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22歲自己的一封信'

戀愛 不完美媽媽 大學 王小波 用戶y827226 2019-08-24
"
"
寫給22歲自己的一封信

22歲的我,富有激情,但又焦慮,迷茫......

我知道同齡的人也許找到工作已拿到了薪水,或者即將畢業。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當我試圖去拿來對比參照,難免會有緊迫感,莫名的恐慌,畢竟誰都不願意掉隊,內心示弱。

打小父母會說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不是笨小孩。拿著孩子成績四處炫耀,來證明他或她是個人才,能出人頭地。這種功利心無形中又伴隨我或身邊的人很長一段時間。

一切太快,沒時間聽你講過程的艱辛,在意的不過是個結果,來判定你有多優秀或多糟糕。這種窒息感,有時會粉碎我內心最後的自尊。

成績或工資定義了一個人的顯在的印象,彷彿拔尖的那些人就被敬若神明,底下的人就看不到,甚至漠視他們的存在。

狹隘的思想和偏見,看到別人暫時的成功,來定義他們的未來,這是沒有依據,輕率的。當我在回憶被人看輕或蔑視的時候,告訴自己,優秀只是一種態度。先學會做人,然後才能成才。

我一直在逃避現實,不承認自己曾有的失意,那種上了末流大學的失落,自卑、自責,內心無數次懊惱,“如果...”、“我本來可以...”

這些其實毫無意義。自我的期望總是高於對現實認知,現在想想即使失敗又能怎樣?但我從不會承認自己是一個弱者。

我知道22,代表著青春,95後的朝氣。這個最美好的年紀,是即將離開真空的校園和將要步入殘酷社會的空窗期。沒有房貸的壓力,沒有婚姻的瑣碎,沒有同事的排擠。年輕,是我所有的資本。

過去的3年,我試圖瞭解這個社會各行各業情況,努力積累社會經驗。看到過有無憂無慮即將接手家族企業的海歸少年,見過拼命到凌晨工作的創業姐姐,也看到過名校畢業工作平平的人。

不管是本身的富裕也好,底層出身也罷,我看到了他們都有的快樂和苦惱。沒人能掙脫生活,逃避現實,以何種方式面對生活的艱難,這是一個問號,拷問所有人。

我也去了很多地方,旅遊的方式瞭解大城市小地方,體驗不同的風俗文化。也去過很多名校,想要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真實情況也並不像傳說中的大學就是玩的,很輕鬆。看到自習室滿滿當當的人,我才發現,只是眼界小了,接觸人群太少。

我也曾經瘋狂的喜歡一個人,相信年輕,就要不顧一切去愛,勇敢且放肆。我可以逃課幾千公里去往那裡的城市。我以為“所愛隔山海,山河皆可平”是真的,後來想想很多不過是想要得到的慾望,一個幻想中模樣。遙遠的人,你無法走入內心,遠方並沒有所謂邂逅後的真摯愛情。

怕的是偏執的相信,因為在愛情面前,男女都會瘋狂,痴迷,最後淪陷。後來,我更相信迴歸理性的感覺,一時的衝動,只是她容貌或者短暫的好感讓你念念不忘。

如果我遇到喜歡的人,我還願意保持孩子般天真,去追求。假如面對一個沒有心靈契合,沒有反饋感恩的人,那就不值得,因為我更相信“比起失望,我寧願孤獨”更靠譜,現實些。

愛情不奢望太多,簡簡單單,我懂你,你也理解我就行。相信善良,相信時間。

我的焦慮,也是很多人都面對的。這倒不是件壞事,焦慮逼迫著我不停思考,進步。我不敢懈怠,這個時代變化的速度超乎想象,誰也不敢說不會被同齡人或時代拋棄,90後在抱怨租房都難時,00後刷著抖音,已有新晉千萬粉絲的網紅。

這個時代,成功無關乎行業,年齡,字輩,最重要是機會,實力,努力。

既然我是普通人,就要踏踏實實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堅持做下去,一年不行,那5年後呢?摒棄浮躁,攀比的壓抑感,找到自己的節奏。以最舒服,最適宜的速度前進,成功是有早晚的,沒必要去隨大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

我總在設想,假如我老了,是否會悔恨自己當初沒有做過什麼,但是絕不後悔自己嘗試過,堅持過,努力過做了一些事情。

時間如煙,轉瞬即散。年輕,我願意做夢,還願意逞強,因為還能試錯,至少我敢嘗試一次。喜歡王小波《黃金時代》裡的這段話: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我的22歲,願做一個自信勇敢,既追求理想的精神世界,也會腳踏實地去奮鬥的青年。我知道自己的理性,也不後悔做出的每一個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