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
"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古浪峽這地方,蠻險要。古代在這裡也打了不少的名仗,一提起來有人就想到楊門十二寡婦徵西,折損在了滴淚崖。還有人說,西路紅軍打古浪,古浪峽裡也冒煙,是不是最慘烈?不是這麼回事。

376年,秦國人侵略涼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涼州名將掌據的幾萬人被秦國人給圍住了。打到最後,掌據就剩下光桿司令了,朝著涼州城方向磕頭,然後拔劍自刎。這算是太悲壯了。有國76年的前涼,此仗以後就斷氣數了。但我今天要說的這一仗,比之更慘烈,在國家大局上看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一仗,大唐才開始有了50來年的昂揚雄風。

說說涼州的唐家人

現在我們說五涼名姓,沒有人注意唐氏,把這一姓給忽視了。其實,涼州的唐姓在五涼時期特別厲害,地位特別高。(有人說你說打仗就打仗,怎麼又攀上了姓氏?不說這姓的來龍去脈,還真不行哩)

涼州的唐家人是怎麼來的?西晉末年遷來的。俺們涼州建國,始於一個叫張軌的文人。他祖先是西晉涼州安定郡人,到張軌時,早成了土著的河南宜陽人。張軌15歲娶的是辛家的媳婦子,天水人。生了兩個兒子張實、張茂,還生了好些丫頭。其中大丫頭嘛,嫁給了張軌的同事唐彬的兒子,叫唐熙。這是西晉元康年間的事,張軌都四十幾歲了。這個唐彬也是個名人啊,可惜被劉禹錫的一首詩的宣傳效應給壓住了。啥詩?《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代的懷古詩寫到這境界,也算是蓋頂之作。所以,王濬的歷史知名度就高得很。殊不知,西晉大軍順江而下,大破東吳,領軍大將還有唐彬。唐彬功勞大,官職就封起來了,到他晚年,出任長安那裡的西戎校尉,家眷都養在長安城了。這單兒,張軌在朝廷也當上了散騎常侍,外放到西戎校尉府兼職徵西從軍司馬。這樣,張、唐就成了同僚了。唐校尉有個小兒子唐熙,不到二十歲,唐校尉瞅準張軌的大丫頭,通過說合,張、唐兩家就結了親。不料,唐校尉在294年死在了長安城,歲數也不大,才60虛歲。女婿唐熙也沒啥工作,就跟隨岳父在長安城中生活。

張軌熬了七年,終於當上了涼州刺史、護羌校尉。他到涼州去工作,是有野心的,算了個《泰》卦,五爻發動,叫來女婿商量,說,這卦很好啊,老夫到涼州那裡去大有發展前途。301年,張軌帶著二兒子張茂、女婿唐熙就到了涼州。

"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古浪峽這地方,蠻險要。古代在這裡也打了不少的名仗,一提起來有人就想到楊門十二寡婦徵西,折損在了滴淚崖。還有人說,西路紅軍打古浪,古浪峽裡也冒煙,是不是最慘烈?不是這麼回事。

376年,秦國人侵略涼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涼州名將掌據的幾萬人被秦國人給圍住了。打到最後,掌據就剩下光桿司令了,朝著涼州城方向磕頭,然後拔劍自刎。這算是太悲壯了。有國76年的前涼,此仗以後就斷氣數了。但我今天要說的這一仗,比之更慘烈,在國家大局上看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一仗,大唐才開始有了50來年的昂揚雄風。

說說涼州的唐家人

現在我們說五涼名姓,沒有人注意唐氏,把這一姓給忽視了。其實,涼州的唐姓在五涼時期特別厲害,地位特別高。(有人說你說打仗就打仗,怎麼又攀上了姓氏?不說這姓的來龍去脈,還真不行哩)

涼州的唐家人是怎麼來的?西晉末年遷來的。俺們涼州建國,始於一個叫張軌的文人。他祖先是西晉涼州安定郡人,到張軌時,早成了土著的河南宜陽人。張軌15歲娶的是辛家的媳婦子,天水人。生了兩個兒子張實、張茂,還生了好些丫頭。其中大丫頭嘛,嫁給了張軌的同事唐彬的兒子,叫唐熙。這是西晉元康年間的事,張軌都四十幾歲了。這個唐彬也是個名人啊,可惜被劉禹錫的一首詩的宣傳效應給壓住了。啥詩?《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代的懷古詩寫到這境界,也算是蓋頂之作。所以,王濬的歷史知名度就高得很。殊不知,西晉大軍順江而下,大破東吳,領軍大將還有唐彬。唐彬功勞大,官職就封起來了,到他晚年,出任長安那裡的西戎校尉,家眷都養在長安城了。這單兒,張軌在朝廷也當上了散騎常侍,外放到西戎校尉府兼職徵西從軍司馬。這樣,張、唐就成了同僚了。唐校尉有個小兒子唐熙,不到二十歲,唐校尉瞅準張軌的大丫頭,通過說合,張、唐兩家就結了親。不料,唐校尉在294年死在了長安城,歲數也不大,才60虛歲。女婿唐熙也沒啥工作,就跟隨岳父在長安城中生活。

張軌熬了七年,終於當上了涼州刺史、護羌校尉。他到涼州去工作,是有野心的,算了個《泰》卦,五爻發動,叫來女婿商量,說,這卦很好啊,老夫到涼州那裡去大有發展前途。301年,張軌帶著二兒子張茂、女婿唐熙就到了涼州。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中華唐氏到了唐彬時有了名堂,到了唐熙時,有了大大的名堂。這女婿聽話,也有才華,甚為張軌看重。張軌在涼州八年,稱了霸,封鎖黃河,河西走廊和西域全聽他的話。張軌一死,他的大兒子襲取職位,這西晉也滅亡了,中原也亂成血湯,張實割據涼州,成了前涼王。唐熙是張實的妹夫,是大大的國戚。張實被人刺殺,張茂襲職,是事實上的第三任前涼主,唐熙也是妹夫。唐熙的兒子唐鄆很有才能,國王又是他舅舅,因此被派到晉昌郡(今天的安西)去當守城大將,賜凌江將軍。到了張駿時,涼州老駙馬唐熙年老了,經過張祚政變一鬧,嚇了一跳死了。所以,到了360年之間,涼州城中的唐家人戶也大了,怕事,大多數都遷到安西去了。現在的中國唐姓論郡望,都說是晉昌,就是唐熙的後代聚居的原因。

376年,張氏涼國倒灶了,作為國戚的唐姓,能跑的都嘩啦啦跑安西了。沒落的、庶出的,可能躲到深山大谷中,保全了子嗣。

前涼嚥氣,十年後,後涼開張。400年,安西的唐家人鬧起大事情,唐熙的四世孫唐瑤已是北涼的晉昌太守,他見河西局勢混亂,就貼起大字報,給周圍的五郡太守寫密信,號召大家反對沮渠氏,推舉敦煌太守李暠為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這五郡太守一算計,人家唐瑤的孫丫頭嫁給了李暠的四公子李翻,不聽話沒好果子吃。於是,六郡全票投給李家,改元庚子,建立西涼國。李西涼就搞起來了。

417年,李暠死,李歆當了國王。可是這個年輕國王是鷹派,好鬥,不聽一堆老人的苦勸,出兵三萬要打涼州的沮渠家。沮渠家的國王蒙遜,那是十六國時期第一流的老狐子,設個套,就把李歆給滅了。才二十年,西涼這國就滅亡了。

西涼國滅了,可是晉昌的地皮還在唐家手上,北涼國也默認唐瑤的兒子唐契當晉昌太守。421年,李翻的兒子李寶從敦煌跑到晉昌,投奔舅舅唐契、唐和。甥舅哭了一鼻子,舅舅們說,咱們反了吧,收拾舊山河。

正面去打涼州,晉昌這點人馬不是涼州大軍的敵手,唐契於是帶著李寶走西口,到了伊吾城,新建了個國家,就是歷史上說的“後西涼”。舅甥雖說在伊吾當政,心還是想著西涼故國。後來,唐契對李寶說,外甥,現在時機成熟了,你帶人去敦煌收拾故地,我和你二舅帶兵去打高昌城。如果打下這二城,光復西涼江山就有望了。

結果,李寶到敦煌很順,唐契一行卻不順利,為了掩護唐和打高昌,唐契與柔然大兵在沙漠中拼命,戰死沙場。唐和打下了高昌等三城後,蠻高興,派人去敦煌報信。李寶來信,說自己已經歸順了北魏,北魏也封他當官,唐和於是給北魏寫信,表示歸順。這事,歷史上叫“萬里慕義”。

唐和這人很厲害,歸順北魏後,幫助北魏平定了西域,功勞很大。451年,唐和率領家眷到了大同,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封鎮南將軍,封爵酒泉公。他在內地當刺史,百姓很擁戴。後來,唐家從涼州輾轉到大同的人口,基本都定居到了西安。

"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古浪峽這地方,蠻險要。古代在這裡也打了不少的名仗,一提起來有人就想到楊門十二寡婦徵西,折損在了滴淚崖。還有人說,西路紅軍打古浪,古浪峽裡也冒煙,是不是最慘烈?不是這麼回事。

376年,秦國人侵略涼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涼州名將掌據的幾萬人被秦國人給圍住了。打到最後,掌據就剩下光桿司令了,朝著涼州城方向磕頭,然後拔劍自刎。這算是太悲壯了。有國76年的前涼,此仗以後就斷氣數了。但我今天要說的這一仗,比之更慘烈,在國家大局上看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一仗,大唐才開始有了50來年的昂揚雄風。

說說涼州的唐家人

現在我們說五涼名姓,沒有人注意唐氏,把這一姓給忽視了。其實,涼州的唐姓在五涼時期特別厲害,地位特別高。(有人說你說打仗就打仗,怎麼又攀上了姓氏?不說這姓的來龍去脈,還真不行哩)

涼州的唐家人是怎麼來的?西晉末年遷來的。俺們涼州建國,始於一個叫張軌的文人。他祖先是西晉涼州安定郡人,到張軌時,早成了土著的河南宜陽人。張軌15歲娶的是辛家的媳婦子,天水人。生了兩個兒子張實、張茂,還生了好些丫頭。其中大丫頭嘛,嫁給了張軌的同事唐彬的兒子,叫唐熙。這是西晉元康年間的事,張軌都四十幾歲了。這個唐彬也是個名人啊,可惜被劉禹錫的一首詩的宣傳效應給壓住了。啥詩?《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代的懷古詩寫到這境界,也算是蓋頂之作。所以,王濬的歷史知名度就高得很。殊不知,西晉大軍順江而下,大破東吳,領軍大將還有唐彬。唐彬功勞大,官職就封起來了,到他晚年,出任長安那裡的西戎校尉,家眷都養在長安城了。這單兒,張軌在朝廷也當上了散騎常侍,外放到西戎校尉府兼職徵西從軍司馬。這樣,張、唐就成了同僚了。唐校尉有個小兒子唐熙,不到二十歲,唐校尉瞅準張軌的大丫頭,通過說合,張、唐兩家就結了親。不料,唐校尉在294年死在了長安城,歲數也不大,才60虛歲。女婿唐熙也沒啥工作,就跟隨岳父在長安城中生活。

張軌熬了七年,終於當上了涼州刺史、護羌校尉。他到涼州去工作,是有野心的,算了個《泰》卦,五爻發動,叫來女婿商量,說,這卦很好啊,老夫到涼州那裡去大有發展前途。301年,張軌帶著二兒子張茂、女婿唐熙就到了涼州。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中華唐氏到了唐彬時有了名堂,到了唐熙時,有了大大的名堂。這女婿聽話,也有才華,甚為張軌看重。張軌在涼州八年,稱了霸,封鎖黃河,河西走廊和西域全聽他的話。張軌一死,他的大兒子襲取職位,這西晉也滅亡了,中原也亂成血湯,張實割據涼州,成了前涼王。唐熙是張實的妹夫,是大大的國戚。張實被人刺殺,張茂襲職,是事實上的第三任前涼主,唐熙也是妹夫。唐熙的兒子唐鄆很有才能,國王又是他舅舅,因此被派到晉昌郡(今天的安西)去當守城大將,賜凌江將軍。到了張駿時,涼州老駙馬唐熙年老了,經過張祚政變一鬧,嚇了一跳死了。所以,到了360年之間,涼州城中的唐家人戶也大了,怕事,大多數都遷到安西去了。現在的中國唐姓論郡望,都說是晉昌,就是唐熙的後代聚居的原因。

376年,張氏涼國倒灶了,作為國戚的唐姓,能跑的都嘩啦啦跑安西了。沒落的、庶出的,可能躲到深山大谷中,保全了子嗣。

前涼嚥氣,十年後,後涼開張。400年,安西的唐家人鬧起大事情,唐熙的四世孫唐瑤已是北涼的晉昌太守,他見河西局勢混亂,就貼起大字報,給周圍的五郡太守寫密信,號召大家反對沮渠氏,推舉敦煌太守李暠為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這五郡太守一算計,人家唐瑤的孫丫頭嫁給了李暠的四公子李翻,不聽話沒好果子吃。於是,六郡全票投給李家,改元庚子,建立西涼國。李西涼就搞起來了。

417年,李暠死,李歆當了國王。可是這個年輕國王是鷹派,好鬥,不聽一堆老人的苦勸,出兵三萬要打涼州的沮渠家。沮渠家的國王蒙遜,那是十六國時期第一流的老狐子,設個套,就把李歆給滅了。才二十年,西涼這國就滅亡了。

西涼國滅了,可是晉昌的地皮還在唐家手上,北涼國也默認唐瑤的兒子唐契當晉昌太守。421年,李翻的兒子李寶從敦煌跑到晉昌,投奔舅舅唐契、唐和。甥舅哭了一鼻子,舅舅們說,咱們反了吧,收拾舊山河。

正面去打涼州,晉昌這點人馬不是涼州大軍的敵手,唐契於是帶著李寶走西口,到了伊吾城,新建了個國家,就是歷史上說的“後西涼”。舅甥雖說在伊吾當政,心還是想著西涼故國。後來,唐契對李寶說,外甥,現在時機成熟了,你帶人去敦煌收拾故地,我和你二舅帶兵去打高昌城。如果打下這二城,光復西涼江山就有望了。

結果,李寶到敦煌很順,唐契一行卻不順利,為了掩護唐和打高昌,唐契與柔然大兵在沙漠中拼命,戰死沙場。唐和打下了高昌等三城後,蠻高興,派人去敦煌報信。李寶來信,說自己已經歸順了北魏,北魏也封他當官,唐和於是給北魏寫信,表示歸順。這事,歷史上叫“萬里慕義”。

唐和這人很厲害,歸順北魏後,幫助北魏平定了西域,功勞很大。451年,唐和率領家眷到了大同,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封鎮南將軍,封爵酒泉公。他在內地當刺史,百姓很擁戴。後來,唐家從涼州輾轉到大同的人口,基本都定居到了西安。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再說說一個叫唐璇的人

唐璇這個人,是武則天時期的名人,大唐宰相。璇字,古作璿。他是誰的後代?唐璇的墓誌上說,他是唐和的七世孫。《全唐文》卷257中載有《右僕射太子少師唐璿神道碑》,碑文把唐璇的歷史說清楚了。“公諱璇,字休璟,晉昌酒泉人也。”新舊《唐書》上所寫的“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沒把世系給接續上:

唐熙(涼州)——唐鄆(涼州)—(曾孫)唐瑤(晉昌)——唐和(晉昌)——(孫)唐規(平城)——唐宗(長安)——(孫)唐璇(長安)

提起唐璇,沒幾個人知道,但提起唐璇的字休璟,那知道的人就一大片片了。唐休璟這個人在唐代太有名了!

唐休璟的爺爺唐宗算是個烈士,他在隋末防守朔方城,三十六路煙塵之一的反王樑師都帶兵攻打朔方城,唐宗堅守了很長時間,沒等來隋朝的援兵,城就破了。唐宗寧死不屈,為隋朝殉節了。唐休璟屬豬,貞觀元年,就是627年在陝西興平出生。他爹爹是咸陽令,很年輕就死了,這日子就困難的很。唐休璟口才好,讀書刻苦,到了二十來歲,考中了進士。算是給家族爭了光。

貞觀年代的文人,都是被建功立業薰紅了眼的一個特殊群體。唐休璟也一樣。他媽媽教導他說,咱家是涼國勳戚,世代將門,你要留心武學啊。唐休璟很在心,當時全國各地的山川地理,他是反覆研究,這城到那城走幾天,都記在心裡,他胸中有張大唐的山川地圖。他後來當大官,武則天接到北方軍情雞毛信,很犯愁。因為不知道邊地到京城的路況,也作不出平叛的方案來。唐休璟說,這有何難?他趴在書桌上,三下五除二,就寫出了一封作戰方案。什麼糧道路程,什麼山口路隘,什麼分進合擊,都很周密。武則天有點不相信。過了幾天 ,各路都督的平叛方案也到了朝廷,武則天一看,唐休璟早就策劃到了。所以,武則天當場對他大開青眼,嘆道,這樣的大才,朕用的遲了。

西域那時很亂,不是吐蕃就是突厥在搗蛋,仗多的算不清。唐休璟仗劍西去,到了西域前線,當個安西副都護,揮過大刀,參加過肉搏,死人堆裡滾出來的。後來當上了西州都督。

692年,唐休璟贊畫王孝傑,一舉收復安西四鎮,立下大功。699年,唐休璟來到涼州,升為涼州都督、右肅政御史大夫,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

"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古浪峽這地方,蠻險要。古代在這裡也打了不少的名仗,一提起來有人就想到楊門十二寡婦徵西,折損在了滴淚崖。還有人說,西路紅軍打古浪,古浪峽裡也冒煙,是不是最慘烈?不是這麼回事。

376年,秦國人侵略涼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涼州名將掌據的幾萬人被秦國人給圍住了。打到最後,掌據就剩下光桿司令了,朝著涼州城方向磕頭,然後拔劍自刎。這算是太悲壯了。有國76年的前涼,此仗以後就斷氣數了。但我今天要說的這一仗,比之更慘烈,在國家大局上看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一仗,大唐才開始有了50來年的昂揚雄風。

說說涼州的唐家人

現在我們說五涼名姓,沒有人注意唐氏,把這一姓給忽視了。其實,涼州的唐姓在五涼時期特別厲害,地位特別高。(有人說你說打仗就打仗,怎麼又攀上了姓氏?不說這姓的來龍去脈,還真不行哩)

涼州的唐家人是怎麼來的?西晉末年遷來的。俺們涼州建國,始於一個叫張軌的文人。他祖先是西晉涼州安定郡人,到張軌時,早成了土著的河南宜陽人。張軌15歲娶的是辛家的媳婦子,天水人。生了兩個兒子張實、張茂,還生了好些丫頭。其中大丫頭嘛,嫁給了張軌的同事唐彬的兒子,叫唐熙。這是西晉元康年間的事,張軌都四十幾歲了。這個唐彬也是個名人啊,可惜被劉禹錫的一首詩的宣傳效應給壓住了。啥詩?《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代的懷古詩寫到這境界,也算是蓋頂之作。所以,王濬的歷史知名度就高得很。殊不知,西晉大軍順江而下,大破東吳,領軍大將還有唐彬。唐彬功勞大,官職就封起來了,到他晚年,出任長安那裡的西戎校尉,家眷都養在長安城了。這單兒,張軌在朝廷也當上了散騎常侍,外放到西戎校尉府兼職徵西從軍司馬。這樣,張、唐就成了同僚了。唐校尉有個小兒子唐熙,不到二十歲,唐校尉瞅準張軌的大丫頭,通過說合,張、唐兩家就結了親。不料,唐校尉在294年死在了長安城,歲數也不大,才60虛歲。女婿唐熙也沒啥工作,就跟隨岳父在長安城中生活。

張軌熬了七年,終於當上了涼州刺史、護羌校尉。他到涼州去工作,是有野心的,算了個《泰》卦,五爻發動,叫來女婿商量,說,這卦很好啊,老夫到涼州那裡去大有發展前途。301年,張軌帶著二兒子張茂、女婿唐熙就到了涼州。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中華唐氏到了唐彬時有了名堂,到了唐熙時,有了大大的名堂。這女婿聽話,也有才華,甚為張軌看重。張軌在涼州八年,稱了霸,封鎖黃河,河西走廊和西域全聽他的話。張軌一死,他的大兒子襲取職位,這西晉也滅亡了,中原也亂成血湯,張實割據涼州,成了前涼王。唐熙是張實的妹夫,是大大的國戚。張實被人刺殺,張茂襲職,是事實上的第三任前涼主,唐熙也是妹夫。唐熙的兒子唐鄆很有才能,國王又是他舅舅,因此被派到晉昌郡(今天的安西)去當守城大將,賜凌江將軍。到了張駿時,涼州老駙馬唐熙年老了,經過張祚政變一鬧,嚇了一跳死了。所以,到了360年之間,涼州城中的唐家人戶也大了,怕事,大多數都遷到安西去了。現在的中國唐姓論郡望,都說是晉昌,就是唐熙的後代聚居的原因。

376年,張氏涼國倒灶了,作為國戚的唐姓,能跑的都嘩啦啦跑安西了。沒落的、庶出的,可能躲到深山大谷中,保全了子嗣。

前涼嚥氣,十年後,後涼開張。400年,安西的唐家人鬧起大事情,唐熙的四世孫唐瑤已是北涼的晉昌太守,他見河西局勢混亂,就貼起大字報,給周圍的五郡太守寫密信,號召大家反對沮渠氏,推舉敦煌太守李暠為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這五郡太守一算計,人家唐瑤的孫丫頭嫁給了李暠的四公子李翻,不聽話沒好果子吃。於是,六郡全票投給李家,改元庚子,建立西涼國。李西涼就搞起來了。

417年,李暠死,李歆當了國王。可是這個年輕國王是鷹派,好鬥,不聽一堆老人的苦勸,出兵三萬要打涼州的沮渠家。沮渠家的國王蒙遜,那是十六國時期第一流的老狐子,設個套,就把李歆給滅了。才二十年,西涼這國就滅亡了。

西涼國滅了,可是晉昌的地皮還在唐家手上,北涼國也默認唐瑤的兒子唐契當晉昌太守。421年,李翻的兒子李寶從敦煌跑到晉昌,投奔舅舅唐契、唐和。甥舅哭了一鼻子,舅舅們說,咱們反了吧,收拾舊山河。

正面去打涼州,晉昌這點人馬不是涼州大軍的敵手,唐契於是帶著李寶走西口,到了伊吾城,新建了個國家,就是歷史上說的“後西涼”。舅甥雖說在伊吾當政,心還是想著西涼故國。後來,唐契對李寶說,外甥,現在時機成熟了,你帶人去敦煌收拾故地,我和你二舅帶兵去打高昌城。如果打下這二城,光復西涼江山就有望了。

結果,李寶到敦煌很順,唐契一行卻不順利,為了掩護唐和打高昌,唐契與柔然大兵在沙漠中拼命,戰死沙場。唐和打下了高昌等三城後,蠻高興,派人去敦煌報信。李寶來信,說自己已經歸順了北魏,北魏也封他當官,唐和於是給北魏寫信,表示歸順。這事,歷史上叫“萬里慕義”。

唐和這人很厲害,歸順北魏後,幫助北魏平定了西域,功勞很大。451年,唐和率領家眷到了大同,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封鎮南將軍,封爵酒泉公。他在內地當刺史,百姓很擁戴。後來,唐家從涼州輾轉到大同的人口,基本都定居到了西安。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再說說一個叫唐璇的人

唐璇這個人,是武則天時期的名人,大唐宰相。璇字,古作璿。他是誰的後代?唐璇的墓誌上說,他是唐和的七世孫。《全唐文》卷257中載有《右僕射太子少師唐璿神道碑》,碑文把唐璇的歷史說清楚了。“公諱璇,字休璟,晉昌酒泉人也。”新舊《唐書》上所寫的“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沒把世系給接續上:

唐熙(涼州)——唐鄆(涼州)—(曾孫)唐瑤(晉昌)——唐和(晉昌)——(孫)唐規(平城)——唐宗(長安)——(孫)唐璇(長安)

提起唐璇,沒幾個人知道,但提起唐璇的字休璟,那知道的人就一大片片了。唐休璟這個人在唐代太有名了!

唐休璟的爺爺唐宗算是個烈士,他在隋末防守朔方城,三十六路煙塵之一的反王樑師都帶兵攻打朔方城,唐宗堅守了很長時間,沒等來隋朝的援兵,城就破了。唐宗寧死不屈,為隋朝殉節了。唐休璟屬豬,貞觀元年,就是627年在陝西興平出生。他爹爹是咸陽令,很年輕就死了,這日子就困難的很。唐休璟口才好,讀書刻苦,到了二十來歲,考中了進士。算是給家族爭了光。

貞觀年代的文人,都是被建功立業薰紅了眼的一個特殊群體。唐休璟也一樣。他媽媽教導他說,咱家是涼國勳戚,世代將門,你要留心武學啊。唐休璟很在心,當時全國各地的山川地理,他是反覆研究,這城到那城走幾天,都記在心裡,他胸中有張大唐的山川地圖。他後來當大官,武則天接到北方軍情雞毛信,很犯愁。因為不知道邊地到京城的路況,也作不出平叛的方案來。唐休璟說,這有何難?他趴在書桌上,三下五除二,就寫出了一封作戰方案。什麼糧道路程,什麼山口路隘,什麼分進合擊,都很周密。武則天有點不相信。過了幾天 ,各路都督的平叛方案也到了朝廷,武則天一看,唐休璟早就策劃到了。所以,武則天當場對他大開青眼,嘆道,這樣的大才,朕用的遲了。

西域那時很亂,不是吐蕃就是突厥在搗蛋,仗多的算不清。唐休璟仗劍西去,到了西域前線,當個安西副都護,揮過大刀,參加過肉搏,死人堆裡滾出來的。後來當上了西州都督。

692年,唐休璟贊畫王孝傑,一舉收復安西四鎮,立下大功。699年,唐休璟來到涼州,升為涼州都督、右肅政御史大夫,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最後說說慘烈的古浪峽戰鬥

唐休璟在涼州當一把手,已經是老帥了。按照現在,都是72歲的老翁了,早都離休好多年了。當時,在王孝傑、婁師德、唐休璟、郭元振這些邊將的運作下,悄悄實行離間計,把吐蕃的大軍事家論欽陵給做斃了,吐蕃贊普逐步奪取論欽陵的軍政權,搞得論欽陵十分窩囊。本來不反,也逼得鬧反了,最後自殺了。

論欽陵一死,吐蕃王朝要斬盡殺絕噶氏家族,於是,論欽陵的弟弟贊婆和兒子論弓仁帶領部落投降唐朝,論弓仁被朝廷封為左玉鈐衛將軍、酒泉郡公,帶領他的七千多部落人口駐守在洪源谷。現在的安遠、黑松驛、柳條河這一帶有水草的地方,都是論弓仁的牧地。

吐蕃王朝看到這事,很是生氣,於是,派出一群年輕的貴族,率領六萬吐蕃兵,要趕到洪源谷來鬧事。唐都督的墓誌上說,他在涼州備戰很認真,“參警夜之肅,嚴不時之禁,事典之常者,惟公是遷;受南憲之寵,總西方之役,邦家之急者,繄公是任。”

公元700年(年代好記),就是武則天的久視元年。吐蕃王朝以麴莽布支為主將,率領大軍從石門溝鼓譟而入,進入了洪源谷。此地就是現在的古浪峽,那時的昌鬆城還在黑松驛。

潤七月二十一日,丁酉日,麴莽布支的吐蕃大軍把昌鬆城給團團包圍住了。

警報傳到涼州城,唐休璟大為驚諤。當時,武威行軍道主力七萬多人遠出西域,涼州空虛。但是時間不等人。唐休璟盡起涼州城守兵三千多人,火速馳援昌鬆。

二十三日許,涼州兵趕到黑松驛一帶的群山中,只見漫山遍野都是衣甲鮮亮的吐蕃軍,間隔不遠就是華蓋簇擁下的吐蕃貴族在督戰。鳴海螺,擊大鼓,煙塵彌谷,飛箭如蝗,殺聲震天。

唐休璟是精通陣法的老帥,他看到吐蕃人在耀武揚威,心裡反而有了底。他對隨陣的涼州將士說,要是論欽陵活著,這樣的機會決不放過,他會速戰速決。現在,論欽陵死了,新來的這群紈絝之弟不會用兵,更無作戰經驗。別看他們穿的好,叫喊的厲害,其實,他們沒有統一進攻的凝聚心。我軍立即分為左中右三路,隨我衝鋒吧。

這72歲的老漢,真是打馬先馳,三路涼州軍隨後搏殺,專鑽吐蕃兵旌幢間的空檔。吐蕃軍人數雖多,但缺乏友軍協作的經驗,被涼州軍給衝散了。唐休璟揮軍往來逐馳,組織嚴密,號令一致,吐蕃軍擠在山谷,成了一團亂粥。這一番衝擊,吐蕃軍隊的陣法就亂套了。

史書上說,唐休璟的涼州軍和昌鬆城裡的守軍結通以後,經過了六仗。也不知道打了幾天幾夜,反正洪源谷裡的溪水全染紅了。吐蕃軍隊在退卻時,駐兵飲食,竟然谷水斷流。涼州軍共斬首級二千五百個,俘獲吐蕃兩員裨將。為了慶祝勝利,唐休璟下令將首級堆壘起來,築成一個塔形的“京觀”。古浪峽中現在有人搞了個楊門女將的牌坊,其實,那地方90%是公元700年“京觀”的遺址。

此一仗,以少勝多,是武則天時期經典的戰役。也是自此仗後,唐軍徹底克服了對吐蕃軍隊百年來的怯弱,變得有了血性,越來越成了一支支嗷嗷叫的軍隊,激昂、豪邁,成就了盛唐半個世紀的大唐雄風。

此仗後,吐蕃與唐朝議和。武則天在長安城中麟德殿招待吐蕃使者,那使者聽到唐休璟稱名,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吃席時,使者也在偷偷觀看他。武則天有些不解,問使者,你吃則吃耳,看這個老漢幹啥?使者說,咦,洪源谷仗打罷,回來的將士都在說一個叫唐休璟的老將,說他是神人。所以,我才仔細地觀賞他的相貌。

武則天一聽,非常得意。不久,升他當了宰相。

唐休璟活了86歲。累封宋國公,死贈荊州大都督,諡號“忠”。他的大兒子唐先慎襲爵,官至陳州刺史。次子唐先擇,開元年間為右金吾衛將軍。

"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古浪峽這地方,蠻險要。古代在這裡也打了不少的名仗,一提起來有人就想到楊門十二寡婦徵西,折損在了滴淚崖。還有人說,西路紅軍打古浪,古浪峽裡也冒煙,是不是最慘烈?不是這麼回事。

376年,秦國人侵略涼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涼州名將掌據的幾萬人被秦國人給圍住了。打到最後,掌據就剩下光桿司令了,朝著涼州城方向磕頭,然後拔劍自刎。這算是太悲壯了。有國76年的前涼,此仗以後就斷氣數了。但我今天要說的這一仗,比之更慘烈,在國家大局上看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一仗,大唐才開始有了50來年的昂揚雄風。

說說涼州的唐家人

現在我們說五涼名姓,沒有人注意唐氏,把這一姓給忽視了。其實,涼州的唐姓在五涼時期特別厲害,地位特別高。(有人說你說打仗就打仗,怎麼又攀上了姓氏?不說這姓的來龍去脈,還真不行哩)

涼州的唐家人是怎麼來的?西晉末年遷來的。俺們涼州建國,始於一個叫張軌的文人。他祖先是西晉涼州安定郡人,到張軌時,早成了土著的河南宜陽人。張軌15歲娶的是辛家的媳婦子,天水人。生了兩個兒子張實、張茂,還生了好些丫頭。其中大丫頭嘛,嫁給了張軌的同事唐彬的兒子,叫唐熙。這是西晉元康年間的事,張軌都四十幾歲了。這個唐彬也是個名人啊,可惜被劉禹錫的一首詩的宣傳效應給壓住了。啥詩?《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代的懷古詩寫到這境界,也算是蓋頂之作。所以,王濬的歷史知名度就高得很。殊不知,西晉大軍順江而下,大破東吳,領軍大將還有唐彬。唐彬功勞大,官職就封起來了,到他晚年,出任長安那裡的西戎校尉,家眷都養在長安城了。這單兒,張軌在朝廷也當上了散騎常侍,外放到西戎校尉府兼職徵西從軍司馬。這樣,張、唐就成了同僚了。唐校尉有個小兒子唐熙,不到二十歲,唐校尉瞅準張軌的大丫頭,通過說合,張、唐兩家就結了親。不料,唐校尉在294年死在了長安城,歲數也不大,才60虛歲。女婿唐熙也沒啥工作,就跟隨岳父在長安城中生活。

張軌熬了七年,終於當上了涼州刺史、護羌校尉。他到涼州去工作,是有野心的,算了個《泰》卦,五爻發動,叫來女婿商量,說,這卦很好啊,老夫到涼州那裡去大有發展前途。301年,張軌帶著二兒子張茂、女婿唐熙就到了涼州。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中華唐氏到了唐彬時有了名堂,到了唐熙時,有了大大的名堂。這女婿聽話,也有才華,甚為張軌看重。張軌在涼州八年,稱了霸,封鎖黃河,河西走廊和西域全聽他的話。張軌一死,他的大兒子襲取職位,這西晉也滅亡了,中原也亂成血湯,張實割據涼州,成了前涼王。唐熙是張實的妹夫,是大大的國戚。張實被人刺殺,張茂襲職,是事實上的第三任前涼主,唐熙也是妹夫。唐熙的兒子唐鄆很有才能,國王又是他舅舅,因此被派到晉昌郡(今天的安西)去當守城大將,賜凌江將軍。到了張駿時,涼州老駙馬唐熙年老了,經過張祚政變一鬧,嚇了一跳死了。所以,到了360年之間,涼州城中的唐家人戶也大了,怕事,大多數都遷到安西去了。現在的中國唐姓論郡望,都說是晉昌,就是唐熙的後代聚居的原因。

376年,張氏涼國倒灶了,作為國戚的唐姓,能跑的都嘩啦啦跑安西了。沒落的、庶出的,可能躲到深山大谷中,保全了子嗣。

前涼嚥氣,十年後,後涼開張。400年,安西的唐家人鬧起大事情,唐熙的四世孫唐瑤已是北涼的晉昌太守,他見河西局勢混亂,就貼起大字報,給周圍的五郡太守寫密信,號召大家反對沮渠氏,推舉敦煌太守李暠為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這五郡太守一算計,人家唐瑤的孫丫頭嫁給了李暠的四公子李翻,不聽話沒好果子吃。於是,六郡全票投給李家,改元庚子,建立西涼國。李西涼就搞起來了。

417年,李暠死,李歆當了國王。可是這個年輕國王是鷹派,好鬥,不聽一堆老人的苦勸,出兵三萬要打涼州的沮渠家。沮渠家的國王蒙遜,那是十六國時期第一流的老狐子,設個套,就把李歆給滅了。才二十年,西涼這國就滅亡了。

西涼國滅了,可是晉昌的地皮還在唐家手上,北涼國也默認唐瑤的兒子唐契當晉昌太守。421年,李翻的兒子李寶從敦煌跑到晉昌,投奔舅舅唐契、唐和。甥舅哭了一鼻子,舅舅們說,咱們反了吧,收拾舊山河。

正面去打涼州,晉昌這點人馬不是涼州大軍的敵手,唐契於是帶著李寶走西口,到了伊吾城,新建了個國家,就是歷史上說的“後西涼”。舅甥雖說在伊吾當政,心還是想著西涼故國。後來,唐契對李寶說,外甥,現在時機成熟了,你帶人去敦煌收拾故地,我和你二舅帶兵去打高昌城。如果打下這二城,光復西涼江山就有望了。

結果,李寶到敦煌很順,唐契一行卻不順利,為了掩護唐和打高昌,唐契與柔然大兵在沙漠中拼命,戰死沙場。唐和打下了高昌等三城後,蠻高興,派人去敦煌報信。李寶來信,說自己已經歸順了北魏,北魏也封他當官,唐和於是給北魏寫信,表示歸順。這事,歷史上叫“萬里慕義”。

唐和這人很厲害,歸順北魏後,幫助北魏平定了西域,功勞很大。451年,唐和率領家眷到了大同,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封鎮南將軍,封爵酒泉公。他在內地當刺史,百姓很擁戴。後來,唐家從涼州輾轉到大同的人口,基本都定居到了西安。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再說說一個叫唐璇的人

唐璇這個人,是武則天時期的名人,大唐宰相。璇字,古作璿。他是誰的後代?唐璇的墓誌上說,他是唐和的七世孫。《全唐文》卷257中載有《右僕射太子少師唐璿神道碑》,碑文把唐璇的歷史說清楚了。“公諱璇,字休璟,晉昌酒泉人也。”新舊《唐書》上所寫的“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沒把世系給接續上:

唐熙(涼州)——唐鄆(涼州)—(曾孫)唐瑤(晉昌)——唐和(晉昌)——(孫)唐規(平城)——唐宗(長安)——(孫)唐璇(長安)

提起唐璇,沒幾個人知道,但提起唐璇的字休璟,那知道的人就一大片片了。唐休璟這個人在唐代太有名了!

唐休璟的爺爺唐宗算是個烈士,他在隋末防守朔方城,三十六路煙塵之一的反王樑師都帶兵攻打朔方城,唐宗堅守了很長時間,沒等來隋朝的援兵,城就破了。唐宗寧死不屈,為隋朝殉節了。唐休璟屬豬,貞觀元年,就是627年在陝西興平出生。他爹爹是咸陽令,很年輕就死了,這日子就困難的很。唐休璟口才好,讀書刻苦,到了二十來歲,考中了進士。算是給家族爭了光。

貞觀年代的文人,都是被建功立業薰紅了眼的一個特殊群體。唐休璟也一樣。他媽媽教導他說,咱家是涼國勳戚,世代將門,你要留心武學啊。唐休璟很在心,當時全國各地的山川地理,他是反覆研究,這城到那城走幾天,都記在心裡,他胸中有張大唐的山川地圖。他後來當大官,武則天接到北方軍情雞毛信,很犯愁。因為不知道邊地到京城的路況,也作不出平叛的方案來。唐休璟說,這有何難?他趴在書桌上,三下五除二,就寫出了一封作戰方案。什麼糧道路程,什麼山口路隘,什麼分進合擊,都很周密。武則天有點不相信。過了幾天 ,各路都督的平叛方案也到了朝廷,武則天一看,唐休璟早就策劃到了。所以,武則天當場對他大開青眼,嘆道,這樣的大才,朕用的遲了。

西域那時很亂,不是吐蕃就是突厥在搗蛋,仗多的算不清。唐休璟仗劍西去,到了西域前線,當個安西副都護,揮過大刀,參加過肉搏,死人堆裡滾出來的。後來當上了西州都督。

692年,唐休璟贊畫王孝傑,一舉收復安西四鎮,立下大功。699年,唐休璟來到涼州,升為涼州都督、右肅政御史大夫,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最後說說慘烈的古浪峽戰鬥

唐休璟在涼州當一把手,已經是老帥了。按照現在,都是72歲的老翁了,早都離休好多年了。當時,在王孝傑、婁師德、唐休璟、郭元振這些邊將的運作下,悄悄實行離間計,把吐蕃的大軍事家論欽陵給做斃了,吐蕃贊普逐步奪取論欽陵的軍政權,搞得論欽陵十分窩囊。本來不反,也逼得鬧反了,最後自殺了。

論欽陵一死,吐蕃王朝要斬盡殺絕噶氏家族,於是,論欽陵的弟弟贊婆和兒子論弓仁帶領部落投降唐朝,論弓仁被朝廷封為左玉鈐衛將軍、酒泉郡公,帶領他的七千多部落人口駐守在洪源谷。現在的安遠、黑松驛、柳條河這一帶有水草的地方,都是論弓仁的牧地。

吐蕃王朝看到這事,很是生氣,於是,派出一群年輕的貴族,率領六萬吐蕃兵,要趕到洪源谷來鬧事。唐都督的墓誌上說,他在涼州備戰很認真,“參警夜之肅,嚴不時之禁,事典之常者,惟公是遷;受南憲之寵,總西方之役,邦家之急者,繄公是任。”

公元700年(年代好記),就是武則天的久視元年。吐蕃王朝以麴莽布支為主將,率領大軍從石門溝鼓譟而入,進入了洪源谷。此地就是現在的古浪峽,那時的昌鬆城還在黑松驛。

潤七月二十一日,丁酉日,麴莽布支的吐蕃大軍把昌鬆城給團團包圍住了。

警報傳到涼州城,唐休璟大為驚諤。當時,武威行軍道主力七萬多人遠出西域,涼州空虛。但是時間不等人。唐休璟盡起涼州城守兵三千多人,火速馳援昌鬆。

二十三日許,涼州兵趕到黑松驛一帶的群山中,只見漫山遍野都是衣甲鮮亮的吐蕃軍,間隔不遠就是華蓋簇擁下的吐蕃貴族在督戰。鳴海螺,擊大鼓,煙塵彌谷,飛箭如蝗,殺聲震天。

唐休璟是精通陣法的老帥,他看到吐蕃人在耀武揚威,心裡反而有了底。他對隨陣的涼州將士說,要是論欽陵活著,這樣的機會決不放過,他會速戰速決。現在,論欽陵死了,新來的這群紈絝之弟不會用兵,更無作戰經驗。別看他們穿的好,叫喊的厲害,其實,他們沒有統一進攻的凝聚心。我軍立即分為左中右三路,隨我衝鋒吧。

這72歲的老漢,真是打馬先馳,三路涼州軍隨後搏殺,專鑽吐蕃兵旌幢間的空檔。吐蕃軍人數雖多,但缺乏友軍協作的經驗,被涼州軍給衝散了。唐休璟揮軍往來逐馳,組織嚴密,號令一致,吐蕃軍擠在山谷,成了一團亂粥。這一番衝擊,吐蕃軍隊的陣法就亂套了。

史書上說,唐休璟的涼州軍和昌鬆城裡的守軍結通以後,經過了六仗。也不知道打了幾天幾夜,反正洪源谷裡的溪水全染紅了。吐蕃軍隊在退卻時,駐兵飲食,竟然谷水斷流。涼州軍共斬首級二千五百個,俘獲吐蕃兩員裨將。為了慶祝勝利,唐休璟下令將首級堆壘起來,築成一個塔形的“京觀”。古浪峽中現在有人搞了個楊門女將的牌坊,其實,那地方90%是公元700年“京觀”的遺址。

此一仗,以少勝多,是武則天時期經典的戰役。也是自此仗後,唐軍徹底克服了對吐蕃軍隊百年來的怯弱,變得有了血性,越來越成了一支支嗷嗷叫的軍隊,激昂、豪邁,成就了盛唐半個世紀的大唐雄風。

此仗後,吐蕃與唐朝議和。武則天在長安城中麟德殿招待吐蕃使者,那使者聽到唐休璟稱名,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吃席時,使者也在偷偷觀看他。武則天有些不解,問使者,你吃則吃耳,看這個老漢幹啥?使者說,咦,洪源谷仗打罷,回來的將士都在說一個叫唐休璟的老將,說他是神人。所以,我才仔細地觀賞他的相貌。

武則天一聽,非常得意。不久,升他當了宰相。

唐休璟活了86歲。累封宋國公,死贈荊州大都督,諡號“忠”。他的大兒子唐先慎襲爵,官至陳州刺史。次子唐先擇,開元年間為右金吾衛將軍。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附:唐休璟史事

新舊《唐書》對唐休璟的記載混亂不清,根據《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的記載,比對兩唐書的內容,結合唐休璟墓誌,釐正一下18條準確史事,以補缺漏:

(1 )唐休璟, 本名璿, 以字行, 唐和七世孫, 酒泉晉昌人, 後附籍京兆始平, 以射策進身, 初補吳王典籤, 歷綿州巴西尉 、同州馮翊主簿, 皆無重大作為。

(2 )開耀元年 (681 )調營州戶曹, 時遇東突厥、契丹、奚等部落暴動, 三落三起, 唐休璟破契丹 、奚於獨護山, 以功升為朝散大夫 、檢校朔州刺史 。

(3 )永淳元年 (682 )阿史那骨篤祿重建東突厥汗國 , 唐休璟官職由刺史降為豐州司馬, 弘道元年 (683 ), 突厥破蔚州, 豐州都督崔智辯迎戰, 敗亡於朝那山北, 唐朝議罷豐州, 唐休璟力奏不可, 豐州得存。

(4 )垂拱二年 (686 )參加了阿史那斛瑟羅 、李祖隆共同主持的金牙道行軍, 以功升任安西副都護, 檢校庭州刺史。

(5 )永昌元年 (689 )韋待價、閻溫古主持的安息道行軍, 兵敗寅識迦河, 唐休璟以安西副都護 、檢校庭州刺史, 率庭州兵掩護西征殘部退返西州, 調任西州都督, 仍領安西副都護。

(6 )長壽元年 (692 )加西州刺史, 出任武威道行軍副總管, 佐王孝傑勝利實現西域反攻, 重收焉耆,龜茲, 于闐, 疏勒四鎮, 唐休璟有建謀之功。

(7 )長壽二年 (693 )應召入朝 , 遷靈州都督、新昌軍防禦 、營田等使, 加靈武道大總管名號, 延載元年(694 )加銀青光祿大夫 , 入拜左豹韜將軍, 遷司衛卿。神功元年 (697 )徵拜輔國大將軍, 同中書門下三品, 遷特進, 尚書右僕射,食實封三百戶。

(8 )聖歷二年 (699 )授涼州都督、右肅政御史大夫 、持節隴右諸軍副大使, 假節隴右諸軍州大使。久視元年 (700 )秋洪源谷之戰, 大敗吐蕃將曲莽布支, 斬首二千五百級, 粉碎了吐蕃對涼州的進犯。長安二年(702 )徵入朝 , 與吐蕃使臣同宴, 引起使臣的格外注目。

(9 )長安三年 (703 )突騎施烏質勒起兵攻阿史那斛瑟羅 , 為武曌籌劃援兵出師路線, 以熟悉西域山川, 援軍如期到達, 引起武曌敬重。擢夏官尚書 、同鳳閣鸞臺三品, 留朝輔政。

(10 )長安四年 (704 )建議以朝中重臣出典外州 , 加右庶子, 受命輔佐太子李顯, 七月, 受命審理張易之案, 未竟, 以契丹犯邊, 出領幽營都督、安東都護。返朝後又參預神龍政變策劃 , 擁立太子李顯復位, 廢周興唐大業。

(11 )神龍元年 (705 )中宗李顯登極之初, 加金紫光祿大夫, 授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酒泉郡公 、中書令、尚書右僕射、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 。與蘇瓌等共同主持了 《垂拱格 》、《散頒格》等法律文書的制定。受封酒泉郡公之後, 出絹數千散賑親族, 出財數十萬興建塋墓, 盡葬其五服親, 時大雨成災, 引咎自劾辭職, 未許。

(12 )神龍二年 (706 )唐休璟年 80 歲, 三月, 第一次致仕, 同年又受召還朝,以太子少師監修國史。

(13 )景龍二年 (708 )因反對張仁亶興建三受降城, 反對北伐, 同年第二次致仕。

(14 )景龍三年十二月(711 年1 月 )唐休璟交通內廷主事宮女賀婁氏, 第二次復出。

(15 )景龍四年 (710 )唐隆政變 , 唐休璟以太子少師身份參加了韋后召集的禁中密會, 與蘇瓌一起力主相王輔政。

(16 )韋后被殺 , 睿宗李旦立, 改年號景雲, 唐休璟第三次致仕, 當年又重新召回, 授朔方道大總管,防禦突厥。

(17 )景雲二年 (711 ), 唐休璟以老自請解職, 給一品全祿返私宅,第四次致仕。

(18 )延和元年 (712 )七月戊子, 薨於長安懷真裡第, 贈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 諡號忠公, 享年八十六歲。

"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古浪峽這地方,蠻險要。古代在這裡也打了不少的名仗,一提起來有人就想到楊門十二寡婦徵西,折損在了滴淚崖。還有人說,西路紅軍打古浪,古浪峽裡也冒煙,是不是最慘烈?不是這麼回事。

376年,秦國人侵略涼國,在這裡打了一仗,涼州名將掌據的幾萬人被秦國人給圍住了。打到最後,掌據就剩下光桿司令了,朝著涼州城方向磕頭,然後拔劍自刎。這算是太悲壯了。有國76年的前涼,此仗以後就斷氣數了。但我今天要說的這一仗,比之更慘烈,在國家大局上看非常重要,因為通過這一仗,大唐才開始有了50來年的昂揚雄風。

說說涼州的唐家人

現在我們說五涼名姓,沒有人注意唐氏,把這一姓給忽視了。其實,涼州的唐姓在五涼時期特別厲害,地位特別高。(有人說你說打仗就打仗,怎麼又攀上了姓氏?不說這姓的來龍去脈,還真不行哩)

涼州的唐家人是怎麼來的?西晉末年遷來的。俺們涼州建國,始於一個叫張軌的文人。他祖先是西晉涼州安定郡人,到張軌時,早成了土著的河南宜陽人。張軌15歲娶的是辛家的媳婦子,天水人。生了兩個兒子張實、張茂,還生了好些丫頭。其中大丫頭嘛,嫁給了張軌的同事唐彬的兒子,叫唐熙。這是西晉元康年間的事,張軌都四十幾歲了。這個唐彬也是個名人啊,可惜被劉禹錫的一首詩的宣傳效應給壓住了。啥詩?《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唐代的懷古詩寫到這境界,也算是蓋頂之作。所以,王濬的歷史知名度就高得很。殊不知,西晉大軍順江而下,大破東吳,領軍大將還有唐彬。唐彬功勞大,官職就封起來了,到他晚年,出任長安那裡的西戎校尉,家眷都養在長安城了。這單兒,張軌在朝廷也當上了散騎常侍,外放到西戎校尉府兼職徵西從軍司馬。這樣,張、唐就成了同僚了。唐校尉有個小兒子唐熙,不到二十歲,唐校尉瞅準張軌的大丫頭,通過說合,張、唐兩家就結了親。不料,唐校尉在294年死在了長安城,歲數也不大,才60虛歲。女婿唐熙也沒啥工作,就跟隨岳父在長安城中生活。

張軌熬了七年,終於當上了涼州刺史、護羌校尉。他到涼州去工作,是有野心的,算了個《泰》卦,五爻發動,叫來女婿商量,說,這卦很好啊,老夫到涼州那裡去大有發展前途。301年,張軌帶著二兒子張茂、女婿唐熙就到了涼州。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中華唐氏到了唐彬時有了名堂,到了唐熙時,有了大大的名堂。這女婿聽話,也有才華,甚為張軌看重。張軌在涼州八年,稱了霸,封鎖黃河,河西走廊和西域全聽他的話。張軌一死,他的大兒子襲取職位,這西晉也滅亡了,中原也亂成血湯,張實割據涼州,成了前涼王。唐熙是張實的妹夫,是大大的國戚。張實被人刺殺,張茂襲職,是事實上的第三任前涼主,唐熙也是妹夫。唐熙的兒子唐鄆很有才能,國王又是他舅舅,因此被派到晉昌郡(今天的安西)去當守城大將,賜凌江將軍。到了張駿時,涼州老駙馬唐熙年老了,經過張祚政變一鬧,嚇了一跳死了。所以,到了360年之間,涼州城中的唐家人戶也大了,怕事,大多數都遷到安西去了。現在的中國唐姓論郡望,都說是晉昌,就是唐熙的後代聚居的原因。

376年,張氏涼國倒灶了,作為國戚的唐姓,能跑的都嘩啦啦跑安西了。沒落的、庶出的,可能躲到深山大谷中,保全了子嗣。

前涼嚥氣,十年後,後涼開張。400年,安西的唐家人鬧起大事情,唐熙的四世孫唐瑤已是北涼的晉昌太守,他見河西局勢混亂,就貼起大字報,給周圍的五郡太守寫密信,號召大家反對沮渠氏,推舉敦煌太守李暠為護羌校尉、秦涼二州牧、涼公。這五郡太守一算計,人家唐瑤的孫丫頭嫁給了李暠的四公子李翻,不聽話沒好果子吃。於是,六郡全票投給李家,改元庚子,建立西涼國。李西涼就搞起來了。

417年,李暠死,李歆當了國王。可是這個年輕國王是鷹派,好鬥,不聽一堆老人的苦勸,出兵三萬要打涼州的沮渠家。沮渠家的國王蒙遜,那是十六國時期第一流的老狐子,設個套,就把李歆給滅了。才二十年,西涼這國就滅亡了。

西涼國滅了,可是晉昌的地皮還在唐家手上,北涼國也默認唐瑤的兒子唐契當晉昌太守。421年,李翻的兒子李寶從敦煌跑到晉昌,投奔舅舅唐契、唐和。甥舅哭了一鼻子,舅舅們說,咱們反了吧,收拾舊山河。

正面去打涼州,晉昌這點人馬不是涼州大軍的敵手,唐契於是帶著李寶走西口,到了伊吾城,新建了個國家,就是歷史上說的“後西涼”。舅甥雖說在伊吾當政,心還是想著西涼故國。後來,唐契對李寶說,外甥,現在時機成熟了,你帶人去敦煌收拾故地,我和你二舅帶兵去打高昌城。如果打下這二城,光復西涼江山就有望了。

結果,李寶到敦煌很順,唐契一行卻不順利,為了掩護唐和打高昌,唐契與柔然大兵在沙漠中拼命,戰死沙場。唐和打下了高昌等三城後,蠻高興,派人去敦煌報信。李寶來信,說自己已經歸順了北魏,北魏也封他當官,唐和於是給北魏寫信,表示歸順。這事,歷史上叫“萬里慕義”。

唐和這人很厲害,歸順北魏後,幫助北魏平定了西域,功勞很大。451年,唐和率領家眷到了大同,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封鎮南將軍,封爵酒泉公。他在內地當刺史,百姓很擁戴。後來,唐家從涼州輾轉到大同的人口,基本都定居到了西安。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再說說一個叫唐璇的人

唐璇這個人,是武則天時期的名人,大唐宰相。璇字,古作璿。他是誰的後代?唐璇的墓誌上說,他是唐和的七世孫。《全唐文》卷257中載有《右僕射太子少師唐璿神道碑》,碑文把唐璇的歷史說清楚了。“公諱璇,字休璟,晉昌酒泉人也。”新舊《唐書》上所寫的“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沒把世系給接續上:

唐熙(涼州)——唐鄆(涼州)—(曾孫)唐瑤(晉昌)——唐和(晉昌)——(孫)唐規(平城)——唐宗(長安)——(孫)唐璇(長安)

提起唐璇,沒幾個人知道,但提起唐璇的字休璟,那知道的人就一大片片了。唐休璟這個人在唐代太有名了!

唐休璟的爺爺唐宗算是個烈士,他在隋末防守朔方城,三十六路煙塵之一的反王樑師都帶兵攻打朔方城,唐宗堅守了很長時間,沒等來隋朝的援兵,城就破了。唐宗寧死不屈,為隋朝殉節了。唐休璟屬豬,貞觀元年,就是627年在陝西興平出生。他爹爹是咸陽令,很年輕就死了,這日子就困難的很。唐休璟口才好,讀書刻苦,到了二十來歲,考中了進士。算是給家族爭了光。

貞觀年代的文人,都是被建功立業薰紅了眼的一個特殊群體。唐休璟也一樣。他媽媽教導他說,咱家是涼國勳戚,世代將門,你要留心武學啊。唐休璟很在心,當時全國各地的山川地理,他是反覆研究,這城到那城走幾天,都記在心裡,他胸中有張大唐的山川地圖。他後來當大官,武則天接到北方軍情雞毛信,很犯愁。因為不知道邊地到京城的路況,也作不出平叛的方案來。唐休璟說,這有何難?他趴在書桌上,三下五除二,就寫出了一封作戰方案。什麼糧道路程,什麼山口路隘,什麼分進合擊,都很周密。武則天有點不相信。過了幾天 ,各路都督的平叛方案也到了朝廷,武則天一看,唐休璟早就策劃到了。所以,武則天當場對他大開青眼,嘆道,這樣的大才,朕用的遲了。

西域那時很亂,不是吐蕃就是突厥在搗蛋,仗多的算不清。唐休璟仗劍西去,到了西域前線,當個安西副都護,揮過大刀,參加過肉搏,死人堆裡滾出來的。後來當上了西州都督。

692年,唐休璟贊畫王孝傑,一舉收復安西四鎮,立下大功。699年,唐休璟來到涼州,升為涼州都督、右肅政御史大夫,持節隴右諸軍州大使。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最後說說慘烈的古浪峽戰鬥

唐休璟在涼州當一把手,已經是老帥了。按照現在,都是72歲的老翁了,早都離休好多年了。當時,在王孝傑、婁師德、唐休璟、郭元振這些邊將的運作下,悄悄實行離間計,把吐蕃的大軍事家論欽陵給做斃了,吐蕃贊普逐步奪取論欽陵的軍政權,搞得論欽陵十分窩囊。本來不反,也逼得鬧反了,最後自殺了。

論欽陵一死,吐蕃王朝要斬盡殺絕噶氏家族,於是,論欽陵的弟弟贊婆和兒子論弓仁帶領部落投降唐朝,論弓仁被朝廷封為左玉鈐衛將軍、酒泉郡公,帶領他的七千多部落人口駐守在洪源谷。現在的安遠、黑松驛、柳條河這一帶有水草的地方,都是論弓仁的牧地。

吐蕃王朝看到這事,很是生氣,於是,派出一群年輕的貴族,率領六萬吐蕃兵,要趕到洪源谷來鬧事。唐都督的墓誌上說,他在涼州備戰很認真,“參警夜之肅,嚴不時之禁,事典之常者,惟公是遷;受南憲之寵,總西方之役,邦家之急者,繄公是任。”

公元700年(年代好記),就是武則天的久視元年。吐蕃王朝以麴莽布支為主將,率領大軍從石門溝鼓譟而入,進入了洪源谷。此地就是現在的古浪峽,那時的昌鬆城還在黑松驛。

潤七月二十一日,丁酉日,麴莽布支的吐蕃大軍把昌鬆城給團團包圍住了。

警報傳到涼州城,唐休璟大為驚諤。當時,武威行軍道主力七萬多人遠出西域,涼州空虛。但是時間不等人。唐休璟盡起涼州城守兵三千多人,火速馳援昌鬆。

二十三日許,涼州兵趕到黑松驛一帶的群山中,只見漫山遍野都是衣甲鮮亮的吐蕃軍,間隔不遠就是華蓋簇擁下的吐蕃貴族在督戰。鳴海螺,擊大鼓,煙塵彌谷,飛箭如蝗,殺聲震天。

唐休璟是精通陣法的老帥,他看到吐蕃人在耀武揚威,心裡反而有了底。他對隨陣的涼州將士說,要是論欽陵活著,這樣的機會決不放過,他會速戰速決。現在,論欽陵死了,新來的這群紈絝之弟不會用兵,更無作戰經驗。別看他們穿的好,叫喊的厲害,其實,他們沒有統一進攻的凝聚心。我軍立即分為左中右三路,隨我衝鋒吧。

這72歲的老漢,真是打馬先馳,三路涼州軍隨後搏殺,專鑽吐蕃兵旌幢間的空檔。吐蕃軍人數雖多,但缺乏友軍協作的經驗,被涼州軍給衝散了。唐休璟揮軍往來逐馳,組織嚴密,號令一致,吐蕃軍擠在山谷,成了一團亂粥。這一番衝擊,吐蕃軍隊的陣法就亂套了。

史書上說,唐休璟的涼州軍和昌鬆城裡的守軍結通以後,經過了六仗。也不知道打了幾天幾夜,反正洪源谷裡的溪水全染紅了。吐蕃軍隊在退卻時,駐兵飲食,竟然谷水斷流。涼州軍共斬首級二千五百個,俘獲吐蕃兩員裨將。為了慶祝勝利,唐休璟下令將首級堆壘起來,築成一個塔形的“京觀”。古浪峽中現在有人搞了個楊門女將的牌坊,其實,那地方90%是公元700年“京觀”的遺址。

此一仗,以少勝多,是武則天時期經典的戰役。也是自此仗後,唐軍徹底克服了對吐蕃軍隊百年來的怯弱,變得有了血性,越來越成了一支支嗷嗷叫的軍隊,激昂、豪邁,成就了盛唐半個世紀的大唐雄風。

此仗後,吐蕃與唐朝議和。武則天在長安城中麟德殿招待吐蕃使者,那使者聽到唐休璟稱名,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吃席時,使者也在偷偷觀看他。武則天有些不解,問使者,你吃則吃耳,看這個老漢幹啥?使者說,咦,洪源谷仗打罷,回來的將士都在說一個叫唐休璟的老將,說他是神人。所以,我才仔細地觀賞他的相貌。

武則天一聽,非常得意。不久,升他當了宰相。

唐休璟活了86歲。累封宋國公,死贈荊州大都督,諡號“忠”。他的大兒子唐先慎襲爵,官至陳州刺史。次子唐先擇,開元年間為右金吾衛將軍。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附:唐休璟史事

新舊《唐書》對唐休璟的記載混亂不清,根據《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的記載,比對兩唐書的內容,結合唐休璟墓誌,釐正一下18條準確史事,以補缺漏:

(1 )唐休璟, 本名璿, 以字行, 唐和七世孫, 酒泉晉昌人, 後附籍京兆始平, 以射策進身, 初補吳王典籤, 歷綿州巴西尉 、同州馮翊主簿, 皆無重大作為。

(2 )開耀元年 (681 )調營州戶曹, 時遇東突厥、契丹、奚等部落暴動, 三落三起, 唐休璟破契丹 、奚於獨護山, 以功升為朝散大夫 、檢校朔州刺史 。

(3 )永淳元年 (682 )阿史那骨篤祿重建東突厥汗國 , 唐休璟官職由刺史降為豐州司馬, 弘道元年 (683 ), 突厥破蔚州, 豐州都督崔智辯迎戰, 敗亡於朝那山北, 唐朝議罷豐州, 唐休璟力奏不可, 豐州得存。

(4 )垂拱二年 (686 )參加了阿史那斛瑟羅 、李祖隆共同主持的金牙道行軍, 以功升任安西副都護, 檢校庭州刺史。

(5 )永昌元年 (689 )韋待價、閻溫古主持的安息道行軍, 兵敗寅識迦河, 唐休璟以安西副都護 、檢校庭州刺史, 率庭州兵掩護西征殘部退返西州, 調任西州都督, 仍領安西副都護。

(6 )長壽元年 (692 )加西州刺史, 出任武威道行軍副總管, 佐王孝傑勝利實現西域反攻, 重收焉耆,龜茲, 于闐, 疏勒四鎮, 唐休璟有建謀之功。

(7 )長壽二年 (693 )應召入朝 , 遷靈州都督、新昌軍防禦 、營田等使, 加靈武道大總管名號, 延載元年(694 )加銀青光祿大夫 , 入拜左豹韜將軍, 遷司衛卿。神功元年 (697 )徵拜輔國大將軍, 同中書門下三品, 遷特進, 尚書右僕射,食實封三百戶。

(8 )聖歷二年 (699 )授涼州都督、右肅政御史大夫 、持節隴右諸軍副大使, 假節隴右諸軍州大使。久視元年 (700 )秋洪源谷之戰, 大敗吐蕃將曲莽布支, 斬首二千五百級, 粉碎了吐蕃對涼州的進犯。長安二年(702 )徵入朝 , 與吐蕃使臣同宴, 引起使臣的格外注目。

(9 )長安三年 (703 )突騎施烏質勒起兵攻阿史那斛瑟羅 , 為武曌籌劃援兵出師路線, 以熟悉西域山川, 援軍如期到達, 引起武曌敬重。擢夏官尚書 、同鳳閣鸞臺三品, 留朝輔政。

(10 )長安四年 (704 )建議以朝中重臣出典外州 , 加右庶子, 受命輔佐太子李顯, 七月, 受命審理張易之案, 未竟, 以契丹犯邊, 出領幽營都督、安東都護。返朝後又參預神龍政變策劃 , 擁立太子李顯復位, 廢周興唐大業。

(11 )神龍元年 (705 )中宗李顯登極之初, 加金紫光祿大夫, 授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酒泉郡公 、中書令、尚書右僕射、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 。與蘇瓌等共同主持了 《垂拱格 》、《散頒格》等法律文書的制定。受封酒泉郡公之後, 出絹數千散賑親族, 出財數十萬興建塋墓, 盡葬其五服親, 時大雨成災, 引咎自劾辭職, 未許。

(12 )神龍二年 (706 )唐休璟年 80 歲, 三月, 第一次致仕, 同年又受召還朝,以太子少師監修國史。

(13 )景龍二年 (708 )因反對張仁亶興建三受降城, 反對北伐, 同年第二次致仕。

(14 )景龍三年十二月(711 年1 月 )唐休璟交通內廷主事宮女賀婁氏, 第二次復出。

(15 )景龍四年 (710 )唐隆政變 , 唐休璟以太子少師身份參加了韋后召集的禁中密會, 與蘇瓌一起力主相王輔政。

(16 )韋后被殺 , 睿宗李旦立, 改年號景雲, 唐休璟第三次致仕, 當年又重新召回, 授朔方道大總管,防禦突厥。

(17 )景雲二年 (711 ), 唐休璟以老自請解職, 給一品全祿返私宅,第四次致仕。

(18 )延和元年 (712 )七月戊子, 薨於長安懷真裡第, 贈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 諡號忠公, 享年八十六歲。

史上古浪峽最慘烈的一戰,這一仗打出了個涼州籍的唐宰相

來源:涼州歷史文化新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