瀝的秋雨吧。在想象當中,李商隱暫時忘卻了煩惱,得到了片刻的歡樂。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消沉頹唐,再無人生牽掛

事實上,王氏已經在數月前病故。寫這首詩的時候,李商隱並不知道妻子的死訊。又過了幾個月,他才得知妻子已經故去。共同生活了14年的妻子突然離他而去,李商隱毫無心理準備,受到巨大的打擊。從此,他失去了先前的浪漫、痴情,變得消沉、頹唐、了無生趣,一度想出家為僧。有人要送他一名樂伎,他也拒絕了。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大中九年(855),柳仲郢奉調回長安,任鹽鐵轉運使。出於照顧,給李商隱安排了一個鹽鐵推官的職位,官階不高,待遇還算優厚。李商隱在這個職位上工作了三年,罷官回鄉。對他來說,其實就是回到生命的原點等死!果然不久,他就病了,一病不起,當年故去,年僅46歲。

《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