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森防機制 加強生態保護——“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30週年記

林業 大興安嶺 大氣科學 交通 中國氣象局 2017-05-10

1987年5月6日,農曆丁卯年四月初九,星期三,立夏。那一天,黑龍江省漠河、塔河兩縣突發特大森林火災,於5月7日迅猛成災,在5個小時的時間裡推進100公里,相繼吞噬了西林吉、圖強、阿木爾3個林業局和育英、盤中、馬林等9個林場。據統計,這場“5·6”大興安嶺火災致使5萬多人無家可歸,211人失去生命,266人被燒傷,直接經濟損失達5億餘元。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明祿

2017年4月下旬,三十年後,記者來到這場大火的重災區——漠河,探訪這片曾經遭遇過大火的地方,這些年在防火機制、生態恢復等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

“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大的火!”

“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大的火!”很多那場大火的親歷者告訴記者。

“太可怕了!”從事撲火工作20多年的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森林消防大隊副隊長李東,說起30年前的那場大火,還是心有餘悸,聲音有些顫抖。

完善森防機制 加強生態保護——“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30週年記

圖為大興安嶺“5·6”火災紀念館中的日曆標誌。張明祿 攝

1987年5月6日傍晚,李東端著飯碗,坐在西林吉鎮自家的屋頂上,看著一公里外的森林正在著火。他的父親是護林隊員,正在那裡撲火。

這場火的直接肇事者是清林作業人員汪玉峰,到西林吉林業局古蓮林場幹活剛剛13天。5月6日14時8分,漠河縣古蓮林場15林班,漠河縣至古蓮公路11公里路北200米處,汪玉峰給割灌機加油時將過量的汽油灑在草地上,割灌機啟動時,高壓線引燃機體表面及地面汽油,割灌機也著火了。如果他脫下大衣一捂,火就可能被撲滅,可他卻拖著機器跑了七八米。等他叫人來時,火勢已變成很難控制的樹冠火了。這山火,經當地防火部門組織撲打,至7日清晨明火被撲滅,火情得到控制。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沒有打淨殘火餘火。在大興安嶺這片原始森林,著火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沒人當回事。

完善森防機制 加強生態保護——“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30週年記

1978年5月6日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古蓮起火點。張明祿 攝

7日中午,突然刮起來的8級以上的西北風使古蓮火場死灰復燃,鵪鶉蛋大小的石頭子兒被風颳得滿天飛,火借風勢,以每小時6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漠河縣城逼近。

人們看到大火來了,慌忙逃離。離李東家200多米的地方有一個兩三米深的大坑,這是為建校舍打地基而挖的。李東的母親帶著他和他的姐姐、弟弟三人慌忙躲進了坑裡。好幾百人與李東一家一起在坑裡待了一宿,眼睜睜地看著整個住宅區在火中化為廢墟。

這場大火併沒有在漠河縣城停止腳步,它繼續燒向圖強林業局所在地圖強鎮。現任漠河縣縣長、西林吉林業局局長的姚佔軍當時是圖強林業局職工,那天晚上,他正在街上溜達,突然聽到大喇叭喊職工去單位集合,上山打火(當地人將“撲火”稱為“打火”)。走在半路上,大喇叭又通知不上山了,要緊急疏散。他趕緊把家裡人叫醒,母親還不太相信,著火在林區是常見的事情,每年都要發生好幾次,人們並不害怕。

他的父親決定出去看看再說,此時西邊的西林吉林業局半邊天都紅了,整個都是火。父親趕忙將一袋米、一袋面放到手拉車上,就帶著全家往阿木爾河邊跑。“不到兩個小時,整個圖強從西頭燒到東頭,一片灰燼。”姚佔軍回憶。河岸是沙灘,沒有可燃物,如今被稱為“母親河”的阿木爾河挽救了數千人的生命。

火在風中肆意吞噬著它所經之處的一切,沒有什麼能攔得住它。鐵路、公路、河流,就連500米寬的防火帶也被大火輕易跨了過去。

這場火災燃燒了整整28天,大火使5萬多人痛失家園,266人被燒傷,211人葬身火海,整個林區過火面積101萬公頃,約佔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五分之一,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破壞。6月2日,在近6萬軍民的努力下,大火被全部撲滅。

防患於未“燃”,堅持未雨籌謀

在地圖上地處雄雞之冠、素有“神州北極”美譽的大興安嶺曾承載著輝煌的歷史。據統計,開發建設50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商品材1.3億立方米,上繳利稅84.2億元。另據測算,每年僅製氧納碳、涵養水源、吸收二氧化硫、滯塵和殺菌等生態服務價值就達1940億元。大興安嶺是我國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生態功能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也是東北乃至華北平原的重要生態屏障。

完善森防機制 加強生態保護——“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30週年記

圖為位於漠河縣的大興安嶺“5·6”火災紀念館。張明祿 攝

“5·6” 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用一組組帶有血淚的數據告訴人們:森林防火必須在“防”上下功夫。在大興安嶺,防火是第一件大事、第一任務、第一項職責。

據統計,在查明火因的森林火災中,95%以上是人為因素引發的。“近些年來,大興安嶺由於吸菸等人為火引起的森林火災不下上百起。我們堅持預防為先,加強火源管理,強化隱患排查,封住山、看住人、管住火,確保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大興安嶺地區防火辦副主任趙曉剛告訴記者,每年進入高火險期,大興安嶺實行封山戒嚴,地、縣、鄉、村級四級領導牽頭分片負責,並組織機關幹部採取包村、包組、包路口、包山頭地塊、墳區的方式,各負其責,嚴格控制火種進山。

森林防火重在預防,加強防火宣傳、提高防火意識是關鍵。在漠河,“室外不吸菸,野外不弄火”“進入林區勿帶火,違反規定嘗苦果”“萬人防火不算多,一人疏忽惹大禍”等標語的各色防火宣傳旗到處可見。漠河在重點地段佈設防火彩旗、條幅及宣傳臺,在檢查站、管護站等區域張貼布告,併入戶簽訂防火公約。進入防火期,漠河縣利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森林防火宣傳標語、警示教育片等內容,在人員集中區域安置定時自動播放音箱,播放《森林防火條例》等法律法規常識,在市場、車站、機場、農林交錯地帶發放防火宣傳單,並通過防火宣傳車進行防火知識宣傳,營造森林防火氛圍。

完善森防機制 加強生態保護——“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30週年記

漠河專業消防隊進行滅火訓練。張明祿 攝

完善森防機制 加強生態保護——“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30週年記

武警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支隊漠河大隊13中隊正在訓練。張明祿 攝

據有關資料顯示,90%以上的森林火災由於森林消防裝備不具備快速反應能力,而貽誤戰機,使小火變成大火,無法控制,最終蔓延成災。痛定思痛,經過30年的不斷探索,漠河乃至大興安嶺地區在林火預防、撲救、後勤保障等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西林吉林業局防火辦是隻有10多個人,沒有專業的撲火隊伍,都是群眾打火。而交通工具只是幾臺三輪摩托車,撲火工具就是鐵鍬和一號工具(用樹枝綁成的滅火工具)。”漠河縣防火辦預防員李德玉唏噓地說。而目前,全縣森林防火能力大幅提升。全縣共有瞭望塔39座,永久性停機坪6處,取水點14個,省批檢查站2處、管護站40處,氣象站4個。全縣撲火隊伍非常強大,撲火總兵力2110人。其中,武警森林部隊110人,專業森林消防隊500人,半專業消防隊600人,群眾消防隊900人。另外,還有運兵車、通信車、野炊車等各種防火車輛93臺,有風力滅火機、油泵等3000多臺機具,通過手機、固定電話、短波、超短波等實現通信全覆蓋。

完善森防機制 加強生態保護——“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30週年記

漠河縣專業消防隊的裝備。張明祿 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經過30年的建設,大興安嶺地區現有瞭望塔326座、檢查站145處、永久性機降點63處、直升飛機加油站3處、吊桶取水池116處、航空護林機場3處、移動航站1個;各類防火專用車輛1545混合臺;防火通信設備3988臺(套);各種撲火機具34000件(套);設防火物資儲備庫15個。同時,建成了由程控電話、視頻網絡組成的有線通信網,以及短波、超短波、衛星電話、公眾移動網絡組成的無線通信網,形成了覆蓋全區的三級防火通信網絡。

為做好森林火災的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大興安嶺地區建設了13個森林火險因子採集站、51個森林火險因子監測站,定時發佈森林火險和氣象預報信息,及時啟動預警響應機制。通過綜合運用衛星遙感、飛機觀察、高山瞭望和地面巡護“四位一體”監測手段,可以確保火險早預警、火情早發現、火災早處置。同時,積極應用衛星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衛星定位跟蹤技術,加強火險因子動態管理系統建設,有效提升了森林防火通信指揮和火險因子的管控能力。

“要是撲救‘5·6’火災時要能有這樣的設備和隊伍就好了,災難也許就不會出現。”趙曉剛說。

警惕氣候變化,加強森防機制建設與生態保護

從飛機往下俯瞰,大興安嶺鬱鬱蔥蔥,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難尋當年燒燬的痕跡。通過採取森林撫育、補植補造、人工造林、義務植樹等措施,大興安嶺森林蓄積、面積及森林覆被率實現了持續恢復性增長。截至2016年,大興安嶺森林面積達到684.1公頃,森林蓄積達5.82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1.9%。

完善森防機制 加強生態保護——“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30週年記

圖為直升機上航拍大興安嶺生態恢復情況。張明祿 攝影

大興安嶺平均海拔573米,年平均溫度-1.9℃,無霜期80天至110天,年均降水量493.2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兩季高溫、乾燥的氣候,使大興安嶺林區成為森林火災易發區和高發區,尤其是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乾雷暴活動頻繁,大範圍雷擊森林火災集中爆發。“現在,人為火引發的森林火災不斷下降,自然火尤其是雷擊火引發的森林火災在上升。”趙曉剛告訴記者。

4月17日,中國氣象局“新舟60”增雨專機抵達大興安嶺地區,實施人工增雨,增雨過後,大興安嶺地區出現降雨,森林火險降低。阿木爾林業局局長魯智勇說:“每年,氣象部門都會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以降低森林火險等級,為森林防火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當年的“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等林火撲救工作中,人工增雨作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為了就進一步降低森林火險、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林業與氣象部門深化合作,建立聯合會商制度,共同加強森林火險的監測預報預警,加強信息共享。“森林火險預警就是發令槍、指揮棒,我們制定了相應的預警響應措施,一收到預警,我們就知道該做什麼工作。預警使森林防火工作更有科學依據。”阿木爾林業局紅旗管護區副主任陳人龍說。

為了實現“打早打小打了,不使小火釀成大禍”,目前,大興安嶺地區武警森林部隊和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已全部集中食宿,堅持靠前駐防,科學布兵,一旦發生火情,確保迅速出擊,重兵投入。大興安嶺地區還超前做好了半專業、群眾撲火隊伍組織工作,以保證發生火情時隊伍及時到位。4月21日,記者看到,在武警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支隊漠河大隊富克山執勤點,森林武警正在進行撲火訓練。“在今年春防任務中,我們要確保第一時間控制火情。”武警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支隊漠河大隊13中隊中隊長唐敏說。

在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共識的今天,森林防火工作受到高度重視。2016年12月,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全國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年)》提出,未來10年我國將投資450.95億元,通過重點實施林火預警監測系統、通信和信息指揮系統、森林消防隊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林火阻隔系統、森林防火應急道路等六大建設任務,使24小時火災撲滅率超過95%,森林火災受害率穩定控制在0.9‰以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