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裴度像)

標誌大唐時代轉換的重要事項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那就是第二年(840)的文宗之死。

唐文宗的一輩子足夠委屈,沒錯,他就是那位發動“甘露之變”的皇帝。“甘露之變”之後,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資治通鑑》)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裴度像)

標誌大唐時代轉換的重要事項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那就是第二年(840)的文宗之死。

唐文宗的一輩子足夠委屈,沒錯,他就是那位發動“甘露之變”的皇帝。“甘露之變”之後,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資治通鑑》)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甘露之變時的長安)

唐文宗有多委屈呢?據《資治通鑑》載:

乙亥,上(文宗)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值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上曰:“朕豈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上曰:“赧、獻受制於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

唐文宗自比周赧王、漢獻帝,這兩位都是亡國之主,周墀當然吃驚,而唐文宗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吃驚,他不痛快的原因是“受制於家奴”,因為宦官本來就是皇帝的家奴。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裴度像)

標誌大唐時代轉換的重要事項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那就是第二年(840)的文宗之死。

唐文宗的一輩子足夠委屈,沒錯,他就是那位發動“甘露之變”的皇帝。“甘露之變”之後,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資治通鑑》)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甘露之變時的長安)

唐文宗有多委屈呢?據《資治通鑑》載:

乙亥,上(文宗)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值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上曰:“朕豈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上曰:“赧、獻受制於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

唐文宗自比周赧王、漢獻帝,這兩位都是亡國之主,周墀當然吃驚,而唐文宗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吃驚,他不痛快的原因是“受制於家奴”,因為宦官本來就是皇帝的家奴。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影視劇裡的漢獻帝)

顯然,唐文宗是一位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甘露之變”只是他所有想法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實踐罷了,據說唐文宗還儒雅好詩,尊重文士,而且生活非常節儉,他多次減免地方的賦稅,還曾不止一次釋放宮人和宮中女樂。

關於唐文宗之死,李商隱也寫過一首詩,詩名《詠史》,但實質上是一首悼念唐文宗的詩。全詩如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的詩不好讀,最大的問題是用典太多,比如這一首,幾乎句句用典: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既然詩的標題標為《詠史》,詩人寫起來當然要有歷史感,因此他開篇就說:縱覽整個歷史,凡是賢明君主治下的國家,他們的成功多源於勤儉,衰敗則多起於奢華。成由儉,敗由奢其實也是典故,據《韓非子.十過》載:“昔者戎王使由余聘於秦,穆公問之曰:‘願聞古之明主得國失國何常以?’由余對曰:‘臣嘗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裴度像)

標誌大唐時代轉換的重要事項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那就是第二年(840)的文宗之死。

唐文宗的一輩子足夠委屈,沒錯,他就是那位發動“甘露之變”的皇帝。“甘露之變”之後,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資治通鑑》)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甘露之變時的長安)

唐文宗有多委屈呢?據《資治通鑑》載:

乙亥,上(文宗)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值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上曰:“朕豈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上曰:“赧、獻受制於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

唐文宗自比周赧王、漢獻帝,這兩位都是亡國之主,周墀當然吃驚,而唐文宗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吃驚,他不痛快的原因是“受制於家奴”,因為宦官本來就是皇帝的家奴。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影視劇裡的漢獻帝)

顯然,唐文宗是一位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甘露之變”只是他所有想法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實踐罷了,據說唐文宗還儒雅好詩,尊重文士,而且生活非常節儉,他多次減免地方的賦稅,還曾不止一次釋放宮人和宮中女樂。

關於唐文宗之死,李商隱也寫過一首詩,詩名《詠史》,但實質上是一首悼念唐文宗的詩。全詩如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的詩不好讀,最大的問題是用典太多,比如這一首,幾乎句句用典: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既然詩的標題標為《詠史》,詩人寫起來當然要有歷史感,因此他開篇就說:縱覽整個歷史,凡是賢明君主治下的國家,他們的成功多源於勤儉,衰敗則多起於奢華。成由儉,敗由奢其實也是典故,據《韓非子.十過》載:“昔者戎王使由余聘於秦,穆公問之曰:‘願聞古之明主得國失國何常以?’由余對曰:‘臣嘗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現代的琥珀枕)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琥珀是松柏樹脂的化石,有淡黃、褐、紅褐等多種顏色,晶瑩透明,琥珀質佳者可作裝飾物。以琥珀作枕則稱琥珀枕。這一句跟下句“真珠車”皆藉以喻唐文宗的父兄唐穆宗、唐敬宗的奢侈。這是以對比之法,讚揚唐文宗的勤儉不奢。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的車才是好的坐車?這跟唐文宗生平節儉的史實相對照。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指唐朝國運衰微。青海馬用典,指龍馬,千里馬,這裡用以比喻賢臣。據《隋書.吐谷渾傳》:“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輒放牝馬於其上,言得龍種。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聰馬。”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裴度像)

標誌大唐時代轉換的重要事項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那就是第二年(840)的文宗之死。

唐文宗的一輩子足夠委屈,沒錯,他就是那位發動“甘露之變”的皇帝。“甘露之變”之後,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資治通鑑》)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甘露之變時的長安)

唐文宗有多委屈呢?據《資治通鑑》載:

乙亥,上(文宗)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值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上曰:“朕豈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上曰:“赧、獻受制於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

唐文宗自比周赧王、漢獻帝,這兩位都是亡國之主,周墀當然吃驚,而唐文宗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吃驚,他不痛快的原因是“受制於家奴”,因為宦官本來就是皇帝的家奴。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影視劇裡的漢獻帝)

顯然,唐文宗是一位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甘露之變”只是他所有想法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實踐罷了,據說唐文宗還儒雅好詩,尊重文士,而且生活非常節儉,他多次減免地方的賦稅,還曾不止一次釋放宮人和宮中女樂。

關於唐文宗之死,李商隱也寫過一首詩,詩名《詠史》,但實質上是一首悼念唐文宗的詩。全詩如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的詩不好讀,最大的問題是用典太多,比如這一首,幾乎句句用典: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既然詩的標題標為《詠史》,詩人寫起來當然要有歷史感,因此他開篇就說:縱覽整個歷史,凡是賢明君主治下的國家,他們的成功多源於勤儉,衰敗則多起於奢華。成由儉,敗由奢其實也是典故,據《韓非子.十過》載:“昔者戎王使由余聘於秦,穆公問之曰:‘願聞古之明主得國失國何常以?’由余對曰:‘臣嘗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現代的琥珀枕)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琥珀是松柏樹脂的化石,有淡黃、褐、紅褐等多種顏色,晶瑩透明,琥珀質佳者可作裝飾物。以琥珀作枕則稱琥珀枕。這一句跟下句“真珠車”皆藉以喻唐文宗的父兄唐穆宗、唐敬宗的奢侈。這是以對比之法,讚揚唐文宗的勤儉不奢。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的車才是好的坐車?這跟唐文宗生平節儉的史實相對照。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指唐朝國運衰微。青海馬用典,指龍馬,千里馬,這裡用以比喻賢臣。據《隋書.吐谷渾傳》:“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輒放牝馬於其上,言得龍種。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聰馬。”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青海馬)

蜀山蛇也用典,據《蜀王本紀》載:秦獻美女於蜀王,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還至梓潼,見一大蛇人山穴中,五丁共引之,山崩,五丁皆化為石。劉向《災異封事》:“去佞則如拔山。”這裡用蜀山蛇比喻宦官佞臣。運道衰微,想要遠行卻沒有千里馬,想要拔動蜀山猛蛇,卻勢單力孤。宦官霸道,賢臣稀缺,這是唐文宗的悲哀,也是大唐的悲哀。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裴度像)

標誌大唐時代轉換的重要事項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那就是第二年(840)的文宗之死。

唐文宗的一輩子足夠委屈,沒錯,他就是那位發動“甘露之變”的皇帝。“甘露之變”之後,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資治通鑑》)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甘露之變時的長安)

唐文宗有多委屈呢?據《資治通鑑》載:

乙亥,上(文宗)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值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上曰:“朕豈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上曰:“赧、獻受制於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

唐文宗自比周赧王、漢獻帝,這兩位都是亡國之主,周墀當然吃驚,而唐文宗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吃驚,他不痛快的原因是“受制於家奴”,因為宦官本來就是皇帝的家奴。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影視劇裡的漢獻帝)

顯然,唐文宗是一位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甘露之變”只是他所有想法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實踐罷了,據說唐文宗還儒雅好詩,尊重文士,而且生活非常節儉,他多次減免地方的賦稅,還曾不止一次釋放宮人和宮中女樂。

關於唐文宗之死,李商隱也寫過一首詩,詩名《詠史》,但實質上是一首悼念唐文宗的詩。全詩如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的詩不好讀,最大的問題是用典太多,比如這一首,幾乎句句用典: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既然詩的標題標為《詠史》,詩人寫起來當然要有歷史感,因此他開篇就說:縱覽整個歷史,凡是賢明君主治下的國家,他們的成功多源於勤儉,衰敗則多起於奢華。成由儉,敗由奢其實也是典故,據《韓非子.十過》載:“昔者戎王使由余聘於秦,穆公問之曰:‘願聞古之明主得國失國何常以?’由余對曰:‘臣嘗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現代的琥珀枕)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琥珀是松柏樹脂的化石,有淡黃、褐、紅褐等多種顏色,晶瑩透明,琥珀質佳者可作裝飾物。以琥珀作枕則稱琥珀枕。這一句跟下句“真珠車”皆藉以喻唐文宗的父兄唐穆宗、唐敬宗的奢侈。這是以對比之法,讚揚唐文宗的勤儉不奢。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的車才是好的坐車?這跟唐文宗生平節儉的史實相對照。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指唐朝國運衰微。青海馬用典,指龍馬,千里馬,這裡用以比喻賢臣。據《隋書.吐谷渾傳》:“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輒放牝馬於其上,言得龍種。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聰馬。”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青海馬)

蜀山蛇也用典,據《蜀王本紀》載:秦獻美女於蜀王,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還至梓潼,見一大蛇人山穴中,五丁共引之,山崩,五丁皆化為石。劉向《災異封事》:“去佞則如拔山。”這裡用蜀山蛇比喻宦官佞臣。運道衰微,想要遠行卻沒有千里馬,想要拔動蜀山猛蛇,卻勢單力孤。宦官霸道,賢臣稀缺,這是唐文宗的悲哀,也是大唐的悲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蜀山蛇)

唐文宗策劃“甘露之變”,當然是力求中興的,但卻只遇到了李訓、鄭注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沒遇到真正的賢臣。當然了,仇士良、魚弘志(當然,還有強藩)這些“蜀山蛇”也沒辦法剷除。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南薰曲用典,即《南風》。相傳舜曾經彈五絃琴,歌《南風》之詩,從此天下大治。其詞曰:“南風之燕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為什麼用這個典呢,是因它不僅是一個“古典”,還是一個“今典”,因為唐文宗和學士聯句時,曾高度讚揚柳公權“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的聯句。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裴度像)

標誌大唐時代轉換的重要事項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那就是第二年(840)的文宗之死。

唐文宗的一輩子足夠委屈,沒錯,他就是那位發動“甘露之變”的皇帝。“甘露之變”之後,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資治通鑑》)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甘露之變時的長安)

唐文宗有多委屈呢?據《資治通鑑》載:

乙亥,上(文宗)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值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上曰:“朕豈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上曰:“赧、獻受制於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

唐文宗自比周赧王、漢獻帝,這兩位都是亡國之主,周墀當然吃驚,而唐文宗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吃驚,他不痛快的原因是“受制於家奴”,因為宦官本來就是皇帝的家奴。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影視劇裡的漢獻帝)

顯然,唐文宗是一位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甘露之變”只是他所有想法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實踐罷了,據說唐文宗還儒雅好詩,尊重文士,而且生活非常節儉,他多次減免地方的賦稅,還曾不止一次釋放宮人和宮中女樂。

關於唐文宗之死,李商隱也寫過一首詩,詩名《詠史》,但實質上是一首悼念唐文宗的詩。全詩如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的詩不好讀,最大的問題是用典太多,比如這一首,幾乎句句用典: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既然詩的標題標為《詠史》,詩人寫起來當然要有歷史感,因此他開篇就說:縱覽整個歷史,凡是賢明君主治下的國家,他們的成功多源於勤儉,衰敗則多起於奢華。成由儉,敗由奢其實也是典故,據《韓非子.十過》載:“昔者戎王使由余聘於秦,穆公問之曰:‘願聞古之明主得國失國何常以?’由余對曰:‘臣嘗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現代的琥珀枕)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琥珀是松柏樹脂的化石,有淡黃、褐、紅褐等多種顏色,晶瑩透明,琥珀質佳者可作裝飾物。以琥珀作枕則稱琥珀枕。這一句跟下句“真珠車”皆藉以喻唐文宗的父兄唐穆宗、唐敬宗的奢侈。這是以對比之法,讚揚唐文宗的勤儉不奢。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的車才是好的坐車?這跟唐文宗生平節儉的史實相對照。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指唐朝國運衰微。青海馬用典,指龍馬,千里馬,這裡用以比喻賢臣。據《隋書.吐谷渾傳》:“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輒放牝馬於其上,言得龍種。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聰馬。”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青海馬)

蜀山蛇也用典,據《蜀王本紀》載:秦獻美女於蜀王,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還至梓潼,見一大蛇人山穴中,五丁共引之,山崩,五丁皆化為石。劉向《災異封事》:“去佞則如拔山。”這裡用蜀山蛇比喻宦官佞臣。運道衰微,想要遠行卻沒有千里馬,想要拔動蜀山猛蛇,卻勢單力孤。宦官霸道,賢臣稀缺,這是唐文宗的悲哀,也是大唐的悲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蜀山蛇)

唐文宗策劃“甘露之變”,當然是力求中興的,但卻只遇到了李訓、鄭注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沒遇到真正的賢臣。當然了,仇士良、魚弘志(當然,還有強藩)這些“蜀山蛇”也沒辦法剷除。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南薰曲用典,即《南風》。相傳舜曾經彈五絃琴,歌《南風》之詩,從此天下大治。其詞曰:“南風之燕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為什麼用這個典呢,是因它不僅是一個“古典”,還是一個“今典”,因為唐文宗和學士聯句時,曾高度讚揚柳公權“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的聯句。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九嶷山舜帝陵)

蒼梧:即湖南省寧遠縣九嶷山,相傳為舜帝埋葬之地。這裡借指唐文宗所葬的章陵。翠華:以翠羽為飾之族,指皇帝的儀仗。舜逝於蒼梧之野,所以說“哭”,這裡用舜比擬唐文宗。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籠之鼓。”李善注稱:“翠華,以翠羽為葆也。”

又有誰曾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呢?恐怕也只能在陵前對著翠華哭泣吧。

我們讀唐詩從初唐四傑讀到大“李杜”,讀到劉禹錫、白居易,讀到李賀、杜牧,這些詩人都寫詠史詩,但卻極少有寫到國運衰微的話,也極少有說皇帝的不是,李商隱在“甘露之變”後有《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中,直言“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脣。”顯然是捎上了唐文宗,《詠史》詩,李商隱把唐文宗中興未成的責任推給了“運去”,固然替唐文宗挽了面子,但也實實在在指出了大唐真的走向沒落了,這實際上也夠大膽,在那個時代,誰又敢說這樣的話呢?

我們現在說李商隱政治敏感,預見能力強,但真放在那個時代,能這樣說,最重要的怕是需要足夠的膽氣。當然,李商隱最終也沒有給出詩中問題的答案:究竟一個皇帝要如何治理一個國家才最好,節儉很重要,但節儉之外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一個國家的運道是不是由皇帝一個人來決定的呢?或許,後來李商隱又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對大唐的命運已經發展到了慨嘆的地步了吧!他自己也不知道路在何方。

"

今天接著讀李商隱的詩,順帶也會說點他的生平故事。

三十歲那一年(839),李商隱在弘農尉上痛苦地熬著日子,迎來送往各級檢查,查收稅賦賬目,清點刑徒人數,甚至有些時候可能還要親自拿起鞭子,鞭打交不起賦稅的貧民,對於“以民為本”思想的李商隱來說,也許每一鞭下去,都像是抽打在自己的心頭之上,他的心,時時為此而滴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李商隱浮雕)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前宰相裴度死了。一個人的生死對於整個大唐,或許並不算什麼,但裴度不一樣,他是曾經向大唐王朝舉薦了李德裕(李黨的核心人物)、李宗閔(牛黨的核心人物)、韓愈等名士的名臣(看晚唐的歷史,“牛李黨爭”的影響有多大,裴度對大唐歷史的影響就有多大),他曾被藩鎮刺殺重傷未死、卻仍然帶兵平定了“淮西之亂”,他是中晚唐僅存的一點彪悍氣脈。儘管到了晚年,他也隨著世俗無奈沉浮以求避禍,但他的死,仍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死後,時代不可阻擋地來到了名副其實的“晚唐”。是不是少量的重臣生死就關係著一個國家的興亡呢?這是一個問題。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裴度像)

標誌大唐時代轉換的重要事項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那就是第二年(840)的文宗之死。

唐文宗的一輩子足夠委屈,沒錯,他就是那位發動“甘露之變”的皇帝。“甘露之變”之後,宦官完全控制了朝政,“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資治通鑑》)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甘露之變時的長安)

唐文宗有多委屈呢?據《資治通鑑》載:

乙亥,上(文宗)疾少間,坐思政殿,召當值學士周墀,賜之酒,因問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對曰:“陛下堯舜之主也。”上曰:“朕豈敢比堯舜?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上曰:“赧、獻受制於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

唐文宗自比周赧王、漢獻帝,這兩位都是亡國之主,周墀當然吃驚,而唐文宗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吃驚,他不痛快的原因是“受制於家奴”,因為宦官本來就是皇帝的家奴。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影視劇裡的漢獻帝)

顯然,唐文宗是一位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甘露之變”只是他所有想法中的一次不成功的實踐罷了,據說唐文宗還儒雅好詩,尊重文士,而且生活非常節儉,他多次減免地方的賦稅,還曾不止一次釋放宮人和宮中女樂。

關於唐文宗之死,李商隱也寫過一首詩,詩名《詠史》,但實質上是一首悼念唐文宗的詩。全詩如下: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的詩不好讀,最大的問題是用典太多,比如這一首,幾乎句句用典: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既然詩的標題標為《詠史》,詩人寫起來當然要有歷史感,因此他開篇就說:縱覽整個歷史,凡是賢明君主治下的國家,他們的成功多源於勤儉,衰敗則多起於奢華。成由儉,敗由奢其實也是典故,據《韓非子.十過》載:“昔者戎王使由余聘於秦,穆公問之曰:‘願聞古之明主得國失國何常以?’由余對曰:‘臣嘗得聞之矣:常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現代的琥珀枕)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琥珀是松柏樹脂的化石,有淡黃、褐、紅褐等多種顏色,晶瑩透明,琥珀質佳者可作裝飾物。以琥珀作枕則稱琥珀枕。這一句跟下句“真珠車”皆藉以喻唐文宗的父兄唐穆宗、唐敬宗的奢侈。這是以對比之法,讚揚唐文宗的勤儉不奢。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的車才是好的坐車?這跟唐文宗生平節儉的史實相對照。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指唐朝國運衰微。青海馬用典,指龍馬,千里馬,這裡用以比喻賢臣。據《隋書.吐谷渾傳》:“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輒放牝馬於其上,言得龍種。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時稱青海聰馬。”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青海馬)

蜀山蛇也用典,據《蜀王本紀》載:秦獻美女於蜀王,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還至梓潼,見一大蛇人山穴中,五丁共引之,山崩,五丁皆化為石。劉向《災異封事》:“去佞則如拔山。”這裡用蜀山蛇比喻宦官佞臣。運道衰微,想要遠行卻沒有千里馬,想要拔動蜀山猛蛇,卻勢單力孤。宦官霸道,賢臣稀缺,這是唐文宗的悲哀,也是大唐的悲哀。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蜀山蛇)

唐文宗策劃“甘露之變”,當然是力求中興的,但卻只遇到了李訓、鄭注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沒遇到真正的賢臣。當然了,仇士良、魚弘志(當然,還有強藩)這些“蜀山蛇”也沒辦法剷除。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南薰曲用典,即《南風》。相傳舜曾經彈五絃琴,歌《南風》之詩,從此天下大治。其詞曰:“南風之燕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為什麼用這個典呢,是因它不僅是一個“古典”,還是一個“今典”,因為唐文宗和學士聯句時,曾高度讚揚柳公權“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的聯句。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九嶷山舜帝陵)

蒼梧:即湖南省寧遠縣九嶷山,相傳為舜帝埋葬之地。這裡借指唐文宗所葬的章陵。翠華:以翠羽為飾之族,指皇帝的儀仗。舜逝於蒼梧之野,所以說“哭”,這裡用舜比擬唐文宗。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籠之鼓。”李善注稱:“翠華,以翠羽為葆也。”

又有誰曾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呢?恐怕也只能在陵前對著翠華哭泣吧。

我們讀唐詩從初唐四傑讀到大“李杜”,讀到劉禹錫、白居易,讀到李賀、杜牧,這些詩人都寫詠史詩,但卻極少有寫到國運衰微的話,也極少有說皇帝的不是,李商隱在“甘露之變”後有《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中,直言“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脣。”顯然是捎上了唐文宗,《詠史》詩,李商隱把唐文宗中興未成的責任推給了“運去”,固然替唐文宗挽了面子,但也實實在在指出了大唐真的走向沒落了,這實際上也夠大膽,在那個時代,誰又敢說這樣的話呢?

我們現在說李商隱政治敏感,預見能力強,但真放在那個時代,能這樣說,最重要的怕是需要足夠的膽氣。當然,李商隱最終也沒有給出詩中問題的答案:究竟一個皇帝要如何治理一個國家才最好,節儉很重要,但節儉之外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一個國家的運道是不是由皇帝一個人來決定的呢?或許,後來李商隱又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時”,對大唐的命運已經發展到了慨嘆的地步了吧!他自己也不知道路在何方。

李商隱的預見能力有多強,請讀他的《詠史》,它是大唐的預言詩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寫完這首詩,又過了不到六十年,大唐就亡國了,那時,李商隱死去也不到五十年。

(【唐詩閒讀】之213,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