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幽靜的小河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古建築群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老屋基老街的古建築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主壩新村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採摘有名的霧洞綠茶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藥材種植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三元堂道觀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老屋基下的小橋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古建築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富有年代感的小橋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採摘霧洞綠茶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水杉林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水杉林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美女的土家姑娘

恩施土家文化:利川藏著一個南宋時期的古鎮—龍渠古鎮“忠路”

忠路有名的豆皮

龍渠縣東南西三面環水,前江河從東北向西南流淌,後江河由西北向西南流淌,兩條河彙集後呈“Y”字形奔騰注入烏江,成為“倒流三千八百里”的烏江發源地。“Y”形的河流在空中看去,好像一條張著大嘴的飛龍在齊嶽山的山脈中游弋,這可能就是龍渠的由來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龍渠縣城是在江河日積月累的沖刷中堆積而成的,飛龍的勇敢、機智註定了龍渠人世代勤勞智慧。

龍渠縣是覃土司的天下。龍渠縣世代靠霧洞綠茶和洞老殼滷鹽生活,龍渠縣有婦孺皆知的古老故事和動人傳說,成為龍渠人世代相傳的佳話。

傳說龍渠縣覃氏家族中有個阿凡提式的傳奇人物,名叫覃和二。覃土司家的少爺住在霧洞坡掌管茶園,覃少爺是個無惡不作的紈絝子弟。覃和二早就聽說過覃少爺的所作所為,決定找機會修理他一頓。一年夏天,覃和二來到霧洞坡,找了幾位姓謝的茶農,在謝家火屋燒起大火,穿起羊皮襖,大聲宣揚要如何整治覃少爺。覃少爺聽說後,立即找土司老爺告覃和二的狀。覃土司把覃和二傳到堂上,對覃和二說:“覃和二,你聚眾密謀整治少爺,知罪嗎?”覃和二不慌不忙地說:“我何罪之有?”覃少爺把覃和二在謝家密謀之事一五一十地說了。覃和二說:“大老爺,覃少爺說我六月天在火屋穿著羊皮襖烤火,密謀整他,真是天大的冤枉。大六月天有誰還敢穿著羊皮襖在火屋烤火?這不是說瞎話陷害我覃和二麼?”土司老爺一聽,手指著覃少爺說:“你身為少爺卻睜眼說瞎話,分明是陷害百姓,拉出去打二十大板。”覃少爺就這樣被冤打一頓。

後來,覃土司雖然知道覃少爺被打得冤枉,卻也拿覃和二沒辦法。師爺給覃土司出主意,要求次日晨覃和二跟土司老爺從縣城上街往下街走,人們跟誰打招呼多就算誰贏,輸家給贏家五十兩銀子。這縣城誰不認識覃大老爺,誰見了覃大老爺不喊呢?第二天早晨,覃和二與覃大老爺依約從上街往下街走。覃老爺走在前面,覃和二不慌不忙地脫下外面的一件衣服,拿出一把棕葉扇,大搖大擺走在後面。街上的男女老幼都大聲喊:覃和二你早,覃和二你好,覃和二你坐,覃和二喝茶。覃和二雙手作揖不停地回答說:你早,你好,謝坐,不喝茶。從上街頭走到下街口,滿城人沒有不叫覃和二的,很少有人叫覃老爺,覃老爺只好認輸。原來覃和二在背上寫著“覃和二你早,覃和二你好,覃和二你坐,覃和二喝茶”。

覃和二拿著這五十兩銀子,請工匠把霧洞坡白鶴井修葺一新,從此,白鶴井水沖泡的霧洞茶成為龍渠縣一絕。早在唐朝鼎盛時期,霧洞茶即是朝廷必備貢品之一,《恩施縣誌》記有當地人的傳說:“霧洞坡的茶,白鶴井的水,沖泡後尖尖朝上,形如白鶴騰空。”清朝同治版《利川縣誌》載:“當地土人遍種其茶,其茶清香堅實,經久耐泡,向異他處,亦地氣使然也!”到了明代,霧洞茶大得名聲,明成祖朱棣品嚐貢茶後,更是稱讚不已,親賜詩一首:“此茶生來出霧洞,弟兄結拜在虛空。今夜敬茶同飲後,品居滿園輔朝忠”。

覃土司在世時,龍渠縣城西北兩公里處有個叫洞老殼的地方出鹽水,龍渠縣的繁榮貿易就靠滷鹽。有一年,洞老殼鹽井突然垮塌,把熬鹽的大師傅埋在洞裡,大師傅晚上投夢給兩個徒弟,要他們買十斤霧洞清明茶放在蒸籠裡,每天挑100斤白鶴井泉水,用旺火連續不斷地蒸七七四十九天,沒到四十九天不管什麼人也不能揭開蒸籠。第四十九天傍晚,來了一位拄著柺杖的白鬍子討飯人,無論兩個徒弟怎麼解釋,白鬍子老頭就是要打開蒸籠討點飯吃。兩個徒弟本來就很好奇,何況又有白鬍子老頭乞求,想到四十九天也差不多快到了,就打開了蒸籠。打開蒸籠後,從蒸籠裡騰飛出一對白鶴,飛向洞老殼。

這天晚上,師傅又給兩個徒弟投夢,要他們第二天天亮後,帶著大鼓到洞老殼前使勁地不斷擊鼓,不得停下。兩個徒弟按時來到洞老殼擊鼓,只見一對白鶴從空中飛向洞老殼,用嘴向原來的鹽井口猛啄。兩個徒弟只顧看稀奇,忘記擂鼓。不到傍晚,白鶴因兩個徒弟忘記擊鼓而喪失鬥志死去。洞老殼沒有被啄開,只啄出兩個小洞。兩個小洞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都流出溫度在37℃的礦泉水。雖然鹽井沒啄開,但兩處小洞流出的泉水成了龍渠縣有名的溫泉。龍渠縣的子民們用溫泉洗澡,健康永駐,精神抖擻。

據說那位白鬍子老頭是陰府的太皇帝,為了保佑天下太平,化作白鬍子老頭來到人間,阻止龍渠縣產鹽。也許太皇帝是怕民間“龍渠出了鹽,四川餓死完”讖語的應驗吧。

龍渠縣的子孫後代為不忘完成白鶴未竟的事業,將“龍渠”改為“忠路”。現在,忠路已是一個8萬多人的農業大鎮,盛產茶葉、柑橘、水杉,境內有霧洞坡白鶴井、洞老殼溫泉、龍橋風雨橋、木霸河三元堂等風景名勝。如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角已經吹響,忠路的父老鄉親們正在用覃和二的機智和白鶴的不屈精神,打開洞老殼,開拓出一條康莊大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