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當人們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時

27歲的李濟生異乎尋常的冷靜

慶功大會上

他面前的餃子一口也吃不下去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當人們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時

27歲的李濟生異乎尋常的冷靜

慶功大會上

他面前的餃子一口也吃不下去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一位老專家的問話縈繞耳際

咱們的衛星雖然上天了

軌道也計算出來了

但你知道軌道精度是多少嗎

李濟生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太空

剛剛起步的中國航天測控

此時連“定軌精度”的概念都沒有

從零起步

李濟生踏上了追求中國衛星軌道精度的漫漫之路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當人們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時

27歲的李濟生異乎尋常的冷靜

慶功大會上

他面前的餃子一口也吃不下去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一位老專家的問話縈繞耳際

咱們的衛星雖然上天了

軌道也計算出來了

但你知道軌道精度是多少嗎

李濟生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太空

剛剛起步的中國航天測控

此時連“定軌精度”的概念都沒有

從零起步

李濟生踏上了追求中國衛星軌道精度的漫漫之路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他從“東方紅一號”衛星軌道數據著手

設想了一個個軌道鑑定方法

又一個個地自我否定

那些時日,戈壁灘上那間簡陋的工房裡

燈光幾乎每天都亮到深夜

推導公式、編制軟件、分析計算結果

李濟生苦苦尋找確定軌道精度的方法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當人們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時

27歲的李濟生異乎尋常的冷靜

慶功大會上

他面前的餃子一口也吃不下去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一位老專家的問話縈繞耳際

咱們的衛星雖然上天了

軌道也計算出來了

但你知道軌道精度是多少嗎

李濟生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太空

剛剛起步的中國航天測控

此時連“定軌精度”的概念都沒有

從零起步

李濟生踏上了追求中國衛星軌道精度的漫漫之路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他從“東方紅一號”衛星軌道數據著手

設想了一個個軌道鑑定方法

又一個個地自我否定

那些時日,戈壁灘上那間簡陋的工房裡

燈光幾乎每天都亮到深夜

推導公式、編制軟件、分析計算結果

李濟生苦苦尋找確定軌道精度的方法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在“0”和“1”的海洋中求索

我們無法描繪出那是怎樣的一種煎熬

幾年時間裡

李濟生忘我地搜尋國內一切能找到的相關書籍

深鑽細研

利用出差機會四處拜師求教

結合每一次發射任務分析累計資料

1975年

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測控觀察發現

這和理論結果背道而馳

截然不同的結果讓李濟生一頭扎進這個謎團裡

他藉助一臺手搖計算機

開始了不分晝夜的計算

幾個月後

謎團解開了

衛星姿態控制噴氣管所產生的

0.7克作用力是罪魁禍首

這看似微不足道的0.7克作用力

找到癥結後

李濟生並沒有就此罷手

進一步使我國的衛星定軌精度達到了1公里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當人們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時

27歲的李濟生異乎尋常的冷靜

慶功大會上

他面前的餃子一口也吃不下去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一位老專家的問話縈繞耳際

咱們的衛星雖然上天了

軌道也計算出來了

但你知道軌道精度是多少嗎

李濟生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太空

剛剛起步的中國航天測控

此時連“定軌精度”的概念都沒有

從零起步

李濟生踏上了追求中國衛星軌道精度的漫漫之路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他從“東方紅一號”衛星軌道數據著手

設想了一個個軌道鑑定方法

又一個個地自我否定

那些時日,戈壁灘上那間簡陋的工房裡

燈光幾乎每天都亮到深夜

推導公式、編制軟件、分析計算結果

李濟生苦苦尋找確定軌道精度的方法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在“0”和“1”的海洋中求索

我們無法描繪出那是怎樣的一種煎熬

幾年時間裡

李濟生忘我地搜尋國內一切能找到的相關書籍

深鑽細研

利用出差機會四處拜師求教

結合每一次發射任務分析累計資料

1975年

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測控觀察發現

這和理論結果背道而馳

截然不同的結果讓李濟生一頭扎進這個謎團裡

他藉助一臺手搖計算機

開始了不分晝夜的計算

幾個月後

謎團解開了

衛星姿態控制噴氣管所產生的

0.7克作用力是罪魁禍首

這看似微不足道的0.7克作用力

找到癥結後

李濟生並沒有就此罷手

進一步使我國的衛星定軌精度達到了1公里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然而

李濟生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裡

他要把衛星定軌精度提高到百米量級

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10年時間裡

李濟生相繼建立了

軌道計算解析法

“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攝動”

的動力學模型

研究開發了新的衛星定軌系統

……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當人們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時

27歲的李濟生異乎尋常的冷靜

慶功大會上

他面前的餃子一口也吃不下去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一位老專家的問話縈繞耳際

咱們的衛星雖然上天了

軌道也計算出來了

但你知道軌道精度是多少嗎

李濟生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太空

剛剛起步的中國航天測控

此時連“定軌精度”的概念都沒有

從零起步

李濟生踏上了追求中國衛星軌道精度的漫漫之路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他從“東方紅一號”衛星軌道數據著手

設想了一個個軌道鑑定方法

又一個個地自我否定

那些時日,戈壁灘上那間簡陋的工房裡

燈光幾乎每天都亮到深夜

推導公式、編制軟件、分析計算結果

李濟生苦苦尋找確定軌道精度的方法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在“0”和“1”的海洋中求索

我們無法描繪出那是怎樣的一種煎熬

幾年時間裡

李濟生忘我地搜尋國內一切能找到的相關書籍

深鑽細研

利用出差機會四處拜師求教

結合每一次發射任務分析累計資料

1975年

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測控觀察發現

這和理論結果背道而馳

截然不同的結果讓李濟生一頭扎進這個謎團裡

他藉助一臺手搖計算機

開始了不分晝夜的計算

幾個月後

謎團解開了

衛星姿態控制噴氣管所產生的

0.7克作用力是罪魁禍首

這看似微不足道的0.7克作用力

找到癥結後

李濟生並沒有就此罷手

進一步使我國的衛星定軌精度達到了1公里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然而

李濟生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裡

他要把衛星定軌精度提高到百米量級

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10年時間裡

李濟生相繼建立了

軌道計算解析法

“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攝動”

的動力學模型

研究開發了新的衛星定軌系統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我國的衛星定軌精度

逐漸從公里級

提高到500米、200米、100米級

當得知美國的衛星定軌精度

已經達到米級的消息後

他又坐不住了

1984年

李濟生跨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空間實驗室

在進修的兩年裡

他枯燥的阿拉伯數字日夜相伴

回國後

他主動辭去了軟件室副主任的職務

帶著兩個年輕人

一干就是4年多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當人們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時

27歲的李濟生異乎尋常的冷靜

慶功大會上

他面前的餃子一口也吃不下去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一位老專家的問話縈繞耳際

咱們的衛星雖然上天了

軌道也計算出來了

但你知道軌道精度是多少嗎

李濟生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太空

剛剛起步的中國航天測控

此時連“定軌精度”的概念都沒有

從零起步

李濟生踏上了追求中國衛星軌道精度的漫漫之路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他從“東方紅一號”衛星軌道數據著手

設想了一個個軌道鑑定方法

又一個個地自我否定

那些時日,戈壁灘上那間簡陋的工房裡

燈光幾乎每天都亮到深夜

推導公式、編制軟件、分析計算結果

李濟生苦苦尋找確定軌道精度的方法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在“0”和“1”的海洋中求索

我們無法描繪出那是怎樣的一種煎熬

幾年時間裡

李濟生忘我地搜尋國內一切能找到的相關書籍

深鑽細研

利用出差機會四處拜師求教

結合每一次發射任務分析累計資料

1975年

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測控觀察發現

這和理論結果背道而馳

截然不同的結果讓李濟生一頭扎進這個謎團裡

他藉助一臺手搖計算機

開始了不分晝夜的計算

幾個月後

謎團解開了

衛星姿態控制噴氣管所產生的

0.7克作用力是罪魁禍首

這看似微不足道的0.7克作用力

找到癥結後

李濟生並沒有就此罷手

進一步使我國的衛星定軌精度達到了1公里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然而

李濟生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裡

他要把衛星定軌精度提高到百米量級

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10年時間裡

李濟生相繼建立了

軌道計算解析法

“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攝動”

的動力學模型

研究開發了新的衛星定軌系統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我國的衛星定軌精度

逐漸從公里級

提高到500米、200米、100米級

當得知美國的衛星定軌精度

已經達到米級的消息後

他又坐不住了

1984年

李濟生跨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空間實驗室

在進修的兩年裡

他枯燥的阿拉伯數字日夜相伴

回國後

他主動辭去了軟件室副主任的職務

帶著兩個年輕人

一干就是4年多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91年

衛星定軌精度從百米提高到十米量級

如果裝備先進的測軌設備

可以達到1米

……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據光明日報報道,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和衛星測控專家李濟生,7月28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1943年5月31日生於山東濟南。196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歷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為我國的航天測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人造衛星軌道動力學研究方面,他發現了低軌道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的攝動並建立了相應的動力學模型,提高了定軌精度;建立了我國衛星測控精密定軌系統,滿足了我國各型號衛星對定軌精度的要求;在衛星測控工程方面,對衛星測控軟件系統提出了“模塊化自動調度”設計思想,並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測控調度軟件和測控計劃生成軟件的設計與開發。

他一生堅持:“科學家最大的追求和貢獻就是永無止境的創造。”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院士

李濟生幼年時代家境貧寒

4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去世,

12歲,父親又生病去世。

從此就住一個親姑姑家,一直靠姑姑供養上大學。

1966年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

畢業後參加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試驗任務,

主要負責衛星軌道計算工作,

從此便投身於我國的衛星測控事業中。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每一顆衛星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軌道

每一位衛星測控專家

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軌道計算方法

這種方法是個人的研究成果

更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傾其一生

都在尋找各種最佳的計算方法

把衛星定軌精度

從2公里提高到500米、100米、1米

到最後的釐米級

為中國衛星鋪設了一條條最精密的軌道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當人們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之時

27歲的李濟生異乎尋常的冷靜

慶功大會上

他面前的餃子一口也吃不下去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一位老專家的問話縈繞耳際

咱們的衛星雖然上天了

軌道也計算出來了

但你知道軌道精度是多少嗎

李濟生把目光投向了茫茫太空

剛剛起步的中國航天測控

此時連“定軌精度”的概念都沒有

從零起步

李濟生踏上了追求中國衛星軌道精度的漫漫之路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他從“東方紅一號”衛星軌道數據著手

設想了一個個軌道鑑定方法

又一個個地自我否定

那些時日,戈壁灘上那間簡陋的工房裡

燈光幾乎每天都亮到深夜

推導公式、編制軟件、分析計算結果

李濟生苦苦尋找確定軌道精度的方法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在“0”和“1”的海洋中求索

我們無法描繪出那是怎樣的一種煎熬

幾年時間裡

李濟生忘我地搜尋國內一切能找到的相關書籍

深鑽細研

利用出差機會四處拜師求教

結合每一次發射任務分析累計資料

1975年

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測控觀察發現

這和理論結果背道而馳

截然不同的結果讓李濟生一頭扎進這個謎團裡

他藉助一臺手搖計算機

開始了不分晝夜的計算

幾個月後

謎團解開了

衛星姿態控制噴氣管所產生的

0.7克作用力是罪魁禍首

這看似微不足道的0.7克作用力

找到癥結後

李濟生並沒有就此罷手

進一步使我國的衛星定軌精度達到了1公里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然而

李濟生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裡

他要把衛星定軌精度提高到百米量級

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10年時間裡

李濟生相繼建立了

軌道計算解析法

“三軸穩定衛星姿控動力對衛星軌道攝動”

的動力學模型

研究開發了新的衛星定軌系統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我國的衛星定軌精度

逐漸從公里級

提高到500米、200米、100米級

當得知美國的衛星定軌精度

已經達到米級的消息後

他又坐不住了

1984年

李濟生跨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空間實驗室

在進修的兩年裡

他枯燥的阿拉伯數字日夜相伴

回國後

他主動辭去了軟件室副主任的職務

帶著兩個年輕人

一干就是4年多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1991年

衛星定軌精度從百米提高到十米量級

如果裝備先進的測軌設備

可以達到1米

……

哀悼!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濟生逝世,享年76歲

李濟生總結幾十年的實踐經驗

出版了《人造地球衛星精密軌道確定》一書

這是我國第一部

衛星定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著

悠悠通天路

延伸著無數航天工作者的飛天夢想

承託著他們執著的“牧星”追求。

李濟生院士,一路走好!

(來源:光明日報、測繪學報)

更多精彩資訊,點擊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