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前幾天,收拾舊書時,發現英漢詞典上貼著一張紙條——你終將不平凡。

記憶的風箏一下飄回高中時代。

我看見自己,將腰桿挺得筆直,鄭鄭重重地寫下“你終將不平凡”後,小心翼翼地把紙條粘貼在英漢詞典上,那一臉的神聖,宛如教徒禮拜《聖經》。

那時,我夢想著考清華北大,夢想著當大科學家,夢想著改變世界……

我把自己當成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一個勁鞭策自己,要在滄海橫流中盡顯英雄本色。

但一切都像一個笑話:最終我沒有考上北大清華,也沒能成為大科學家,更別說改變世界。

我曾經以為自己像超人般無所不能,但折騰十幾年後,才發現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別人做不到的事,我也做不到。

別人能做到的事,有一些我也做不到。

有天,讀一篇文章時,突然看到一句話: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心中一痛,淚流滿面。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父親年輕時,有個毛主席像存錢罐。

他每天節約兩毛錢,塞進存錢罐裡。

“攢五年,我就可以買一架鋼琴了。”

遺憾的是,五年未滿,他就有了我。

於是,罐裡的錢變成了奶粉,變成了柴米油鹽,

當然,也變走了他曾經幻想的生活。

父親說:“這就是人生。”

有天逛朋友圈時,看到韓寒的一句話:

“平凡之路上,我們和他的最大轉變,就是承認了平凡。”

萬般感傷,盡上心頭。

大多數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接受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

總有一天,我會變成那個看著女兒盪鞦韆的父親,你會變成默默疊著襯衣想著從前的女人,早晚而已。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作家樑曉聲受邀到某大學舉辦講座。

與學子交流時,一男生語出驚人:“如果30歲以前,最遲35歲以前,我還不能脫離平凡,那我就自殺。”

樑曉聲問:“那什麼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體說來?”

“要有一定社會地位,有一筆數目可觀的錢……”

所謂擺脫平凡,就是要有錢有名有權。

後來,樑曉聲接待一美國朋友時。

朋友問:“你們中國人心裡好像都暗怕著什麼,那是什麼?”

樑曉聲答:“怕一種平凡的東西。”

朋友追問:“究竟是什麼?”

樑曉聲說:“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朋友無比驚訝:“太不可理解了,我們大多數美國人都挺願意做平凡人,過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你們真的認為平凡不好到應該與可怕的東西歸在一起麼?”

可不是嗎?我們不怕死,只怕平凡。

因為我們的價值觀無比單一,我們眼裡的成功,就只有“錢名權”。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很喜歡劉繼榮寫的《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她有一個女兒,同學們都叫她“23號”。

因為她多次考試,都剛好考了“第23名”,也就是說,23號是個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同學聚會,別人家的孩子都特長多多。

“咱家23號,沒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中秋節,親友相聚,大人要孩子們說說將來做什麼。

“我當要鋼琴家。”“我要當企業家。”……

連四歲孩子都說:“我要做央視主持人。”

大家爭著表現,而23號卻忙著為弟弟妹妹剔蟹剝蝦。

家長們說:“只剩你沒說了。”

23號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兒園老師,領著孩子們唱歌跳舞。第二志願是,我想做媽媽,給我的孩子做美味佳餚。”

親友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該點評啥。

劉繼榮也是一臉的尷尬。

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

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拉小提琴。

23號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不停鼓掌。

並不時跑到後面,細心照看各種食物。

野餐時,發生了一個意外。

兩男孩,一個奧數尖子,一個英語高手,

同時夾住了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

大人們連勸帶哄,可毫不管用。

23號說:“擲硬幣吧,誰贏誰吃。”

爭執不下的僵局頓時輕鬆化解。

回來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

23號的笑話不斷,逗得大家捧腹大樂。

她手也沒閒著,用食品盒剪了許多小動物。

下車時,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

期中考試後,劉繼榮接到女兒班主任電話。

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

但班主任說:“我從教30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有道附加題:你最欣賞哪位同學,並說出理由。

除了23號自己,其他同學竟然都寫了“23號”。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樂觀幽默……

班主任感嘆:“你這女兒,雖說成績一般,可做人實在很優秀啊。”

劉繼榮扭頭對女兒說:“你快成為英雄了。”

23號卻笑笑說:“老師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從小到大,我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的夢想是什麼?”

“大明星”“大企業家”“政界要員”……

我們給自己設想的未來,一個比一個精彩。

但最後,幾乎都應了王小波那句話:“小時候,我離夢想很遙遠,長大後,我發現離夢想的距離並沒有變短,依然是那麼遙遠。”

北漂的人很多,但只有一個王寶強。

被蘋果砸頭的人很多,但只有一個牛頓。

畫畫的人很多,但只有一個達·芬奇。

我們千方百計地想擺脫平凡人生的捆綁,卻像孫悟空使出渾身解數也逃不出如來的手掌,直到越來越深地體會到其實平凡才是人生的常態。

就像朴樹在《平凡之路》中所唱的: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看到答案,我們也羞於承認自己的平凡。

甚至會想方設法地去掩飾自己的平凡,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很了不起的存在。

直到某天,我們知道了妥協,才真正長大了。

就像《悟空傳》裡所寫的:“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天地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成長,就是一個發現並接受“自己很平凡”的過程——終於明白自己能力有限,開始接受自己的普通和渺小。

一個人這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最近,小姨女兒向我訴說焦慮,在曾經的高中,在曾經的班級,她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佼佼者,但進入大學後,她的星光一下黯淡下來。

“優秀的人太多了,我成了一個很平凡的人,做什麼都顯得不足為奇。”

她以前酷愛法語,有著絕對自信。

可有一天,她在禮堂聽完學姐的法語演講後,一下就蔫了:“跟人家那法語比,我簡直就是幼兒園水平。”

以前她碾壓別人,現在被別人碾壓。

她很勤奮,可始終只在“中游”徘徊。

她問我:“哥,我該怎麼辦?”

我說:“你努力了嗎?”

她答:“當然啊!”

我再問:“你真的努力了嗎?”

她答:“當然是真的!”

我說:“那恭喜你,你終於有資格成為一個普通人了。”

周國平說人生有三次成長:

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時候,

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

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接受平凡,比超越平凡更重要。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有一天,我問那個曾想當鋼琴家的父親:“對夢想繳械投降後,您痛苦和後悔嗎?”

父親說:“一開始心有不甘,但最後釋懷了:我努力了,不成,那我就有資格做一個普通人了。”

然後,父親說了兩句讓我醍醐灌頂的話:

“勇於承認並接受自己的平凡,才是對生活真正的誠意。”

“只有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我們才能真正理性地規劃未來。”

我知道父親的意思,接受平凡就是懂得了:有多大的腳就穿多大的鞋,有多大本領就畫多大的餅,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不逞能逞強,也不自暴自棄。

一步一個腳印,把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做到最好。

也就是說:歸於平凡,但拒絕平庸。

歸於平凡,就是不再奢望與苛求不切實際的夢想;

拒絕平庸,就是享受平凡,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就像我父親,他雖然當不了鋼琴家,但是——

他把單位自己崗位的活盡力做到了完美,

他讓自己的兒子吃上了比較好的奶粉,

他把自己的老婆照顧得那麼妥帖舒服,

他會像鬧鐘一樣定期不忘的去看望父母,

他會攢下一筆錢就帶全家人出去旅遊,

…………

他很平凡,也很快樂,誰說他的生活就沒有意義呢?

“我們這麼努力,不過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林語堂說,幸福很簡單: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

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陳道明說,幸福就是“夫妻同坐窗下”:

“她繡她的花草,我裁我的皮包。

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

韓寒說,幸福就是歸於平凡:

“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潛海溝,它只是在一張標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飛屋環遊記》裡這樣說:

“幸福,不是長生不老,不是大魚大肉,不是權傾朝野。而是一個個微小生活願望的達成。當你想吃的時候有得吃,想被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

接受平凡,是我們這輩子做的最不平凡的事。

文/拾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