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優秀退役軍人唐朝順:峭壁鑿堰渠 石窩栽金果

峭壁鑿堰渠 石窩栽金果

——記四川省優秀退役軍人、雷波縣五官鄉青槓村黨支部書記唐朝順

知道唐朝順這個人,是四川省表彰了29名優秀退役軍人,他不僅名列其中而且是涼山州唯一一名上榜人員。為什麼他能從涼山六萬多名退役軍人中脫穎而出,為什麼他會被樹為旗幟、立為標杆?

引子 窮鄉僻壤苦熬

1962年,唐朝順出生在雷波縣五官鄉青槓村,一個距縣城約15公里,“幾乎都是亂石窩窩,沒有多少泥土,找不到一塊肥沃土地”的地方。

由於該村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氣候乾燥少雨,而且地勢陡峭石頭多。自然條件使靠天吃飯的當地村民除了種玉米、甘蔗和紅苕外,沒有其他選擇。由於農作物產量極低,年人均有糧僅50多公斤,老百姓窮得“吃紅苕都不敢扯皮。”十年九旱的少雨更是讓村民人畜飲水都十分困難,更沒有生產灌溉用水,“連洗臉洗腳水都要留起餵豬。”

村民窮得吃飯靠返糧,用錢靠救濟,住房是茅屋,甚至男孩子長到七八歲還穿不起褲子。村裡的姑娘全往外嫁,附近村子都知道“有女別嫁青槓村,扁擔鋤頭磨死人”。幅員面積7平方公里的村子窮得是遠近聞名,光棍成群。

有想法 拒絕靠天吃飯

1980年,唐朝順中學畢業後如願進了軍營,成為一名武警戰士,入伍後各方面表現都很突出的他兩年時間就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三年返鄉探親時,家鄉依然是一個字:窮,還有幾戶村民正商量著遷居他鄉……

1984年,唐朝順退伍返鄉。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貸款1300元買輛舊拖拉機,起早貪黑地運河沙賣。因拖拉機毫無遮擋,他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溼,甚至一次大雪天賣沙返回,下肢被凍得無法伸直,只能被人從拖拉機上抱下來……

捨得吃“苦”,收入自然一天比一天多。但怎樣才能讓村民們的日子都好呢?退伍後擔任村民兵連長的唐朝順,天天都在琢磨。

有水用 峭壁鑿出大堰

村子缺水,肚子都填不飽的人從何談發展?於是唐朝順號召大家找水源,幾個月後,發現離村子約7公里半外的一個大山溝裡,有一股山泉水。

但要將這股水引進村子,必須在山溝兩邊300多米深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堰溝,而且峭壁上的長度足足有5公里。

面對唯一合適的水源,村兩委爭取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甩掉窮帽子,村民們咬起牙巴上了。

修大堰的爆破物資和水泥政府給村上解決,勞力要自投,7.5公里長的水渠全程鋼釺、二錘人工作業,在懸崖絕壁上就要開鑿5公里長的水渠,施工難度確實讓人咋舌。

節骨眼上,唐朝順發揚退伍不褪色的軍人作風,挨家挨戶遊說鼓動。1985年,全村民兵帶頭,青槓大堰開工。

鋼釺+二錘,整個修築過程中,他時刻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凡事身先士卒,鋼繩鋪路、吊繩栓腰、背石運土、生火做飯......

全程人工作業中,他始終以軍人堅毅的品質,必打勝仗的信心,勇於面對一切困難。用整整5年半的時間,在懸崖峭壁上硬生生地鑿出了一條水渠,青槓村十年九旱的歷史從此畫上了句號。

有飯吃 改梯田栽水稻

村裡通水當年,恰逢有部門在青槓村進行農業綜合開發、水保治理和扶貧開發等項目,村民改田1畝,政府給補助800至1200元。於是,青槓村的亂石灘上四處是村民熱火朝天改土改田的身影。

在亂石窩窩改田,1米深的石頭覆在土上,得先把石頭刨開,再把土翻到石頭上。土不夠,就到幾公里外的鄰村去背、去運。“三天點一窩包穀,一個月只能改一分多點地”是當年改田改土難度的真實寫照。

害怕水土滲漏,有的群眾填土時在下面鋪一層塑料布,更有甚者打上水泥地皮才回填泥土。戰天鬥地中,亂石窩窩裡硬是改出了一塊塊梯田。

有田了,就可以開始種水稻,青槓村的人終於吃上了大米飯。隨著田越改越多,水稻產量越來越高,村民終於告別了食不果腹的窮日子。

有錢花 亂石窩種金果

“除了有飯吃,還要有錢用,過上富裕日子。”

這是2002年,唐朝順當選為青槓村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之初給村民的承諾。

時值國家巨型水電工程溪洛渡電站動工建設,電站下閘蓄水後將淹沒雷波原有的海拔600米以下的臍橙主產區。唐朝順想以此為契機,開始著手謀劃重構全村臍橙產業的發展和承接雷波特優臍橙基地建設。

為方便給臍橙樹澆水,村上規劃每隔50米就挖一條水溝和小路,要求任何人家的土地都必須讓路。

然而過怕了沒飯吃窮日子的村民,剛剛吃上大米沒幾年。一聽號召大家不種水稻種臍橙,大多數人思想根本轉不過彎來,堅決反對。

當時阻力太大,村上都找不到挖水溝的人,唐朝順只得從雲南請了50名民工來挖溝。持反對意見的村民一看他硬要幹,就把家中老人支使著躺在開挖的水溝中不準施工;一些村民白天把臍橙苗栽下去,晚上又偷偷拔掉,說被小偷盜了;還有人將臍橙幼苗拔苗助長,樹苗幾天就乾枯了,卻說青槓村根本不適合種臍橙。唐朝順只得帶著村組幹部白天組織村民栽種臍橙,晚上再連夜值守。

怎樣才能讓村民願意種,樂於種?

帶頭成立臍橙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為村民協調貸款,與臍橙種植戶簽訂協議:合作社以每公斤8元的價格收購全部臍橙,而當時的穀子每斤才9分錢。

“第一年我在西昌租了8個門市專賣雷波臍橙,一公斤10元,不愁賣。”臍橙的價格遠遠高於穀子,而且不愁賣。於是反對的人越來越少,種臍橙的人越來越多了。

隨著面積不斷增加,胸有成竹的唐朝順三管齊下抓技術:

一請專家現場指導。他自費到省、州對接部門,聯繫專家,每月把農技專家請到村裡,開展科技培訓、院壩講座並進行現場指導。

二培養村上的“講師團”人員。組織村裡80名臍橙大戶、村民代表、黨員致富能手廣西等臍橙種植區考察、學習,將他們培養成技術“講師團”人員,晚上再輪流為村民講解臍橙種植技術和經驗。

三統一組織生產打造品牌。嚴格按照《雷波臍橙良種苗木規範》等四個州級地方農業標準統一組織生產,引進清洗、分品種、分級、包裝等生產線,改進產品包裝,粘貼防偽標籤和商標圖案,做好“雷波臍橙”的品牌營銷。

“現在一個能倒兩背泥巴的地方都種起臍橙了,金沙江邊的懸崖上也種起了。”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唐朝順始終保持軍人艱苦奮鬥、雷厲風行的作風,帶領全村村民在山高坡陡谷深、懸崖峭壁路險的地方,把雷波臍橙種在了懸崖邊、巖縫裡、混凝土的堡坎上,也種在了接近垂直的峭壁上,採摘都只能往下從江面運走。使全村乾熱河谷臍橙適種地區應種盡種,將一個遠近聞名的窮山村,發展成了全州有名的小康村,創造了金沙江畔艱苦奮鬥的一個奇蹟。

經過10多年的艱苦創業,目前青槓村臍橙種植面積1萬畝、投產6000畝,是全縣臍橙的最大產區。2018年臍橙產量達3000萬斤,引進水果銷售企業和電商122家,微商1000餘個,產值達2億元以上。全村7個村民小組384戶1603人,戶均銷售收入超過50萬元,人均銷售收入超過10萬元。

青槓村臍橙產業是亂石堆中刨出來的金果子,是當之無愧的奮鬥果、幸福果、感恩果。各種榮譽紛紛湧向了唐朝順,他個人先後獲得中共四川省委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等3個省州獎項,所在的青槓村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四好村”等11個全國、省、州榮譽稱號。

“部隊教育了我,讓我成長,作為一名軍人,我更應該帶著父老鄉親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堅信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的唐朝順帶領村民們正大踏步地走在勤勞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來源|涼山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