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安住大道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

老子 道德經 文化 寧靜 國學智慧生活 2019-08-06
"

人這一生,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和有些人交往,你會覺得輕鬆愉悅,如沐春風;而有些人,你只要和他接觸過一次,就恨不得此生不必再見。經常會聽見有人說,這人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但就是讓人感覺很舒服。“此人相處起來很舒服”,這樣的話聽起來,便是對一個人教養的極大讚譽和最高的褒獎,也是對一個人由內而外的全面肯定。

反之,當一個人分別心很重、非常計較,自我執著的時候,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但他自己不知道,還老是沾沾自喜地表白自己的計較,展示自己的執著。他總想把自己的東西告訴別人,告訴別人應該怎麼做,應該那麼做,想讓別人接受他認為對的東西;甚至有一種不遺餘力的味道,結果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其實,他不知道他販賣的不是智慧,而是愚昧執著!

道德經》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意思是:智慧深澈圓融的人通常沉默不語,實施無言的教化;喜歡高談闊論的人往往並沒有多少真知。摒棄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以求得內心的寧靜清澈;挫掉打磨銳氣鋒芒和稜角,消除種種人為紛繁複雜,突破重重心靈障礙,使心靈純真質樸;收斂起光芒避免炫耀,混同塵世凡物:這就是玄妙合一的大道。

"

人這一生,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和有些人交往,你會覺得輕鬆愉悅,如沐春風;而有些人,你只要和他接觸過一次,就恨不得此生不必再見。經常會聽見有人說,這人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但就是讓人感覺很舒服。“此人相處起來很舒服”,這樣的話聽起來,便是對一個人教養的極大讚譽和最高的褒獎,也是對一個人由內而外的全面肯定。

反之,當一個人分別心很重、非常計較,自我執著的時候,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但他自己不知道,還老是沾沾自喜地表白自己的計較,展示自己的執著。他總想把自己的東西告訴別人,告訴別人應該怎麼做,應該那麼做,想讓別人接受他認為對的東西;甚至有一種不遺餘力的味道,結果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其實,他不知道他販賣的不是智慧,而是愚昧執著!

道德經》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意思是:智慧深澈圓融的人通常沉默不語,實施無言的教化;喜歡高談闊論的人往往並沒有多少真知。摒棄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以求得內心的寧靜清澈;挫掉打磨銳氣鋒芒和稜角,消除種種人為紛繁複雜,突破重重心靈障礙,使心靈純真質樸;收斂起光芒避免炫耀,混同塵世凡物:這就是玄妙合一的大道。

老子:安住大道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


修道者要安住於道的圓融智慧,不去計較執著。把各種才華,成就,財富,榮耀,光芒等,通通都收斂到心裡,在一動一靜之中,安住於一種無我無執的境界,這就是你實現超越後的狀態。

就算你做到很成功非常圓滿,也不要執著,更不要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把心中一切的執著計較都化解掉,不要賣弄炫耀;像鍾一樣沒有人敲的時候,就靜靜地待著,有人敲了再應和。永遠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做自己該做的事,但永遠不要張揚。假如你過去有一些讓人不舒服的地方,就把它修正改掉。修行,修行,修的就是言行。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

很多有福報朋友開玩笑常說:“我上輩子積了什麼德,是不是拯救銀河系,拯救了全人類?所以今生才能過上這麼好的生活。”我們怎麼可能拯救人類呢?永遠要記住: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拯救自己!永遠面對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要用你的行為默默地感召別人。行為才能改變一切,所以,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度化。用生命去演繹,用靈魂去感召!

《道德經》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所說的智慧大道,就是在默默的實踐中被了悟了。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看不出他的智慧了,但他也無所謂智慧還是愚痴。他只是不執著,不去思考一些很快就會變化、或不值得思考的東西,這是修道者的世界觀。他不在乎那些相對的、易逝的東西,一切都隨緣,所以,有人會覺得他“愚”。得道者的“愚”,就像大地泥土一樣,能生養萬物,能任人踩踏。

"

人這一生,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和有些人交往,你會覺得輕鬆愉悅,如沐春風;而有些人,你只要和他接觸過一次,就恨不得此生不必再見。經常會聽見有人說,這人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但就是讓人感覺很舒服。“此人相處起來很舒服”,這樣的話聽起來,便是對一個人教養的極大讚譽和最高的褒獎,也是對一個人由內而外的全面肯定。

反之,當一個人分別心很重、非常計較,自我執著的時候,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但他自己不知道,還老是沾沾自喜地表白自己的計較,展示自己的執著。他總想把自己的東西告訴別人,告訴別人應該怎麼做,應該那麼做,想讓別人接受他認為對的東西;甚至有一種不遺餘力的味道,結果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其實,他不知道他販賣的不是智慧,而是愚昧執著!

道德經》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意思是:智慧深澈圓融的人通常沉默不語,實施無言的教化;喜歡高談闊論的人往往並沒有多少真知。摒棄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以求得內心的寧靜清澈;挫掉打磨銳氣鋒芒和稜角,消除種種人為紛繁複雜,突破重重心靈障礙,使心靈純真質樸;收斂起光芒避免炫耀,混同塵世凡物:這就是玄妙合一的大道。

老子:安住大道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


修道者要安住於道的圓融智慧,不去計較執著。把各種才華,成就,財富,榮耀,光芒等,通通都收斂到心裡,在一動一靜之中,安住於一種無我無執的境界,這就是你實現超越後的狀態。

就算你做到很成功非常圓滿,也不要執著,更不要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把心中一切的執著計較都化解掉,不要賣弄炫耀;像鍾一樣沒有人敲的時候,就靜靜地待著,有人敲了再應和。永遠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做自己該做的事,但永遠不要張揚。假如你過去有一些讓人不舒服的地方,就把它修正改掉。修行,修行,修的就是言行。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

很多有福報朋友開玩笑常說:“我上輩子積了什麼德,是不是拯救銀河系,拯救了全人類?所以今生才能過上這麼好的生活。”我們怎麼可能拯救人類呢?永遠要記住: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拯救自己!永遠面對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要用你的行為默默地感召別人。行為才能改變一切,所以,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度化。用生命去演繹,用靈魂去感召!

《道德經》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所說的智慧大道,就是在默默的實踐中被了悟了。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看不出他的智慧了,但他也無所謂智慧還是愚痴。他只是不執著,不去思考一些很快就會變化、或不值得思考的東西,這是修道者的世界觀。他不在乎那些相對的、易逝的東西,一切都隨緣,所以,有人會覺得他“愚”。得道者的“愚”,就像大地泥土一樣,能生養萬物,能任人踩踏。

老子:安住大道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


當你有一天,忽然進入一種境界:有智慧卻像嬰兒一樣無執無慾,就叫破了初關,也叫開悟或明心見性。第二步,就要把這種境界延長,讓它變成你生命的常態。完成這一步時,就進入第三步,把你對這境界的執著也拋掉。

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就如同出生的嬰兒一樣。就像修道之人,有很多貌不驚人的大成就者一樣,他只保持一顆嬰兒一樣的赤子之心,簡簡單單,順應自然,且有無窮的智慧。當你修到了這個境界時,就什麼也傷害不了你了。

有朋友曾問該如何處世?得道者的回答是:“愚一點,傻一點,笨一點,把自己變成沙土,就像大地一樣任人踩踏。“就是說,你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永遠要甘於處在最底層、處在眾人厭惡踩踏的地方。

得道者的“愚”,就像大地泥土一樣,能生養萬物,能任人踩踏。他不擇萬物,甚至能藏汙納垢卻毫無怨言。大地全然接受它承載的一切,把一切都化為萬物的養份。老子說:人法地。得道者效法大地,世人覺得不好的東西,他全部接受,然後把它化為自己的營養。就像生於淤,長於淤的蓮花,紮根在淤泥,生長在淤泥,又要超越淤泥而不染。

"

人這一生,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和有些人交往,你會覺得輕鬆愉悅,如沐春風;而有些人,你只要和他接觸過一次,就恨不得此生不必再見。經常會聽見有人說,這人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但就是讓人感覺很舒服。“此人相處起來很舒服”,這樣的話聽起來,便是對一個人教養的極大讚譽和最高的褒獎,也是對一個人由內而外的全面肯定。

反之,當一個人分別心很重、非常計較,自我執著的時候,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但他自己不知道,還老是沾沾自喜地表白自己的計較,展示自己的執著。他總想把自己的東西告訴別人,告訴別人應該怎麼做,應該那麼做,想讓別人接受他認為對的東西;甚至有一種不遺餘力的味道,結果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其實,他不知道他販賣的不是智慧,而是愚昧執著!

道德經》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意思是:智慧深澈圓融的人通常沉默不語,實施無言的教化;喜歡高談闊論的人往往並沒有多少真知。摒棄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以求得內心的寧靜清澈;挫掉打磨銳氣鋒芒和稜角,消除種種人為紛繁複雜,突破重重心靈障礙,使心靈純真質樸;收斂起光芒避免炫耀,混同塵世凡物:這就是玄妙合一的大道。

老子:安住大道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


修道者要安住於道的圓融智慧,不去計較執著。把各種才華,成就,財富,榮耀,光芒等,通通都收斂到心裡,在一動一靜之中,安住於一種無我無執的境界,這就是你實現超越後的狀態。

就算你做到很成功非常圓滿,也不要執著,更不要覺得自己有多麼了不起。把心中一切的執著計較都化解掉,不要賣弄炫耀;像鍾一樣沒有人敲的時候,就靜靜地待著,有人敲了再應和。永遠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做自己該做的事,但永遠不要張揚。假如你過去有一些讓人不舒服的地方,就把它修正改掉。修行,修行,修的就是言行。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

很多有福報朋友開玩笑常說:“我上輩子積了什麼德,是不是拯救銀河系,拯救了全人類?所以今生才能過上這麼好的生活。”我們怎麼可能拯救人類呢?永遠要記住: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拯救自己!永遠面對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要用你的行為默默地感召別人。行為才能改變一切,所以,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度化。用生命去演繹,用靈魂去感召!

《道德經》講:“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所說的智慧大道,就是在默默的實踐中被了悟了。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看不出他的智慧了,但他也無所謂智慧還是愚痴。他只是不執著,不去思考一些很快就會變化、或不值得思考的東西,這是修道者的世界觀。他不在乎那些相對的、易逝的東西,一切都隨緣,所以,有人會覺得他“愚”。得道者的“愚”,就像大地泥土一樣,能生養萬物,能任人踩踏。

老子:安住大道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


當你有一天,忽然進入一種境界:有智慧卻像嬰兒一樣無執無慾,就叫破了初關,也叫開悟或明心見性。第二步,就要把這種境界延長,讓它變成你生命的常態。完成這一步時,就進入第三步,把你對這境界的執著也拋掉。

老子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就如同出生的嬰兒一樣。就像修道之人,有很多貌不驚人的大成就者一樣,他只保持一顆嬰兒一樣的赤子之心,簡簡單單,順應自然,且有無窮的智慧。當你修到了這個境界時,就什麼也傷害不了你了。

有朋友曾問該如何處世?得道者的回答是:“愚一點,傻一點,笨一點,把自己變成沙土,就像大地一樣任人踩踏。“就是說,你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永遠要甘於處在最底層、處在眾人厭惡踩踏的地方。

得道者的“愚”,就像大地泥土一樣,能生養萬物,能任人踩踏。他不擇萬物,甚至能藏汙納垢卻毫無怨言。大地全然接受它承載的一切,把一切都化為萬物的養份。老子說:人法地。得道者效法大地,世人覺得不好的東西,他全部接受,然後把它化為自己的營養。就像生於淤,長於淤的蓮花,紮根在淤泥,生長在淤泥,又要超越淤泥而不染。

老子:安住大道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


當你擁有這種智慧的時候,圓融柔順的有點像”牆頭草“,東風來了往西跑,西風來了往東倒。其實不然,他是看破之後的隨緣,不跟世界對抗。他不在意世人笑話他,他只管守住心中的本真!在大道的觀照下,他可以不在乎世人對他的評價,受點委屈被人誤會也沒什麼。所以,風往哪兒吹,他就往哪兒走,風終究會停的。這是一種大智慧,它不是軟弱愚昧。當我們安住於大道時,要儘量地隨順世間法,不要太在乎太執著,始終要記住,一切都會很快過去。

有人問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在我看來,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隨緣。永遠不強求著做什麼事,而是有什麼條件就做什麼事,永遠是現在進行時,幹在當下,成在當下!

讓這種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常態。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那麼淡淡地、開心地、快樂地活著,不跟世界計較,永遠隨緣應世,永遠守住大道,永遠守住本真,永遠守住我的“常樂我淨”!

常態是“常”;開心快樂地活著是“樂”;守住本真,安住空性是“我”;不計較無執著是“淨”。凡事順其自然,永遠隨緣應世。既來之。則安之,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請您隨喜轉發,福生無量天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