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

《水滸傳》中有太多高調的角色,比如“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小霸王”周通等等,甚至就連接頭的潑皮無賴牛二也敢自稱“沒毛大蟲”,他們之所以給自己起如此狂妄的外號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水滸傳》的世界中惡人橫行,你若是顯得比較好欺負的話就難免會被惡人打壓,無論你是否承認,《水滸傳》就是個“惡人自有惡人磨”的世界,書中真正算得上善良的人在筆者看來不過也就魯智深、朱仝、裴宣這麼幾個,其他的人就算上了梁山也是狗改不了吃屎,比如王英依舊好色,李逵依舊嗜殺。

"

《水滸傳》中有太多高調的角色,比如“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小霸王”周通等等,甚至就連接頭的潑皮無賴牛二也敢自稱“沒毛大蟲”,他們之所以給自己起如此狂妄的外號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水滸傳》的世界中惡人橫行,你若是顯得比較好欺負的話就難免會被惡人打壓,無論你是否承認,《水滸傳》就是個“惡人自有惡人磨”的世界,書中真正算得上善良的人在筆者看來不過也就魯智深、朱仝、裴宣這麼幾個,其他的人就算上了梁山也是狗改不了吃屎,比如王英依舊好色,李逵依舊嗜殺。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武松、魯智深劇照)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狂妄的角色在書中往往都活不到最後,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實力,就比如公孫勝那樣,原著中的公孫勝可不像電視劇中那般和吳用一樣只是充當謀士一般的角色,原著中他出彩的地方就在於他會法術,會陣法,並且憑藉這種能力是多次幫梁山讀過難關,比如徵田虎時面對喬道清時,梁山眾將士是毫無頭緒,武松、魯智深等一眾武藝高強的人也根本無法招架,被喬道清的妖法給活捉了去,至於宋江,被喬道清將平原化為大海,絕望的他是拔尖想要自刎,而後來這喬道清也是敗在道高一丈的公孫勝手裡,而如此強大的公孫勝卻在合適的時間離開了梁山,得了善終。

公孫勝固然強大,原著中他的實力也的確是強到足以左右戰局的程度,所以他的隱退也頗有幾分“劇情殺”的意思,因為若是作者不將他寫隱退,那麼後續的劇情中徵方臘只怕是順風順水,根本不用死人了,如此一來保全了戰鬥力的梁山豈不是還要抗金了?而且照這勢頭,只怕金軍都不是梁山的對手,所以公孫勝必須隱退,但梁山會法術的人可不只有公孫勝一個,比如本文的主角“混世魔王”樊瑞就算得上一個。

之所以以武松為參照是因為世人皆知武松武藝高強,徒手也能打死猛虎,然而武松在面對會法術的人時是不堪一擊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喬道清,又如後來斬斷他手臂的包道乙,皆屬此類,所以憑樊瑞的本事,要拿下武松是十分輕鬆的。

事實上樊瑞這人在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後的人設是存在偏差的,上梁山前的他也挺狂妄,這一點從他“混世魔王”的外號就能看出,甚至他揚言要吞併梁山,如果梁山沒有一個能夠鎮住他的公孫勝,他還真有可能吞併梁山了,畢竟除了他自己外,他兩個小弟項充、李袞也不是吃素的,一度給梁山勢力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過後來他們是全被公孫勝收服。

"

《水滸傳》中有太多高調的角色,比如“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小霸王”周通等等,甚至就連接頭的潑皮無賴牛二也敢自稱“沒毛大蟲”,他們之所以給自己起如此狂妄的外號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水滸傳》的世界中惡人橫行,你若是顯得比較好欺負的話就難免會被惡人打壓,無論你是否承認,《水滸傳》就是個“惡人自有惡人磨”的世界,書中真正算得上善良的人在筆者看來不過也就魯智深、朱仝、裴宣這麼幾個,其他的人就算上了梁山也是狗改不了吃屎,比如王英依舊好色,李逵依舊嗜殺。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武松、魯智深劇照)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狂妄的角色在書中往往都活不到最後,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實力,就比如公孫勝那樣,原著中的公孫勝可不像電視劇中那般和吳用一樣只是充當謀士一般的角色,原著中他出彩的地方就在於他會法術,會陣法,並且憑藉這種能力是多次幫梁山讀過難關,比如徵田虎時面對喬道清時,梁山眾將士是毫無頭緒,武松、魯智深等一眾武藝高強的人也根本無法招架,被喬道清的妖法給活捉了去,至於宋江,被喬道清將平原化為大海,絕望的他是拔尖想要自刎,而後來這喬道清也是敗在道高一丈的公孫勝手裡,而如此強大的公孫勝卻在合適的時間離開了梁山,得了善終。

公孫勝固然強大,原著中他的實力也的確是強到足以左右戰局的程度,所以他的隱退也頗有幾分“劇情殺”的意思,因為若是作者不將他寫隱退,那麼後續的劇情中徵方臘只怕是順風順水,根本不用死人了,如此一來保全了戰鬥力的梁山豈不是還要抗金了?而且照這勢頭,只怕金軍都不是梁山的對手,所以公孫勝必須隱退,但梁山會法術的人可不只有公孫勝一個,比如本文的主角“混世魔王”樊瑞就算得上一個。

之所以以武松為參照是因為世人皆知武松武藝高強,徒手也能打死猛虎,然而武松在面對會法術的人時是不堪一擊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喬道清,又如後來斬斷他手臂的包道乙,皆屬此類,所以憑樊瑞的本事,要拿下武松是十分輕鬆的。

事實上樊瑞這人在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後的人設是存在偏差的,上梁山前的他也挺狂妄,這一點從他“混世魔王”的外號就能看出,甚至他揚言要吞併梁山,如果梁山沒有一個能夠鎮住他的公孫勝,他還真有可能吞併梁山了,畢竟除了他自己外,他兩個小弟項充、李袞也不是吃素的,一度給梁山勢力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過後來他們是全被公孫勝收服。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項充、李袞劇照)

而上山後的樊瑞似乎被挫了銳氣,不像之前那麼狂妄,還拜公孫勝為師,顯得謙遜了不少,也許敗給公孫勝讓他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他變得十分低調,還從公孫勝那兒習得了不少更強大的法術,比如五雷天心正法。

樊瑞上山後雖然也立過不少功勞,但是卻不怎麼使用他的法術了,比如打曾頭市的時候,這傢伙居然和時遷、李逵去曾頭市當人質,想要裡應外合的擊潰曾頭市,事實上憑他的本事根本沒必要這麼做,畢竟曾頭市可沒有公孫勝那等牛人,他直接使用法術便可輕鬆破敵。

到了兩戰童貫之時,他又與李逵、項充、李袞一起當先鋒部隊,徵遼時他又在霸州詐降,徵王慶時與魯智深、武松、李逵等十四人率領五千勇捷步兵,從山後小路殺上紀山,徵方臘時與朱仝、索超率軍攻打揚州城外的定浦村,可以說樊瑞是從一個會法術的人活活被用成了一個武將,這是典型的大材小用了,顯然這傢伙是沒出全力。

"

《水滸傳》中有太多高調的角色,比如“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小霸王”周通等等,甚至就連接頭的潑皮無賴牛二也敢自稱“沒毛大蟲”,他們之所以給自己起如此狂妄的外號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水滸傳》的世界中惡人橫行,你若是顯得比較好欺負的話就難免會被惡人打壓,無論你是否承認,《水滸傳》就是個“惡人自有惡人磨”的世界,書中真正算得上善良的人在筆者看來不過也就魯智深、朱仝、裴宣這麼幾個,其他的人就算上了梁山也是狗改不了吃屎,比如王英依舊好色,李逵依舊嗜殺。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武松、魯智深劇照)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狂妄的角色在書中往往都活不到最後,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實力,就比如公孫勝那樣,原著中的公孫勝可不像電視劇中那般和吳用一樣只是充當謀士一般的角色,原著中他出彩的地方就在於他會法術,會陣法,並且憑藉這種能力是多次幫梁山讀過難關,比如徵田虎時面對喬道清時,梁山眾將士是毫無頭緒,武松、魯智深等一眾武藝高強的人也根本無法招架,被喬道清的妖法給活捉了去,至於宋江,被喬道清將平原化為大海,絕望的他是拔尖想要自刎,而後來這喬道清也是敗在道高一丈的公孫勝手裡,而如此強大的公孫勝卻在合適的時間離開了梁山,得了善終。

公孫勝固然強大,原著中他的實力也的確是強到足以左右戰局的程度,所以他的隱退也頗有幾分“劇情殺”的意思,因為若是作者不將他寫隱退,那麼後續的劇情中徵方臘只怕是順風順水,根本不用死人了,如此一來保全了戰鬥力的梁山豈不是還要抗金了?而且照這勢頭,只怕金軍都不是梁山的對手,所以公孫勝必須隱退,但梁山會法術的人可不只有公孫勝一個,比如本文的主角“混世魔王”樊瑞就算得上一個。

之所以以武松為參照是因為世人皆知武松武藝高強,徒手也能打死猛虎,然而武松在面對會法術的人時是不堪一擊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喬道清,又如後來斬斷他手臂的包道乙,皆屬此類,所以憑樊瑞的本事,要拿下武松是十分輕鬆的。

事實上樊瑞這人在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後的人設是存在偏差的,上梁山前的他也挺狂妄,這一點從他“混世魔王”的外號就能看出,甚至他揚言要吞併梁山,如果梁山沒有一個能夠鎮住他的公孫勝,他還真有可能吞併梁山了,畢竟除了他自己外,他兩個小弟項充、李袞也不是吃素的,一度給梁山勢力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過後來他們是全被公孫勝收服。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項充、李袞劇照)

而上山後的樊瑞似乎被挫了銳氣,不像之前那麼狂妄,還拜公孫勝為師,顯得謙遜了不少,也許敗給公孫勝讓他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他變得十分低調,還從公孫勝那兒習得了不少更強大的法術,比如五雷天心正法。

樊瑞上山後雖然也立過不少功勞,但是卻不怎麼使用他的法術了,比如打曾頭市的時候,這傢伙居然和時遷、李逵去曾頭市當人質,想要裡應外合的擊潰曾頭市,事實上憑他的本事根本沒必要這麼做,畢竟曾頭市可沒有公孫勝那等牛人,他直接使用法術便可輕鬆破敵。

到了兩戰童貫之時,他又與李逵、項充、李袞一起當先鋒部隊,徵遼時他又在霸州詐降,徵王慶時與魯智深、武松、李逵等十四人率領五千勇捷步兵,從山後小路殺上紀山,徵方臘時與朱仝、索超率軍攻打揚州城外的定浦村,可以說樊瑞是從一個會法術的人活活被用成了一個武將,這是典型的大材小用了,顯然這傢伙是沒出全力。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關勝劇照)

直到與包道乙鬥法之時他才使用了一回法術,也就是那個斬斷了武松手臂的包道乙。當時包道乙在鄭飈頭上變出一尊金甲神人,而樊瑞則是在關勝頭上變出一尊烏龍天將,幫助關勝斬殺了鄭飈,很明顯這並非樊瑞的全部實力。

"

《水滸傳》中有太多高調的角色,比如“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小霸王”周通等等,甚至就連接頭的潑皮無賴牛二也敢自稱“沒毛大蟲”,他們之所以給自己起如此狂妄的外號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水滸傳》的世界中惡人橫行,你若是顯得比較好欺負的話就難免會被惡人打壓,無論你是否承認,《水滸傳》就是個“惡人自有惡人磨”的世界,書中真正算得上善良的人在筆者看來不過也就魯智深、朱仝、裴宣這麼幾個,其他的人就算上了梁山也是狗改不了吃屎,比如王英依舊好色,李逵依舊嗜殺。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武松、魯智深劇照)

不過話說回來,那些狂妄的角色在書中往往都活不到最後,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實力,就比如公孫勝那樣,原著中的公孫勝可不像電視劇中那般和吳用一樣只是充當謀士一般的角色,原著中他出彩的地方就在於他會法術,會陣法,並且憑藉這種能力是多次幫梁山讀過難關,比如徵田虎時面對喬道清時,梁山眾將士是毫無頭緒,武松、魯智深等一眾武藝高強的人也根本無法招架,被喬道清的妖法給活捉了去,至於宋江,被喬道清將平原化為大海,絕望的他是拔尖想要自刎,而後來這喬道清也是敗在道高一丈的公孫勝手裡,而如此強大的公孫勝卻在合適的時間離開了梁山,得了善終。

公孫勝固然強大,原著中他的實力也的確是強到足以左右戰局的程度,所以他的隱退也頗有幾分“劇情殺”的意思,因為若是作者不將他寫隱退,那麼後續的劇情中徵方臘只怕是順風順水,根本不用死人了,如此一來保全了戰鬥力的梁山豈不是還要抗金了?而且照這勢頭,只怕金軍都不是梁山的對手,所以公孫勝必須隱退,但梁山會法術的人可不只有公孫勝一個,比如本文的主角“混世魔王”樊瑞就算得上一個。

之所以以武松為參照是因為世人皆知武松武藝高強,徒手也能打死猛虎,然而武松在面對會法術的人時是不堪一擊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喬道清,又如後來斬斷他手臂的包道乙,皆屬此類,所以憑樊瑞的本事,要拿下武松是十分輕鬆的。

事實上樊瑞這人在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後的人設是存在偏差的,上梁山前的他也挺狂妄,這一點從他“混世魔王”的外號就能看出,甚至他揚言要吞併梁山,如果梁山沒有一個能夠鎮住他的公孫勝,他還真有可能吞併梁山了,畢竟除了他自己外,他兩個小弟項充、李袞也不是吃素的,一度給梁山勢力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過後來他們是全被公孫勝收服。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項充、李袞劇照)

而上山後的樊瑞似乎被挫了銳氣,不像之前那麼狂妄,還拜公孫勝為師,顯得謙遜了不少,也許敗給公孫勝讓他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他變得十分低調,還從公孫勝那兒習得了不少更強大的法術,比如五雷天心正法。

樊瑞上山後雖然也立過不少功勞,但是卻不怎麼使用他的法術了,比如打曾頭市的時候,這傢伙居然和時遷、李逵去曾頭市當人質,想要裡應外合的擊潰曾頭市,事實上憑他的本事根本沒必要這麼做,畢竟曾頭市可沒有公孫勝那等牛人,他直接使用法術便可輕鬆破敵。

到了兩戰童貫之時,他又與李逵、項充、李袞一起當先鋒部隊,徵遼時他又在霸州詐降,徵王慶時與魯智深、武松、李逵等十四人率領五千勇捷步兵,從山後小路殺上紀山,徵方臘時與朱仝、索超率軍攻打揚州城外的定浦村,可以說樊瑞是從一個會法術的人活活被用成了一個武將,這是典型的大材小用了,顯然這傢伙是沒出全力。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關勝劇照)

直到與包道乙鬥法之時他才使用了一回法術,也就是那個斬斷了武松手臂的包道乙。當時包道乙在鄭飈頭上變出一尊金甲神人,而樊瑞則是在關勝頭上變出一尊烏龍天將,幫助關勝斬殺了鄭飈,很明顯這並非樊瑞的全部實力。

此人上梁山前比武松猛,上山後卻不願出全力,混到徵方臘後得善終

(樊瑞劇照)

樊瑞這傢伙若是像他當年帶著芒碭山勢力想要吞併梁山的氣勢來徵方臘的話,根本就不需要梁山其他好漢動手,即便沒有公孫勝,後期的樊瑞也完全夠用,也不知是作者刻意將他邊緣化,還是說樊瑞這人壓根就沒打算出全力,總之上山後的他與上山前的他判若兩人,而他最終也是這麼一直混到最後,回朝接受封賞之後他是辭官跟隨公孫勝繼續修道去了,得了善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