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穎兒子參加法國圖書節活動,明明表現突出,卻被工作人員勸退

憑藉“爸爸去哪了”這個節目,林志穎的兒子Kimi也算是進入公眾視野,成為一名人氣火爆小童星,而近日林志穎父子倆,卻在法國讀書節遭遇了尷尬局面,在兒童讀書活動中,成績遙遙領先的Kimi卻被法國圖書館工作人員婉言勸退。勸退的原因值得每個中國家庭深思!

林志穎兒子參加法國圖書節活動,明明表現突出,卻被工作人員勸退

左:Kimi;右:林志穎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林志穎帶著兒子小Kimi到法國里昂去旅遊,恰好趕上讀書節,為了鼓勵孩子多讀書,當地最大的圖書館舉辦了一項活動——兩週時間,哪個兒童讀書最多,將有一份大禮物送個他。林志穎和其他家長一樣趕緊給孩子報了名,帶孩子參加這次兒童讀書活動。

林志穎兒子參加法國圖書節活動,明明表現突出,卻被工作人員勸退

活動時間一到,小Kimi和其他很多孩子,在圖書館工作人員那裡,領到了自己要讀的書。小Kimi十分刻苦,放棄一切其它活動,把所有能用的時間都拿來讀書。

一週以後,圖書館工作人員檢查孩子們的讀書情況,小Kimi讀會了三本書,而其他法國孩子一本也沒有完成。

林志穎兒子參加法國圖書節活動,明明表現突出,卻被工作人員勸退

林志穎看著孩子成績遙遙領先十分高興,對孩子頻頻鼓勵,讓他再接再勵,抓住剩下一週的時間,爭取創紀錄給老爸爭光,到了這裡相信大家也都不明白了,Kimi的讀書成績這麼好,為什麼會被圖書館工作人員勸退?難道是法國人輸不起,故意為之?事實當然不是這樣。

林志穎兒子參加法國圖書節活動,明明表現突出,卻被工作人員勸退

法國埃菲爾鐵塔

這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來了,帶著一份要給第一名的獎品,對林志穎說:“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這次讀書活動,禮物可以先發給你。”林志穎很驚訝的問:“還有一週的時間,為什麼提前發禮物,又為什麼讓我的孩子退出呢?”工作人員的回覆值得每一箇中國家庭深思,那位工作人員對林志穎說:“因為你的孩子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是想爭第一,而不是理解書中內容,沒有感覺到讀書的樂趣。讀書不是比賽沒有功利性,他這樣瘋狂地讀要是得了第一,會給其他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前發給你禮物,他退出了,別的孩子就沒有了憂慮感,這樣才會用心去感受讀書的快樂。”

林志穎兒子參加法國圖書節活動,明明表現突出,卻被工作人員勸退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林志穎原本還有些憤怒,聽完工作人員的話,也不由連連點頭,深深思考,最後禮物也沒有要,誠懇的勸解兒子退出了這次活動。

這件事對林志穎觸動很大,他對朋友感慨道:“我們教育孩子讀書,目的都不純,規定了目標,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這次法國之行讓我明白了,讀書就是放鬆,就是享受,孩子讀書僅僅因為讀書快樂,就這麼簡單。”其實這件事值得我們每個中國家庭深思,我們總是愛給孩子們規定一個量,比如:你暑假要讀多少書,要做多少題,孩子不管做什麼,都只是在完成你給他的任務,而不是享受讀書,探索知識,中國的孩子一旦脫離學校走向社會,書會讀的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和從小就被強制性的去讀書有很大關係,在長大後,沒有人逼迫的情況下,大家把讀書當做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享受,而從小被限制玩手機、玩電腦的中國孩子,會把這當成一種享受,而這些從小把讀書當做享受的法國人,卻會將閱讀的習慣保持終身,火車上,地鐵裡,中國人抱著手機玩,而法國人卻拿著一本書、一張報心無旁騖的閱讀。

林志穎兒子參加法國圖書節活動,明明表現突出,卻被工作人員勸退

一個法國人在火車上讀報

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高速發展,讓世界上很多國家望塵莫及,這其中我們付出了很多,為了經濟的發展我們不得不捨棄一些東西,但如果我們放棄了書籍,疏遠了靈魂,未來的中國可能會付出更加慘痛的代價,與其那樣,不如現在慢一點、鬆一點……

小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大人給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式會塑造他的性格。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著名思想家羅曼·羅蘭的名言: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