淒涼!詞人53歲,無家無國無子女,一首詞作道盡物是人非的悲傷!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淒涼!詞人53歲,無家無國無子女,一首詞作道盡物是人非的悲傷!

一位網友曾說“如果李清照活到當下,至少也是個清華北大教授的級別”。當他一出此言,便立刻遭來一頓炮轟,很多人留言說“清華北大教授的位子太委屈李清照了,根本配不上李清照的才華。”對此,我也深以為然。

李清照雖然生活在遙遠的宋代,可是她的魅力卻穿越千年,在現代社會依舊發出耀眼的光芒,吸引了一大票粉絲。粉絲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對她“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深贊不已。李清照為何會吸引我們了?我想除了她的才華,就是她對愛情的執著吧。

在古代社會,男女婚姻多數只是義務,沒有什麼真摯的愛情可言。然而李清照卻不願意受世俗束縛,在詞作中大膽抒發她內心對愛情的渴望,對丈夫的深情,處處真情流露,這不僅在當時的時代,即便是在現代社會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淒涼!詞人53歲,無家無國無子女,一首詞作道盡物是人非的悲傷!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李清照的一首真情流露之詞,最是悽美傷感。在詞中,詞人抒發了物是人非的強烈感慨,以及她愁緒滿懷連小舟也載不動的痛苦。這首詞就是《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下面讓我們走進這首詞。

武陵春 李清照(宋)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即公元1135年,詞人避居浙江金華時所作。當時的她已經53歲了,無二無女無家無丈夫。而且當時北宋朝廷也被金人所滅,不得已偏安江南。面對自身的孤苦無依,面對國破家亡的慘劇,詞人心中的痛苦與悲傷都化成了血淚融入了這首詞裡,因此該詞極其悲苦。

淒涼!詞人53歲,無家無國無子女,一首詞作道盡物是人非的悲傷!

首句是寫作者眼前所見之景。狂風肆虐,吹落了很多花朵,滿地狼藉,一片淒涼。在這句中,作者沒有正面寫風的狂烈,花的飄零,而是用“風住塵香”四個字從側面來寫狂風過後的情景,開篇就極其含蓄蘊藉。而且,風打落了無數花瓣之後並沒有停歇,而是仍在繼續吹拂,於是落花的香氣仍然傳來,可是卻更顯得不堪,更加淒涼。

緊接著,作者寫到了自己對眼前所見之景的感受:日色已經很高了,但是詞人卻不想梳頭,內心愁苦無比。故人云“女為悅己者容”,現在丈夫沒有了,家沒有了,國也沒有了,她與丈夫蒐集的文物也沒有了,自己又流落異地,四處飄零,就像這眼前的殘花一樣,又有什麼興致去梳妝打扮呢?一個“倦”形象貼切地寫出了此時詞人心灰意懶的情態。

第三句和第四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則一改前兩句的含蓄蘊藉,縱情流露,直白強烈,感人至深,揭示了心中的悲苦。“物是人非”已不僅僅是作者一人的“物是人非”,而成了多數人的人生常態,在動盪年代代有普普遍性,因此還有什麼可說的了,於是“無語淚先流”。此處的直白是前面的含蓄隱忍之後,感情積聚而出的結果,明知無人可訴,卻還是不得不訴,最後傾瀉而出,滿腔淒涼。

淒涼!詞人53歲,無家無國無子女,一首詞作道盡物是人非的悲傷!

下闋是寫詞人想出去划船散散心,結果卻愁上加愁。李清照喜歡遊山玩水,所以借遊覽來疏解情緒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雙溪”是金華的一個風景區,有一大片湖水,因此詞人說“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可還是,她心中的痛苦太深了,哀傷太重了,豈是劃劃船賞賞春就能消除的?所以,此人還沒出門了,只是打算這樣出去划船,轉念一想,還是算了。因為自己心中的愁太重了,怕小舟都載不動這許多愁。

下闋歷來受到後人大加讚賞,構思新穎,設想獨特,情意真切。前兩句寫打算出去遊玩划船,情感是欣喜的;可是,緊接著就一轉,情感又重歸淒涼悲傷。這情緒的瞬間波動,極其微妙,又極其感人。尤其是“聞說,也擬,只恐”簡直傳神至極,將詞人心中情緒的變化之快之微小之真實,貼切而生動的刻畫了出來,真是令人讚歎詞人的用字能力之高。

淒涼!詞人53歲,無家無國無子女,一首詞作道盡物是人非的悲傷!

“愁緒”是無形的,可是在這首詞中,詞人把無形的愁緒化作有形的物體,可以用船來裝載,真是新奇獨特;這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初。最後,詞人還是沒有出去泛舟,而是依舊獨坐屋內,獨自悲傷哀嘆。詞尾雖沒有說明,但是我們卻可以想象得出詞人當時的處境是多麼淒涼。讀到這裡,真是令人為之同悲!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