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在我讀過的所有小說裡,卡森·麥卡勒斯的《傷心咖啡館之歌》最能滿足我個人對小說的“所有幻想”。無論是它所營造的瘋癲、悽美的氛圍,還是塑造的那些怪誕、疏離的人物,都能讓我產生某種錯覺,那不只是在講一個封閉的美國南方小鎮的故事,可以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事,那裡的人也既像是不存於世,又像是無所不在——既是這麼“不可理喻”,又是那麼地“理所當然”。不僅如此,每重看一次,我都能從作者看似不經意間鋪陳的“謎面”中又找到新的“謎底”,而這不正是寫作者賜予閱讀者最大的樂趣所在麼。看過三個翻譯版本,李文俊那個版本先入為主。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同時扮演愛者和被愛者兩個角色

麥卡勒斯少女時代就罹患中風,導致身體殘疾,也許正是因為身體的障礙,影響到她精神世界的建構,所以才形成了她作品中那些獨特的顛倒異化的的情感體系——人是孤獨而疏離的,愛情中的對等關係幾乎是不可能的。儘管我們也接受情感雞湯裡常說的:“你最愛的人絕大程度上不會是最愛你的人。”可到了麥卡勒斯筆下,她所演繹的“一個人永遠也不可能同時扮演愛著和被愛者兩個角色”卻顯得格外決絕和殘酷。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中,總是會存在著“愛者”與“被愛者”兩方,麥卡勒斯把他們嚴格區分為:當你是一個“愛者”時,就不大可能同時成為你所愛的這個人的“被愛者”,雖然初讀時覺得未免有點偏激,但只要你把這種情感關係設定為“並不一定是已經進入情侶關係的雙方”,那麼就比較容易好理解“當你覺得跟一個人很合適時,通常對方都覺得跟你並不合適。”發起愛的那一方,很容易錯誤地估計雙方的匹配程度。現在的功利主義雞湯總是號召人們“只愛愛自己的人”,而半個多世紀前麥卡勒斯卻會寫“沒有人願意成為被愛者”,至少在一開始“被愛者”是莫名其妙地被拉入一段關係中。如果他雞賊地覺得這是佔便宜了,就會只在被愛這個範疇裡找愛,無形中失去了自己作為主體去發動一場“愛”的機會。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麥卡勒斯其實也是刻意誇大了“愛者”與“被愛者”之間的對立關係,她描寫的“愛者”是把“被愛者”當作是自己心底蘊積了好久的愛情的觸發劑、相思病的藥引子,而被愛者對此的反應當然是抗拒的,有種“我沒招沒惹你,你愛我幹嘛,這不是跟我找彆扭嘛!”對於那些根本沒打算作出迴應的“被愛者”來說,“愛者”所做出的任何努力都是讓人懼怕和憎恨的。其實,麥卡勒斯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安排了“愛者”與“被愛者”的對抗,在《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她不但描述了三大主角的之間的愛恨糾纏,還專門為兩大主角交待了“前情摘要”,甚至原生家庭的分析。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人”到底因為什麼愛別人?

愛米莉亞小姐從小失去了母親,被粗獷的父親帶大,作者描寫她高大健壯、黝黑又不失幾分姿色,儘管有點鬥雞眼。很明顯愛米莉亞並不是一個典型性美女,而更讓人難以消受的是她還“酷”到不僅是不解風情,簡直就是不近人情,別人存在的唯一意義對她來說就是讓她賺錢,她與別人“社交”的最常用方式就是打官司,誰也別想沾到她一點便宜。然而即便是這樣的人,她也有一個“個人愛好”,就是給人治病,“你有病嗎?我有藥!”大概是愛米莉亞這個冷漠疏離的人與世界建立關係、傳送信息、彰顯自我的一個渠道。甚至可以說是她情感的一個閥門,瞭解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她為什麼要“愛”羅鍋表哥雷蒙了。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英俊的“惡棍”馬文·邁西,本來是一個玩弄良家淑女們的魅力壞男人,而他為什麼會莫名其妙地愛上愛米莉亞這樣一個古怪的女性呢?作者交待,他出生在一個所有孩子都被父母嫌棄虐待的家庭,嬰孩時期從未體驗過父母對他的愛惜,儘管後來被領養他的養母善待,但孩子脆弱的心靈已經被早年的痛苦扭曲萎縮成硬核。從小遭受過冷漠凌虐的人,有一部分長大後會格外渴求溫暖愛意,而另一部分則相反,會被冷漠疏離的人吸引。他們想從討好改變“冷漠的人 ”這個過程中重建內心秩序。於是他選中了愛米莉亞,但形容健康俊美、“攻擊力”十足的他,在愛米莉亞眼中毫無醫療價值,也就等同於毫無魅力可言。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小羅鍋雷蒙表哥雖然看似從天而降,但從作家對他的外貌性格的描述中,我們也不難推測出他的過往人生,能去投奔一個不怎麼相干的親戚,動則坐地大哭,說明他有一種慣性仰仗別人同情照顧而生存的特質。作者賦予了他一種特異功能“有這麼一種人,他們身上有一種品質,使他們有別於一般更加普通的人。這樣的人具有一種原先只存在於幼兒身上的本能,這種本能使他們與外界可以建立更直接和重大的聯繫。”愛米莉亞在雷蒙表哥的“外界”射程之內,所以她跟雷蒙擅長討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而馬文根本不吃小羅鍋那套,無論雷蒙怎麼討好、耍寶,在所有人當中只有馬文一個人會無動於衷。所以也只有馬文讓他迷戀。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死循環之間的因果輪迴,報應不爽

馬文愛愛米莉亞,愛米莉亞愛雷蒙表哥,雷蒙表哥愛馬文。愛者和被愛者在這個閉合循環之中的傳遞都是單向的,沒有一個人能得償所願。他們三個人中,愛米莉亞是一個不懂得如何做女人的女人,甚至她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作者都描寫得很含糊,作為一個喜歡給人治病的人,她一被女性問到婦女病之類的問題就尷尬惶恐到像是一個對女性一無所知的男人。在新婚之夜公然不履行新娘義務,並對試圖與她親熱的馬文大打出手,一方面說明她對男女之事不開竅,另一方面也可能說她就是對男女之事不感興趣。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至於愛米莉亞對雷蒙之間的相處方式就更加“神祕”了,他們同住在一座樓內,有各自的房間,雷蒙住在愛米莉亞死去的父親的房間,似乎也逐漸佔據了父親在愛米莉亞心中的位置,只不過在他們的關係中愛米莉亞代替父親充當了一個寵溺孩子的角色。愛有很多不同的模式,性不是唯一讓彼此親密依戀的方式,愛米莉亞與雷蒙之間是否存在性關係,對整個小鎮的人來說都是一個謎,對讀者來說也是謎。本地最俊美的男人馬文想做的事情,身高只到愛米莉亞腰間的小羅鍋真的做到了,還是因為他根本無意做這件事才贏得了愛米莉亞的信任寵愛?都有可能,不過從後來雷蒙迷戀馬文的表現中,我更傾向於後者。愛米莉亞在雷蒙那裡得到更多的是一種免於孤獨的情感依戀。就像當年她對父親的依戀一樣。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愛米莉亞對馬文是殘忍的,馬文傾其所有財產,賠上自由與自尊也沒能打動愛米莉亞,只換來嘲諷蔑視和莫名的敵意憎恨。後來這一切都由經雷蒙表哥報應在了愛米莉亞自己身上,她就像馬文當初討好她一樣,把錢都用在了雷蒙表哥身上。而且羅鍋做得比她還過分,為了逗馬文開心,小羅鍋經常模仿捉弄愛米莉亞,她本應教訓的是羅鍋,可她偏偏會去罵在一旁被逗笑的馬文。在最後的“決鬥”中,羅鍋竟然在關鍵時刻出手幫馬文逆襲愛麗莉亞,並跟著馬文完成一系列對愛米莉亞的報復後義無反顧地隨馬文跑掉了。羅鍋得到的下場被傳說成“馬文讓他爬到人家窗戶裡去偷東西,”又說“他被馬文賣給了雜耍班子,”這些儘管被考證出是謠言,但也代表小鎮輿論的一種“人心所向”。實際上關於他的一切都音信皆無了,就像這世上所有失落的愛一樣。

人生常態,你愛的人總不是愛你的人,但辜負你的人總有人來辜負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