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

4

李白一如既往地寫求職信,投簡歷。唐朝以詩賦取士,唐詩的繁榮和巨大的創造力與此不無關係。李白的詩更是精品。可李白不參加考試。

估計李白考那種規範的、有標準答案的詩,也夠嗆考上。

可求仕之心很迫切,對功名很渴望。再加點酒的催化,李白就像一座持續噴發的火山,高空烈焰下流淌著滾燙、不竭的生命源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干謁”在唐朝是一種時尚。“幹”是“求”的意思。(現代人把這個漢字玩壞了。這裡讀gān)“謁”就是拜見。為求功名,求仕途去拜見有名望、有影響、有地位的人,以便得到他們的欣賞、引薦和獎掖。這在唐朝是正大光明的事,不用偷偷摸摸,只不過表達是含蓄還是直接,因人而異罷了。

孟浩然含蓄。《過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的“求職信”。張丞相是張九齡,著名的詩人,最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出自他之手。他更是高官,官至中書令,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孟浩然在求職信中寫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四句基本是詩歌的格式——先寫景,寫寫水光山色。後四句是目的。詩人說:“想渡河,可是沒船少槳,閒待著有怕辜負了這太平盛世。”寫得含蓄又謙虛,分寸掌握得好,適合給領導看,領導當然也喜歡。順便提一句,像孟浩然等等讀書人直接給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寫求職信,在唐朝很常見,從側面可以看出,一、從讀書走上仕途的好官員能重視人才,獎掖後進。二、唐朝的用人政策開風氣之先。宋朝制定“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跟唐朝的這樣的用人政策是有承前啟後的關係的。

李白沒有孟浩然的含蓄,而是直接、大膽、露骨、自負。在干謁什麼李長史、裴長史等碰了壁之後,李白不但沒有寫總結,做反思,吸取教訓,而且更加“變本加厲”。

李白盯上了韓荊州。聽說是凡經韓荊州舉薦的人都聲名鵲起,身價倍增,得登龍門,直上青雲。李白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李白總是能發現並找到機會。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十分想抓住飄過來的一朵朵浮雲。

李白立馬動身,離開老丈人家,撇下老婆孩子,專程到荊州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會)襄陽城,拜見韓荊州。也許在路上就已經打好了草稿,甚至寫好了,一上來就是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現在我們聽起來都有點肉麻。但李白渾然不覺,因為他從來不這麼想,他想的是“我有才,我應該得到重用。不用我是你們的損失”。這頗有點真誠地自負。可是誰讓他是李白呢!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這意思就是說,別看我一個平頭老百姓,我可是會武術,文章更一流,王公大臣見了面,都要下馬打招呼。雖然個子矮,但心雄萬丈志存高遠勝萬夫。李白不含蓄,更不謙虛。

後來乾脆“威脅”上了,“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這樣說:“您怎麼能捨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讓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壯志凌雲呢!”

哪個當官的能受得了?當官的喜歡聽話的,老實的,能裝的,誇當官的而不是誇自己的。

李白也誇當官的,但誇著誇著就自我了。所以結果就是不用等到出結果就知道沒結果。

李白想不通,有點鬱悶了。自己掏心掏肺的、履歷豐富又真實如我的求職信怎麼會被拒呢?然而,現實很殘酷。

5

這個時候,酒派上用場了。古往今來,是李白把酒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賦予酒更多的外延,讓酒不僅有了文化功能,更有藝術功能。李白喝酒喝出了藝術。雖然酒量不大,更比不過杜甫,但“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每日必酒,每酒必醉。除了李白還能有誰?阮籍醉那是裝醉,劉伶醉那是真醉,而李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自醉,是藝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酒遇到了李白,李白遇到了月亮,於是酒成全了李白,李白成全了月亮,月亮成全了了酒。酒魂,月魂,詩魂,齊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酒魂獨酌,月魂舉杯,詩魂成影,交融在一起,就是詩人的魂。

既寫月又寫酒的,不乏高手。

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酒是好酒,可惜還是宴會的興奮劑;月是好月,還是一樣地不能親近。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東坡似乎關心的不是明月,他問的是天,關心的是兄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只是風月罷了。

即使李白的《把酒問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也不及“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藝術美。

原來喝酒的最高境界是獨酌。


"

4

李白一如既往地寫求職信,投簡歷。唐朝以詩賦取士,唐詩的繁榮和巨大的創造力與此不無關係。李白的詩更是精品。可李白不參加考試。

估計李白考那種規範的、有標準答案的詩,也夠嗆考上。

可求仕之心很迫切,對功名很渴望。再加點酒的催化,李白就像一座持續噴發的火山,高空烈焰下流淌著滾燙、不竭的生命源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干謁”在唐朝是一種時尚。“幹”是“求”的意思。(現代人把這個漢字玩壞了。這裡讀gān)“謁”就是拜見。為求功名,求仕途去拜見有名望、有影響、有地位的人,以便得到他們的欣賞、引薦和獎掖。這在唐朝是正大光明的事,不用偷偷摸摸,只不過表達是含蓄還是直接,因人而異罷了。

孟浩然含蓄。《過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的“求職信”。張丞相是張九齡,著名的詩人,最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出自他之手。他更是高官,官至中書令,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孟浩然在求職信中寫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四句基本是詩歌的格式——先寫景,寫寫水光山色。後四句是目的。詩人說:“想渡河,可是沒船少槳,閒待著有怕辜負了這太平盛世。”寫得含蓄又謙虛,分寸掌握得好,適合給領導看,領導當然也喜歡。順便提一句,像孟浩然等等讀書人直接給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寫求職信,在唐朝很常見,從側面可以看出,一、從讀書走上仕途的好官員能重視人才,獎掖後進。二、唐朝的用人政策開風氣之先。宋朝制定“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跟唐朝的這樣的用人政策是有承前啟後的關係的。

李白沒有孟浩然的含蓄,而是直接、大膽、露骨、自負。在干謁什麼李長史、裴長史等碰了壁之後,李白不但沒有寫總結,做反思,吸取教訓,而且更加“變本加厲”。

李白盯上了韓荊州。聽說是凡經韓荊州舉薦的人都聲名鵲起,身價倍增,得登龍門,直上青雲。李白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李白總是能發現並找到機會。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十分想抓住飄過來的一朵朵浮雲。

李白立馬動身,離開老丈人家,撇下老婆孩子,專程到荊州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會)襄陽城,拜見韓荊州。也許在路上就已經打好了草稿,甚至寫好了,一上來就是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現在我們聽起來都有點肉麻。但李白渾然不覺,因為他從來不這麼想,他想的是“我有才,我應該得到重用。不用我是你們的損失”。這頗有點真誠地自負。可是誰讓他是李白呢!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這意思就是說,別看我一個平頭老百姓,我可是會武術,文章更一流,王公大臣見了面,都要下馬打招呼。雖然個子矮,但心雄萬丈志存高遠勝萬夫。李白不含蓄,更不謙虛。

後來乾脆“威脅”上了,“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這樣說:“您怎麼能捨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讓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壯志凌雲呢!”

哪個當官的能受得了?當官的喜歡聽話的,老實的,能裝的,誇當官的而不是誇自己的。

李白也誇當官的,但誇著誇著就自我了。所以結果就是不用等到出結果就知道沒結果。

李白想不通,有點鬱悶了。自己掏心掏肺的、履歷豐富又真實如我的求職信怎麼會被拒呢?然而,現實很殘酷。

5

這個時候,酒派上用場了。古往今來,是李白把酒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賦予酒更多的外延,讓酒不僅有了文化功能,更有藝術功能。李白喝酒喝出了藝術。雖然酒量不大,更比不過杜甫,但“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每日必酒,每酒必醉。除了李白還能有誰?阮籍醉那是裝醉,劉伶醉那是真醉,而李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自醉,是藝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酒遇到了李白,李白遇到了月亮,於是酒成全了李白,李白成全了月亮,月亮成全了了酒。酒魂,月魂,詩魂,齊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酒魂獨酌,月魂舉杯,詩魂成影,交融在一起,就是詩人的魂。

既寫月又寫酒的,不乏高手。

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酒是好酒,可惜還是宴會的興奮劑;月是好月,還是一樣地不能親近。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東坡似乎關心的不是明月,他問的是天,關心的是兄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只是風月罷了。

即使李白的《把酒問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也不及“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藝術美。

原來喝酒的最高境界是獨酌。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

4

李白一如既往地寫求職信,投簡歷。唐朝以詩賦取士,唐詩的繁榮和巨大的創造力與此不無關係。李白的詩更是精品。可李白不參加考試。

估計李白考那種規範的、有標準答案的詩,也夠嗆考上。

可求仕之心很迫切,對功名很渴望。再加點酒的催化,李白就像一座持續噴發的火山,高空烈焰下流淌著滾燙、不竭的生命源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干謁”在唐朝是一種時尚。“幹”是“求”的意思。(現代人把這個漢字玩壞了。這裡讀gān)“謁”就是拜見。為求功名,求仕途去拜見有名望、有影響、有地位的人,以便得到他們的欣賞、引薦和獎掖。這在唐朝是正大光明的事,不用偷偷摸摸,只不過表達是含蓄還是直接,因人而異罷了。

孟浩然含蓄。《過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的“求職信”。張丞相是張九齡,著名的詩人,最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出自他之手。他更是高官,官至中書令,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孟浩然在求職信中寫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四句基本是詩歌的格式——先寫景,寫寫水光山色。後四句是目的。詩人說:“想渡河,可是沒船少槳,閒待著有怕辜負了這太平盛世。”寫得含蓄又謙虛,分寸掌握得好,適合給領導看,領導當然也喜歡。順便提一句,像孟浩然等等讀書人直接給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寫求職信,在唐朝很常見,從側面可以看出,一、從讀書走上仕途的好官員能重視人才,獎掖後進。二、唐朝的用人政策開風氣之先。宋朝制定“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跟唐朝的這樣的用人政策是有承前啟後的關係的。

李白沒有孟浩然的含蓄,而是直接、大膽、露骨、自負。在干謁什麼李長史、裴長史等碰了壁之後,李白不但沒有寫總結,做反思,吸取教訓,而且更加“變本加厲”。

李白盯上了韓荊州。聽說是凡經韓荊州舉薦的人都聲名鵲起,身價倍增,得登龍門,直上青雲。李白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李白總是能發現並找到機會。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十分想抓住飄過來的一朵朵浮雲。

李白立馬動身,離開老丈人家,撇下老婆孩子,專程到荊州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會)襄陽城,拜見韓荊州。也許在路上就已經打好了草稿,甚至寫好了,一上來就是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現在我們聽起來都有點肉麻。但李白渾然不覺,因為他從來不這麼想,他想的是“我有才,我應該得到重用。不用我是你們的損失”。這頗有點真誠地自負。可是誰讓他是李白呢!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這意思就是說,別看我一個平頭老百姓,我可是會武術,文章更一流,王公大臣見了面,都要下馬打招呼。雖然個子矮,但心雄萬丈志存高遠勝萬夫。李白不含蓄,更不謙虛。

後來乾脆“威脅”上了,“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這樣說:“您怎麼能捨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讓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壯志凌雲呢!”

哪個當官的能受得了?當官的喜歡聽話的,老實的,能裝的,誇當官的而不是誇自己的。

李白也誇當官的,但誇著誇著就自我了。所以結果就是不用等到出結果就知道沒結果。

李白想不通,有點鬱悶了。自己掏心掏肺的、履歷豐富又真實如我的求職信怎麼會被拒呢?然而,現實很殘酷。

5

這個時候,酒派上用場了。古往今來,是李白把酒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賦予酒更多的外延,讓酒不僅有了文化功能,更有藝術功能。李白喝酒喝出了藝術。雖然酒量不大,更比不過杜甫,但“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每日必酒,每酒必醉。除了李白還能有誰?阮籍醉那是裝醉,劉伶醉那是真醉,而李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自醉,是藝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酒遇到了李白,李白遇到了月亮,於是酒成全了李白,李白成全了月亮,月亮成全了了酒。酒魂,月魂,詩魂,齊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酒魂獨酌,月魂舉杯,詩魂成影,交融在一起,就是詩人的魂。

既寫月又寫酒的,不乏高手。

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酒是好酒,可惜還是宴會的興奮劑;月是好月,還是一樣地不能親近。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東坡似乎關心的不是明月,他問的是天,關心的是兄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只是風月罷了。

即使李白的《把酒問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也不及“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藝術美。

原來喝酒的最高境界是獨酌。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

4

李白一如既往地寫求職信,投簡歷。唐朝以詩賦取士,唐詩的繁榮和巨大的創造力與此不無關係。李白的詩更是精品。可李白不參加考試。

估計李白考那種規範的、有標準答案的詩,也夠嗆考上。

可求仕之心很迫切,對功名很渴望。再加點酒的催化,李白就像一座持續噴發的火山,高空烈焰下流淌著滾燙、不竭的生命源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干謁”在唐朝是一種時尚。“幹”是“求”的意思。(現代人把這個漢字玩壞了。這裡讀gān)“謁”就是拜見。為求功名,求仕途去拜見有名望、有影響、有地位的人,以便得到他們的欣賞、引薦和獎掖。這在唐朝是正大光明的事,不用偷偷摸摸,只不過表達是含蓄還是直接,因人而異罷了。

孟浩然含蓄。《過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的“求職信”。張丞相是張九齡,著名的詩人,最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出自他之手。他更是高官,官至中書令,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孟浩然在求職信中寫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四句基本是詩歌的格式——先寫景,寫寫水光山色。後四句是目的。詩人說:“想渡河,可是沒船少槳,閒待著有怕辜負了這太平盛世。”寫得含蓄又謙虛,分寸掌握得好,適合給領導看,領導當然也喜歡。順便提一句,像孟浩然等等讀書人直接給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寫求職信,在唐朝很常見,從側面可以看出,一、從讀書走上仕途的好官員能重視人才,獎掖後進。二、唐朝的用人政策開風氣之先。宋朝制定“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跟唐朝的這樣的用人政策是有承前啟後的關係的。

李白沒有孟浩然的含蓄,而是直接、大膽、露骨、自負。在干謁什麼李長史、裴長史等碰了壁之後,李白不但沒有寫總結,做反思,吸取教訓,而且更加“變本加厲”。

李白盯上了韓荊州。聽說是凡經韓荊州舉薦的人都聲名鵲起,身價倍增,得登龍門,直上青雲。李白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李白總是能發現並找到機會。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十分想抓住飄過來的一朵朵浮雲。

李白立馬動身,離開老丈人家,撇下老婆孩子,專程到荊州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會)襄陽城,拜見韓荊州。也許在路上就已經打好了草稿,甚至寫好了,一上來就是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現在我們聽起來都有點肉麻。但李白渾然不覺,因為他從來不這麼想,他想的是“我有才,我應該得到重用。不用我是你們的損失”。這頗有點真誠地自負。可是誰讓他是李白呢!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這意思就是說,別看我一個平頭老百姓,我可是會武術,文章更一流,王公大臣見了面,都要下馬打招呼。雖然個子矮,但心雄萬丈志存高遠勝萬夫。李白不含蓄,更不謙虛。

後來乾脆“威脅”上了,“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這樣說:“您怎麼能捨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讓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壯志凌雲呢!”

哪個當官的能受得了?當官的喜歡聽話的,老實的,能裝的,誇當官的而不是誇自己的。

李白也誇當官的,但誇著誇著就自我了。所以結果就是不用等到出結果就知道沒結果。

李白想不通,有點鬱悶了。自己掏心掏肺的、履歷豐富又真實如我的求職信怎麼會被拒呢?然而,現實很殘酷。

5

這個時候,酒派上用場了。古往今來,是李白把酒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賦予酒更多的外延,讓酒不僅有了文化功能,更有藝術功能。李白喝酒喝出了藝術。雖然酒量不大,更比不過杜甫,但“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每日必酒,每酒必醉。除了李白還能有誰?阮籍醉那是裝醉,劉伶醉那是真醉,而李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自醉,是藝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酒遇到了李白,李白遇到了月亮,於是酒成全了李白,李白成全了月亮,月亮成全了了酒。酒魂,月魂,詩魂,齊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酒魂獨酌,月魂舉杯,詩魂成影,交融在一起,就是詩人的魂。

既寫月又寫酒的,不乏高手。

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酒是好酒,可惜還是宴會的興奮劑;月是好月,還是一樣地不能親近。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東坡似乎關心的不是明月,他問的是天,關心的是兄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只是風月罷了。

即使李白的《把酒問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也不及“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藝術美。

原來喝酒的最高境界是獨酌。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核心&體系課程:

《丟掉積累的“負贅”,找到語基學習的規律》

《文言文十二式》

《詩詞鑑賞五步》

《中國傳統文化一本通》

《邏輯閱讀》

《五朵金花寫作法》

《不屈的靈魂》

《一知半解<論語>》

"

4

李白一如既往地寫求職信,投簡歷。唐朝以詩賦取士,唐詩的繁榮和巨大的創造力與此不無關係。李白的詩更是精品。可李白不參加考試。

估計李白考那種規範的、有標準答案的詩,也夠嗆考上。

可求仕之心很迫切,對功名很渴望。再加點酒的催化,李白就像一座持續噴發的火山,高空烈焰下流淌著滾燙、不竭的生命源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干謁”在唐朝是一種時尚。“幹”是“求”的意思。(現代人把這個漢字玩壞了。這裡讀gān)“謁”就是拜見。為求功名,求仕途去拜見有名望、有影響、有地位的人,以便得到他們的欣賞、引薦和獎掖。這在唐朝是正大光明的事,不用偷偷摸摸,只不過表達是含蓄還是直接,因人而異罷了。

孟浩然含蓄。《過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的“求職信”。張丞相是張九齡,著名的詩人,最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出自他之手。他更是高官,官至中書令,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孟浩然在求職信中寫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四句基本是詩歌的格式——先寫景,寫寫水光山色。後四句是目的。詩人說:“想渡河,可是沒船少槳,閒待著有怕辜負了這太平盛世。”寫得含蓄又謙虛,分寸掌握得好,適合給領導看,領導當然也喜歡。順便提一句,像孟浩然等等讀書人直接給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寫求職信,在唐朝很常見,從側面可以看出,一、從讀書走上仕途的好官員能重視人才,獎掖後進。二、唐朝的用人政策開風氣之先。宋朝制定“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跟唐朝的這樣的用人政策是有承前啟後的關係的。

李白沒有孟浩然的含蓄,而是直接、大膽、露骨、自負。在干謁什麼李長史、裴長史等碰了壁之後,李白不但沒有寫總結,做反思,吸取教訓,而且更加“變本加厲”。

李白盯上了韓荊州。聽說是凡經韓荊州舉薦的人都聲名鵲起,身價倍增,得登龍門,直上青雲。李白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李白總是能發現並找到機會。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十分想抓住飄過來的一朵朵浮雲。

李白立馬動身,離開老丈人家,撇下老婆孩子,專程到荊州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會)襄陽城,拜見韓荊州。也許在路上就已經打好了草稿,甚至寫好了,一上來就是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現在我們聽起來都有點肉麻。但李白渾然不覺,因為他從來不這麼想,他想的是“我有才,我應該得到重用。不用我是你們的損失”。這頗有點真誠地自負。可是誰讓他是李白呢!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這意思就是說,別看我一個平頭老百姓,我可是會武術,文章更一流,王公大臣見了面,都要下馬打招呼。雖然個子矮,但心雄萬丈志存高遠勝萬夫。李白不含蓄,更不謙虛。

後來乾脆“威脅”上了,“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這樣說:“您怎麼能捨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讓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壯志凌雲呢!”

哪個當官的能受得了?當官的喜歡聽話的,老實的,能裝的,誇當官的而不是誇自己的。

李白也誇當官的,但誇著誇著就自我了。所以結果就是不用等到出結果就知道沒結果。

李白想不通,有點鬱悶了。自己掏心掏肺的、履歷豐富又真實如我的求職信怎麼會被拒呢?然而,現實很殘酷。

5

這個時候,酒派上用場了。古往今來,是李白把酒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賦予酒更多的外延,讓酒不僅有了文化功能,更有藝術功能。李白喝酒喝出了藝術。雖然酒量不大,更比不過杜甫,但“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每日必酒,每酒必醉。除了李白還能有誰?阮籍醉那是裝醉,劉伶醉那是真醉,而李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自醉,是藝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酒遇到了李白,李白遇到了月亮,於是酒成全了李白,李白成全了月亮,月亮成全了了酒。酒魂,月魂,詩魂,齊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酒魂獨酌,月魂舉杯,詩魂成影,交融在一起,就是詩人的魂。

既寫月又寫酒的,不乏高手。

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酒是好酒,可惜還是宴會的興奮劑;月是好月,還是一樣地不能親近。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東坡似乎關心的不是明月,他問的是天,關心的是兄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只是風月罷了。

即使李白的《把酒問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也不及“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藝術美。

原來喝酒的最高境界是獨酌。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核心&體系課程:

《丟掉積累的“負贅”,找到語基學習的規律》

《文言文十二式》

《詩詞鑑賞五步》

《中國傳統文化一本通》

《邏輯閱讀》

《五朵金花寫作法》

《不屈的靈魂》

《一知半解<論語>》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

4

李白一如既往地寫求職信,投簡歷。唐朝以詩賦取士,唐詩的繁榮和巨大的創造力與此不無關係。李白的詩更是精品。可李白不參加考試。

估計李白考那種規範的、有標準答案的詩,也夠嗆考上。

可求仕之心很迫切,對功名很渴望。再加點酒的催化,李白就像一座持續噴發的火山,高空烈焰下流淌著滾燙、不竭的生命源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干謁”在唐朝是一種時尚。“幹”是“求”的意思。(現代人把這個漢字玩壞了。這裡讀gān)“謁”就是拜見。為求功名,求仕途去拜見有名望、有影響、有地位的人,以便得到他們的欣賞、引薦和獎掖。這在唐朝是正大光明的事,不用偷偷摸摸,只不過表達是含蓄還是直接,因人而異罷了。

孟浩然含蓄。《過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的“求職信”。張丞相是張九齡,著名的詩人,最熟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就出自他之手。他更是高官,官至中書令,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孟浩然在求職信中寫道: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前四句基本是詩歌的格式——先寫景,寫寫水光山色。後四句是目的。詩人說:“想渡河,可是沒船少槳,閒待著有怕辜負了這太平盛世。”寫得含蓄又謙虛,分寸掌握得好,適合給領導看,領導當然也喜歡。順便提一句,像孟浩然等等讀書人直接給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寫求職信,在唐朝很常見,從側面可以看出,一、從讀書走上仕途的好官員能重視人才,獎掖後進。二、唐朝的用人政策開風氣之先。宋朝制定“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跟唐朝的這樣的用人政策是有承前啟後的關係的。

李白沒有孟浩然的含蓄,而是直接、大膽、露骨、自負。在干謁什麼李長史、裴長史等碰了壁之後,李白不但沒有寫總結,做反思,吸取教訓,而且更加“變本加厲”。

李白盯上了韓荊州。聽說是凡經韓荊州舉薦的人都聲名鵲起,身價倍增,得登龍門,直上青雲。李白不能錯過這樣的好機會。

李白總是能發現並找到機會。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十分想抓住飄過來的一朵朵浮雲。

李白立馬動身,離開老丈人家,撇下老婆孩子,專程到荊州治所(相當於現在的省會)襄陽城,拜見韓荊州。也許在路上就已經打好了草稿,甚至寫好了,一上來就是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現在我們聽起來都有點肉麻。但李白渾然不覺,因為他從來不這麼想,他想的是“我有才,我應該得到重用。不用我是你們的損失”。這頗有點真誠地自負。可是誰讓他是李白呢!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這意思就是說,別看我一個平頭老百姓,我可是會武術,文章更一流,王公大臣見了面,都要下馬打招呼。雖然個子矮,但心雄萬丈志存高遠勝萬夫。李白不含蓄,更不謙虛。

後來乾脆“威脅”上了,“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這樣說:“您怎麼能捨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讓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壯志凌雲呢!”

哪個當官的能受得了?當官的喜歡聽話的,老實的,能裝的,誇當官的而不是誇自己的。

李白也誇當官的,但誇著誇著就自我了。所以結果就是不用等到出結果就知道沒結果。

李白想不通,有點鬱悶了。自己掏心掏肺的、履歷豐富又真實如我的求職信怎麼會被拒呢?然而,現實很殘酷。

5

這個時候,酒派上用場了。古往今來,是李白把酒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賦予酒更多的外延,讓酒不僅有了文化功能,更有藝術功能。李白喝酒喝出了藝術。雖然酒量不大,更比不過杜甫,但“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每日必酒,每酒必醉。除了李白還能有誰?阮籍醉那是裝醉,劉伶醉那是真醉,而李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酒不醉人自醉,是藝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當酒遇到了李白,李白遇到了月亮,於是酒成全了李白,李白成全了月亮,月亮成全了了酒。酒魂,月魂,詩魂,齊備。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酒魂獨酌,月魂舉杯,詩魂成影,交融在一起,就是詩人的魂。

既寫月又寫酒的,不乏高手。

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酒是好酒,可惜還是宴會的興奮劑;月是好月,還是一樣地不能親近。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東坡似乎關心的不是明月,他問的是天,關心的是兄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柳永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只是風月罷了。

即使李白的《把酒問月》:

.....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客中作》: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也不及“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藝術美。

原來喝酒的最高境界是獨酌。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核心&體系課程:

《丟掉積累的“負贅”,找到語基學習的規律》

《文言文十二式》

《詩詞鑑賞五步》

《中國傳統文化一本通》

《邏輯閱讀》

《五朵金花寫作法》

《不屈的靈魂》

《一知半解<論語>》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讀李白:他就像一棵不屈不撓的白楊樹,直挺挺地立視天空



高考名著閱讀7部,都濃縮在這裡。無論微寫作,還是《論語》結合“立德樹人“,可能會寫大作文,還是關於《論語》拓展的相關聯的“文言文閱讀”,以上兩本書,都能很好的扣住考點,幫助考生考場得高分,甚至滿分。2017年和2018年高考,還有剛剛的2019年高考已經證實這一點。“高考名著閱讀系列”是一部負責任、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助力升學考試的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